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现行生物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较多,教师可将其适当延伸扩展,结合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增加趣味性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其探讨环境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教育和帮助他们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1)利用初一“绪论课”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结合课本中讲到的有关粮食短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资源开发不合理等内容,启发学生观察身边有关环境污染的现象,如学校旁边的…  相似文献   

2.
初中环境教育评价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定 《环境教育》2002,(4):18-19
教学评价具有反馈、检测、导向等多种功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评价的目的和方法,对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2001年以来,笔者在进行初中《环境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重版)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校教改的实际,进行了初中环境教育评价模式的初步研究和实践。确立评价指标环境教育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相关的各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初中单独设课的学校不多。笔者所在学校承担了扬州市“十五”立项课题——《农村初级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其中评…  相似文献   

3.
保护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重大国策。《高中地理》比较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但环保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采用“实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实践中紧扣教材内容,引用全国各地发生的较为典型的、重大的以及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环境纠纷案件,在对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知识的同时,加强保护环境的法制教育。例如;在学习《水资源的利用)一节时可引用如下“案例”:1994…  相似文献   

4.
一、环境教育的实践我们在职业中学有关赛业开展环境教育试点,指导思想是“启蒙环境意识,灌输环境知识,获得环保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自觉保护环境,使学生走上工作岗值后能够自觉地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率先在”幼师”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两个专业进行环境教育试点,修订了教学计划:这两个赛业每日利用自习课时间安排两节《环保》课,这样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有益于环境教育的试点。幼师是下一代的启蒙者,也是提高立民族环境意识的基点。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城镇建设是培养城镇建设的规划者和建设者。学生环境意…  相似文献   

5.
前沿 《环境教育》2007,(2):59-60
环境标志是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消费兴起的情况下产生的,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同时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地球资源迅速减少,臭氧层屡遭破坏,“三废”污染加剧,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等,人类逐渐认识到无法离开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在改造自己寻求发展的时候,必须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相互促进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持续发展的绿色时代。  相似文献   

6.
在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指出 ,“小学自然、社会 ,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应重视环境教育” ,“要使学生懂得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策。”1993年秋 ,我国的小学校开始使用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各科新教材。这些新教材 ,如小学自然、思想品德、社会和劳动等学科 ,都从不同角度 ,以不同形式 ,把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环境教育的要求和内容渗透进了学生课本。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他们的环境意识水平 ,决定着小学环境教育师资的…  相似文献   

7.
环境道德建设的意义《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啃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我们结合《决议)}开展环境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人类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世界十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类从企图主宰地球,驾驭自然中醒悟过来,认识到黄色的农业文明和黑色的工业文明意味着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这种发展和繁荣将是不能持久的。在自然界中,人类不论…  相似文献   

8.
曾记得有所学校在亚洲书画协会举办的书画比赛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有1/3的作品画的是校园、家乡、山村的优美环境。可见,“环境”和“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环境教育课上,适当地融绘画于环境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画“欣赏”的环境、“污染”的环境和“创造”的环境等,激发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画“欣赏”的环境大自然是美丽的,有蓝蓝的天空、无边的海洋、千姿百态的虫鱼鸟兽……,它对孩子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孩子们只有感受到自然万物的可爱、生…  相似文献   

9.
现行语文教材中环境教育因素俯拾即是,有歌颂祖国秀丽山川的篇目,如《林海》、《桂林山水》、《草原》、《五彩池》等;有记叙人类关爱自然、与动物为友的生动故事,像《琪琪的心事》、《天鹅嫂》、《鹌鹑》等;还有一些科普文章,如《只有一个地球》、《灰尘的旅行》、《蛇与庄稼》等,是启迪学生心灵,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载体。面对如此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语文教师要做到传授知识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丰富环境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可注重以下三性:紧密性:指语文学习与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学环境教育中的自然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人通过中学生物课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认为,中学生的环境教育的最根本的目标是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教会学生关心自然,关心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自然观。所谓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态度。有什么样的自然观作为指导,对待人类生存的环境态度是不一样的,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如何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   中学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自然观的教育十分必要。我认为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的自然观,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教育。 正确认识生物…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环境意识将成为21世纪人类个体意识的基本特征和必备素质。因此,必须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加以落实。环境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之处在于,环境教育不仅仅是为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一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区分典型课和渗透课,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丰富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增强保护意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思想情感,提高对环境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例如侯学煜的《什么是生态系统》就属典型课,作者是一位生态学家,他以事实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生态系统。从正…  相似文献   

12.
1996年8月3日,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又强调“大、中、小学要开展环境教育”。这对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和幼儿的全面成长,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十分有利。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祖国将来的建设者,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培养“四化”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环境保护事业的一项基本建设。开展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教育青少年、幼儿一代,使他们在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同时,又懂得人的一生离不开环境,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赖以生…  相似文献   

13.
保护环境属于物质文明领域,还是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有利于在保护环境的工作实践中,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有利于确立保护环境的精神文明现,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用环境保护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全面进步。一、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因直接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性江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讲:“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在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然而,人们的环境意识、环境观念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从“地球与家庭”的思索中走出,带着对自然的宽容与和谐,倾听“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一蕴含鼓动气势的’95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呐喊。此时,不管你站在地球的哪一点,无论是何种肤色,一种紧迫之感,合作之情,都会一起在心中升腾,也会使你不由地想起两年前在巴西通过的全球《21世纪议程》。它们相互唱和,表达了一个宗旨,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永恒的主题,是当代人类对子孙后代应有的承诺。人类保护环境的动机缘于对生命的渴望和眷恋,如何创造生命的再生机制便是当今人类思考环境与发展的焦点。地球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与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颖  黄晓燕 《环境教育》2004,(11):24-26
一.环境教育 自联合国第27届会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以来;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蓬勃发展。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的共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联合国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都明确提出了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塞萨洛尼宣言》提出环境教育是为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成雨田 《绿叶》2022,(Z1):83-85
<正>当今社会,部分人群因对物质和金钱名利的无止境追求、对生活本质和意义感的缺失而导致种种心理疾病频发。通过研读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所提出的“自然缺失症”概念、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所涵盖的“天人合一”理念及“诗境”审美体验,笔者认识到“自然”及“自然审美”的意象在文学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及社会舆论氛围引导中具有深刻的价值。“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学作品,在提升人类精神境界与道德层次、  相似文献   

17.
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港学校环境教育的状况,与大陆比较,可谓起步迟、进展慢。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在1992年编订了《学校环境教育指引》(下称《指引》),但直到1999年公布的《指引》(修订版)才明确提出“以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环境教育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环境教育模式包括社会、环境和经济三部分。社会部分包括权利、行为、群体行动、健康、文化等;环境部分包括生态系统、资源、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系统等。经济部分则涉及发展、贸易、生产、消费、信息科技等。该模式以“思考从全球着眼,行动由本地开始”为重心,并以“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从小学抓起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各校根据本校和本地区的特点编写的校本教材是教育改革新的尝试。作者初步拟定出校本教材中《环境教育》部分的编写要点 ,以供同行参考并请批评指正。一、目标普及环境、环境保护知识 ,促进学生了解环境与社会 ,资源 ,环境问题的主动性 ,增进学生对自然界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 ,人与宇宙的关系 ,达到提高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保护资源 ,保护生物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自觉性 ,激发他们在保护环境方面 ,不同层次的创造性。二、原则1 科学性。普及环境物理学 ,环境化学 ,环…  相似文献   

19.
一、自然科学教学目标与环境教育目标 初中自然科学学科中的环境教育,是以自然科学中的环境知识为基础来加以渗透的,因此,在确定相关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时,基于环境教育的目的,在自然科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以延伸。 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保护和改善环境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意识、价值观和态度,促使学生热心关注和培养学生养成对城乡地区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生态方面互相依赖的明确意识,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个人、集体和社会对待环境的正确观念和新的行为模式。由此,我们根据现行自然科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发展了…  相似文献   

20.
爱护环境系列教育活动从身边小事入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环境教育》2003,(1):40-4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我们围绕环境教育开展了很多主题活动,并收到良好效果。在近两年的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幼儿园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的教学活动、实验改革,初步研究出“生态环境”、“资源环境”、“周边环境”三大教育活动系列。1.爱护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教育活动系列幼儿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着探索欲望。开展环保活动从保护动植物入手,培养幼儿自觉关心、爱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