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探究磷石膏淋滤液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赋存状态,文章以贵州某磷石膏堆场为研究区,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与土壤吸附实验,分析磷石膏淋滤液磷在红黏土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并探讨了红黏土对磷的吸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磷石膏厚度与红黏土厚度,对磷石膏淋滤液磷的迁移有显著影响,其中磷石膏厚度越大,淋滤液中磷浓度越大,而红黏土土层厚度越大,淋滤液中磷浓度越低;磷石膏淋滤液磷在红黏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其各形态之间不断发生转变,并有一部分会被红黏土所吸附,从而使磷浓度随之降低,主要存在形态为可溶磷与无机磷,占比分别为80%~94%和80%~95%,有机磷与颗粒态磷含量较小,占比分别为5%~20%和5%~16%;红黏土对磷石膏淋滤液中磷的最大吸附量为0.23 mg/g,且红黏土对磷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相关系数R2为0.986 78,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64 14。  相似文献   

2.
酸性水动态淋滤与静态浸泡土壤中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研究了不同pH值的淋滤液对土壤的动态淋滤及静态浸泡,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不同pH值淋滤液在不同时间段获取的淋出液中氟浓度以及淋滤后残渣中的氟含量,结果表明:淋滤液的pH值、淋滤时间以及土壤中氟的赋存形态对氟的淋出影响重大。淋滤液的酸性越强,土壤中氟的最大淋出浓度越大,土壤中被淋出的氟含量越高,淋出率也越高且氟的淋出主要集中在淋滤初期60h内,后渐趋于平缓;动态淋滤淋出的氟含量及溶出率均稍高于静态浸泡,这可能源于动态淋滤较强的分子运动,进而使提取剂充分渗透到土壤基质中。黄壤、黄棕壤、水稻土在pH=3的淋出液中的氟浓度变化曲线表明土壤淋洗作用更多的是将土壤中的可溶性氟盐淋洗掉。可溶性氟盐越多,被淋失的氟就越多。  相似文献   

3.
生物炭添加对两种类型土壤DOC淋失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炭能增加土壤碳库贮量,对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溶性有机碳(DOC)是土壤碳库中十分重要的组分,研究生物炭对DOC淋失影响对深入了解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和河南两种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土柱淋滤试验研究生物炭添加对不同类型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淋失影响以及添加不同生物炭对同种土壤淋滤液中DOC淋失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和河南土壤淋滤液DOC浓度和淋失量随着生物炭添加比例增加(1%,5%,10%)而减少。与玉米秸秆和锯末混合物为原料制成生物炭相比,玉米秸秆生物炭能显著降低新疆土壤淋滤液中DOC浓度。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物,原油装卸VOCs化学成分随原油种类、伴热温度、搅拌速度等的不同而呈现很大差异。本文以伴热温度和搅拌速度为变量,采用Tenax吸附管采样并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原油在不同伴热和搅拌速度下产生的VOCs进行组分分析。根据谱库检索和图谱解析,利用面积归一化的半定量法分析原油VOCs的具体组分。结果表明:通过热脱附GC-MS法分析检测出54种VOCs,其中,含氧有机物19种,含氮硫化合物13种,碳氢化合物22种;碳氢化合物占VOCs总量的44.75%~50.75%,含氧有机物占VOCs总量的29.47%~37.63%,含氮硫化合物占VOCs总量的15.34%~22.63%。  相似文献   

5.
油田污水是石油的天然伴生物。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 期,采出原油含水率在不断上升,目前现河庄油田采出液综合含水已高达90%以上。而油田 原油在对外销运、炼制之前必须先将水脱出,合格原油的允许含水率为0.5%,由此产生了大 量的污水,我们称这部分污水为油田污水。油田污水中含有不定量的石油、机械杂质、悬浮 物和细菌等组分,需要通过较为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这部分污水进行处理,才能把有害的 组分降低到标准含量以下,从而实现回注和对外排放。目前各油田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以自然除油罐、混凝沉降罐、粗粒化…  相似文献   

6.
制革污泥生物淋滤液组份特征及对鞣革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ICP-AES、FT-IR及凝胶色谱等测定方法对制革污泥生物淋滤液的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采用鞣制试验对淋滤液在浸酸、铬鞣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研究结果表明,制革污泥生物淋滤液含有较高浓度的Cr3 、Fe3 、Ca2 、Na 、Mg2 、K 离子及其它一些微量金属,对鞣革质量产生明显影响的主要是Fe3 离子;鞣革质量的降低主要表现在无鞣性金属离子在蓝皮中的富集,从而影响蓝皮的吸铬量;鞣制处理中仅仅通过pH调整难以达到不同金属间的分离.淋滤液中可溶性有机物的TOC浓度一般低于1000 mg·L-1,主要是多糖类、脂肪族或芳香族羧酸类化合物;废水和淋滤液中DOM的平均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923和147两个范围,其质量分数分别占74.1%和25.7%;可溶性有机物一般对鞣革的收缩温度Ts和铬含量不产生明显影响,但可导致鞣后皮色加深.  相似文献   

7.
油田采出水中溶解性气体的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采出水中含有H2S,CO2和O2等溶解性气体,是造成采出水及注水系统管道腐蚀的重要因素.在此对溶解气体的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进行介绍,现行控制油田采出水中溶解性气体腐蚀的方法主要是化学方法,包括污水缓蚀技术和污水水质改性技术,化学方法效果明显但也有其缺点.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油田采出水中溶解气体的去除工艺,通过对电解、脱气膜、超重力和气提工艺进行分析,发现气提工艺是去除油田采出水中溶解性气体的一种可行工艺.  相似文献   

8.
高效原油降解菌处理油田采出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油田采用废水中原有微生物种群分离驯化出的高效原油降解菌,通过单一菌种高效原油降解菌降解性能实验,高效混合菌正交实验,最佳组合菌株的连续生物处理油田采出水实验,都取得了处理低浓度含油废水的良好效果。这表明在常规物理,化学法处理油田采出水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再空度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田采出水具有水量大,水质复杂,处理难度高等一系列特点,因此寻求合适的处理技术一直是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油田采出水的产生和特点,介绍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分离技术、过滤技术、膜技术、气浮技术、吸附技术等物理法;盐析技术、混凝沉淀技术、化学氧化技术、电化学处理技术等化学和物理化学法;活性污泥技术、生物滤池技术等生物法,并概述了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现有技术分析,总结出当前油田采出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处理难点做出了分析,提出了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酸沉降对土壤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组分的化学行为进而影响土壤地球化学过程。本文就该领域的目前研究进展做了较详细的论述。考察了酸化条件下土壤中盐基离子和铝、硅的释放淋失及硅对铝毒的缓解作用 ;论述了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中微量金属及稀土离子沉淀 -溶解、吸附 -解吸、络合 -解离、氧化 -还原平衡进而影响其存在形态和化学行为 ;同时关注了酸沉降对C、N、S、P循环转化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施南迪  董少刚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0):1110-1117
为以较好的技术手段和较低的经济成本治理煤矸石淋滤液、矿坑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通过土柱淋滤试验、PRB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模拟试验以及场地修复试验,对煤矸石淋滤液中重金属(Zn、Mn、Pb、Cr、Cu、Cd、Hg)及As的吸附性进行了研究. 土柱淋滤试验结果表明:离石黄土(粒径0.05~0.10mm)、亚砂土(粒径0.05~0.10mm)和细沙(粒径>0.10~0.25mm)对煤矸石淋滤液中的重金属(Zn、Mn、Pb、Cr、Cu、Cd、Hg)及As的吸附能力为离石黄土>亚砂土>细沙,其中离石黄土对As的分配系数为2.26L/kg.模拟槽试验表明,在地下水流速为0.20m/d、m(煤矸石):m(离石黄土)分别为5和7的情况下,淋滤液中的As能够全部被黄土墙吸附;m(煤矸石):m(离石黄土)为10时,部分As透过黄土墙向下游迁移. 5个月的场地修复试验表明,利用离石黄土作为PRB的吸附材料能够较好地去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Zn、Mn、Pb、Cr、Cu、Cd、Hg)和As,厚约0.5m的离石黄土墙对被煤矸石淋滤液污染的地下水中Cr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0.97%,对Pb的去除率最低,为43.14%.   相似文献   

12.
依据VOC浓度变化优化场地SVE通风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气相抽提(SVE)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的扩散速度是确定SVE抽提流量的依据。为了优化场地SVE通风流量,结合试验现场土壤的土质条件和含水率,测试了污染物在不同均质土质中的扩散速度,绘制了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研究表明污染物的扩散在不同种土质和含水率的条件下,浓度的变化具有相似规律:快速上升阶段,出现拐点,浓度稳定阶段;在测试的压力场范围内,结合场地不同的抽提流量(Flow rate)的通风以及停止通风进行浓度恢复的试验,同样获取了场地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曲线,即场地污染物浓度平衡破坏和浓度平衡的恢复。测试数据显示,不同土质结构的场地内不同区域的污染物浓度恢复曲线和单一土质的污染物扩散具有相同的规律。因此可以采用扩散速度来求解抽提的通风流量。根据室内外的测试数据,文中给出了理论计算的场地优化通风速率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地土壤表层水溶性有机物淋溶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伊春河流域河水、井水、坡面漫流、土壤淋溶液等样品中的水溶性有机物含量,据此结果建立了河水溶解态有机物来源的概念模型。并根据不同流速条件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物淋溶模拟实验的结果,探讨了水溶性有机物从山地土壤中淋溶的动力学过程。研究发现,吸着在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表面的水溶性有机物的淋溶包括三个连续的动力学过程:即从复合体表面进入土壤毛管水的解吸作用,自土壤团粒结构内部转移到土壤重力水中的扩散和相迁移过程,以及被流动相携带淋溶的对流过程。这一物理模型可以表述为包括三个加和项的简单表达式,模型中的迁移速率常数与流动相线速度的某一方次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
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吸收法作为一种重要的VOCs末端处理技术,具有工艺简单、适应性强、二次污染少、投资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吸收剂与吸收设备是制约吸收法处理VOCs效率的关键因素,在介绍VOCs的危害及常见治理技术的基础上,简述4类常用VOCs吸收剂(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及离子液体)与2种常用VOCs吸收设备(填料塔与超重力旋转填料床)的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VOCs吸收剂再生与重复利用的方法。最后,针对吸收法处理VOCs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制三维有机玻璃水槽建立非均质土层,设立浅层和内部两个泄漏点,模拟流动相原油在含水土层中的运移及水位波动条件下的重分布过程,并利用自制高密度电极排及电法仪揭示相应的电阻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原油在土壤中运移受泄漏源位置、泄漏量及土层结构的影响.同一土层内部泄漏点横向扩散较垂向明显,浅层泄漏点为四周扩散,泄漏量越大污染范围越宽,土层渗透性越高污染深度越深.原油泄漏后存在高阻和低阻异常2种情况,土层结构简单且含油率较高时高阻异常明显;土层组分较复杂尤其是盐分和粘土矿物含量较高,或含水率和含油率较低时,易出现低阻异常.水位升高后土层整体电阻率降低,原油向污染区中心集中;水位下降后电阻率升高,原油向四周分散,水位波动使原油进一步弥散.受内部泄漏点影响,垂向深度上离泄漏点越近(0.08m)污染越重,除此之外泄漏点下部(0.15m)原油含量高于上部(0.04m),显示内部泄漏点原油下移较上移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生活垃圾初期降解主要发生在生活垃圾产生到被妥善处置之前,初期降解过程中伴随产生的气态和液态污染物可直接进入环境,影响居民生活环境. 为了明确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的污染情况,结合我国生活垃圾基本组成开展实验室模拟试验,分析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不同途径产生的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及其恶臭污染的影响. 结果表明:生活垃圾中约20%的氮元素和硫元素在初期降解过程以气体或渗滤液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 其中,CO2是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最主要的气态污染物,约占总累积产气量的43%;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产生量较少,但种类复杂,其中乙醇的体积分数最大,约占VOCs总体积分数的85%. 渗滤液产生率较低(约30.94 mL/kg,以湿垃圾计),但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和硫酸盐的浓度远超GB 8978—1996《污水排放综合标准》限值. 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理论臭气浓度达205.14,甲硫醚和乙醇是重要的典型恶臭物质. 研究显示,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产生的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CO2和VOCs,渗滤液中污染物浓度远超相关污染排放限值,由VOCs导致的恶臭污染达到3级臭气强度. 因此,为了降低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建议缩短生活垃圾清运的时间,并重点关注乙醇和甲硫醚等恶臭物质.   相似文献   

17.
淄河滩陈化油污土层是引起大武水源地东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对油污土层采取原状土柱样,在室内进行了模拟淄河滩地存在不同厚度表流时的残油淋溶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油污土层可淋出水量24.566104m3、油量1185.1kg; 水层厚度对渗出水的油浓度影响不大,渗出油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渗出水的数量;太河水库放水补源方式对残油释放量的影响不起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邕江南宁段和南宁城市内河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吹扫捕集-GC-MS检测了邕江南宁段以及南宁市有代表性的5条城市内河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结果表明,邕江南宁段检出3种VOCs,总含量为1.43~4.30μg/L。城市内河检出了22种VOCs,其中大桥冲、朝阳溪污染较为严重,VOCs总含量分别为82.43μg/L和35.00μg/L,其特征污染物分别为卤代烃和单环芳香族类。和国内其他地区水源水中检出的VOCs含量相比,邕江南宁段的VOCs污染水平较低,而南宁城市内河的VOCs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以及垃圾沥滤是造成南宁城市内河VOCs污染的重要因素。建议GB3838-2002加强对水体中VOCs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入渗条件下土壤中磷离子迁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土壤非均质,边界条件复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而且溶质与土壤存在吸持反应的情况,建立了土壤二维对流-弥散溶质迁移的有限元模型,编写了计算机模拟程序。作为模型的初步应用,对4种不同性质的土壤,KH2PO4溶液一维水平入渗条件下的迁移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能够很好地与室内土柱实验结果吻合,该模型可以用于研究伴有吸持情况下土壤溶质的迁移规律。另外模拟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对于象磷这种与土壤强吸附  相似文献   

20.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in nonflooding period from fallow paddy fiel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N2O emissions and dissolved N2O in the leachate during the nonflooding period in nongrowing paddy fields.Three kinds of paddy soils were repacked to soil columns and were supersaturated with water initially and dried gradually in a greenhouse to attain the N2O emissions flux during the incubation.Soils with the texture of silty clay-loam (Q and H) produced cracks during the drying of soil,but soil with the texture of silty loam (X) did not form the cracks.Cracked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