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对粤东凤凰山茶区12个茶园土壤Mn和Zn的5种赋存形态特征及对茶叶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茶区土壤Mn平均含量为337 mg.kg-1,Zn平均含量为166.0 mg.kg-1,Mn和Zn的形态分布规律均表现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束缚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Mn含量以及碳酸盐结合态、有机束缚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含量分别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可交换态Mn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有机束缚态Mn、Zn含量以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含量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Mn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茶区茶叶Mn平均含量为1 046.3 mg.kg-1,Zn平均含量为42.0 mg.kg-1。茶叶Zn含量分别与土壤可交换态、有机束缚态、碳酸盐结合态Zn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茶叶Mn含量分别与土壤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束缚态M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茶区土壤Mn和Zn的化学形态分布及茶叶中Mn和Zn的累积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表面土壤Cu的形态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岛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Cu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Cu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u的含量为23.84-114.86 mg/kg,平均值为52.03 mg/kg,污染程度为工业区〉居民区〉风景区〉商业区〉农业区;土壤中Cu的化学形态总的分布趋势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生物可利用态含量较低;青岛市表面土壤的Cu污染处于中等到强污染之间,达到轻微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3.
耕地土壤铜、镉、锌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总量常被用来评估土壤质量安全,但是大量事实说明单纯用土壤重金属总量并不能完全说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其环境风险。相对于国内外常用的Tessier的五态方法,欧共体标准物质局提出的三步提取法(BCR法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连续提取法的七态标准少见报道。本研究选取河南平原耕地样品,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连续提取法(DD2005.03)进行耕地中重金属元素(Cu、Cd、Zn)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Cu、Z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残渣态分别占全量的55.80%和67.35%。Cd以离子交换态为主,占全量的27.30%。Cu、Cd、Zn各态含量占全量比例的顺序是,Cu:残渣态〉弱有机结合交换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Cd:离子交换态〉弱有机结合交换态〉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水溶态。Zn:残渣态〉铁锰氧化态〉弱有机盐结合态〉离子交换态〉强有机结合态〉碳酸盐态〉水溶态。从生物可利用性系数k来看,Cd主要以活动性较大的状态存在,很容易被作物吸收。  相似文献   

4.
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生物可利用性评价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雷鸣  廖柏寒  秦普丰 《生态环境》2007,16(5):1551-1556
重金属化学形态是近年来土壤化学、植物营养和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利用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和含量变化来评价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利于全面研究重金属的危害性和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结果表明,水溶态和交换态的重金属易被生物吸收利用,而残留态重金属一般不被生物利用,其它形态如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的生物可利用性主要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炼金区土壤中汞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修正的Tessier方法和回归、偏相关等分析技术,研究了某金矿附近土壤中汞的赋存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和生物可利用性.结果显示该区土壤中各形态汞的含量趋势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可交换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其中有机结合态汞所占比重最大在60%以上,是最重要的赋存形态;土壤中各形态汞不是独立存在的,内部存在一定的转化关系,如碳酸盐结合态汞可以转化成铁锰氧化态、残渣态的汞,而铁锰氧化态的汞与残渣态的汞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这种转化关系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土壤中的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是较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有效态的汞,其他形态汞被植物吸收较少.  相似文献   

6.
大气降尘与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形态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对成都理工大学校园内大气降尘和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形态分布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重金属铬在大气降伞和土壤中的含量存在差别,大气降尘中铬的最明显大于土壤中的量,且基本上是土壤的两倍左右.且形态分布规律不同,大气降尘中铬含量的形态分布由大到小的次序是:残渣晶格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土壤中南大到小的次序是:残渣品格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铬在大气降尘中多存在于残渣晶格态(35.35%~59.82%)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25.97%~40.23%),且两者相差不大.而在土壤中多存在于残渣晶格态(37.22%~75.06%)和有机结合态(4.30%~12.98%),且主要以残渣品格态为主.形态分离方法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重金属铬的测定方法采用国标方法(GB/T 5009.123-2003)示波极谱法.  相似文献   

7.
长春市土壤微生物生化作用与重金属化学形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长春市土壤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强度(氨化作用强度、固氮作用强度,纤维素分解强度和土壤基础呼吸)与重金属(Pb、Cd、Cu、Zn和Ni)化学形态的关系。通过科学采样和实验室测试分析了不同功能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化学形态与微生物生化作用强度,并使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多种数据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各功能区因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别和土壤中重金属的各种化学形态对土壤微生物生化作用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氨化作用与交换态Cd、Zn和Ni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固氮作用与土壤重金属各化学形态相关性均不显著;呼吸作用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d和交换态Cu呈显著正相关;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与交换态P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在土壤理化性质等相关变量受控时,重金属化学形态对微生物生化作用强度的影响有较明显的变化。其中与无控制变量相比,在控制变量作用下,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受交换态Pd影响上升了0.0314,表现为交换态Pd抑制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呼吸作用与交换态Pd的相关系数在无控制因素情况下为-0.1425,在有控制因素情况下为-0.3230,表明交换态Pd促进呼吸作用强度。而有机结合态Ni表现为抑制固氮作用。因此可利用交换态Pd与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的相互关系,有机结合态Ni与固氮作用的相互关系等相结合来评价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文章为评价长春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微生物学指标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子牙新河下游湿地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秋季在子牙新河下游湿地采集柱状土壤样品,分析了Cd、Zn、Cu、Pb的垂向分布特征,利用Tessier连续浸提法,分析了典型湿地N1、N3、B3的重金属形态.研究结果表明,Cd、Zn、Cu、Pb含量垂向分布差异性比较大,波动幅度比较大,多数点位Cd、Cu、Zn在11—19 cm深度处出现峰值,可能与过去金属的输入和周期性淹水有关.Zn、Cu、Pb形态分布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Cd形态分布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交换态残渣态有机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Cd的生物有效性较高.湿地淹水条件影响到湿地重金属Cd的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垂直分布.Cd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于湿地土壤中,其百分含量占53.2%,而重金属Zn、Cu、Pb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于湿地土壤中,其百分含量均高于60%.根据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风险评价,风险顺序为:CdZnCuPb,因此重金属Cd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耕地土壤铜、镉、锌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重金属总量常被用来评估土壤质量安全,但是大量事实说明单纯用土壤重金属总量并不能完全说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其环境风险。相对于国内外常用的Tessier的五态方法,欧共体标准物质局提出的三步提取法(BCR法),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连续提取法的七态标准少见报道。本研究选取河南平原耕地样品,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连续提取法(DD2005-03)进行耕地中重金属元素(Cu、Cd、Zn)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Cu、Z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残渣态分别占全量的55.80%和67.35%。Cd以离子交换态为主,占全量的27.30%。Cu、Cd、Zn各态含量占全量比例的顺序是,Cu:残渣态弱有机结合交换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Cd:离子交换态弱有机结合交换态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水溶态。Zn:残渣态铁锰氧化态弱有机盐结合态离子交换态强有机结合态碳酸盐态水溶态。从生物可利用性系数k来看,Cd主要以活动性较大的状态存在,很容易被作物吸收。  相似文献   

10.
小麦根际土壤汞的分布和形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根际箱试验和连续化学萃取法,结合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非根际和根际土壤汞形态分布特征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长期土壤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非根际汞形态分布顺序为:残渣态>强有机质结合态>碳酸盐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腐殖酸络合态>水溶态>交换态,根际汞形态分布为:残渣态>碳酸盐铁锰氧化态>强有机质结合态>交换态>腐殖酸络合态>水溶态.当外源汞进入土壤后,在小麦生长60 d内,植物吸收使残渣态汞和水溶态汞含量明显降低,交换态汞和碳酸盐铁锰氧化态汞含量增加.土壤汞污染程度越大,在小麦中积累的汞就越多.其生物毒性增强,环境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11.
有机化合物水解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杨克武  莫汉宏 《环境化学》1994,13(3):206-209
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化学降解是其在环境中消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介绍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化学降解的研究方法,并给出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2.
UV-B辐射增强对小麦籽粒化学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光照射条件下 ,研究了UV B辐射增强对小麦籽粒中可溶性糖、淀粉、赖氨酸、蛋白质等化学组分及其相互转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增加 0 2 5W·m- 2 的UV B辐射使灌浆期的小麦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淀粉含量变化幅度增大 ,赖氨酸含量下降速度较快 ,成熟期总蛋白质含量增加 .增加 0 75W·m- 2 的UV B辐射能降低成熟籽粒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 ,增加赖氨酸及总蛋白质的含量 .  相似文献   

13.
单条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从单条草全草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经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奈酚(1),紫云英苷(2),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R)-2-羟基-3-苯基-丙酸甲酯(6),(R)-2-羟基-3-苯基丙酸(7),菠甾醇(8),豆甾醇(9)和棕榈酸(10)其中3是该植物的主要成分,为首次从珍珠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青钱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青钱柳 (CyclocaryapaliurusBatal.)为胡桃科 (Juglandaceae)青钱柳属植物 ,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 ,生于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及沟谷水旁 ,该植物在民间用于清热消肿、止痛等[1] .但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为了寻找活性成分 ,我们对该植物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1 实验部分1.1 材料及仪器植物样品采自重庆市南川金佛山 ,凭证标本由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刘正宇副研究员鉴定 .熔点用XRC 1型显微熔点仪测定 ,温度计未校正 .NMR用BrukerAC 30 0P型核磁共振仪…  相似文献   

15.
腺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腺叶香茶菜[Rabdosiaadenoloma(Hand.-Mazz.)Hara]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出10个化合物.经EI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effusaninA(1)、effusaninE(2)、洋芹素-4',7-二甲醚(3)、β-谷甾醇(4)、柳杉二醇(5)、Uvaol(6)、白桦酸(7)、齐墩果酸(8),乌苏酸(9),齐墩果酸-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4)]-α-L-阿拉伯吡喃糖甙(10).其中8的含量高达1%以上.上述化学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三花紫菊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花紫菊(NotoseristrifloraShih)(3)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7个化合物,其中14个为倍半萜内酯dihydrosantamarine(1),sonchusideA(2),annuolidesD(3),ixerisosideD(4),11β,13-dihydro-hyporadiolide-8-0-(2-methylacrylate)(5),hyporadio1ide-8-0-(2-methylacrylate)(6),hypochoerolideG(7),hypochoerolideE(8),11β,13-di-hydrolactucin(9),cichoriosideB(10),jacquilenin(11),austricin(12),crepidiasideA(13)和crepidiasideB(14),另外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5),β-谷甾醇(16)和胡萝卜苷(17).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图1表1参14  相似文献   

17.
假单孢菌碱性木聚糖酶分子活性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多种化学修饰剂对假单孢菌G6-2产生的碱性木聚糖酶A(XynA)进行了修饰。结果表明,作用于色氨酸和谷氨酸(和/或天冬氨酸(的试剂NBS(N-Bromosuccinimide)和WRK(N-Ethyl-5-phenylisoxazolium-3-sulfonate)可分别使酶活明显降低,百作用与丝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的试剂对酶活无明显影响。XynA的化学修饰动力学分析表明,每个酶分子中有1个色氨酸残基和1个谷氨酸(或天冬氨酸)残基对酶的活性特别重要。NBS的滴定结果表明,木聚糖的加入使可使1个色氨酸残基被保护,木聚糖对NBS的荧光猝来有22%的保护作用。0.2%的燕麦木聚糖可可阻止NBS树XynA的修饰作用;而即使2%的木聚糖也不能阻止WRK的灭活作用,NBS可使XynA的Km增大4倍,而RK可使其Vmax降低三分之二。这些结果表明,色氨酸和谷氨酸(或天冬氨酸(残基位于XynA的活性部位,且前者位于XynA的底物结合中心,后者位于酶的催化中心;图6表1参14  相似文献   

18.
芒苞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芒包草(Acanthochlamys bracteata P. C. Kao)全草的甲醇撮物中分离出6个晶体,经波谱分析和与标准品对照,将它们分别鉴定为:豆甾醇(Ⅰ)、豆甾醇葡萄糖甙(Ⅱ)、7α-羟基豆甾醇(Ⅲa)和7β-羟基豆甾醇(Ⅲb)的混晶、棕榈酸(Ⅳ)、euscaphic acid(Ⅴ)、和槲皮素-3’,4’7-三甲醚(Ⅵ)。实验表明甾醇类化合物是该植物的主要次主代谢产物。这是该单种属科  相似文献   

19.
化学反应模式计算程序的自动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模式,尤其是大气化学模式中,常常需要求解涉及许多化学反应的大型刚性常微分方程组,其中书写算法所需的右函数子程序及雅可比矩阵子程序是一相当繁琐费时的工作,本文讨论并给出了可自动书写这些子程序的实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使用该实用程序时,用户仅需输入符合格式规定的化学动力学反应文本即可得到相应的化学反应模式的计算程序,文中涉及的程序和子过程用C语言并在微机上编译运行通过,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化学模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南方红豆杉种子 (种仁 )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 :南方红豆杉干重 (DW)种子粗蛋白、粗脂肪、淀粉、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wDW分别为 9.92g (10 0g) -1,72 .86g (10 0g) -1,4 .15g (10 0g) -1,0 .38g (10 0g) -1;氨基酸的wDW为 9.10g (10 0g) -1,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量的 2 8.0 5 % ;种子油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的油酸和亚油酸为主 ,其相对含量为 4 8.4 %和 4 2 .2 % ;种子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 :wDW(N) =15 87.2mg (10 0g) -1,wDW(P) =5 6 5 .4mg (10 0g) -1,wDW(K) =2 6 1.1mg(10 0g) -1,wDW(Ca) =18.4mg (10 0g) -1,wDW(Mg) =35 0 .5mg (10 0g) -1,其余微量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Zn >Fe>Na>Cu >Mn .表 4参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