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安全生产监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安全生产监管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案例分析,探讨了信息化技术在安全生产监管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融入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环节,已经成为加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和推进社会安全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贯彻"科技兴安"战略、提升政府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牢牢掌握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权的有力抓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制定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建设实施了国家安全生产信  相似文献   

3.
地方传真     
广西崇左市市委书记对安全事故作出批示市委督查室发出通知贯彻落实批示精神今年以来,崇左市安全生产形势严峻。1-2月份,全市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9人,同比上升50%。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2009年3月19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智友书记在市安监局《安全事故传真报告》关于"东门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压榨车间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造成1人死亡"事件上作出批示:各地各部门都  相似文献   

4.
梁利生 《劳动保护》2012,(2):107-108
近年来,中国航天建设工程公司通过论证、现场应用、实践等方式,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重点推广应用了以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传感器工程建设,建立了一套分级负责、分级监管的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实现了"隐患早发现、违章早纠正、事故早预防",提高了生产作业现场本质安全度.  相似文献   

5.
正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通知中,提到要进行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并对此给出了具体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可见,信息化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而早在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一期建设项  相似文献   

6.
<正>安全生产信息化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对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业务实现快速、准确、高效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力推手,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正确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可靠依据。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隐患排查、应急处理提供科技支撑,对安全生产监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数据统计分析以及提升安  相似文献   

7.
当前,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融入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环节,已经成为加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和推进社会安全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贯彻“科技兴安”战略、提升政府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牢牢掌握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权的有力抓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制定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建设实施了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简称“金安”工程)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支持,“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已列为“十二五”时期15个国家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之一,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工程立项之中。近日,本刊采访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李红臣博士。  相似文献   

8.
时事动态     
《现代职业安全》2012,(10):12-15
<正>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推进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应用本刊讯9月1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召开全国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试点和应用推进工作视频会。会议指出,要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试点和应用推进工作,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支撑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
网格化机制在安全生产监管领域的应用是一个新生事物,2008年北京奥运安保工作中进行了网格化巡防模式的成功尝试。本文总结了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提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信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深入,生产企业的安全工作更加规范,卷烟企业安全日常监管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各类安全数据信息急剧增加,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安全信息化应用系统,融合QEO体系、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搭建四个层级的安全信息化整体系统框架,设计安全生产管控子系统、业务监管子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涵盖卷烟企业安全标准化规范的所有要素和条款,将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融入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实现现场施工审批、安全巡检、隐患闭环、现场监控、相关方管理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对推动安全管理效率、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0月15日,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需求分析报告评审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总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元元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2.
《现代职业安全》2012,(10):12-12
本刊讯9月1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召开全国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试点和应用推进工作视频会。会议指出,要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试点和应用推进工作,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支撑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职业安全》2001,(9):46-46
首都安全生产信息网是由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经济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工伤及职业危害预防中心承办的权威性专业网站,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发布北京市安全生产信息,加强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全国安全生产信息的沟通,推动北京市安全生产工作。首都安全生产信息网开设了安全新闻、信息发布、政府发文、法规规章、标准规范、信息通道、安全论坛、监管机构、监管职能、工作流程、专家顾问、中介机构,产品推荐,技术推广、培训信息、安全常识等栏目。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通知中,提到要进行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并对此给出了具体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可见,信息化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而早在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建设实施。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从启动到现在,是否已渗透在生产的方方面面?在安全生产监管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面对新的规划与发展形势,安全生产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将走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  相似文献   

15.
正《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强化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利用,促进企业与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北京市顺义区安全生产监管局(以下简称顺义安监局)从2005年开始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以来,按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工贸企业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并存,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叠加,监管体制机制改变后,法律法规不完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信息资源从分散存储走向共享利用,从强调应用逐步转变为安全应用,应急管理部门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执法监管的需求更加凸显。执法监管需转变思维,依托“互联网+监管”信息系统,在通信联络、实时检测、预警研判、决策分析和执法监管上综合发力,推动“互联网+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工贸行业执法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利用现代网络化技术建立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统一管理、数据规范和资源共享,为本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了信息化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8.
漆亮亮 《安全》2018,39(4):42-44
我国已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但现有的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些重特大事故没有得到彻底遏制。本文通过对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的调研分析,发现了当前我国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在数据方面进行分析以及整合,基于区块链本身的匿名性、去中心化、安全性、开放性以及独立性等优势,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能够为企业针对生产安全状态进行有效监督提供最大的帮助,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监督、政府部门监管提供便利条件,各企业之间就安全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安全评价服务机构针对各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对于提升服务效率以及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万恒阳是崇左市应急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1988年生人的他今年不过33岁,却已在应急(安监)系统奋斗了丨0个春秋,并且荣获了诸多嘉奖:崇左市“优秀共青团员”、崇左市直属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11月获全区安全生产监管系统“记个人二等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