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氢氧化钠耦合污泥脱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氢氧化钠(NaOH)耦合预处理对污泥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条件下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挥发性悬浮物(VSS)、总悬浮物(TSS)和有机酸溶出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NaOH耦合作用时能有效地加速VSS和TSS的溶解,提高污泥水解相SCOD的浓度,当SDBS和NaOH的投加量分别为0.02g·g-1污泥(污泥干基,下同)和0.1g·g-1污泥时,VSS溶解效率高达64.0%,此时TSS含量最低,仅为23.2mg·l-1;另外,当SDBS和NaOH添加量分别为0.02和0.25g·g-1时,污泥的脱水性能良好,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可降到72%左右,而未预处理的污泥其含水率高达84%。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泥干燥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不断增加,城市污泥的产量也大幅度增长。减量化是城市污泥资源化的首要步骤,而干燥是城市污泥减量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简述了城市污泥的干燥特性及各种干燥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得出利用太阳能和通过种植植物对污泥进行干燥是较为经济可行的污泥干燥方法。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能源危机不断恶化的情况下,这两种方法在污泥干燥方面的应用将具有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3.
4.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四甲基溴化铵(TMAB)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污泥原样,经两种表面活性剂调理的污泥脱水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同样的投加量下,CTMAB比TMAB能更有效地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实验数据显示:与TMAB相比,投加约为泥样干重25%的CTMAB可以释放出更多污泥胞外聚合物总量,其值约为231mg·l-1;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可缩短为73s左右;当TMAB和CTMAB的投加量大于泥样干重的15%时,真空抽滤后,污泥比阻达到易脱水范围;CTMAB和TMAB对污泥沉降性能的改善不是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生石灰与微波协同作用对污泥脱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友  石林  柴妮 《环境化学》2011,30(3):698-702
采用生石厌与微波协同作用,对广州市猎德污水厂浓缩污泥脱水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投加生石灰,加入量为40 g·L-1时,污泥比阻由原来的4.72×1013m·kg-1降至1.9×1013m·kg-1,降低了约96%;单独使用微波调理污泥,在800W功率微波下辐射100s,可使污泥比阻由原来的4.72×101...  相似文献   

6.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石灰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污泥比阻(SRF)、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和脱水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两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A:松香基双-三甲基氯化铵、B:乙撑基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与石灰联合调理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表面活性剂与石灰联合调理均能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当表面活性剂A、B的投量分别为9 g/100 g干基污泥(DS),石灰投量为15 g/100 g DS时,污泥SRF分别降低为原泥的17.7%和23.0%;污泥CST降至52.3 s和70.5 s,脱水率分别达到了86.9%和84.2%,明显改善了污泥脱水性能;(2)表面活性剂和石灰联合调理对污泥絮体及胞外聚合物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投加量的增加,使得污泥滤液中蛋白质及多糖含量呈增加趋势,联合调理改善了污泥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印染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印染污泥中TSS、VSS、CST、SRF等脱水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pH值为2.0,H2O2和Fe2+投加量分别为428 mg.g-1(干泥)和42.8 mg.g-1(干泥),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80℃时,Fenton氧化后印染污泥的脱水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TSS由18.66 g.L-1下降至4.82 g.L-1,去除率为74.17%;CST和SRF分别由98.6 s和6.03×1011s.2g-1下降至18.9 s和8.42×1010s.2g-1;污泥的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径分别由53.8μm和42.9μm下降至19.8μm和16.2μm.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对剩余污泥化学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瑛  曹晨旸  李冰 《生态环境》2012,(7):1357-1360
以污泥脱水性能与沉降性能为指标,研究了超声波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进行化学调理时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采用CPAM对剩余污泥进行化学调理时的ρ(最佳添加量)为120 mg.L-1,污泥滤饼含水率为81.2%;单独采用超声波处理剩余污泥时的最佳声能密度为0.04 W.mL-1,此时的滤饼含水率为80.4%。而当在采用CPAM对剩余污泥进行化学调理前先进行超声波预处理后,污泥滤饼含水率降至72.2%。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联合处理方式不仅使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大为改善,并且最佳CPAM投加量降低至60 mg.L-1,最佳超声声能密度降至0.03 W.mL-1,这表明联合处理方法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9.
预氧化处理和絮凝剂因能有效改善污泥脱水性能,且操作简单、反应迅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污泥减量化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回顾了各种基于氧化的污泥调理技术的脱水原理、絮凝剂的种类和处理效果,并分析比较了各种脱水方法的优缺点,为污泥减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深度脱水污泥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种利于深度脱水的复合调理剂(FeCl3/CaO、FeCl3/CaO/煤粉、芬顿试剂(Fe2+和H2O2组成体系)/CaO、芬顿试剂CaO/煤粉)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所得泥饼的含水率为43.7%—56.1%,满足深度脱水的要求.CaO和煤粉的添加能改变污泥的灰分和挥发分含量.与传统聚丙烯酰胺(PAM)脱水污泥的热重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由于复合调理剂对EPS的破坏溶解作用,因此对污泥热解性质有较大影响,不仅能前移水分失重峰,还使得热重主要反应阶段峰个数变少.热解动力学计算表明,反应级数在1—2范围内.表观活化能差异表明4种复合调理剂处理后脱水污泥更容易发生热解反应.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联合稻壳粉在污泥调理脱水中的应用。以污泥比阻(SRF)和污泥净产率(YN)作为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参考指标,优化CPAM与稻壳粉联合调理污泥的投加顺序以及投加量。结果表明,当CPAM的投加量为5.01 g/kg污泥干重,稻壳粉的投加量为50%污泥干重时,污泥的脱水性能达到最优,与单独投加CPAM相比,污泥比阻由原来的13.3×10~9m/kg降低为4×10~9m/kg,污泥净产率由原来的65.96 kg/(m^2·h)升高为226.95 kg/(m^2·h)。通过污泥滤液Zeta电位、污泥泥饼微观结构以及可压缩性系数分析CPAM联合稻壳粉调理污泥的机理,表明稻壳粉本身不具有电荷中和作用,其主要作用在于改变污泥泥饼的微观结构,使污泥内部形成一个多孔和多通道的骨架结构,从而有效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2.
微波辐射对净水厂污泥脱水性能及分形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净水厂污泥在2450MHz微波作用下的调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泥比阻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和辐射时间的增长而下降,700W微波辐射10min能使500ml含水率为98%的污泥比阻下降73%,经微波调质(700W,5min)后,污泥颗粒变得粗大化,30-50μm范围内的污泥颗粒数增多,平均粒径由30.73μm增加至33.29μm;污泥颗粒的分形维数由1.712提高到1.724.  相似文献   

13.
在接种了反硝化菌的剩余污泥中投加硝酸钙药剂,利用反硝化菌消耗NO3-进行反硝化作用去除污泥中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利用Ca2+的中和、架桥作用,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固定NO;总投加浓度为100 mg?g-1 TS,在6d的时间内,按1次、2次、3次、6次的投加频次向污泥中投加硝酸钙.结果表明,1次投加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无机复合调理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欢  李亚林  时亚飞  李野  何姝  杨家宽 《环境化学》2011,30(11):1877-1882
针对污泥的固化填埋或建材化利用等后续处置方式,采用FeCl3与生石灰、粉煤灰两种骨架构建体为主要成分的无机复合调理剂对市政污泥进行调理.通过污泥真空抽滤、离心脱水及比阻测定实验,分别确定FeCl3、生石灰、粉煤灰的优化投加量为2.0 g.L-1、20.0 g.L-1、30.0 g.L-1.在优化投加量下,污泥比阻可降到...  相似文献   

15.
OLAND生物脱氮系统运行及其硝化菌群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两阶段限氧自养硝化 -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 (oxygen limitedautotrophicnitrificationanddenitrificationsystem ,以下简称OLAND)处理高氨氮、低COD的废水 .应用内浸式多聚醚砜中空膜 ,实现了污泥的完全截留 ,阻止了生物量的大量洗脱 ,并通过控制溶氧在 0 .1~ 0 .3mgL-1之间 ,实现了硝化阶段出水中氨氮与亚硝态氮浓度的比例达到最适值〔1 (1.2± 0 .2 )〕 ,从而为第二阶段的厌氧氨氧化提供理想的进水 ,进而获得较高的脱氮率 .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硝化阶段不同时期硝化菌群的变化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揭示了随溶氧浓度的降低 ,氨氧化菌的数量基本保持恒定、亚硝酸氧化菌的数量略有减少的变化规律 ,并且发现 ,在两阶段限氧自养硝化 -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中氨氮的氧化主要是由Nitrosomonassp .完成 ,亚硝酸的氧化主要由Nitrobactersp .完成 .图 4表 2参 2 2  相似文献   

16.
两性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王杰  肖锦  詹怀宇 《环境化学》2001,20(2):185-190
以天然植物粉F691为原料,通过羧甲基化、接枝共聚和曼尼期(Mannich)三步反应合成出两性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CGAAC),确定了其较佳的制备条件;CGAAC对造纸抄纸白水和造纸混合污泥的絮凝脱水试验表明:10mg·l-1CGAAC与40mg·l-1PAC配合使用,CODCr去除率可达72%,效果优于对比样PHP;CGAAC对造纸混合污泥的絮凝脱水性能优于对比样PHP和PAM-C.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污泥利用和处置(Ⅱ)(续)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相似文献   

18.
殷逢俊  李多松 《环境化学》2012,31(3):269-277
首先建立了微生物衰减系数和污泥浓度、底物浓度的函数关系式,带入Lawrence-McCarty第一方程式得到了Logistic方程形式的微生物生长方程式.在分析污泥泥龄和污泥停留时间关系基础上,引入Monod方程建立了活性污泥动力学模型,推导证明了Lawrence-McCarty方程式是模型静态条件下的表达形式.用建立的活性污泥动力学模型对完全混合式污泥系统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ludge retention time(SRT)对完全混合式污泥系统的影响,表明模型能很好地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根据模型编程画出了污泥系统相关变量关于HRT和SRT变化的三维曲面图,通过编程将复杂模型看作一定输入输出的函数,使得模型更易于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污泥中活性铝的溶出及形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KCl,NH4Ac,HCl,NaOH四种化学浸提液将污水厂初沉污泥中的活性铝溶出,根据不同的溶出机理,得到铝的委员长中化学形态,进行定量测定,得到污泥中活性铝的形态分布,为污泥的合理利用提供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20.
城市污泥与稻草堆肥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污泥与稻草进行翻堆、菌种 翻堆、连续通气和间歇通气 4种不同方式的堆肥 ,应用GC/MS对堆肥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PAHs)进行分析 ,探讨堆肥产物中PAHs的含量分布模式以及不同堆肥方式对PAHs的降解效果 . 4种污泥堆肥中ΣPAHs在2 0 83—2 8 4 35mg·kg- 1之间 ,依次是菌种 翻堆 ( 2 8 4 35mg·kg- 1>翻堆 ( 7 30 3mg·kg- 1) >连续通气 ( 4 80 8mg·kg- 1) >间隙通气 ( 2 0 83mg·kg- 1) ,绝大部分化合物的含量都低于 0 2 0mg·kg- 1.堆肥前后ΣPAHs降解率在 6 5 5 %— 93 2 0 %之间 (平均为6 5 0 0 % ) ,绝大部分化合物的降解率都在 90 %以上 .通气堆肥尤其是间歇通气堆肥对污泥中PAHs的降解效果最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