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住宅小区雨水资源化利用与中水回用是建设节水型城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小区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将雨水收集、雨水分散处理、雨水集中利用、雨水渗透等技术进行集成优化,具有处理效果好、雨水利用率高、管理方便的优点。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属于封闭式污水再生回用系统,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作为小区中水回用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少、工艺流程短、处理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结合开发出来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因其出水水质良好,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方便,可满足一般回用要求等诸多优点,在住宅小区中水回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目前水资源利用现状及火电厂中水回用情况,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在中水深度处理过程中去除有机物、氨氮化合物、细菌和病毒等机理进行了分析;以及相对于传统工艺,MBR在处理效果、技术等方面具有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得出MBR在火电厂中水回用深度处理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水回用是解决中国城市水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对小区而言具有实践可行、技术成熟、综合效益高等优势。文章在分析城市中水回用实践存在的障碍基础上,提出化整为零的污水处理回用方式,阐述了小区中水回用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结合校园小区的给排水状况、校园小区的中水处理工艺,通过校园小区的中水处理系统的经济技术分析、中水供水系统的经济技术分析、中水系统综合效益的分析提出建议,认为随着膜生产技术的发展,MBR法应是小区中水回用工艺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把生物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易操作管理、去污效果好而倍受青睐,被称为"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以及工业废处理领域。本文通过MBR工艺的原理及分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就MBR工艺在居民区中水回用的应用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MBR工艺作为膜分离和生物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于城市生活废水处理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文在分析了MBR工艺原理和城市生活污水特点的基础上,对一体化、分置式和复合式三种MBR工艺在城市中水回用中的应用比较,对比了三种工艺在城市生活废水处理中的优势和不足,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采用不同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提供参考,并对工艺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MBR工艺是把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MBR工艺具有出水稳定、易管理、占地面积邵等优势,在住宅小区的中水回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既需要在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做好资源的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环保效果。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新工艺,出水水质良好、易操作管理、占用面积少等优势,而且经过MBR工艺处理后的污水还可以被再次应用于小区绿化、冲厕、洗车等,实现了资源的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9.
臭氧对膜法水处理中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洪涛  文湘华  黄霞 《环境科学》2009,30(1):302-312
膜过滤是一种高效水处理技术,包括污水处理中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和针对二级生物处理出水(生产再生水)、地表水(生产饮用水)的膜过滤工艺等,其中膜污染是制约膜工艺应用的一个主要问题.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在水处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十几年来,针对臭氧-膜过滤组合工艺的研究正变得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与分析.在MBR组合臭氧控制膜污染方面的研究中,目前结论相对较少.可以通过对MBR进水预臭氧化或者投加适量臭氧到MBR混合液这2种方式来减轻MBR膜污染.在针对微污染水的臭氧-膜过滤组合工艺中,根据臭氧的功能和结构形式主要分为3种,分别是污染膜臭氧清洗、分离式臭氧-膜工艺和一体式臭氧-膜工艺.绝大部分报道认为臭氧可以有效地控制膜污染的发展,但也有少数投加臭氧后膜污染加剧的情况.目前,臭氧化影响膜污染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物方面,根据原水水质和工艺结构参数等的不同,颗粒物、微生物和无机物质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相应的作用.另外,在迄今为止的研究中,还缺乏对于臭氧投加方式和分散方式的统一衡量和比较标准.作者建议应该加强对一体式臭氧-膜组合工艺的研究,并且要注意臭氧投加的工艺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主要特点的介绍,并结合工程实例,从工程技术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分析表明,作为新型中水回用技术的MBR工艺发展前景广阔,并为城市高层建筑和住宅小区中水回用提供了可参考的工艺参数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工艺原理、工艺过程、分解效率、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等方面介绍了二恶英催化净化技术,由于分解效率高,因此利用催化分解技术对二恶英进行降解具有广阔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电化学噪声技术的原理和主要特点,介绍了电化学噪声技术在工业领域,特别是炼厂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比较了常用的腐蚀监测技术和目前基于电化学噪声技术比较成熟的产品,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Concerto MKII电化学噪声腐蚀监测系统在某炼厂常压塔顶低温部位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医院废水处理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院废水和一般废水相比,产生量小,病菌种类多,成份复杂.自从2003年发生非典后,对医院废水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对医院的废水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这几年新近发展的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密度沉淀池(Densadeg)以其结构紧凑、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城市污水一级强化处理和深度处理。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密度沉淀池的三种基本类型,重点阐述了RL型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及组成,以及污泥外部循环系统、高效斜板设置的特点;同时介绍了Densadeg的另一种运行方式:超高速沉淀池(ACTIFLO工艺),展望了高密度沉淀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垃圾填埋场产生大量渗滤液,而一般渗滤液中含有很高浓度的有机物,特别是填埋场的初滤水CODcr浓度可高达8×104mg/L,BOD5浓度可高达5×104mg/L。因此,渗滤液必须得到处理。渗滤液回流可以利用垃圾填埋层中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使渗滤液得 到净化;同时利用回流控制填埋层含水量,加快有机物分解,提高沼气产生量。通过实验初步得出:渗滤液回流可以将渗滤液中有机物浓度大 大降低,CODcr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95%以上,在半好氧状态下NH3-N浓度可以降到10mg/L以下;沼气产生速率大大高于未回流的填埋层;同时填埋层渗滤液中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定量检测2,4-D(2,4-Dichlorophenoxyaceti Acid)的方法。将制备好的2,4-D-BSA抗原偶联到表面等离子共振芯片表面,检测了芯片表面抗原结合抗体的稳定性,利用免疫竞争抑制原理构建标准曲线,并利用二抗Ig G进行信号放大,提高检测灵敏度。结果表明:制备的芯片信号稳定,20个循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7%;最低检测浓度为1 ng/m L,通过Ig G信号增强检测灵敏度提高到0.05 ng/m L。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三氯乙烯(TCE)的大规模使用,已使其成为地下水中分布最广泛的污染物之一.因其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对生物的高毒性作用,而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TCE处理技术中,以生物修复处理技术最经济有效.文章在分析了TCE的性质及其生物降解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去除被污染的地下水中的TCE.  相似文献   

18.
随机性混合数据评价技术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和环境规划等方案评价中,如何综合利用定性和定量信息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将方案评价中常见的定性信息分为三大类,并用数学式来描述各类定性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随机处理的方法对定性信息进行处理后与定量信息进行综合,以求得各个方案的优劣排序概率,并由此概率确定最优方案。这种方法克服了以往同类方法只能利用定性信息中的排序信息的缺点,从而使得方案评价更客观。最后,本文给出了方法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含硫污水汽提处理后净化水回用工艺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陵石化炼油厂含硫污水汽提处理后净化水代替新鲜水和软化水回用于生产工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是一种具有良好推广价值的清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0.
电厂烟囱高度确定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囱不仅是电厂生产工艺上为获得一定抽力的排气筒,更重要的是控制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设施.通过研究有关电厂烟囱高度合理性方法,指出影响污染物落地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气象和环境空气影响角度对不同高度烟囱合理性进行检验.本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烟囱高度要以适合当地气象和环境空气质量实际情况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减轻污染物落地浓度对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从技术、经济的合理性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这对减轻污染和减少资金投入以及对于指导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