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化学》2008,27(6)
为了帮助用户解决目前对乳品中三聚氰胺检测的迫切需求,安捷伦科技公司提供了从检测仪器到样品前处理和数据分析的整体解决方案.应用技术支持部在北京用户卓越中心实验室,第一时间完成了Agilent1200/1120液相色谱仪、Agilenf7890/5975气质联用仪和AgilentRRLC/6410B液质联用仪器测试奶粉、液态奶粉等乳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今天安捷伦大学推出三聚氰胺解决方案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青菜中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建立了同时测定青菜中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分析方法。冷冻干燥并均质后的青菜样品经V(氨水):V(甲醇)=5:95的混合溶液超声辅助浸提、离心、旋转蒸发、固相萃取等浓缩净化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离色谱柱为AgilentNH:柱,流动相为矿(乙腈):V(水)=90:10的混合溶液,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14nm。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的标准曲线在0.05~10.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5,在0.2~4.0mg.kg-1添加范围内,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1.26%~87.69%和78.24%~82.3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5%~6.18%和3.99%~6.67%,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1.30和20.38μg·k-1。该方法操作简单且灵敏度高,适用于青菜样品中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3.
三聚氰胺和二噁英是最被关注的食品非法添加剂或污染物.三聚氰胺的毒性是由于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三聚氰胺的副产品)可形成不溶性晶体,从而在动物和婴儿体内形成肾结石.除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以外,两种与三聚氰胺相关的化合物——三聚氰酸一酰胺和三聚氰酸二酰胺也在宠物掺假食物中也被发现.由于在牛奶制品中三聚氰胺掺假具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奶和奶制品中三聚氰胺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聚氰胺(melamine)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广泛用于木材加工、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是重要的尿素后加工产品.此外,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在部分亚洲国家,它也被用以制造化肥.同时三聚氰胺也是一种名为灭蝇胺的农药的代谢产物.三聚氰胺属非食品用化学物质,食品中严禁添加,为提高奶和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而加入大量三聚氰胺,食用后可导致泌尿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湖南衡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并探讨HBV各基因型与血清HBVDNA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荧光定量PCR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对湖南衡阳地区164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进行基因分型和定量检测.结果164例血清中,C型110A.(67.1%),B、C型37人(22.3%),B型8人(5.1%),D型1人(0.6%),A型1人(0.6%).C型与B、C混合型在HBVDNA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t=2.433,P〈0.05),B、C混合型的HBVDNA水平明显高于C型.由此得出湖南衡阳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C混合型次之,B型较少,D型、A型极少;B、C混合型患者的HBVDNA数量水平显著高于C型.表1.参11.  相似文献   

6.
不同磷水平下植物体内镉的积累、化学形态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控制条件下,将玉米、小麦植株在含有不同浓度磷(c(P)0,0.12,0.6,3.0mmol/L)和镉(c(Cd)0,4.0μmol/L)的营养液中培养21d,研究植株体内各种镉的形态、生理特性和酶活性的变化,选择三种主要镉的形态,即氯化钠可提取态(镉与蛋白质或多肽结合态),醋酸可提取态(镉与磷酸盐的结合态)和去离子水可提取态(水溶性、有机酸盐镉的形态)作为优势态镉加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介  相似文献   

7.
《环境化学》2013,(11):2169
PerkinElmer Inc.推出DairyGuardTM奶粉分析仪,它是一台专门为食品供应商和生产商所开发的近红外(NIR)光谱仪.DairyGuard是可用于检测未知掺杂成分和已知化合物(如蛋白质、水分和脂肪含量)的系统.DairyGuard结合更快的制备和采样时间,可获得实时结果,从供应链风险直至奶粉的安全和质量整个过程提供高度保护.  相似文献   

8.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水族箱模拟水生态系统,研究了20 d试验期内,水体中初始质量浓度为0.05 g L-1的三聚氰胺在罗非鱼肝脏中的累积规律及不同暴露时间,对罗非鱼肝脏中7-乙氧基-异酚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三聚氰胺在罗非鱼肝脏中的质量分数先迅速上升,在第2天高达4.15 mg·kg-1。随后逐渐下降,在第20天降至0.8 mg·kg-1,恢复到暴露初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罗非鱼肝脏中EROD和GST的活性在第1天被轻微诱导之后,分别在第2天和第4天开始被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50.7%和69.4%。随后两者的活性上升并分别在第7天和第10天开始被显著诱导,诱导率各为122.9%和47.7%。总体上看,EROD和GST的活性皆呈现出诱导-抑制-诱导的变化趋势。但在暴露结束时,这两种酶的活性又显著低于对照组,抑制率分别为34.1%和20.3%。结果显示,罗非鱼肝脏中EROD酶和GST酶,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水体中三聚氰胺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三聚氰胺曾被用为牛类的非蛋白类氮源,并被非法掺入食品中从而提高其表观蛋白含量.实验利用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模型——纤毛类原生动物梨形四膜虫(Tetrahymena pyriformis)研究了三聚氰胺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三聚氰胺对梨形四膜虫的生长速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与三聚氰胺浓度成正相关性,其IC50值为0.78g·L-1.细胞同时发生形变.实验证明梨形四膜虫生物测定法相对于动物实验具有耗时短、成本低、操作简便的优势,在潜在毒性物质的风险性评估实验中可成为一种优良的替代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三聚氰胺曾被用为牛类的非蛋白类氮源,并被非法掺入食品中从而提高其表观蛋白含量.实验利用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模型--纤毛类原生动物梨形四膜虫(Tetrahymena pyriformis)研究了三聚氰胺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三聚氰胺对梨形四膜虫的生长速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与三聚氰胺浓度成正相关性,其IC50值为0.78g·L-1.细胞同时发生形变.实验证明梨形四膜虫生物测定法相对于动物实验具有耗时短、成本低、操作简便的优势,在潜在毒性物质的风险性评估实验中可成为一种优良的替代模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先将SMG转化为乙基、N-甲基氨基酸盐(EMC),然后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手段测定所产生的EMC的原理,发展出一种定量检测大鼠血清中SMG及其他N-甲基氨基甲酸硫酯类物质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人工合成的SMG和EMC进行标定,每次测定需要样品量为0.5mL,方法的合理检出极限为c(SMG)=10μmol/L.  相似文献   

12.
ABA对米槠和格氏栲种子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 提取和测定米槠和格氏栲发育过程中果实内ABA含量,并用不同浓度ABA喂养,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期对外源ABA的敏感性.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ABA对贮藏蛋白质的积累作用,结果表明:在米槠和格氏栲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ABA 含量逐渐上升,两者均在10 月5 日达到峰值,米槠为1648 ngg,格氏栲为1 468 ngg,随后ABA含量均逐渐下降.果实成熟采收时,c(ABA) 仅为高峰时的19.随着果实的发育对外加ABA的敏感性逐渐变小,c(ABA)=10-4 molL-1 可以完全抑制10 月25 日( 米槠) 和10 月15 日( 格氏栲) 前种子发芽,但对完全成熟的种子c(ABA)=10-2 molL-1 亦不能抑制发芽.ABA 对成熟前期胚的贮藏蛋白质合成无影响,但能促进成熟中后期胚的贮藏蛋白质的积累作用,ABA维持米槠和格氏栲贮藏蛋白质合成和积累作用表现在转录水平上.  相似文献   

13.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固源  刘静  王金霞  叶姜瑜 《生态环境》2010,19(11):2647-2651
为确定溶藻细菌S7(Chryseobaterium)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方式,分别采用高温灭菌(121~123℃)、离心(10 000 r.min-1)、0.22μm滤膜过滤等方式对S7菌液进行处理,检测其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并通过对溶藻过程中叶绿素a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藻细胞显微结构的观察和细胞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探讨菌株S7对铜绿微囊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7是通过释放胞外活性物质间接溶藻,该物质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不属于蛋白质类物质。该活性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并可导致藻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积累量的显著提高和藻细胞解体。藻细胞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过溶藻物质作用的藻细胞,其蛋白质结构遭到破坏。通过试验结果,推测出菌株S7的溶藻机理:溶藻物质先损伤铜绿微囊藻的细胞壁和粘质胶被,然后通过改变膜的选择透过性进入藻细胞内部,分解叶绿素a,破坏蛋白质,造成藻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丧失,最终导致藻细胞破裂。  相似文献   

14.
《环境化学》2007,26(2):268-268
水果和蔬菜提取液分析通常较复杂,一般要用到气相色谱的特殊检测器如NPD,μECD和FPD,以检测提取液中微量的农药残留物,而质谱通常用来确证GC的检测结果.曾有报道介绍在GC/MS系统中色谱柱的末端加一个3路分流柱,使从柱子中的流出组分2份被分流到气相色谱的检测器,一份分流到MSD.通过这种柱分流系统,每一次进样可以同时得到4种信号(2种气相色谱信号、质谱的SIM信号和全扫描色谱图).元素选择检测器、SIM/scan和解卷积报告软件(DRS)提供了强大的农药分析系统.由于分流柱在色谱柱的末端,所以在任何检测器中分析物浓度等度减少.  相似文献   

15.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受试动物,在室内用水族箱进行模拟养殖试验,设定污染水体中三聚氰胺初始浓度为0.2 g·L-1,考察罗非鱼在其中饲养1周期间体内三聚氰胺的累积情况。再将鱼转移至不含三聚氰胺的清洁水体中饲养1周,考察鱼体内三聚氰胺在其中的消除情况。结果表明,三聚氰胺能在鱼体内迅速富集,鱼肉及内脏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均与鱼在污染水体中暴露的时间成正相关。其中,鱼肉中三聚氰胺的浓度几乎成线性增大,拟合所得方程为y=5.598 8x+12.897,相关系数为0.995 9。内脏对三聚氰胺的富集速率先快后慢,且其中三聚氰胺的浓度为鱼肉的2~3倍。在试验后期,鱼肉及内脏中三聚氰胺的浓度分别高达51.55 mg·kg-1和93.89 mg·kg-1,此时罗非鱼表现出明显的中毒迹象。将罗非鱼转移至清洁水体中养殖后,鱼肉及内脏中三聚氰胺的残留量均迅速下降,尤其是后者的消除速度甚快,一周后两者的浓度分别降至0.13 mg·kg-1和0.21 mg·kg-1。此时,罗非鱼中毒症状逐渐消失,活动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16.
耐盐(CaCl2)皂素废水降解菌的分离及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湖北省某皂素生产废水池底污泥中分离出2株耐高盐(CaCl2)皂素废水降解菌,编号分别为B723—1和B723—3,并进行菌株的鉴定和生长特性以及不同盐度迫胁下胞内游离氨基酸、蛋白质、膜的相对透性的研究,结果发现:(1)菌株B723—1与扩展短杆菌的同源性为98.0%~99.0%,B723—3与松鼠葡萄球菌的同源性为98.0%~99.0%:(2)两菌株均能在0.0%~9.0%CaCl2范围内生长良好;(3)菌株B723—1和B723—3的适宜生长温度分别是20~35oC和25~37oC,两者均在pH7.0~10.0生长;(4)当耐盐菌株受到1.8%、3.6%、5.4%和9.0%CaCl2盐迫45min时,其胞内会迅速积累大量氨基酸来平衡外界的高盐渗透压,且其胞内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未受盐迫),而其膜的相对通透性低于非耐盐菌株.图4表1参11.  相似文献   

17.
酸雨,降尘对莴苣和小白菜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酸雨(A)、降尘(D)、酸雨和降尘(A+D)处理生长在紫色中性土和紫色酸性土上的莴苣和小白菜,以研究3种处理对2种蔬菜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可提高莴苣中的SOD和CAT的活性,且以(A+D)处理最为明显.与CK相比,在酸性土中,(A+D)处理可使SOD活性提高11.1%~21.2%,CAT活性提高15.5%~22.7%;3种处理可使小白菜POD活性提高,其中中性土(A+D)处理可使POD活性比CK提高50%~52%.  相似文献   

18.
高温胁迫下,油菜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可溶性蛋白质总量及热稳定性蛋白质所占比例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酸缓冲液预处理可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和较低的膜脂过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08):本刊总被引频次为1380,影响因子为0.712(2007年则分别为1167和0.619);其中,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在全部1765种期刊中分别排名第231和287位,在生物学类58种期刊中分别排名第15和20位;此外,国际论文比为0.02。在其扩刊版(2008)中,本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为1787和0.877。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08):本刊总被引频次为1380,影响因子为0.712(2007年则分别为1167和0.619);其中,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在全部1765种期刊中分别排名第231和287位,在生物学类58种期刊中分别排名第15和20位;此外,国际论文比为0.02。在其扩刊版(2008)中,本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为1787和0.8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