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总结了通过湿地沉积得到的污染物去除率,及所需湿地范围内它们如何得以表征和所需碳供给量。通过包括湿地原生化和沉积中微生物矿化的湿地生态过程实现了矿区废物中污染量的平衡。在加拿大硬质石矿区废物的应用研究情况论证了此种生态工程方法。表2参26(吴兵译)X752 .032田2(X) 443通过细菌对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处理酸性褐煤矿排水=肠殷如ent ofac记li娜te面ne fioc庙ng wate了场~of而cmbial sd丘te找月uetion〔刊,英」/F.GI。-bitza…// WasteM田眨名一2001,21(2)一197一203‘ 国图 采矿过程中和过程后会产生含有大量重金属和硫酸盐的酸性…  相似文献   

2.
刘飞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4):137-139,149
中国水资源缺乏,水污染严重,传统的活性泥法投资高,耗能大,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能力差,出水仍有可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湿地生态工程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联合作用机制,高效处理污染水体。从湿地表面积、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坡度和水力传导性等方面,对湿地生态工程的水力学参数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湿地水位、基质选择和湿地植物的优选对人工湿地处理效率的影响,指出湿地生态工程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研究方向,为湿地生态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对模拟煤矿废水铁、锰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  刘方  王慧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5):78-80,114
针对贵州省煤矿酸性废水的危害日益加剧的现状,通过建立人工湿地系统对模拟煤矿废水中铁、锰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浓度总铁:200 mg/L,总锰:12 mg/L,停留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对Fe的去除率达99.7%,对Mn的去除率达88.5%,均远低于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为进行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煤矿酸性废水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邵武  宋岩  王彩红 《环境工程》2011,29(5):45-47
介绍人工湿地处理酸性矿井废水系统及其机制,分析了酸性矿井水的形成、特点和人工湿地处理酸性矿井水的可行性,列举国内外应用实例,说明人工湿地是治理酸性矿井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煤矿酸性矿井水具有强腐蚀性,并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直排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法、微生物法与中和法处理酸性矿井水治理方法,并对目前国内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石灰乳中和法进行了重点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某些煤炭资源的开采不可避免地将伴随着含铁、锰酸性矿井水的外排。论述了含铁、锰酸性矿井水的形成机制,对中和法、人工湿地法、微生物法等几种酸性矿井水处理工艺进行比选,提出了适宜以中和法为主体对煤矿酸性矿井水进行处置,并对石灰石中和法、石灰中和法、石灰石-石灰联合中和法处理酸性矿井水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索诺玛海湾潮间带和马里兰州贝伊汉哲岛的湿地重建和生态修复工程为案例,介绍海洋疏浚泥在海岸生态工程中的国际研究前沿和工程运用实例。本文以上述典型的生态工程为例,结合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海岸滨海湿地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分析疏浚泥在我国滨海湿地生态重建和生态修复等工程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缓解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技术借鉴和参考。我国利用海洋疏浚泥进行滨海湿地生态工程的主要潜力和优势为:(1)疏浚泥可用于海岸生态工程,保障港口经济的健康发展;(2)疏浚泥可用于河口湿地的生态保育,稳定侵蚀性海岸;(3)针对目前我国大量的围填海项目,可将人工岛填海工程与生态建设结合,发挥良好生态环境效益同时也作为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后备土地资源;(4)疏浚泥用于退化海岸的生态修复,可提高滨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酸性矿井水的处理方法和利用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论述了中和法处理酸性矿井水的利弊并提出了改进方法;介绍了湿地处理法的特点以及在我国利用的可能性;探索了酸性矿井水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湿地处理法净化煤矿酸性矿井水是国外近年来研究比较活跃的一项新技术,它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还具有投资低,维护费用小等优点。本文对国外这几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可供国内有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钡渣对煤矿酸性废水进行了处理实验,确定了钡渣处理煤矿酸性废水的工艺参数,钡渣对煤矿酸性废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开辟了钡渣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煤矿排出废水量比较大,但回用率普遍较低,造成煤矿废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紧缺。与目前的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湿地生态净化系统可以节省大量投资,并且运行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湿地中种植大量植物,可以改善周围水质,减少空气中漂浮粉尘等,对煤矿周围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其出水水质高,可以种植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湿地植物,在净化污水的同时又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系统净化炼油废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炼油污水的水生植物生态工程处理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湿地处理这一新的工艺,解决了高等水生植物凤眼莲氧化塘冬季不能连续运行的矛盾。净化能力进一步提高,是解决炼油废水深度处理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酸性矿山废水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分析了酸性矿山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叙述了几种主要的处理技术:中和法、硫化沉淀浮选法、微生物法和人工湿地,并介绍了它们的机理、特点及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情况,由此对我国的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技术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4.
煤矿酸性矿井水的形成及主要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酸性矿井水是煤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一种重要类型。煤矿酸性矿井水是煤矿开采中由于硫铁矿与空气、水接触,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地球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危害矿井生产、破坏生态环境的有害矿井排水。文章首先分析了酸性矿井水的形成机理,然后从酸性矿井水的危害入手,分析评价酸性矿井水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酸性矿井水的处理技术进行总结,最后展望酸性矿井水处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态工程及其组合系统除藻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由水平流碎石床湿地、下行流湿地、上行流湿地、好氧塘和兼性塘等不同生态工程单元组合而成的5组8套小型处理系统对藻类的去除效率及其变化趋势,并根据适宜水力负荷下各系统除藻效率的季节变化研究了各种组合形式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8m3/(m2·d)时,各处理单元对藻类生物量的去除效率均达到最高;好氧塘+下行流湿地系统和水平流碎石床系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水力冲击负荷能力;各生态工程组合系统的除藻效率在夏季最高,对藻类的去除率均超过94%;冬季最低,藻类去除率变动范围为34%~90%.不同类型生态工程的组合方式决定了系统的除藻效率,下行流-上行流湿地的组合对藻类去除效果优于其它组合,季节变化对其运行效果影响不大;水平流碎石床湿地系统对藻类去除效果略逊于其它组合且受季节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城市垃圾生态工程处理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概括了城市垃圾生态工程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然后通过对我同垃圾现状剖析,分析了垃圾生态工程处理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盐城海岸湿地资源环境压力与生态调控响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江苏盐城海岸湿地拥有以保护丹顶鹤和麋鹿为特色的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然而强烈的人类活动贯穿于海岸湿地发育的每一个阶段,包括湿地围垦、资源酷取滥采以及环境污染等,使得该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通过对其资源环境特征、人口经济发展压力、湿地不合理开发利用压力以及水资源污染压力的分析,进而利用生态调控设计相应的政策措施响应方案,包括生态规划与设计---科学的生态功能区划,调整若干原缓冲区中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为核心区;生态工程---生境更新与调整,建立人工湿地生态工程、芦苇生态工程、生态旅游等生态示范区;生态系统管理与能力建设---社区共管,与周围社区居民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概况近20年来,国外日益重视湿地系统对污水净化功能的研究,把湿地作为廉价、低能耗和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在欧美已得到充分证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湿地污水处理法能处理生活污水、城市污水、暴雨径流污水,特别适用子酸性矿井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农业小流域氮磷污染的治理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典型农业小流域——开慧河流域源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排放特征,建立以生态湿地为主的小流域面源污染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重点探讨其对水体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畜禽养殖业是开慧河流域源区水体氮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需要重点防控.组合生态湿地处理工程对农村分散式生活与养殖混合废水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为87. 1%和90. 9%;多级人工湿地拦截工程对农田排水与分散式养殖混合废水TN、TP的平均去除率为85. 7%和84. 9%;景观型生态湿地净化工程对末端汇水区水体中TN、TP的去除率在27. 1%~67. 4%和13. 3%~81. 5%之间.整个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流域TN和TP污染物的总拦截量分别为5 292 kg·a~(-1)和1 054 kg·a~(-1),占研究区农业面源TN、TP总污染负荷的35. 3%和43. 6%.因此,构建的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流域农业面源氮磷污染具有较好的治理效应,适合在我国南方小流域水环境治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结合小型煤矿生产的特点,着得探讨了煤矿山在采掘生产过程中,产生酸性废水的来源,形成,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对为煤矿酸性废水的治理方法--升流式膨胀中和塔处理法,通过对升流式膨胀中和塔处理法技术特点和运用实践证明,该治理方法,符合贵州省省情,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便于管理,特别适用于小型煤矿及乡镇企业煤矿推广使用,经过治理后的酸性废水,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综合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