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源,叙述了鄱阳湖倏鸟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文,水质,动植物资源等。调查表明,保护区内冬季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5.0℃以上,平均水温6.2℃,每年10月至次于3月的气温,水温和水深适宜候鸟越冬,水质较好,水陆动植物和鸟类资源丰富,有许多国家级保护鸟类,如白鹤,小天鹅等。文章最后呼吁,要切实保护好鄱阳湖这块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增划一些禁猎区,广泛开展爱鸟活动,形成依法护鸟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鸟类特有种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我国鸟类特有种中,分布区狭窄的有63种,分布区广泛的有8种,其中呈不连续分布的有38种,连续分布的有33种,留鸟有67种,候鸟有4种;大部分地区鸟类特有种丰富度较低,但在青海东南部、四川中部和西北部、甘肃南部等地区的丰富度较高;在93°E~121°E或26°N~39°N范围内鸟类特有种丰富度较高. 我国鸟类特有种分布受气候因素限制,年均气温过高或过低、年降水量过高或过低、过于干燥、辐照日数过长或过短等都将使鸟类特有种减少. 鸟类特有种的适宜气候可分为低温干燥、较高温湿度、高温高湿和中等温湿度等类型,但以低温干燥和中等温湿度型为主. 鸟类特有种丰富度与各气候要素相关系数较低,气候要素下丰富度变化呈抛物线型趋势,其中在年均气温为1~18 ℃,年降水量为500~1 300 mm的范围内丰富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从鸟类资源及其珍稀种类,国际候鸟保护协定,鸟类环志,鸟类生态地理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在崇明东滩建立候鸟自然保护区的依据。并从候鸟群落分布规律及其制约因素出发,划分若干生境小区,从而确定候鸟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及其功能区划。  相似文献   

4.
由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和专家组成的“上海市湿地资源调查队”于日前公布出一份上海湿地动植物“清单”:上海湿地有4大类共27块,总面积约为31.97万hm2,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目前,上海重点湿地有:金山三岛自然保护区、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江口南支南岸南汇东滩湿地和黄浦江湿地。上海湿地植物有苔藓植物6种,蕨类植物10种,被子植物138种。其中莲科水质草属的竹节水松,系我国分布新记  相似文献   

5.
国内信息     
湖南省岳阳东洞庭湖自然 保护区进入国家级序列 经国务院审定,湖南省岳阳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江段南侧,总面积为19×10~8m~2,是我国六大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之一。 岳阳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据科学考察,有野生植物和归化植物115科467种,鱼类12目23科114种,鸟类16目41科158种。其中有30多种鸟类和豚类属于国家一、二级和国际濒危一、二类重要保护物种。  相似文献   

6.
胡振鹏  葛刚  刘成林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0):1770-1779
鄱阳湖是东亚地区主要的候鸟越冬地,平均每年约有105 种、34 万多只候鸟在此越冬。鄱阳湖独特的水文过程及五河入湖三角洲众多的碟形湖是形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和越冬候鸟栖息地的重要条件。论文根据每年的候鸟监测资料和鄱阳湖水位过程记录,通过分析各类候鸟越冬的取食对象和夜宿环境,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鄱阳湖水位对候鸟越冬的影响因素,揭示了越冬候鸟对鄱阳湖水文过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鄱阳湖处于平水年时,对候鸟越冬最为有利,候鸟数量最多;②鄱阳湖丰水期处于高水位时,食物缺乏,对候鸟越冬不利,影响最大的是雁、鸭、鹤和天鹅类候鸟,候鸟数量较少;③鄱阳湖枯水期处于高水位时,对鹳类、天鹅和鸻鹬类候鸟取食造成一定困难,有可能使候鸟数量减少;④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较低时,如果科学管理碟形湖的水位,对候鸟越冬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但主湖区水位太低,对候鸟越冬不利。  相似文献   

7.
徐闻沿海风力发电场对鸟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风电场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和鸟类造成一定的影响。以2003年徐闻县鸟类资源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徐闻县风电场建设规划,研究了徐闻县风电场对鸟类栖息、觅食、迁徙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电场建设通过占用鸟类栖息地,产生噪声等影响风电场周围鸟类的栖息和觅食,但总体来说,其影响较小;风机转速较慢及保护区鸟类飞行高度均高于风机高度,风机与鸟类的碰撞风险较低。为了保护鸟类的安全及保障其正常生存,需要采取设立候鸟监测救护站、将风机及输电线涂成警示色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湿地是越冬候鸟栖息和觅食的重要场所,是一个过水性湖泊;候鸟栖息地的面积大小和空间分布受湿地水位变化的影响非常显著。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关键工程,当前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仍存在一定争议且正在进一步研究和论证中。该文简要论述了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概况,分析了水利工程的水位调度过程及其对鄱阳湖2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候鸟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利工程调度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碟形湖泊等主要候鸟栖息地无影响,对都昌省级候鸟保护区影响较大;工程还将改变涉禽类等水鸟觅食空间、影响通江水体及低水位下部分苔草群系、虉草群落的发育及其生物量。因此,工程调度水位过程应尽可能遵循天然水位消涨过程,确保鄱阳湖候鸟栖息地面积和空间相对稳定,维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实中的两个天鹅湖 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天山中部,栖息着我国最大的野生天鹅种群。每年10月,大天鹅从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飞抵山东荣成越冬。荣成市沿海的港湾是天鹅和其他鸟类越冬的理想之地。 鄱阳湖吴城镇观鹤 江西省赣江下游鄱阳湖水道上的吴城镇近十年来,每年十月至翌年3月都有铺天盖地的候鸟在此越冬,其中最为珍贵的是白鹤。 岳阳东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每年成千上万只候鸟在这里越冬,其中很多是国家级保护动物,甚至是国际上宣布濒危的物种,如小白额雁。 上海崇明岛东滩候鸟保护区 位于长江入海口,这里既是候鸟迁徙途径上的“驿站”,又是水禽的越冬地,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集居、栖息地之一。冬季在这里可以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  相似文献   

10.
水位对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生境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是世界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东亚地区最大的水禽越冬地。论文根据多年越冬候鸟野外调查资料,在分析主要越冬候鸟习性和生境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对具有不同水位的鄱阳湖湿地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生境类型分类,利用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不同水位下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的生境类型和空间分布结构,得到以下结论:①鄱阳湖主要越冬候鸟以退水后形成的浅碟形子湖范围内的浅水、草滩和软泥为主要取食、休憩和栖息场所;②水位是影响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生境的主要因素,随水位的增加,越冬候鸟生境范围萎缩,同时越冬候鸟生境的组成结构也不同;③随水位的增加,越冬候鸟生境景观的破碎度增加,连通性和多样性降低,因此,秋冬季维持较高水位不利于越冬候鸟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