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氨酯型固沙剂改性土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自主研发的PUA、PUB和PUC 3种聚氨酯型固沙剂改性土的强度、抗冲刷性、抗风蚀性等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并结合聚氨酯分子结构和功能对固沙剂改良原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种聚氨酯型固沙剂改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内聚力得到了提高,抗冲刷和抗风蚀性能得到了明显增强;3种固沙剂改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内聚力均随着固沙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UA、PUB和PUC浓度为3g/cm3的改性土试样的冲刷率分别只有4.4%、14.7%和0.6%,而参照样高达79.5%;PUA、PUB和PUC浓度达到1g/cm3以上的改性土风蚀后表面保持完整,没有风蚀破坏痕迹。因此,聚氨酯型固沙剂可以很好地增强土体粘聚力、促进表层固化、减少水土流失,可用于坡面防护、水土保持、防尘固沙、沙漠化治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客城区段风沙特点及沙害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线哈(尔盖)-格(尔木)段位于青藏高原,横穿柴达木沙漠,集沙漠特征与高原气候于一体,不少地段曾因少害造成行车中断和机车掉道等事故,其中以客城最为突出,在以往相关研究的文献中,确定主风向是以风的频率为主。但在以防止沙子上道为主要目标的铁路防沙中,本文提出的以输沙量为依据所确定的主风向,能为防沙措施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在该段铁路防沙中,采用了竹片栅栏与碎石方格相结合的阻、固措施,其中碎石方格系在铁路防沙中首次使用。经过观测,证实阻沙措施降低了风速;固沙措施增加了地面的粗糙度,大大减少了输沙量,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该地采有碎石方格固沙既有使用奉命长,又有取材方便的优点,自防沙工程竣工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确保最该段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3.
玉米抗低温助长剂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为防御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玉米抗低温助长剂,其抗低温效果已为人工温控试验所证实。本项研究采用分期播种、地理播种和田间多处理对比试验方法,检验该化学制剂在影响玉米发育、生物量及产量性状方面的实用效果,并探求其适宜的浓度配比和喷施期次。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促生长、促早熟和使作物高产的性能,可防御延迟型冷害。施用时以1:400倍液和在营养生长期内两次喷施为佳。  相似文献   

4.
针对±660 kV 换流站换流阀在线化学仪表误差问题,对在线 pH 表、电导率表、溶解氧表的测量原理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在线化学仪表准确性的主要误差来源,提出消除或减小误差的改进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措施提高了在线化学仪表的准确性,保证了冷却水水质的真实值控制在合格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发生化学事故的可能性也在相应增大。部分化学危险品在高温季节特别容易发生问题,所以它们如何安全度过夏季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在化学危险品的大家庭里,除了冰醋酸等少数几种怕冷不怕热之外,大多数化学危险品,特别是易燃易爆物质都惧怕高温酷暑。今年夏季高温期即将来临,防止化学危险物品事故的问题又突显了出来。为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做好化学危险品的降温防热准备工作,从根子上杜绝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大气化学灾害应急气象保障系统是针对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爆炸和光化学烟雾等大气化学灾害应急处置专门设计开发的技术支持系统,该系统由大气化学灾害事故信息接警、现场气象监测、气象资料综合显示、社会经济环境背景查询、危险大气成分预报、决策服务产品制作、应急指挥、预警信息发布等若干子系统组成,可以为各级政府指挥大气化学灾害的应急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7.
化学事故有许多种类,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事故、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事故、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事故等。目前我国有28万多家化工企业,生产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随着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重特大化学事故发生频率逐年上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显示,2000年发生化学事故514起,死亡785人;2002年发生化学事故592起,死亡873  相似文献   

8.
化学治沙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沙漠研究的深入,化学治沙技术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进一步开展化学治沙作用机理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在查阅大量资料、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无机材料、有机石油类产品和高分子聚合物治沙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认为化学治沙随治沙材料不同其作用机理各具特点,又具相似性.一般是通过与沙粒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等,使松散的沙粒粘结成整体,形成保护层而达到防风固沙,治理沙害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灾害学、城市管理理论为指导,用层次分析法(AHP)为分析决策工具,选定涉及化工城市安全的17个致灾因子,得出了地震灾害、化学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及恐怖袭击是危及化工城市安全的4个关键因子。指出原发性或继发性化学事故以及由此产生的次生、衍生灾害将是化工城市面临的最大危机,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固体力学化学理论 ,提出用化学动力学方法研究岩土破坏及滑坡形成的机理 ,并以成都龙泉紫色土为例研究了在力与水协同作用下易滑土层的力学化学行为。实验表明 ,土长期抗剪强度降低的幅度与溶液的pH值有关 ,土的溶解速度与易溶盐含量有关 ,且溶解曲线略呈“S”型。这初步证明了龙泉紫色土破坏的力学 化学效应及其可能存在的自催化趋势。通过实验了解了力与水协同作用导致土破坏的力学化学规律 ,并将定量求解滑面长期抗剪强度与反应机理研究结合起来 ,为定量评价地下水和应力对岩土破坏机理这一滑坡学关键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南京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为粉质粘土与粉细砂交互沉积,呈现“千层饼”状外貌;南京粉细砂是一种以片状颗粒成分为主的粉细砂,与通常的圆形颗粒石英砂有一定区别,片状颗粒成分使得南京粉细砂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通过南京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及粉细砂对比液化试验,对其试验成果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无论是偏压固结还是均压团结,当固结压力α_2=100 kPa时,南京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的液化剪应力比比南京粉细砂的大得多;而当固结压力α_2=200kPa时,两种土的液化剪应力比相当接近。因而,对于重大工程应该慎重考虑它们的液化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沙尘暴的活动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郁耀闯  赵景波  李天堂 《灾害学》2006,21(2):55-58,63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沙尘暴活动的特点、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分析表明,沙尘暴活动的搬运动力和沙尘来源区物质所处状态是沙尘暴活动与否的决定因素.因此,降低沙尘暴搬运动力和改变沙尘来源区地表物质所处状态是防治沙尘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沙尘暴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郭迎春  赵玉斌  阮新 《灾害学》2000,15(4):24-28
根据河北省2000年春季发生多次扬沙与沙尘暴的事实,分析了本省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论术字本省土地沙化及沙尘暴的危害程度。提出了防沙尘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钙质砂是我国南海岛礁建设的主要材料,因其特殊的生物成因和独特的颗粒结构,其工程力学特性与常见陆源砂有较大差异。通过自行设计的高强加载压力室在三轴固液耦合试验机下对钙质砂进行终止应力在2~100 MPa间的侧限压缩试验,研究了钙质砂在高应力水平下的压缩和颗粒破碎特性,并通过相同试验工况下的石英砂单向压缩试验来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应力作用下,钙质砂比石英砂的压缩变形量大,钙质砂的压缩屈服应力在2 MPa左右,远小于石英砂。钙质砂和石英砂在高应力作用下均会产生明显颗粒破碎,但钙质砂在应力作用下先于石英砂产生颗粒破碎。通过对颗粒破碎进行量化分析发现,两种砂样的颗粒破碎程度均先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后出现趋于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各种砂土液化判别方法均尚不成熟,尤其在对埋深较大的砂层液化的判别上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在分析了砂土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聚类分析方法应用到判别埋深较大的砂土液化中,并将其用M atlab语言编程实现,简化了以往繁琐的计算过程,提高了判别的速度和精确度。最后,通过西南某水电站的工程实例资料证明了聚类分析方法在埋深较大的砂土液化判别中使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北京地区一次扬沙天气过程数值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沙源和实况气象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发展的区域沙尘耦合模式,对2004年3月29日北京及周边地区扬沙天气过程进行数值研究.模式预报出大风、垂直速度等气象条件要素演变,表明导致此次沙尘过程的发生、发展主要因素是大风、上升气流等.从天气实况沙尘图与预报沙尘区随时间演变过程看,模式预报的沙尘范围和强度与实况结果基本相符;沙尘数值预报模式能够较好地预报出此次沙尘过程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和移动路径等,较准确地描述了本次沙尘过程的形成演变和移动等特征.从模式预报的北京地区沙尘浓度的垂直廓线和沙尘强度表明本次沙尘的沙源以本地扬沙为主.  相似文献   

17.
利用装配了全表面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的静三轴仪,针对不同密实度的饱和大连河砂和南海钙质砂,在各向等压加载条件下,研究了采用不同制样方法制备的试样初始各向异性的差异,并考虑了试样尺寸效应的影响。同时,利用真三轴仪进行横向对比试验,验证采用全表面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系统获得结果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制样方法制备的同一种砂土表现初始各向异性的差异;采用相同的制样方法制备的不同砂土,因颗粒性状的差异,也表现出不同的初始各向异性性质。  相似文献   

18.
实际工程中的砂土等粗粒土往往不仅会受到压缩剪切作用,还有可能受到拉伸剪切作用。但是,目前所建立的分数阶塑性力学模型,仅考虑了砂土的压缩剪切行为;对于砂土的拉伸剪切行为,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运用广义分数阶微分定义,提出了一个修正的剪胀方程,并基于此建立了一个可以描述砂土三轴压缩和拉伸行为的分数阶塑性力学模型。选取不同砂土的三轴压缩和拉伸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合理的对砂土在压缩和拉伸条件下的应力应变行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通过等体积加载的方式建立了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动力响应的颗粒流计算模型,研究了饱和砂土在不同围压和加载幅值下的动力响应,探讨了颗粒间力链的发展特性,并从Shannon 熵、Boltzmann 熵以及Clausius 熵的基本关系入手,建立基于粒间接触力链的饱和砂土颗粒熵计算方法,分析了颗粒熵发展特性。结果表明:饱和砂土初始总力链主要受围压的影响,围压越大,初始总力链越多;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颗粒间力链总数逐渐降低,且强力链持续向中、弱力链转换;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颗粒熵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二阶段特性,围压和加载幅值对颗粒熵峰值无明显影响,各工况的颗粒熵峰值均为0.92;定义颗粒熵峰值为相变颗粒熵,相变颗粒熵时的饱和砂土表现出固液临界态的力学特征,指示了饱和砂土由固态向往返液化状态转变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河道岸坡表层砂土水稳定性问题,采用高分子稳定剂对砂土进行改良,结合浸泡崩解测试法和浸泡剪切测试法对改良砂土的水稳定性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并对砂土改良前后的水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微观扫描电镜对改良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稳定剂可以提高河道岸坡表层砂土的水稳定性。改良砂土随着稳定剂含量和密度的增大,崩解后的散开面积减少,当稳定剂含量达到0.3%时,试样呈现稳定状态。改良砂土试样在200 kPa轴向应力下的剪应力峰值整体上随稳定剂含量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改良砂土的水稳定系数K随着稳定剂含量和砂土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稳定剂含量大于3%时,改良砂土的稳定系数K均达到90以上。高分子稳定剂作为一种土体改良材料,与水混合后加入到砂土中,可填充砂土颗粒间的孔隙,包裹和连接砂土颗粒,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状膜结构,提高砂土的水稳定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河道岸坡有效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