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河口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迁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近10多年来长江河口水域历次调查资料,阐述了长江河口水域各相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除水相和悬浮相中Cd的含量为河口段低于口外海滨外,其余均为河口段高于口外海滨,并在南、北槽口-122&;#176;25′E之间形成高含量区,这主要与陆源重金属元素受河口锋的作用有关。长江河口重金属元素的迁移有4种形式;相间迁移、屏障迁移载体迁移和动力迁移,其中相间迁移存在于整个河口过程,屏障迁移使重金属元素残留河口,载体迁移将重金属元素输往海洋,动力迁移可使残留沉积相的重金属元素再次以参与载体迁移,长江河口主要重金属元素Zn、Cu、Pb、Cd的入海通量的量级分别为10^5、10^4、10^4和10t/a。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密度采样的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迁移速率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重金属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特征是土壤自身理化性质和外界条件影响下重金属迁移和积累的综合反映,也是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修复治理的基础.传统的用于农业土壤研究的层次采样技术和方法,只能粗略了解重金属在土壤层次中的分布状况,不足以确定污染物的垂直迁移距离和速度.本研究通过对钢铁厂周边3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进行垂直方向的高密度采样分析,即在0~40cm深度内以2cm间隔,在40~80cm以5cm间隔,80cm以下以10cm间隔采样,对重金属元素Cu、Zn、Pb、Cr、Cd的剖面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几乎未受人为干扰的林地土壤中,可见重金属在土壤表层明显富集,证实其来源是大气沉降,其中Zn、Pb向下迁移的距离很小,Cu、Cd迁移稍快,Cr向下淋溶迁移的深度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受人为影响的旱地和水稻田中,重金属在耕层土壤中被人为扰动混合,但在耕层界面以下仍然有明显的向下迁移.研究表明,垂直方向高密度采样可以比较精确地理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模式,通过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稳定元素Ti含量的比值及其变化,还可以估计在特定时间内污染物的迁移距离和迁移速度,各种重金属具有不同的迁移能力,其相对顺序为Cd>Cu>Zn>Pb.  相似文献   

3.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概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途径,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在土体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并提出了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某尾矿库为例,开展尾矿库不同库水位对重金属Cu2+迁移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不同库水位下重金属Cu2+的迁移规律.结果显示,重金属在空间上随地下水发生沿初期坝方向的横向和纵向的迁移;随着尾矿库的堆积,尾矿库剖面上各粒子浓度得到补给,尾矿库中的重金属浓度逐渐增大;尾矿库重金属离子的迁移速度与其库水位高度呈正相关;在尾...  相似文献   

5.
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进入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出发,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行为的影响,阐述了各种因素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作用,并提出了对土壤中重金属行为的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快速而准确地模拟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一直是水环境研究领域的焦点。神经网络模型计算迅速、能以较高精度拟合任意非线性函数,在水文水质模拟中已有很多成功的应用,但对重金属的模拟还很少见到。文章以大伙房水库为例,用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了重金属镉、铜、汞和锌在水库中的浓度迁移过程。建模时依据水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并借鉴数学建模中边值问题的解决思想,确定了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因子;对实际监测中重金属浓度低于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的情况,将其浓度以0计算。模型对水库中镉和铜的浓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7.5%和17.9%,对汞和锌的浓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741和0.762,而对镉和铜的确定系数更是达到了0.96以上。对各重金属的模拟结果表明用神经网络模拟水环境中的重金属迁移是可行的,能快速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文章建立的模拟大伙房水库重金属浓度迁移的神经网络模型对该水库水环境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进入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出发 ,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行为的影响 ,阐述了各种因素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作用 ,并提出了对土壤中重金属行为的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矿山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矿物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变化、重金属污染向生态环境释放和迁移的过程。笔者从采矿过程的分析入手,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研究了矿山环境重金属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矿山环境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尾矿库,因此矿山环境重金属释放迁移规律和重金属的污染治理与控制研究重点应针对尾矿库。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污泥发酵物开展替代草坪基质的规模化应用,对其重金属迁移风险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重金属在纵向和横向水平上的迁移量变化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随污泥发酵物施用量(45~75 t/hm2)提高,重金属(As、Cd、Ni、Pb、Cu、Zn)在地下纵向和地表横向水平上的迁移量无显著性增加.结果表明污泥发酵物应用于草坪基质,在短期(两年)内,由地下渗流和地表径流引起的重金属迁移量甚微,施用区域内地下水和周边土壤的环境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尾矿重金属的释放迁移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开采导致矿区周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以尾矿的不合理处理而导致的污染更为引起广泛关注。尾矿渣颗粒细小,所含重金属极易在酸性环境条件下释放,随多种介质向周围环境迁移。重金属元素释放迁移过程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迁移释放机制复杂多变,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虽然尾矿库周围环境中重金属含量普遍偏高,但这些重金属往往有不同的赋存形态,其中只有具有生物有效性的部分重金属才可以被生物利用,进而进入生态系统。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尾矿中重金属的释放迁移过程的机制及行为学研究,总结了重金属形态分析和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概况,以期为矿区重金属污染评价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市政污泥和添加外源重金属的污泥为对象,研究了污泥中重金属(As、Cd、Cr、Cu、Mn、Ni、Pb和Zn)及常见金属元素(Fe、Ca、Al和Na)在电脱水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在特定电脱水条件下,分别考察了2种污泥的脱水效果和脱水速率,解析了电脱水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程度及迁移速度。结果表明,电脱水可以有效降低污泥中的水分,市政污泥和添加外源重金属污泥的含水率分别由84.2%和82.3%降至54.7%和52.6%。电脱水后,重金属基本保留在泥饼中。市政污泥中重金属保留在泥饼中的比例高达88.1%~96.7%,添加外源重金属污泥则为90.2%~95.4%。常见金属保留在泥饼中的比例为82.3%~94.1%,仅有Na大部分迁移至滤液,脱水后其保留在泥饼中的比例为17.6%。该研究还发现重金属从污泥至滤液的迁移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物理存在形态,而重金属的迁移速度则主要取决于其化学形态。  相似文献   

12.
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伟高  田一梅  赵鹏  赵令铵  金超 《环境科学》2023,44(3):1244-1257
微塑料(尺寸<5 mm的塑料)作为全球备受关注的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淡水环境中.微塑料易迁移,难降解,且比表面积大,对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有富集作用,大大增加了其对环境和生态的潜在危害.因此,本文首先定义微塑料在淡水环境中携带重金属并共同迁移的特殊环境行为为“木马效应”.随后,从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与分布、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微塑料与重金属木马效应对其共同迁移行为的影响以及微塑料和重金属木马效应的生物影响这4个方面对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阐述.结果表明,作为面源广的污染物,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淡水环境中;淡水环境中微塑料对重金属存在吸附行为,不同环境下对单一重金属吸附程度不同,主要受微塑料、金属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在多种重金属离子存在时会有竞争吸附;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会影响其共迁移行为;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往往加剧了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通过全面了解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可有效降低微塑料与重金属在淡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水污泥焚烧过程中的重金属迁移特性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重金属是污泥对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验证明,焚烧是防止重金属污染的优选处理方法。通过分析重金属元素在污泥中的存在形式及对高碑店污水理处厂污泥焚烧前后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进行检测,研究了重金属在焚烧处理过程中迁移特性。结果表明,重金属在焚烧过程中迁移特性因其种类和燃烧工况而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污泥灰渣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利于农产品质量以及人群健康,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揭示了重金属在土壤-农作物间的迁移信息,该文以广东省顺德市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土壤-蔬菜系统的重金属含量与化学形态,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土壤-蔬菜系统的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及迁移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As、Cu、Hg、Mn、Ni、Pb的平均含量均大于广东省背景值的2倍,尤其是Hg,86.2%超过国家农田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而蔬菜重金属含量大多数低于卫生部颁布的最新食品卫生标准。土壤重金属可利用态含量表现为:Mn>Cu>Pb>Hg>Ni>As,表明Mn、Cu、Pb和Hg具有更强的活性,同时,土壤属性(pH值和OM值)对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和环境毒性具有影响意义。相比于土壤重金属全量,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态与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之间具有更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土壤重金属可利用态较全量更适合表征重金属对环境的毒性效应。基于重金属可利用态的土壤-蔬菜迁移系数(TF_(avail))表现为:Hg>As>Ni≥Mn≥Cu≥Pb,表明可利用态Hg、As和Ni更容易被蔬菜吸收,并且随着土壤重金属可利用态含量的升高,重金属的迁移富集程度呈幂函数式降低,这可能是缘于植物生理学自我保护机制,使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量保持在可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中游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水体中微量有毒重金属汞、镉、铅、砷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对于控制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及归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河口、港湾环境污染物质的单纯混合迁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厦门港Cu、Pb的迁移过程和特点,估算了Cu、Pb的输出输入通量,用模式计算了水体中的Cu、Pb分布。计算结果与现场调查值接近。计算结果表明,悬浮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迁移,特别是颗粒态有机物以及浮游生物对生物活性元素的作用,是影响重金属迁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地质高背景区农田土壤的重金属富集及迁移特点,该文对2种不同地质高背景(江苏玄武岩区和浙江黑色页岩区)农田土壤及水稻籽实中元素(Cd、Cr、Cu、Ni、Pb、Zn、As)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2个地区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迁移富集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有效态重金属建立对水稻籽实中主要重金属含量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Cd是江浙地质高背景区农田土壤中暴露风险最高的重金属元素,其中重金属元素Zn、Cu、Cd的生物富集因子最高,Ni和As相对较高,Cr和Pb最低,江苏玄武岩区农田土壤中Ni的迁移能力较强而浙江黑色页岩区Cd的迁移能力较强。土壤pH、CaO和Fe2O3等理化性质是影响农田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能力的关键因素。回归预测模型表明,水稻籽实中重金属累积受到pH、CEC、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显著影响,而EDTA提取的有效态重金属更容易在水稻籽实中迁移富集。  相似文献   

18.
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优势流迁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亮蓝溶液染色鉴定了2个污染土壤的优势流途径,并分离和采集被染色剂染色和不染色的土样,分析了重金属(Cu,Pb,Cd)含量和形态.结果表明,心土层以下染色部分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不染色部分土壤.两之间的差异随土壤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染色部分土壤中酸溶态和有机质结合态重金属的比例明显高于不染色部分的土壤.染色部分土壤的细粘粒与粘粒总量的比值也高于非染色部分土壤,但供试土壤的水溶性重金属含量很低,推测颗粒态重金属的迁移是重金属迁移的主要方式,优势流可能在土壤重金属垂直迁移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消落区水体-沉积物重金属迁移转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吉芳英  王图锦  胡学斌  何强  叶姜瑜  黎司  曹琳 《环境科学》2009,30(12):3481-3487
结合三峡水库反季节调度模式,对消落区沉积物中Cu、Pb、Cd、Cr这4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在消落区沉积物中形态分布各异,Cu主要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Pb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及残渣态存在,Cd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伴随着消落过程的进行,汛期出露沉积物的有机质及AVS含量下降、ORP升高、pH值降低,沉积物中可提取态重金属的相对含量显著下降,重金属具有向水体迁移趋势, Cu、Pb、Cd、Cr平均迁移率分别为30.50%、 26.10%、 33.50%和11.77%,4种重金属的迁移性大小依次为Cd>Cu>Pb>Cr.可提取态Cu、Pb、Cd、Cr对重金属迁移贡献率分别为77.15%、 86.09%、 94.86%和32.34%,可提取态是重金属发生迁移的主要部分.研究结果表明, 消落区重金属迁移呈"缓释"特征,三峡水库的反季节调度模式有利于缓解消落区重金属迁移诱导的生态风险,库区水体重金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公路源重金属的来源、分布以及迁移规律展开分析,并且得出了公路源重金属对路域环境影响及其迁移规律显现的扩散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