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部分地区地下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因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近年来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对PFCs环境污染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水、河水、湖水等浓度较高的水体,针对地下水中PFCs的存在情况研究较为缺乏。为了解北京市地下水中PFCs的污染水平,采集和分析了6个采样地段26眼监测井中的地下水。结果表明:18种目标PFCs中有11种存在不同程度的检出,以C4~C9的全氟羧酸(MQLs~42.9 ng·L-1)和C4~C8的全氟磺酸(MQLs~23.2 ng·L-1)为主。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地下水中PFCs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本研究提供了北京地区地下水中PFCs污染水平的初步数据,有利于后续开展地下水中PFCs监测和风险评估等研究。  相似文献   

2.
氯代多环芳烃(chlor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Cl-PAHs)是一种多环芳烃的氯代衍生物,具有与二噁英相似的毒性效应,并且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Cl-PAHs已成为一种新型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本文从Cl-PAHs的来源、污染现状、毒性效应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Cl-PAHs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3.
结合态雌激素的检测方法及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态雌激素是天然雌激素物质的一种重要赋存形态,在环境中可水解为自由态,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因此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并且会影响天然雌激素污染调查和毒性评估的准确性.本文详细探讨了结合态雌激素特定的化学结构对其检测、转化及环境风险等方面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几类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初步总结了其在污水处理设施和环境水体中的污染浓度及归趋,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特征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及重要生态经济区,选取鄱阳湖东南部地下水有机物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定性共鉴定出4类32种有机物;检出率超过50%的有机物共10种,其中80%的有机物检出率达到了100%;定量出的有机物中邻二甲苯质量浓度平均值最高,为2.33μg·L~(-1),滴滴涕的质量浓度平均值最低,为0.02μg·L~(-1),暗示研究区地下水已受到了有机物的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的有机物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致癌与非致癌风险;但有机物具有长期残留性及慢性毒性等特征,探究鄱阳湖区域地下水有机物的污染源及有机物的降解工作仍需进行。  相似文献   

5.
选取某铀尾矿周边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地下水与排放水在主要水化学成分、水化学参数、水化学类型及放射性元素铀和微量元素氟含量上的差异,探明铀尾矿库对其周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主要水化学成分为HCO-3和Na+,水化学类型以HCO3·Cl-Ca·Na为主,排放水主要水化学成分为SO2-4和Ca2+,水化学类型以SO4-Ca为主.说明在主要水化学成分、水化学参数、水化学类型上,可能尾矿库对地下水的影响不大;地下水中铀和氟含量分别超过美国EPA标准和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超标率分别为100%和85.7%.可能是受矿山开釆产生的废石和铀尾矿库堆积的矿砂及p H的影响,说明尾矿库对地下水铀、氟含量的增加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因其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重、健康危害大,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何准确预测大气颗粒物的生物效应和健康风险是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组分是其产生毒性效应的主要原因,而重金属在人体肺部中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效应受其化学形态的影响显著,无法通过重金属总量进...  相似文献   

7.
随着核能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产生的含铀放射性废水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保护,为此,含铀放射性废水的有效治理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对化学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传统方法以及生物技术和膜技术这些新技术对含铀废水处理的最新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概述.沥青铀矿结晶法以及分子筛对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性能,为含铀放射性废水处理的研究拉开了新的帷幕.图1,表1,参35.  相似文献   

8.
探讨垃圾渗滤液、填埋场周围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采集山西省太原市某垃圾填埋场和中转站冬夏季渗滤液、填埋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样本,测定其中重金属含量;分析渗滤液中金属污染的季节性变化;利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估计不同暴露途径下填埋场附近重金属污染对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夏季填埋场渗滤液(陈年渗滤液)中重金属检出的种类较冬季多.夏季中转站渗滤液(新鲜渗滤液)中检出重金属种类比填埋场中的少,但其金属浓度(除Cr外)较高.(2)土壤重金属平均浓度的顺序为Cu>Cr>Zn>Pb>Ni>As>Hg,地下水中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为Zn>Ni>Cu>Cr>Pb.(3)重金属污染对成人的非致癌总风险在安全阈值内,但对儿童的非致癌总风险接近安全阈值.重金属污染非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为经饮水摄入.有潜在健康风险的重金属主要是As、Pb和Cr.(4)重金属污染对人群的致癌总风险在安全阈值内,主要暴露途径为土壤口食摄入和呼吸吸入.垃圾填埋场和中转站渗滤液中重金属的种类和浓度不同;填埋场附近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的种类和浓度也有差异.填埋场附近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对成人和儿童没有健康风险,但有潜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氯代多环芳烃(Chlor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Cl-PAHs)作为多环芳烃的氯代衍生物,具有类似二英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并且广泛存在于环境介质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一定的潜在威胁.本文介绍了Cl-PAH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析方法、污染现状、迁移转化及其毒性效应,最后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在今后,应该加强污泥和沉积物等复杂环境基质中Cl-PAHs的分析方法研究;系统研究ClPAHs在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现状和迁移转化行为,并开展Cl-PAHs的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分析方法及其污染现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磷酸酯(OPEs)阻燃剂作为溴代阻燃剂的主要替代品,由于大量广泛使用并且极易释放到环境中而受到广泛关注.毒理学研究表明,多种OPEs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致癌性和基因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文介绍了OPEs的使用现状、毒性效应、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析方法,及其在水环境系统中(水、污泥、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的污染现状和迁移转化行为,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在今后,应该加强污泥和沉积物等复杂环境基质中多种OPEs的分析方法研究;系统研究环境中OPEs的污染现状和迁移转化行为,并开展OPEs的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11.
准东煤矿区土壤镉污染风险评价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镉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元素,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新疆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已引起重金属污染问题,但目前有关镉污染风险评价的研究相对不足。本研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美国环保局(US EPA)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准东红沙泉和北山煤矿土壤中镉的污染现状、生态风险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做了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壤镉含量普遍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处于重污染水平;2)研究区的镉污染具有极高生态风险;3)镉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系数具有明显空间性,它们在研究区的强度排序为堆煤场矿区生活区芨芨湖雀仁乡;4)手-口途径是最主要的健康风险暴露途径,所有人群中儿童暴露风险最高;5)准东煤矿区镉污染水平较高,但其非致癌水平和致癌水平均未超过风险限值;6)矿区周边0~30 km区域内属于健康风险高敏感区域。综上可知:准东地区煤矿开采引起了周边环境镉污染。镉污染对人类健康,特别是儿童的健康具有较高的暴露风险。当地镉污染虽未达到致病水平,但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博斯腾湖流域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博斯腾湖流域绿洲灌区采集67个浅层地下水样品,测定其中Cu、Mn、Cd、Cr、Ni和Zn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对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借助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地下水中各元素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MnZnCuNi CrCd,各元素平均含量均未超出国家标准的限值;(2)研究区地下水中各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d(2.04)、Mn(0.69)、Ni(0.45)、Cr(0.24)、Zn(0.07)、Cu(0.03)。综合污染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23~2.22之间,平均值为0.73,呈现轻微污染;(3)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6种重金属对成人的潜在非致癌健康风险HI为7.83E-011,表明暴露的个体不太可能有明显的不良健康影响;对儿童的潜在非致癌健康风险HI为1.05E+011,表明研究区地下水重金属可能对当地儿童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涕灭威农药在土壤、水体和生物中的残留、降解和归趋以及对生物的毒性。涕灭威是一种剧毒农药、在环境中虽能很快降解成亚砜,并能进一步降解成毒性更低的化合物,但它仍有可能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和对生物与人体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4.
运用SCI-GROW模型预测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美国环境保护局开发的地下水暴露评价模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择SCI-GROW模型预测我国福建省甘蔗种植区5种常用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该地区地下水中农药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SCI-GROW模型能较好地用于我国东南沿海等地下水位较高、降水量较大、土壤砂性等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区农药的筛选评价.最后,运用SCI-GROW模型预测涕灭威等17种我国常用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为这些农药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湘中某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中某矿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矿区14口监测井15项重金属指标开展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中As、Sb、Co、Fe和Mn 5项重金属指标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4. 3%、64. 3%、50. 0%、10. 7%和14. 3%;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5. 4、30. 4、0. 9、34. 0和18. 3,地下水中Sb污染最严重。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在平水期极重污染占比达到78. 5%,丰水期污染相对较轻,极重污染占比为50%。研究区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确定的主要健康风险指标为As、Sb、Co,主要污染途径为饮用水。由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得到研究区地下水As致癌风险最大,风险值为1. 08×10-3~2. 89×10-3,远超最大可接受致癌风险限值; As、Sb和Co的最大非致癌危害商分别为1. 48×102、89. 2和69. 0,均超过可接受水平,研究区地下水饮用水途径对当地敏感人群的健康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6.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食品安全事关人类生命健康.食品污染始于农田耕地,还包括生产制造、包装、贮存、运输、加工等环节,每个步骤处理不当都可能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农田为食物来源的基石,是空气、水体中污染物的汇,随着城市的扩张,人类经济活动导致农田污染加剧.人类从食物中摄取污染物与经口、呼吸、皮肤的途径一样,是人体健康风险评估不可缺少的考量因素之一.我国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2010年1月原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法》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这两份文件涵盖了从土壤到餐桌一系列的风险过程.但由于每个过程产生的原因、污染物影响机制均不同,规定离具体实际应用目标还很远.2014年环保部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为根本,为加强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发布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该文建立了土壤污染造成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操作方法.然而导则考虑了经口、皮肤、呼吸及饮用地下水等9种暴露途径和评估模型,唯独缺少经食物链暴露这一重要途径的相关内容.本文以英、美两国食物链途径的场地污染风险评估为依据开展了详细探讨,深入分析了评估程序中关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目标人群暴露特征、污染物在食物链中传输路径、模型选取及暴露参数等内容,以期为我国制定《食物链暴露途径风险评估导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7.
淮河流域某地区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莉霞  王琳  姜朴  徐顺清 《环境化学》2011,30(9):1599-1603
为研究淮河流域下游某地区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对该地区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区地下水中污染物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监测的污染物浓度都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受到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漏液对地下水具有污染风险,研究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具有实际意义。以阜新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该区域设置6个采样点,于2018-2019年按不同季节对地下水样品进行了采集,分析地下水中Fe、Mn、Cu、As、Cr、NH_3-N、F、NO_2-N和NO_3-N的含量,应用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RBC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地下水中各因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枯水期存在个别采样点完全达标外,其他季节各采样点均存在检测因子超标的情况(以Ⅲ类水质标准为依据),在枯水期,2和5号采样点达到Ⅳ类水质标准,1号采样点为Ⅴ类水质标准,在平水期和丰水期时所有采样点均达到了Ⅳ或Ⅴ类水质,研究区域水质较差。两种评价模型下,该区域地下水中总致癌风险(Cr、As)在不同时期、不同采样点均超过了最大可接受的风险水平10~(-6),最大值分别为4.96×10~(-4)和5.77×10~(-4),可能会对当地居民构成致癌风险。地下水中总非致癌危害商(Fe、Mn、Cu、NH_3-N、F、NO_2-N、NO_3-N)同样超过了最大可接受的程度,最大值分别为7.13和6.37,可能造成非致癌风险。US EPA和RBCA两种模型的评价结果变化趋势相同,总致癌风险在枯水期时达到最大,总非致癌危害在丰水期时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生态毒理学报》2006,1(1):93-95
<正>王子健,男,1953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6年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到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1983-1985年在瑞士留学,从事水质污染化学规律研究;1987年在日本从事生物样品生理活性物质分析方法研究. 1992-2000年担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兼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863计划污染控制技术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第二届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学会亚太分会理事,全球环境基金专家库成员等.同时担任环境科学学报(副主编)、过程工程学报、环境化学、湿地研究、地球与环境、美国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A)等杂志的编委.王子健领导的研究小组主要研究天然水体和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质转化、相关毒性和毒理变化以及健康和生态风险.内容包括发展新的环境监测技术,离体和活体生物毒性测试方法,污染物水体多介质过程,水质安全性评价以及水污染的健康和生态风险的指标和方法.在开发新型生物模拟采样技术和生物毒性测试方法体系、生活饮用水和再生水的安全性评价、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污染及其生态与健康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当一部分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广东某铀废石堆周边土壤中铀污染特征及其环境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U)矿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铀废石。通常认为其放射性核素含量低,大多沿山谷露天自然堆放,一般不对堆场做防渗漏处置,对铀废石可能产生的潜在环境影响尚未引起重视。以广东某花岗岩型铀矿山的一个废石堆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废石堆上、下游方向分别采集了2条(即BP1和BP2,视作背景土壤,距离废石堆的距离分别为10和20 m)和3条土壤剖面(即WP1、WP2和WP3,视作潜在U污染土壤,距离废石堆的距离分别为50、100和180 m)。通过对剖面间U分布特征的对比,定量估算了受污染土壤中外源U的输入通量;结合逐级化学提取技术,分析了U在土壤剖面的赋存形态及其环境有效性。结果表明:1)铀废石堆对周边土壤产生了显著的放射性污染,废石堆下游方向由近及远的3条U污染剖面(WP1、WP2和WP3)中U平均质量分数比背景剖面分别富集了634.6、10和3.7倍,其外源U的平均输入通量分别为4840.36、86.72和20.46μg·g-1。距污染源(废石堆)愈近,土壤中外源U的输入通量愈大;2)在近源区,大量的外源U优先在土壤表层聚集,随着远离污染源,逐渐转变为优先在剖面的深部淀积;3)与U 污染剖面相比,背景剖面(BP2)的惰性态 U(晶质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所占比例最大,活性态 U(可交换态(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所占比例最小,说明U污染土壤的外源U输入更倾向于对活性态U的贡献,这是对植物影响最直接的部分。另外,距污染源由近及远,U污染土壤中活性态U所占比例增大,潜在活性态U(有机质结合态+无定形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降低;4)3条U污染剖面中,平均90%以上的U(活性态和潜在活性态)对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因此,铀废石堆对周边环境产生的风险应得到充分重视。本研究为开展铀矿冶地域的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壤修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