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鹏伟  刘涛  刘瑜  王珂  许均江  马祯 《环境技术》2023,(8):25-30+35
D04硅橡胶常用于航天产品元器件的加固操作,可实现增强产品的抗力学环境作用,但目前针对元器件点胶粘固的必要性以及规范性多以型号沿用为主,而不同型号产品的应用状态存在差异。本研究工作以直插钝化玻璃二极管BWA66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软件对不同D04硅橡胶点涂高度在力、热环境下进行界面应力模拟仿真和定性分析,深入探讨了该类封装元器件使用硅橡胶粘固的必要性以及对D04硅橡胶点胶粘固工艺参数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2.
基于传热学提供传热理论,通过对芯片产生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研究,有助于小型摄像机除雾技术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摄像机镜头玻璃区域空气产生雾的机理,以及在热仿真条件下的玻璃温度具体行为,总结了芯片的内部热阻分布;芯片的拓扑关系对镜头加热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单轴拉伸试验实现复合材料单搭胶结结构胶面剪切破坏测试,获得了结构的极限剪切强度,同时利用解析法和仿真模拟方法分析了胶层的剪切应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胶结件的破坏为胶层与搭接板间的脱粘破坏,无胶层内聚破坏;胶层横断面中部剪切应力值最低,胶结区端部产生应力集中,端部应力最大;胶层存在剪切应力的同时,也存在垂直于胶结面的拉应力,其破坏原因是剪应力和拉应力的综合影响结果;平均剪切应力计算结果显示:试验值、理论值和仿真结果分别为8.9 MPa、9.5 MPa和9.2 MPa,理论结果和仿真结果的应力变化趋势一致,理论解和仿真解与试验值的误差均在7%以内,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可实现胶结结构剪切应力的可靠预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复合材料双搭接胶结结构开展单向拉伸试验,并利用理论和数值仿真方法分析对结构在拉伸状态下的胶层剪切应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结件的破坏为胶层与搭接板间的脆性脱粘破坏,无胶层内聚破坏,复合材料搭接板局部有分层损伤产生;应力变化趋势的理论结果和仿真结果一致,数据吻合性好且误差小,剪切应力最大值发生在胶结端部,变化趋势从样件中部到端部先下降再上升;胶结接头的破坏是由于外载作用下胶层内部的剪切应力和拉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障用电的基本安全以及提升电缆寿命,研究远程电网变电站轻质电缆沟盖板故障诊断可靠性.电缆沟盖板故障可因承载能力以及管理条件,划分为外部垂直水平裂缝、斜裂缝、角部裂缝以及孔洞变裂缝.利用傅里叶变换算法将超声正弦交变信号转换为傅里叶序列信号,检测沟盖板是否存在故障;由于傅里叶变换算法在对超声信号变换时,信号波起伏过大,...  相似文献   

6.
可靠性仿真分析通过施加温度、振动等载荷应力在产品的数字样机上,并分解到基本组件上,通过开展应力分析和应力损伤分析,得到产品的薄弱环节,并据此进行改进设计,以提高产品可靠性水平,并可预计出平均首发故障时间。讨论了如何利用可靠性仿真分析方法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克服了传统的"设计"与"可靠性"两张皮的现状,实现了可靠性与性能的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国内环境应力筛选相关的标准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产品的试验验证两个维度对环境应力筛选进行了优化.结合我单位电路板的实际情况,研究了组件级别温度冲击中温度保持时间,温变率,温度循环次数等因素.通过对几组电路板组件温度冲击筛选度的计算,提出了最优温度循环次数的试验设计方法.通过两箱法对我公司的通信电子产品进行...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省淮北市主城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2000年9月14日TM图像和2007年4月8日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CCD数据作为数据源,主城区TM图像大小为239×338,CBERS图像大小为367×519.对两期遥感图像进行图像配准和去噪处理,运用IHS变换法和PCA变换法对TM图像和CBERS全色波段图像进行融合,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某伺服机构控制器电路板采用故障物理方法进行失效分析,然后在不同温度应力下开展该电子产品温升试验和热仿真,之后基于Coffin-Manson模型进行产品焊点疲劳寿命仿真并求解各元器件寿命分布,最后构建竞争失效模型进行电路板寿命预计。通过温度应力试验得到了关键元器件温升值在(23~31)℃范围内,基于CRAFE热仿真得到了产品各元器件温度,应用Coffin-Manson模型得到了元器件寿命分布,运用竞争失效方法计算了产品失效概率函数,评估了产品工作10年的可靠度为0.94,在可靠度指标为0.9时其工作寿命为12.11年。本文基于温度应力试验和热仿真,通过进行故障物理分析和元器件竞争失效分析有效评估了电子产品工作寿命,对其他类似电子产品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电力场景的复杂应用环境,应用于其中的压力传感器会面临温度,压力以及电场等多物理场的同时作用的考验,进而导致传感器失效。为分析压力传感器的失效机理,本文首先分析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基于此设计仿真,以获取压力传感器材料的屈服断裂特性;接下来基于有限元法对其进行力热电多物理场仿真分析,获取传感器在-50℃,20℃,40℃,60℃时和200kPa恒压下的输出电压,其中输出电压即代表着传感器灵敏度。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也随之升高,因此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从人地关系理论出发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切入点通过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对干旱区绿洲土地覆盖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考察数据和对遥感图像的分类结果的评价的基础上对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动态变化进行规律性分析提出只有协调人地关系、加强区域地理建设才是使干旱区绿洲地区避免荒漠化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以某型汽车整车在海南琼海和新疆吐鲁番自然暴露试验过程中外饰通风盖板发白现象为例,研究基于互信息理论的大数据相关性分析模型,确定引起通风盖板发白的主要环境因素,并推导了通风盖板光热老化等效辐照量计算模型,利用两个不同地区通风盖板试验数据确定了汽车外饰部件光热老化模型参数要求。  相似文献   

13.
肖保明  鞠文静 《环境技术》2023,(5):59-63+69
霍尔电流传感器的退化机理复杂,退化具有波动性,非线性等特征,对高可靠、长寿命的霍尔电流传感器准确进行寿命预测是一个难点。本研究通过对霍尔电流传感器进行加速退化试验,利用性能退化数据,预测了传感器的可靠性及寿命。首先分析了霍尔电流传感器工作原理和退化机理,确定将输出电流漂移作为其性能退化参数。然后由试验数据推导得到Wiener过程漂移参数和扩散参数的约束关系,结合阿伦尼乌斯模型推导得到漂移参数和扩散参数的加速模型。从而得到霍尔电流传感器在正常工作温度条件下的可靠度函数和可靠寿命。将结果与基于加速退化轨迹法的可靠性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王立颖 《青海环境》1999,9(3):119-122
电解槽密闭排烟系统包括排烟管道( 含水平烟道及支烟管) ,槽盖板及集气罩。目前集气罩内部阻力过大,造成对烟气吸抽量过小。改进的方法是:①水平烟道通过测试得出单台槽的负压变化量,调节支烟管蝶阀的开启角度平衡烟道负压;②进一步提高槽盖板完好率、盖放率及槽盖板的制作安装精度,以达到提高集气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RTV涂料表面特性与瓷、玻璃表面不同,积污的规律存在差异,对涂覆RTV涂料的特高压线路进行绝缘子积污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特高压输电线路防污闪工作。通过仿真研究,分析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电场的分布,并以四支±800 k V线路带电运行的绝缘子进行积污规律的研究,通过分别测试绝缘子上下表面的等值盐密(ESDD)、灰密(NSDD),分析了特高压RTV绝缘子的积污规律。研究发现电场影响RTV绝缘子的积污,电场强度大的位置污秽度高一些,自然环境和涂料自洁性对特高压电场下RTV绝缘子的积污其主要作用,风吹和雨水清洗对积污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以某机载雷达的综合环境应力筛选为研究对象,把GJB 1032传统的环境应力筛选方案和可靠性鉴定试验应力剖面结合,提出了综合环境应力筛选方法。通过研究综合环境应力筛选方法,形成一套有效的综合环境应力筛选方案,对组件进行综合环境应力筛选,进而进行故障统计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完成了依据有限元疲劳分析为基础的传感器寿命预测研究工作。阐述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定义影响系统寿命的参数组,既包含力学环境参数,亦包括材料属性、几何形式等结构参数。针对不同参数属性,依据疲劳强度计算需求,构建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根据影响传感器寿命的传感单元单晶硅S-N(应力-循环)分布,完成变载荷输入条件下模型疲劳分析,依据数值计算结果完成该压力传感器寿命预测工作。结果表明:压力传感器使用寿命在7.068E8次数以上。本课题研究提出的新方法,摆脱了传统依靠试验完成多种材料组成结构体的疲劳分析及寿命预测窘境,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批量检测方法费时费力、检测结果不一致以及显示不直观等缺点,本文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多路压力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利用高精度的数字万用表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测量,通过自制的多路控制器切换多路通道,并为传感器提供恒流源。采用基于虚拟仪器的LabVIEW软件对仪器进行控制和采集,实现压力传感器的多路检测和校准。本系统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人机界面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欧华杰 《环境技术》2020,38(3):163-167
现有车辆识别技术识别准确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识别技术研究。通过设置模型层数与超参数,构建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识别模型多层结构,在输入原始图像数据后,通过对车辆信息数据分类,提取车辆特征信息,完成车辆识别。设计仿真实验,对比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识别技术与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车辆识别技术,在不同环境下对多种类型车辆识别准确性,证明设计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发现运动车辆环境适应性的不足之处,找寻提升措施,需要对运动车辆的环境适应性进行检测,针对运动车辆处于非静止状态,不便于进行人工测量的问题,提出基于视频图像监控的运动车辆环境适应性研究方法。利用视频图像监控技术获取运动车辆图像,采用帧差法与背景差分法结合的方式提取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车辆性能的影响,结合模糊理论构建运动车辆环境适应性评估模型,对于差异化运行环境,根据模型评估结果判断运动车辆的环境适应性。采用车辆虚拟环境仿真实验技术与数字技术进行实验,检测运动车辆结构材料的温度适应性以及不同型号车辆部分性能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