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AutoSPME-GC联用分析无公害海水养殖水环境中8种痕量PCBs的方法,优化了萃取温度,研究了萃取时间、盐度和涂层中PCBs的残留量对萃取方法的影响.该法最低检出限为0.7-1.9ng·μl-1,RSD(n=5)为2.2%-8.2%,回收率为79.8%-108.0%,该法简单、快速,适合海水中PCBs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GC-ECD和GC-MS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淡水养殖鱼塘沉积物及鱼体中DDTs、PAHs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鱼塘积物中DDTs质量分数范围为2.87~8.25ng·g-1,PAHs质量分数分布在61.76~196.05ng·g-1(干物质量)之间;鳙鱼、草鱼等5种鱼肌肉样品中DDTs质量分数为5.47~125.27ng·g-(1湿质量),PAHs质量分数为30.94~410.06ng·g-1(湿质量),5个品种鱼体内DDTs质量分数均未超过国家食用卫生标准。部分鱼塘中含有o,p’-DDT和p,p'-DDT,表明近期曾受到DDT污染。生态风险分析表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DDTs污染生态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淡水腹足类微卫星位点的获取方法、微卫星重复序列的特点以及微卫星标记技术在其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微卫星多态性在淡水腹足类种群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分化、交配系统、种群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淡水腹足类普遍表现为杂合体缺失,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淡水腹足类近交和自体受精现象比较频繁以及地理隔离导致种群间遗传分化.利用微卫星标记研究遗传杂合度,结合群体近交系数和基因分化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淡水腹足类的交配系统.根据不同种群的遗传距离和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在判别种群间的亲缘关系上起到了很大作用.针对淡水腹足类自身的特性,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在淡水腹足类入侵生物学、分类阶元,寄生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等研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论文介绍“人造水草”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和效果,以及生物学机理的探讨。在混养鱼塘中放置“人造水草”可以扩大表面积,增加异养细菌的数量,加速了有机物的矿化速度,它丰富了水体的营养元素,增加了藻类的数量,这样试验塘中浮游动物也比对照塘中多,由于饵料增加从而提高了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鱼类的产量,每亩增产达15.6%。  相似文献   

5.
以淡水微型生物群落作为受试靶生物,研究了米满(Tebufenozide)对淡水微型生物群落呼吸作用的影响.用五天耗氧量抑制强度(RΔDO5)来表征农药对淡水微型生物群落呼吸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腐殖酸和硝酸盐等共存物质对米满生物效应的影响.本方法的表征参数可以推广到其它农药或化学品的环境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6.
南亚排放的多氯联苯类污染物(PCBs)可随大气传输到西藏南部,并沉降到农田等区域。农田中的PCBs能够经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目前尚无西藏农田PCBs环境过程和农作物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同步采集西藏农田土壤和农作物,发现西藏农田土壤、青稞和油菜PCBs的浓度均值分别为5.1 pg·g-1dw、13.5 pg·g-1dw和10.9 pg·g-1dw,低于全球其他地区。青稞和油菜对PCBs的生物富集系数都大于1,说明PCBs在农作物中发生了生物富集现象。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农田土壤中99.6%的PCBs都富集在土壤有机质中,只有0.38%的PCBs进入了植物根系。因此,青稞直接从大气中吸收PCBs是其对PCBs积累和富集的主要途径。基于饮食结构(青稞、牛肉、牛奶和酥油),西藏人群PCBs摄入均值为0.75 ng·kg-1bw·d-1,低于安全阈值约一个数量级。PCBs的食物摄入不会对西藏居民健康状况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粗犷的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已造成当地野生生物多氯联苯(PCBs)严重污染,但PCBs在野生鸟类中的生物累积特征及潜在的毒害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采集了广东省某电子垃圾拆解地翠鸟(Alcedo atthis)及其食物(各种小型鱼类)样品,研究翠鸟对PCBs的累积特征、生物放大效应及毒性风险。翠鸟肌肉中PCBs中值含量为220μg·g~(-1)脂重,比其他报道值高1~3个数量级。计算的生物放大因子(BMF)显示,大部分PCB单体的BMF值都大于1,表明翠鸟对PCBs具有生物放大效应。计算的共面PCBs毒性当量(TEQs)范围为39~23 600 pg·g~(-1)湿重,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影响某些鸟类生殖或发育障碍的报道值。上述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卸活动已经造成了当地翠鸟PCBs严重污染,PCBs污染物对电子垃圾拆解地翠鸟及其他野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壤特性对多氯联苯分布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黄河三角洲22个表层土壤样品中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PCBs)进行双毛细管柱GC-ECD结合MS测试,并使用相关数学统计学分析方法-相关性研究方法研究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特性对PCBs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量分数与其类二噁英类PCBs的总质量浓度呈弱的正相关关系。土壤粒径组成中粘粒质量分数与其类二噁英类PCBs的总质量浓度呈相关性关系,且达到极显著的水平;粉砂粒的质量分数与类二噁英类PCBs的总质量浓度无相关关系;砂粒质量分数与类二噁英类PCBs的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相关的水平。土壤溶解盐质量分数及pH值与类二噁英类PCBs的总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见,土壤中有机质、土壤颗粒组成中粘粒和砂粒质量分数是影响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中PCBs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多氯联苯的膳食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作为一类人工合成的氯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极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食物链中累积和传递,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研究表明,膳食摄入PCBs是普通人群最主要的暴露途径.因此,不少国家陆续开展了针对普通人群的PCBs膳食暴露的调查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普通人群的PCBs膳食暴露水平及其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表面活性鼠李糖脂(RL)洗脱土壤,再通过紫外光预照射与生物降解协同去除洗脱液中的PCBs的组合方法对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旨在研究RL在修复PCBs污染土壤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RL对PCBs的洗脱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CBs的总洗脱率与RL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当洗脱液中加入2 000 mg.L-1的RL,在3次批洗脱后,人工污染土样和陈化土样的PCBs总洗脱率分别达到了90.1%和47.1%。PCBs降解菌P.LB400在以RL或联苯为碳源的驯化培养基中均能够快速生长。当土壤洗脱液中的PCBs被P.LB400的生长细胞菌液降解时,RL对PCBs的生物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P.LB400的休眠细胞降解体系中,RL对PCBs的生物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紫外光预照射对土壤洗脱液中PCBs的生物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紫外光预照射和生物降解的耦合有利于提高PCBs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1.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一组氯代烃类化合物,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通过采集中国某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手工拆解场和焚烧场不同环境介质(大气、土壤、饮用水、食物等)分析15种PCBs同系物的污染水平。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拆解场PCBs的来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毒性当量因子(TEFs)方法评价了两个拆解场环境介质中8种PCBs同系物的毒性。结果显示研究区大气、土壤、饮用水、农作物和农产品样品中PCBs同系物浓度均高于国际已有报道的同种介质中的PCBs污染水平,其中PCB-047和PCB-171污染最为严重。手工拆解场各介质PCBs同系物中PCB-047、PCB-171所占比例为2%~87%;焚烧场各介质PCBs同系物中PCB-047、PCB-171所占比例为2%~90%;来源分析表明除手工拆解场PCB-126和焚烧场PCB-114外,其余PCBs的来源具有相似性;毒性当量(TEQ)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大气∑TEQ PCBs最高。环境介质中除红薯干外,∑TEQ PCBs均是焚烧场高于手工拆解场,且TEQ PCB-126和TEQ PCB-169的毒性当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选择北部湾9个典型采样点,研究了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多氯联苯(PCBs)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Hg、As、Cu、Pb、Zn、Cd、Cr等重金属和总PCB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00、10.00、19.89、45.97、208.65、0.098、17.86 mg.kg-1和1.48!g.kg-1.重金属和PCBs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北部湾潮间带的重金属主要来自人为污染;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和有机质含量等性质特征是影响PCBs分布和迁移的重要因素;重金属和PCBs总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CBs和Cd是北部湾潮间带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Zn和PCBs是优势污染物;研究区域总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表明沿岸港口和临海工业等人为活动已经对北部湾滨海地区造成了一定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珠江三角洲淡水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估其生态风险与食用安全,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采集罗非鱼、草鱼、乌鳢及鳜鱼主要养殖鱼类样品共计57份,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重金属污染指数(MPI)、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以及食入健康风险指标(Ri总)分别评估其污染程度、食用安全性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样品中Cr、Ni、Cu、Zn、As、Cd、Hg、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20~3.240,0.020~0.800,0.110~1.100,0.190~19.970,0.030~1.480,nd~0.606,0.003~0.118,0.040~0.803 mg·kg-1(湿重),Cr、As、Cd、Pb在水产品中超标率大小依次为As(7.0%),Pb(7.0%),Cd(5.3%),Cr(1.8%)。Pi结果表明,目前珠江三角洲养殖水域水产品中Cu与Zn残留处于正常范围内,Cr和Hg有少量样品为轻度污染,Pb、Cd与As存在重度污染样品,所占比例为2.86%、6.02%和5.74%。MPI结果显示不同水产品污染程度为乌鳢>鳜鱼>罗非鱼>草鱼,总体上各种水产品MPI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目前成人每周摄入水产品是安全的,但乌鳢Cr,罗非鱼As含量较高分别达到PTWI的37.76%和19.51%,表明水产品中Cr、As残留可能存在一定的食用安全隐患。健康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5×10-6a-1)。综合分析珠江三角洲淡水养殖主要水产品可知,其尚未出现明显的污染安全问题,但As与Cr等元素的潜在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黄河三角洲22个表层土壤样品中类二嗯英类多氯联苯(PCBs)进行双毛细管柱GC.ECD结合MS测试,并使用相关数学统计学分析方法一相关性研究方法研究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特性对PCBs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量分数与其类二嗯英类PCBs的总质量浓度呈弱的正相关关系。土壤粒径组成中粘粒质量分数与其类二嗯英类PCBs的总质量浓度呈相关性关系,且达到极显著的水平;粉砂粒的质量分数与类二嗯英类PCBs的总质量浓度无相关关系;砂粒质量分数与类二嗯英类PCBs的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相关的水平。土壤溶解盐质量分数及pH值与类二嗯英类PCBs的总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见,土壤中有机质、土壤颗粒组成中粘粒和砂粒质量分数是影响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中PCBs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污染区大气中多氯联苯的表征与分布研究初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通过采集并分析污染区大气及大气颗粒物中PCBs的含量,揭示了污染区空气中PCBs的残留量,讨论了各样品中PCBs的组成及分布,气相样品中可检出的PCBs总浓度在19 1-641ng·m-3,颗粒物中可检出的PCBs同类物总浓度为0.191-0.373μg·g -1. 并对气相与颗粒物PCBs浓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同类物分布的研究表明,无论气态还是大气颗粒物中低氯代的PCBs同类物都是其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16.
香港海域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 L.)中多氯联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气相色谱 毛细管双柱 电子捕获检测器研究了香港海域翡翠贻贝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翡翠贻贝体内PCBs的污染现状与香港周边污染状况相符 ,在香港某些海域中翡翠贻贝体内PCBs有较高的含量 ,特别是靠近香港陆地的海域 ,PCBs总浓度最高达 3 0 3ng·g- 1 (干样 ) .PCBs同系物的分布亦有明显的不同特征 .运用二恶英毒性当量 (TEQ)表征翡翠贻贝中PCBs的毒性 ,TEQ最高值达 4 96ng·kg- 1 ,低于美国FDA允许值  相似文献   

17.
典型灌区稻田多氯联苯残留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娟  赵振华  江莹  刘月利 《生态环境》2010,19(8):1979-1982
以南方典型小灌区的两块稻田为试验小区,采用GC-ECD对其田间水体和土壤中EPA优控14种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4种PCBs同系物有不同程度检出,优势残留物主要以3氯和5氯取代PCBs为主,水和土壤占PCBs总量的88.24%、90.13%。水中∑PCBs质量浓度为24.09~310.34ng·L^-1,其中地表水均值为245.84ng·L^-1,地下水均值为96.46ng·L^-1;土壤中∑PCBs质量分数为10.01~54.63ng·g^-1,均值为33.92ng·g^-1。稻田地表水中的PCBs质量浓度远高于地下水,垂向迁移明显但速度较慢;稻田地表及地下水中PCBs质量浓度有随时间衰减的趋势,可能与水稻的生育周期有关;淹灌处理稻田PCBs质量分数高于节水灌溉。研究区毒性当量TEQ在2.65×10^-2~7.54×10^-2pg·g^-1之间,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水平。地表及地下水均遭到污染,再加上PCBs具有生态累积效应,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水污泥中PCBs的分析及其QA/QC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正己烷/丙酮混合萃取剂索氏提取污泥,浓硫酸洗涤和硅胶层析柱净化分离出纯净的PCBs,以毛细管GC-ECD和内标法对PCBs定量,并进行了QA/QC研究.以实际城市污水污泥作为加标基质,方法的检测限为0·92—2·82ng·g-1(干重),19种PCBs同族体的回收率为54·2—140·6%,相对标准偏差为6·5—15·3%,满足US EPA对PCBs回收率的要求.经过3次平行分析,城市污水污泥中含有12种PCBs,PCBs总量的平均值为115·73ng·g-1(干重),相对标准偏差为9·57%.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水源地多氯联苯分布特征与污染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了解太湖流域主要水源地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现状,于2012年3月和6月分别采集水相、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样品,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PCB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月水相、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均未检测出PCBs类物质。6月水相中PCBs质量浓度在ND~1.04 ng·L~(-1)之间,平均值为0.57 ng·L~(-1),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PCBs质量浓度分别在0.96~2.72 ng·g-1和0.47~1.29 ng·g-1之间。Aroclor 1016和Aroclor 1260在3种介质中均有检出,且Aroclor1016浓度均为最高。与国内外研究相比较,太湖流域主要水源地PCBs污染水平较低。水相中PCBs浓度水平低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PCBs浓度水平均低于加拿大保护水生环境沉积物化学品风险评价标准的LEL值,说明各样点PCBs对底栖动物无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可吸入颗粒物(PM10)作为空气中一种重要的介质,对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上海市典型化工区大气PM10中的PCBs的污染水平、来源及其气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工业区环境中PCBs的迁移转化过程研究、生态风险评价和工业区综合整治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