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X742.03 200401710 炼化废水再生过程微量有机物的去除研究/何群彪(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2003,31(10).- 1223~1228 环图N-19 炼化废水再生过程采用臭氧部分氧化和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微量有机物,总出水的水质优良, 可回用到多种领域。研究表明,臭氧的投加量为10~20mg·L-1时可起到部分氧化的作用,对色度  相似文献   

2.
常规的水处理工艺不能除去水中溶解性有机物。采用预氯化,会产生多种有机卤化物。本文研究了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净化工艺,处理受污染的地表水源去除有机化合物及致突变物,获得较好的效果,从而为自来水净化提供较理想的工艺。一、基本原理在制水基本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以预臭氧化代替预氯化,然后,在快滤池后设置生物活性炭滤池。采用这种水处理技术,能使臭氧充分地直接氧化成较大分子与复杂有机物,使原来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氧化成醋酸、草酸、对  相似文献   

3.
以污水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强效去除为目的,本研究构建了电凝聚臭氧化耦合(E-HOC)体系,明确了该体系对污水厂二级出水及布洛芬的处理特性,探明了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pH5条件下,E-HOC工艺对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优,相较于臭氧氧化、电絮凝工艺、预臭氧化-电絮凝工艺、电絮凝串联臭氧工艺以及化...  相似文献   

4.
臭氧-混凝耦合工艺污水深度处理特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侯瑞  金鑫  金鹏康  王晓昌 《环境科学》2017,38(2):640-646
针对传统混凝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有限的问题,本文利用臭氧-混凝耦合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与相同混凝剂投量下的预臭氧-混凝工艺和传统混凝工艺相比,该耦合工艺处理效果明显优于预臭氧-混凝工艺和传统混凝工艺的处理效果.在两种pH条件下耦合工艺对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最大,分别为37.96%和39.66%.为了进一步明确该耦合工艺去除溶解性有机物的机制,测定了两种pH和有无混凝剂Al Cl3·6H2O存在时对臭氧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pH和有混凝剂存在时都能够加快臭氧的分解速度.同时,选择羟基自由基(·OH)的指示剂对氯苯甲酸(p-CBA)间接计算了·OH的暴露量,结果表明耦合工艺中存在涉及·OH产生的高级氧化机制,而混凝剂可以提高臭氧化工艺中·OH的产量.当混凝剂与臭氧接触后,铝系混凝剂及其水解产物将作为催化剂促进臭氧分解为氧化能力更强的·OH,强化臭氧化效果,提高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5.
臭氧对膜法水处理中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洪涛  文湘华  黄霞 《环境科学》2009,30(1):302-312
膜过滤是一种高效水处理技术,包括污水处理中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和针对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生产再生水)、地表水(生产饮用水)的膜过滤工艺等,其中膜污染是制约膜工艺应用的一个主要问题.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在水处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十几年来,针对臭氧-膜过滤组合工艺的研究正变得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与分析.在MBR组合臭氧控制膜污染方面的研究中,目前结论相对较少.可以通过对MBR进水预臭氧化或者投加适量臭氧到MBR混合液这2种方式来减轻MBR膜污染.在针对微污染水的臭氧-膜过滤组合工艺中,根据臭氧的功能和结构形式主要分为3种,分别是污染膜臭氧清洗、分离式臭氧-膜工艺和一体式臭氧-膜工艺.绝大部分报道认为臭氧可以有效地控制膜污染的发展,但也有少数投加臭氧后膜污染加剧的情况.目前,臭氧化影响膜污染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物方面,根据原水水质和工艺结构参数等的不同,颗粒物、微生物和无机物质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相应的作用.另外,在迄今为止的研究中,还缺乏对于臭氧投加方式和分散方式的统一衡量和比较标准.作者建议应该加强对一体式臭氧-膜组合工艺的研究,并且要注意臭氧投加的工艺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臭氧-混凝交互作用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臭氧-混凝联用(臭氧与混凝剂同时投加)和预臭氧混凝(预臭氧后待水中臭氧浓度为0后再投加混凝剂)两种方式处理水样,分析其氧化、混凝效果和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FP)等的差异,研究臭氧-混凝交互作用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联用和预臭氧混凝效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联用工艺中臭氧与混凝剂间发生交互作用,导致混凝剂水解形态分布发生改变是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原因.联用处理后水样的浊度高于预臭氧混凝,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臭氧降低了混凝剂水解形态分布中Alb的含量;Cl-DBPFP低于预臭氧混凝出水,是混凝剂Al Cl3及其某些水解形态对臭氧具有催化氧化的作用,促进了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氧化降解所致.联用对MCAA和CF生成势的去除效果显著强于预臭氧混凝,其中MCAAFP分别为5.6μg·L-1和16.9μg·L-1,CFFP分别为12.5μg·L-1和24.1μg·L-1.臭氧与混凝剂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混凝效果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是臭氧和混凝配合使用安全性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因而,相关科研和实际水处理工艺中必须明确预臭氧及混凝剂投加位点和相对次序.  相似文献   

7.
针对北京密云水库水的水质特征,分别进行了实验室预氧化实验和现场中试研究。室内预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化对水中UV254的去除率明显高于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并且还能有效降低原水中的THMFP。在1.0 mg/L臭氧剂量时,嗅味物质MIB的浓度从98.0 ng/L降为73.0 ng/L,去除率为26.0%。中试试验结果表明,预臭氧化工艺与常规工艺的THMFP的去除率分别是25.6%和14.9%,预臭氧化能大幅度杀灭大肠杆菌,去除率高达94%,并能够显著降低砂滤出水颗粒数,从而减少砂滤出水微生物、病原体出现的几率,对改善水质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饮用水污染严重,常规工艺处理出现了水质不能达标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在常规工艺增加预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对不同的预臭氧投加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对工艺各单元的处理效果有一定关系,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各单元对浊度、CODMn、UV254的去除呈现增大后趋于平缓甚至下降的趋势,而最佳臭氧的投加量为0.65 mg/L.为实际预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的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预臭氧-常规处理工艺对UV_(254)、2-MIB的去除效果及两者相关性,采用国家标准监测法,于7—9月对太湖水源水及中试系统中预臭氧-常规处理工艺各阶段出水进行取样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与一般常规处理工艺相比较,预臭氧-常规处理工艺对2-MIB的去除率提高75%左右,预臭氧2-MIB的去除率占整个工艺总去除率的90%左右,臭氧氧化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2-MIB;太湖水源水pH为7.9~8.10,温度为24~27℃,臭氧氧化后UV_(254)降低20%~30%。且工艺对二甲基异莰醇的去除效果与水体中UV_(254)的浓度呈负相关性。当水体中UV_(254)浓度由0.9 mg/L上升到1.3 mg/L时,预臭氧-常规处理工艺对2-MIB的去除率下降10%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前,饮用水污染严重,常规工艺处理出现了水质不能达标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在常规工艺增加预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对不同的预臭氧投加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对工艺各单元的处理效果有一定关系,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各单元对浊度、CODMn、UV254的去除呈现增大后趋于平缓甚至下降的趋势,而最佳臭氧的投加量为0.65 mg/L.为实际预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的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臭氧对有机物混凝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PDA(Photometric Disperse Analysis)和有机物表观分子量分级、有机物化学极性分级技术从絮体形成过程、絮体表现、有机物分子水平变化等方面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混凝过程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混凝剂在预臭氧条件下的混凝过程和效率.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对混凝过程有复杂的影响,其剂量和水体有机物特征决定了其对混凝的整体影响效果.有机物分级显示,臭氧化对有机物结构有重要影响,导致有机物极性、亲水性组分含量大幅提高(36.7%),小分子量组分(<10×103)大幅增高(100%左右);但总的DOC去除率不高(3.28%).对PACl而言,在中、低剂量(O3/TOC<0.7)下,臭氧对絮体形成过程影响较小,但对絮体沉降性和浊度去除已经有阻碍作用.在中、高剂量下(O3/TOC>0.7),对絮体形成有显著滞后,浊度、有机物去除效率下降.AlCl3对臭氧化作用反应敏感,臭氧化在试验剂量条件下,对絮体形成和浊度、有机物去除都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藻原水预臭氧强化混凝除藻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有机物表观分子量分级、树脂分级等手段表征了原水有机物特征,通过实验室试验和中试运行对预臭氧强化混凝藻类去除效果、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的变化和去除、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等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藻类活性测试研究了预臭氧强化混凝除藻机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浓度的臭氧(如1.0 mg·L-1)进行预氧化,可有效提高藻类去除率,从常规混凝沉后水的55%~85%上升到95%左右,最高去除率达到99.3%(预臭氧1.0 mg·L-1,PACl 3.0 mg·L-1);THMFP(trihalomethanes formation potential)总体去除效果从常规处理的117 μg·L-1降至46 μg·L-1;高投量(≥2.0 mg·L-1)预臭氧,促进了藻类灭活,但影响了有机物的去除.藻类活性评价臭氧氧化和常规水处理过程对藻类作用存在显著差别.常规混凝对藻类活性影响不明显,不同剂量混凝剂对藻类活性影响差异不大;而臭氧对水体中的藻类有灭活作用,在0.5~2.0 mg·L-1臭氧条件下,藻类活性降低至12以下,且该指标随着臭氧剂量的加大显著降低.紧随其后的混凝过程中,混凝剂或者其水解过程的某些成分对臭氧灭活藻类有增效/催化作用.与传统的显微计数法相比,藻类活性试验更明确地表征水处理过程对藻类生存状态的影响,为水处理除藻机制研究和工艺设计提供更清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臭氧投加量是O3/BAC(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净水效果和处理费用. 试验分别采用预臭氧+常规工艺+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Ⅰ)和常规工艺+主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Ⅱ),以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UV254降幅为评价指标,确定了O3/BAC工艺中最佳预臭氧投加量和最佳主臭氧投加量,并分别对比了臭氧投加前后工艺Ⅰ和工艺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工艺Ⅰ中,最佳预臭氧投加量为0.78mg/L,该预臭氧投加量下CODMn去除率和UV254降幅分别较无预臭氧工艺提高28.8%和43.7%;工艺Ⅱ中,最佳主臭氧投加量为1.20mg/L,该主臭氧投加量下CODMn去除率和UV254降幅分别较无主臭氧工艺提高44.8%和73.3%. 可见,在合适的臭氧投加量下,O3/BAC工艺能够高效去除丹江口水库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投加主臭氧的工艺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投加预臭氧的工艺Ⅰ更好.   相似文献   

14.
预臭氧与后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静态批量和动态连续试验初步研究了预臭氧及预臭氧与后臭氧-BAC组合工艺对南方某含溴离子水库水的处理效果和相应的处理条件.静态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反应量在0.5~1.0mg/L范围内,在有效去除消毒副产物(DBPFP,主要包括THMFP和HAAFP)的同时,臭氧副产物溴酸可以控制在10μg/L以下,而继续增加臭氧反应量则会导致DBPFP的增加.当水中溴离子浓度达到96μg/L时,使用臭氧必须采取溴酸控制措施.连续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与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对于2μm以上颗粒物、CODMn、TOC等的去除均有明显的效果,可以进一步抑制DBP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某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和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于反应池前增加了预臭氧氧化工艺,分两级投加臭氧,同时将臭氧尾气回收,以增加水体中臭氧的吸收率以及混凝、反应、沉淀的效果。系统稳定运行6个月,出水浊度为0.2NTU左右,出水色度为2~3度,CODM。出水浓度为0.6mg/L,平均去除率为88%,氨氮经折点加氯后可降至0.2mg/L以下,均达到饮用水标准。对于试验水质条件下,臭氧化与活性炭吸附联合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AOC和氯化消毒副产物前质。  相似文献   

16.
控制消毒副产物及前体物的优化工艺组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实现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比较了新开发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与传统氯消毒工艺在常规工艺、常规+深度处理工艺、预氧化+常规+深度处理工艺中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去除特性.与传统的氯消毒相比,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可以有效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THMs减少35.8%~77·0%,HAAs减少36·6%~54·8%;而且消毒进水水质越差,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消毒工艺就越有优势.对最简单的传统工艺进行顺序氯化消毒产生THMs和HAAs为18·51μg/L和19·25μg/L,低于采用最复杂工艺:预臭氧氧化+常规+臭氧-活性炭工艺进行传统氯消毒的副产物生成量(THMs19·40μg/L,HAAs24·70μg/L).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去除和副产物控制有明显效果的前处理工艺是臭氧-活性炭工艺和预臭氧氧化.建议采用传统工艺的水厂改造时优先考虑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和臭氧-活性炭工艺.  相似文献   

17.
X522(X)3(X) 808几/残仇氧化工艺去除水中硝基苯的研究/马军…(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X犯,23(5)一67-71环图X一5 以硝基苯为代表性有机污染物,对比了臭氧化和几/姚仇高级氧化工艺对水中硝基苯的去除效果。发现与臭氧化相比,03/玩仇高级氧化工艺可以显著地提高水中硝基苯的去除效率。无论在臭氧化还是在几/氏q高级氧化工艺中,水中硝基苯的降解都主要是由OH.完成的。通过考察乌/H乏仇高级氧化工艺去除水中硝基苯的影响因素发现,在几和玩仇投量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投加飞和催化剂氏仇对水中…  相似文献   

18.
X780.31200603018Al2O3催化臭氧化处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周云瑞…(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6,27(1).-51~56环图X-5Al2O3催化剂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溶液臭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可以显著提高臭氧氧化的效果,反应120min后,TOC的去除率从单独臭氧氧化的23.9%提高到55.1%。实验中还考察了制备条件对Al2O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实验考察的范围内:焙烧温度600℃,Al2O3粒径为0.5~1.0mm时催化活性最高;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催化剂投加量20g/L,混和气体流速200m…  相似文献   

19.
受污染原水中有机物去除中试集成系统的工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宏大  周玉文  何文杰  王东升 《环境科学》2006,27(11):2251-2254
在中试集成系统水平上对比研究了常规工艺、预臭氧化工艺、粒状活性炭吸附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受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及消毒副产物前体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前2种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大致在50%~60%,后2种则能达到75%~90%.与前2种相比,后2种为更有效地去除受污染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建议采用Ⅱ类及更优水体为水源的水厂考虑使用常规处理或季节性水质变化时采用预氧化工艺;而对于那些以Ⅲ类或更差水体为主水源的水厂则应考虑增设GAC或BAC设备,以满足饮用水水质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臭氧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物的效果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研究由臭氧氧化、生物处理、常规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组成的臭氧组合工艺以及各单元工艺对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 ,由于预臭氧对有机物的氧化 ,减小了有机物的分子量 ,增加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从而强化了后续的生物处理和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 .整个工艺对有机物的控制能力很好 ,UV2 54、DOC、BDOC、AOC、THMFP和 HAAF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5.1%、92.5%、98.4%、85.8%、63.1 %和 89.1% .预臭氧-生物陶粒的预处理对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在 50%左右 ,常规处理对各有机物的去除不尽相同 ,后臭氧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达到了 60 %左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