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四川省农村示范村镇对生活污水治理效果及村民的环境意识状况,采取问卷调查和取样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对四川省5个市、6个农村示范村镇的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工艺及村民的环境意识进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人口集中的农村示范村乡镇,建有集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污水处理工艺为厌氧-好氧-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而PASG工艺对生活污水中的SS、TN和NH3-N去除率大于90%;人口较分散的农村地区,根据居住区农户数量建有不同规模的人工湿地;在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因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大部分村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在所调研的农村地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生活污水乱排主要会产生恶臭、环境卫生和水体污染等问题;5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生活污水有必要进行处理,且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应在10元/(户·月)之内较适宜。而少数偏远农村地区的受访者表示无力支付该费用。此外,对所调研的农村示范村的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种类繁多,实际应用效果参差不齐,且各类技术缺乏对实际工程实施的指导。针对江苏省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点,研究了毛细管渗滤沟处理技术、厌氧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厌氧滤池-氧化塘-生态渠技术、SBR-化学除磷和膜生物反应器等技术的工艺参数、处理效果、投资估算和操作管理要求,并对各项技术进行综合评估。针对不同的污水处理规模,总结不同地区相应的推荐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环境工程》2015,33(1)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但处理情况却不容乐观,96%的村庄未建设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造成了农村环境的严重污染。以模拟农村面源生活污水(简称污水)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藻类塘小试装置对污水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影响因素及处理机理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藻类最佳培养基的基础上,藻类塘脱氮除磷的最佳条件为全曝气、温度为24~35℃、光照强度为4 000 Lux、p H为7.5,藻类浓度为8×105个/m L,此时藻类塘对污水中NH+4-N去除率高达95%以上,TP去除率达60%以上,COD去除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1、概述污水氧化塘是节省投资、管理方便、效果可靠的污水处理设施。近20年来,污水氧化塘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获得了日益广泛的运用,特别小城镇及食品加工业更为盛行,1978年全世界已有39个国家运用氧化塘处理生活及工艺废水。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活污水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村生活污水大多没有经过处理。笔者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稳定塘处理、好氧生物处理、人工湿地处理和土地渗滤处理等四种农村污水处理方法,以供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地处理技术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比较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地沟污水处理系统、稳定塘系统、人工湿地4种土地处理技术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针对土地处理工艺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容易产生堵塞、系统的复氧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处理技术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比较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地沟污水处理系统、稳定塘系统、人工湿地4种土地处理技术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针对土地处理工艺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容易产生堵塞、系统的复氧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疆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筛选是落实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环节。构建了包括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和9项指标的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0项预选处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土壤渗滤、净化沼气池和稳定塘的综合性能指数分别为0.7826、0.7379、0.7377和0.7248,工艺综合性能评价结果优于其他技术。结合南疆、东疆和北疆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性,可参考各种技术的综合性能评价结果,因地制宜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农村具有独特的村庄与人口特征、经济社会特征。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常用氧化塘处理系统、湿地处理系统、土壤处理系统、生物处理系统四类。详细论述了各类技术模式的工艺原理、适用地区、适用进出水水质条件、工艺优缺点等,认为目前存在农村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缺乏、重投入轻管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社区参与引导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生态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实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是一种投资少、建设运营成本低、工艺简单的新生态处理系统。采用人工湿地+生态塘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监测数据表明该工艺成熟可靠,去除N、P能力强,出水各污染指标均能达排放要求,证明该工艺是一种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的新型工艺,适合在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鉴于我国广西农村具有居民居住较为疏散、地势各异和经济落后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处理农村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的三种处理工艺:土地渗滤、生物塘—人工湿地和沼气池,并分别分析了这三种处理工艺对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优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鉴于我国广西农村具有居民居住较为疏散、地势各异和经济落后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处理农村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的三种处理工艺:土地渗滤、生物塘—人工湿地和沼气池,并分别分析了这三种处理工艺对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优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内置渗透墙型生态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传统的生态塘中增设了一道活性渗透墙而改造成的内置渗透墙型生态塘。结果表明,内置渗透墙型生态塘对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在水力负荷为0.05~0.1m^3/m^2·d之间时,即水力停留时间在10d~20d时,它对COD的去除率在60%以上,对TN的去除率在50%以上,对TP的去除率在75%以上。大大减轻了后序工艺的负担,减少了后序处理设施。从而缩小了整个生态塘系统的占地面积,节省了基建投资,是一种高效的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和处理技术,并以梅州市西阳镇鲤溪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该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其处理技术可行和工程运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村污水的乱排放的问题,将雨水排放系统与湿地系统相结合分析了一般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稳定塘和湿地系统的优缺点,并改进了冬季的北方农村稳定塘处理污水的方法。就农村排水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曝气塘,厌氧塘,污泥厌氧塘和兼性塘的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曝气塘对去除污水中的BOD_5,总氮和总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杭州西部山区龙岗镇为例,实地调查全镇24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现状及运维状况等,分析了设施的分布、纳管情况、处理效果等,揭示了山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存在的污水池建设脱离实际、设施失效、日常维护监管缺失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确定污水处理方式、建立日常运维体系、加大资金扶持等一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江津区2009年-2013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江津区农村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的技术主要有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和生物生态组合技术三种类型。结合江津区农村的特点,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管费等是一项长期的投入,特别是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保证正常运行,才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以昆明市盘龙区铁冲小流域内火烧营村为例,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及对污水处理的效果进行监测。认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对农村生活污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可明显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对周边河流、湖泊等的污染。并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运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的优劣关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为分类评价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从经济、技术和管理3个层面确定了12项评价指标,建立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多准则决策理论,构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改进熵权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效果评价模型,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选取15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作为评价对象,分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两阶段,开展设施效果评价,对评价对象进行优劣排序,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和构建的评价方法具有较高实践可行性和较强实际适用性;评价方法较好地区分了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行管理阶段重要的考量指标;实际案例验证中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行管理阶段均是XBT污水处理站排名最高(相对贴近度分别为0.9137、0.8961),DYZ污水处理站排名最低(相对贴近度分别为0.2759、0.2961),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本区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同类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