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振鹏  葛刚  刘成林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0):1770-1779
鄱阳湖是东亚地区主要的候鸟越冬地,平均每年约有105 种、34 万多只候鸟在此越冬。鄱阳湖独特的水文过程及五河入湖三角洲众多的碟形湖是形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和越冬候鸟栖息地的重要条件。论文根据每年的候鸟监测资料和鄱阳湖水位过程记录,通过分析各类候鸟越冬的取食对象和夜宿环境,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鄱阳湖水位对候鸟越冬的影响因素,揭示了越冬候鸟对鄱阳湖水文过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鄱阳湖处于平水年时,对候鸟越冬最为有利,候鸟数量最多;②鄱阳湖丰水期处于高水位时,食物缺乏,对候鸟越冬不利,影响最大的是雁、鸭、鹤和天鹅类候鸟,候鸟数量较少;③鄱阳湖枯水期处于高水位时,对鹳类、天鹅和鸻鹬类候鸟取食造成一定困难,有可能使候鸟数量减少;④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较低时,如果科学管理碟形湖的水位,对候鸟越冬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但主湖区水位太低,对候鸟越冬不利。  相似文献   

2.
水位对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生境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是世界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东亚地区最大的水禽越冬地。论文根据多年越冬候鸟野外调查资料,在分析主要越冬候鸟习性和生境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对具有不同水位的鄱阳湖湿地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生境类型分类,利用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不同水位下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的生境类型和空间分布结构,得到以下结论:①鄱阳湖主要越冬候鸟以退水后形成的浅碟形子湖范围内的浅水、草滩和软泥为主要取食、休憩和栖息场所;②水位是影响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生境的主要因素,随水位的增加,越冬候鸟生境范围萎缩,同时越冬候鸟生境的组成结构也不同;③随水位的增加,越冬候鸟生境景观的破碎度增加,连通性和多样性降低,因此,秋冬季维持较高水位不利于越冬候鸟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湿地是越冬候鸟栖息和觅食的重要场所,是一个过水性湖泊;候鸟栖息地的面积大小和空间分布受湿地水位变化的影响非常显著。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关键工程,当前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仍存在一定争议且正在进一步研究和论证中。该文简要论述了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概况,分析了水利工程的水位调度过程及其对鄱阳湖2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候鸟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利工程调度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碟形湖泊等主要候鸟栖息地无影响,对都昌省级候鸟保护区影响较大;工程还将改变涉禽类等水鸟觅食空间、影响通江水体及低水位下部分苔草群系、虉草群落的发育及其生物量。因此,工程调度水位过程应尽可能遵循天然水位消涨过程,确保鄱阳湖候鸟栖息地面积和空间相对稳定,维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实中的两个天鹅湖 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天山中部,栖息着我国最大的野生天鹅种群。每年10月,大天鹅从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飞抵山东荣成越冬。荣成市沿海的港湾是天鹅和其他鸟类越冬的理想之地。 鄱阳湖吴城镇观鹤 江西省赣江下游鄱阳湖水道上的吴城镇近十年来,每年十月至翌年3月都有铺天盖地的候鸟在此越冬,其中最为珍贵的是白鹤。 岳阳东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每年成千上万只候鸟在这里越冬,其中很多是国家级保护动物,甚至是国际上宣布濒危的物种,如小白额雁。 上海崇明岛东滩候鸟保护区 位于长江入海口,这里既是候鸟迁徙途径上的“驿站”,又是水禽的越冬地,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集居、栖息地之一。冬季在这里可以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的自然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叙述了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文、水质、动植物资源等。调查表明,保护区内冬季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5.0℃以上,平均水温为6.2℃,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的气温、水温和水深适宜候鸟越冬;水质较好;水陆动植物和鸟类资源丰富,有许多国家级保护鸟类,如白鹤、小天鹅等。文章最后呼吁,要切实保护好鄱阳湖这块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增划一些禁猎区、广泛开展爱鸟活动,形成依法护鸟,全民爱鸟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6.
《环境科技》2010,23(4):F0003-F0003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是东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由于拥有中国重要的沿海滩涂及大量的内陆河流湖泊湿地,江苏省为迁徙候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场所。每年迁徙过境停歇及越冬的鸟类种类和数量都是十分惊人。其中拥有一批珍稀、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如丹顶鹤、东方白鹳、遗鸥等。  相似文献   

7.
环境视点     
《环境》2014,(12)
正江苏迎来今年首批越冬候鸟近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迎来今年首批前来越冬的珍稀候鸟。据11月初观测统计,首批飞临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9只丹顶鹤和5只东方白鹤,以及大批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包括灰鹤、白琵鹭、黑脸琵鹭、豆雁和白腹鹞等。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之一,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达300余万只,其中,在此越冬的丹顶鹤有800~1000只。(摄/孙华金)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位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三峡工程对长江湖口站水位影响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湖口站与鄱阳湖各湖区水位代表站的相关关系,研究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程度有自下游向上游方向逐渐减小的特点;枯水期影响程度大于丰水期。三峡水库丰水期作减泄流量调度,即当减少下泄流量1000~6000m/s时,鄱阳湖水位将下降0.06~0.82m;枯水期作增泄流量调度,即当增加下泄流量1000~6000m/s时,鄱阳湖水位将上升0.04~0.97m。尤其是枯水期的12月至翌年1月,三峡水库若减少下泄流量2000m/s、4000m/s、6000m/s,鄱阳湖将分别有100km、246km和484km的滩地被淹没,缩小湖区珍稀候鸟栖息、觅食等的活动范围,对候鸟越冬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其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着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状及其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和生态扶贫策略,进一步保护好鄱阳湖环境,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成增收致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社会经济根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交互系统。近些年,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有加剧的趋势,其中有自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规律的波动。人口持续增长、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湿地保护相关政策的缺失等都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加强湿地管理与保护、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措施,对保护和开发鄱阳湖湿地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人鸟争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进鄱阳湖我们从江西南昌港口出发,轮船1个半小时光景便抵达永修县吴城镇。放眼鄱阳湖,烟波浩淼的水面上,几艘挖沙船在“轰隆隆”作业,更多的渔船则停泊在湖边。“那些挖沙船,大多是从长江被赶下来的。”当地人说,“今年没涨水,现在又是枯水期,无鱼可捕,渔船都打烊了。”现在的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没到观鸟期,自然不见成群候鸟展翅腾飞之风姿,在保护区,据统计,鸟类有312种,总数达30万只,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有52种。全世界95%以上的白鹤在鄱阳湖越冬,享有“白鹤王国”、“中国第二长城”之誉。在8层的…  相似文献   

12.
流域人类活动对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的驱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到2008年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趋势及其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了流域人类活动与鄱阳湖生态安全之间的相关性及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3个演变阶段,总体呈下降趋势:①其中20世纪80—90年代为快速下降阶段,由很安全状态下降为安全状态;流域社会经济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尤其是20世纪50—80年代大规模围垦等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导致该阶段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快速下降. ②20世纪90年代到2002年为缓慢下降阶段,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伴随着1992年鄱阳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以及1998年“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保护措施的实施,使该阶段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下降速度有所减缓. ③2003—2008年为反弹下滑期,总体已接近“一般安全”水平;随着2003年三峡工程试运行以来,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阶段鄱阳湖流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致使其生态安全状况进一步下降. 流域社会经济不合理发展模式是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下降的重要原因,对鄱阳湖的过度无序利用直接驱动了其生态安全状况的恶化,湖区人口增长与其生态安全状况下降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维护鄱阳湖生态系统处于“安全”以上水平,湖区人口密度应控制在350人/km2以内. 按照保护优先的思路,坚持人湖和谐的流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保障鄱阳湖生态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小龙 《沿海环境》2000,(11):24-25
在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北部,鄱阳湖西汊,每年10月到翌年3月,水落滩 出,各种形状的湖星罗棋布,草洲湿地碧绿一片,鱼虾螺蚌丰富,水草野花飘香,美丽的水乡泽国风光,吸引了大批来自内蒙古、东北沼泽和西伯利亚荒野的珍禽候鸟来此越冬.在这足以容纳数百万计珍禽候鸟栖息的广阔水面上,有无比壮观的`天鹅湖',更有令人叹为观止的`鹤长城'.这是世界鸟类专家和中外游客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和旅游胜地.这就是被世人誉为`珍禽王国'、`候鸟乐园'的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我国参加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一个重要湿地,又是湿地保护…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却在不断地遭到破坏,湖泊的无序围垦、水体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人日益关注的焦点和共同的挑战。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加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的研究则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湿地候鸟栖息地微塑料污染特征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微塑料(粒径5 mm的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鄱阳湖湿地候鸟栖息地之一的白沙湖为研究区,采集了湖岸边、湖中心和候鸟活动区域的湖水、底泥和候鸟粪便,利用浮选分离法对其中的微塑料进行分离,分析其微塑料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采样点水体和底泥中微塑料丰度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湖中心湖岸边候鸟活动区域,水体和底泥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263.28个·m~(-3)和215.9个·kg~(-1),候鸟粪便中微塑料平均丰度为4.93个·g~(-1).研究区存在颗粒、薄膜、碎片和纤维这4种不同形貌的微塑料.(2)水体中微塑料以颗粒类最多,颜色主要为红色,微塑料粒径丰度表现为1 mm1~2 mm2~3 mm3~5 mm,且基本呈随粒径增大丰度减小的趋势.(3)底泥中微塑料以纤维类为主,颜色主要为紫色,湖岸边和鸟类栖息地微塑料粒径以1 mm为主,湖中心以1~2 mm为主.(4)候鸟粪便内微塑料以颗粒类为主,颜色主要为红色,粒径以1 mm为主.(5)水体、底泥和候鸟粪便中微塑料类型分布无一致性,水体和候鸟粪便颜色和粒径分布保持一致.可见,鄱阳湖鸟类栖息地已经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鸟类也无可避免地接触到了微塑料,警示人们微塑料将会是候鸟的新兴威胁.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数千平方千米的鄱阳湖浩淼烟波,接天连碧,其流域面积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江西崛起实现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动态评估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是我国南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作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剖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生态环境空间分异性的影响,分析鄱阳湖流域199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不同驱动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生态质量等级为差和较差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北部的低海拔平原与台地,质量等级为优和良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南部的丘陵山地区域;(2)近30年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呈改善趋势,改善地区主要位于低海拔平原区域;(3)人口密度是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中驱动力最大的影响因子,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夜间灯光指数因子q值多年来呈升高趋势,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受城市化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88年与有关专家在昭通市大山包乡发现黑颈鹤越冬地以来,连续四个冬季与省内外有关专家及主管部门组织当地群众对滇东、滇东北地区越冬黑颈鹤的种群数量、分布作了比较全面的调查与统计。至今已在6个县21个乡发现了30多个黑颈鹤越冬分布点,黑颈鹤约有1700只以上。同时,对其越冬生态习性做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现已建立了二个省级和一个县级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保护区和一个保护点。对于该地区黑颈鹤越冬生态的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9.
正柴窝堡湖位于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距离乌鲁木齐市区约45km。湖水面积最大达到30km~2,2007年曾成功举办全国帆船比赛。该地区生物多样丰富,是候鸟迁飞的重要歇息地,在维护和平衡地区生态环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去十余年,柴窝堡湖水面积急剧下降(2014年湖水面积最小为0.2km~2),几近干涸,原湖区大面积裸露并发生严重的盐渍化、荒漠化,柴窝堡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20.
根据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源,叙述了鄱阳湖倏鸟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文,水质,动植物资源等。调查表明,保护区内冬季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5.0℃以上,平均水温6.2℃,每年10月至次于3月的气温,水温和水深适宜候鸟越冬,水质较好,水陆动植物和鸟类资源丰富,有许多国家级保护鸟类,如白鹤,小天鹅等。文章最后呼吁,要切实保护好鄱阳湖这块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增划一些禁猎区,广泛开展爱鸟活动,形成依法护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