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2003年第1期《劳动保护》杂志刊登了《否定“安全为了生产”》一文。该文作者对时下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观念和不良行径深恶痛绝,很想为安全管理争得一席重要的地位。我作为一名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颇感欣慰。但我认为,仅凭“安全为了生产”一句话,怎么能看出安全是屈居生产之后,是某些人搞生产第一,不顾安全的口号呢?我想作者是生“为了”这两个字的气!世界工业由手工业到大机器时代,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经济效益飞速增长,事故率也在直线上升。在一次次遭遇事故、造成多次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并由此带来社会动荡、企业停产之后,人们才渐…  相似文献   

2.
俞胜章 《劳动保护》2005,(11):77-77
今年,本人有幸参加某市区某系统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所有受检单位均无“安全投入”的专款专用的财务科目,情况令人吃惊!《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以来,“安全投入”在这些单位至今仍是“空中楼阁”,处于光说不练的状态,根本没有任何落实的迹象。  相似文献   

3.
衡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高低,存在两种常见的观点:一是“唯结果论”,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频次和严重程度为标尺,只要事故少、后果小,则证明企业安全水平高;二是“重过程论”,全过程安全管理做得越到位,企业安全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在一份资料上看了一篇关于《美国“杜邦”何以安全生产200年》的文章,深受启发。美国“杜邦”原是一家生产火药的公司,现主营化工。1911年“杜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企业安全委员会,“杜邦”也是最早制定安全生产条例的公司。“杜邦”发展200多年来,至今保持着安全记录。在工业界,“杜邦”是安全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5.
高玲  朱安仁 《劳动保护》2006,(12):36-37
有人说:“安全月活动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那么,如何避免年年进行的“安全生产月”活动走过场,进而做到安全宣传卓有成效、丰富多彩呢,本刊记者采撷了岭南名郡—惠州市2006年的“安全经”。惠州市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10年前,惠州已进入中国大中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综合实力50强”行列;2002年11月,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破土动工,又给惠州“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带来了巨大的带动效应。在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惠州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没有变,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直强调的是…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抓安全生产工作更应如此,更要讲“认真”二字。只有认真地做到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整改到位,就是常说的“横到边,竖到底”,并且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安全生产的真正实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重点”是指同类事物中重要的或主要的。它是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多重点”,就会湮没主要矛盾,模糊主攻方向,结果等于“没有重点”,到头来只会事倍功半,影响工作效率。笔者常参加一些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有的地方在制订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光专项整治就列了十几项重点整治工作。这么多的工作都成为重中之重摆上案头,想必再高明的领导见了,也都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分析这…  相似文献   

8.
生产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简称为“三违”),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反“三违”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强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提出反“三违”的10项对策。  相似文献   

9.
安全检查是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安全检查更具实效,笔者认为应该在“切忌”与“提倡”上下点功夫。  相似文献   

10.
郑理富 《安全》2014,(8):4-6
“山高人为峰”。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实践者。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这一要素大做文章,做大文章,通过着力打造企业安全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安全管理新模式—注册安全主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一方 《劳动保护》2001,(12):21-21
近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事故总量一直居高不下,其伤亡人数之多、损失之大、影响之广,让人触目惊心。 事故的频发也提示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两个深层次的问题。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大量的无主管部门的企业和乡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目前这些企业的安全生产“无人管”、“不会管”的问题十分突出,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劳动者安全素质低下,安全条件先天不足等问题严重存在,“企业负责”在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得到落实。二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不能适…  相似文献   

12.
张琦  张璐 《劳动保护》2003,(10):53-53
“安全为了生产”,乍听起来满有道理:企业是赢利性的经济组织,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创造效益,天经地义.一目了然。但仔细分析起来.这种提法确实有失偏颇。姑且不论只要钱不要工人命,只要产值、只要政绩不顾工人死活的野蛮生产,就是说安全为了正常稳定的生产也有悖常理,并违背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笔者认为除了继续深化安全专项治理、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和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外,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安全生产法》第 4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这就是说在安全法律法规方面 ,国家有明文规定 :从业人员应该享有足够的“知情权”。纵观发生事故的类别 ,不外乎有违章冒险作业、麻痹大意、安全设施不完善等等 ,但也有个别地点存在危险因素 ,从业人员在不了解危险因素的情况下 ,发生了人身伤害事故。例如 :某厂一名职工在洗刷车辆的时候 ,发生触电事故 ,当即死亡。该厂分析这起事故的原因是 :冲刷车辆的高压水泵有一接线头漏电 ,该水泵又无漏电保护装置 ,该职…  相似文献   

15.
时至年末岁首,笔者在重庆一些煤矿企业采访时了解到,眼下一线班组职工有“八盼”。这“八盼”是:一盼企业产量冲刺不要忽视安全。有的“头头”为了多完成生产任务、多增加收入,不惜违背操作规范,盲目冲刺产量,乃至忽视安全生产。二盼企业领导不要为了考核指标,违犯《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班组长随意安排职工加班加点。三盼班组长不要“买卖班”。有的班组长有病有事,拿钱找人替班,而有的企业领导只要机器不停,工作有人干,就不管岗位上是谁。这容易造成工伤事故。四盼少一点会议。班组长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基层安全生产上。五盼少一点检查。频繁的检查使班组长根本无暇顾及日常的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16.
陈光 《劳动保护》2003,(6):38-38
为了全面宣传、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增强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为安全生产工作服务,今年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举办了“2003年华安杯全国安全生产宣传画设计大奖赛”。这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举办这样的活动,也是面向社会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7.
王宏义 《劳动保护》2005,(12):34-35
如果把各种事故发生的原因归咎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两个因素的话,那么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就应紧紧围绕着这两个主题来展开活动。  相似文献   

18.
王宏义 《劳动保护》2006,(10):40-40
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坚持安全生产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管理”与一线广大职工群众的“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有安全生产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管”,又有一线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群管”,两者相互补充完善、相互促进,是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防止或降低各种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安全生产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在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标准,各种设施、危险品的特性,以及安全防护装置的作用原理、用途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其在推广新技术,有计划地淘汰危险性高、安全性能差的设施,发现和处理深层次的重大事…  相似文献   

19.
吴安庆  汤其建 《安全》2009,30(1):37-38
随着安全科学的发展,事故频发倾向论被大多数学者所否定。因为事故的发生是人、物和环境三大系列的运动造成的,这三方面因素互相影响,不能将事故的发生简单归结到某种单一因素上。但是在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占有绝对地位的。“事故频发倾向论”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已从事故致因理论中剔除。但是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种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在某种程度上提醒人们重视人在事故中的作用,科学研究证明约90%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因此提高人的可靠性就成为减少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安全生产月”主题为“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那么何为“安全基础”?有人说是制度,有人说是队伍,有人说是设备,有人说是技术。那么安全基础究竟指什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安全基础”,又应该如何强化“安全基础”,并使之真正推动“安全发展”呢?本期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强化“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