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不要忘记这起事故,不要忘记在这起事故中死难的人。这起事故让我们更警醒地认识到,发展和建设都是为了人民,而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命安全;它也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这是7月28日中午,中共  相似文献   

2.
马玉宝 《安全》2012,33(12)
有人说,事故是纯粹的悲剧和灾难.也有人说,事故是一面镜子、是一声警钟、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说事故是灾难是因为它使许许多多的家庭人亡家破,使许许多多的企业破产倒闭;说事故是镜子、是警钟、是财富,是因为事故作为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发现身边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等问题;作为一声警钟,它可以让我们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训,让已经发生过的悲剧不再重演,避免以后更大的事故损失.然而,如何才能让事故不再是纯粹的悲剧和灾难,如何才能让事故真正转化为巨大的财富,下面两起事故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回想起这起事故,实在是让人痛心,十几分钟工夫,3名员工就失去了生命。我们决不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谈起2年前的事故,辽源市热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宝君至今仍不能释怀。让我们把时间闪回到2013年1 0月1 3日——牢记事故教训完善管理职能那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日子,3名员工在检查管线时,被不明气体熏倒窒息死亡。一个月后,科班出身的王宝君走马上任,担起集团公  相似文献   

4.
这是谁的眼神 ,如同冬雪之夜的月光一般悲冷让我触摸到切肤的疼痛像有一把刀子直锥自己的内心这是谁的哭叫如此哀怨让整个夜晚都被失眠占据唱给生命的挽歌如此沉重我们甚至因为疑问而不敢发出叹息谁的心呵 ,被一个小小的事故撕扯得如此令人寒栗它被这突来的灾难击出的鲜血玫瑰般殷红了我们的视线对一次事故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工矿企业的硫化氢中毒事故频发,夺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血的教训让我们对硫化氢中毒事故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去年发生了几起如出一辙的渔民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多名渔民死亡。这几起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必须警钟长鸣,不能再让硫化氢夺走渔民兄弟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事故,后经各方救援人员全力营救,33名被困矿工于事发69天后成功升井,全部获救。这一创造了被困时间最长历史记录的救援奇迹让人们见证了避难硐室的作用。这一事件也让国内的众多媒体同时疾呼"我们的避难硐室在哪里?"随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工矿企业的硫化氢中毒事故频发,夺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血的教训让我们对硫化氢中毒事故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去年发生了几起如出一辙的渔民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多名渔民死亡.这几起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必须警钟长鸣,不能再让硫化氢夺走渔民兄弟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事故,后经各方救援人员全力营救,33名被困矿工于事发69天后成功升井,全部获救。这一创造了被困时间最长历史记录的救援奇迹让人们见证了避难硐室的作用。这一事件也让国内的众多媒体同时疾呼“我们的避难硐室在哪里?”随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的一系列通知、规定、规范等文件以及类似“我国完成首次井下避难设施载人验证试验”这样报道,让人们真正看到了我们自己的井下避难所。  相似文献   

9.
北京东方化工厂“6·27”特大爆炸事故的性质认定在历尽3年零7个月的争执和等待后 ,终于在离新世纪还有15天的时候盖棺论定 :这是一起因操作工开错阀门而导致爆炸的责任事故。我们终于用科学、良知和理性把这个梦魔斩劈在新世纪的门坎之外 ,使之没能让它把晦气带入21世纪。其实 ,这起事故早在3年前就应结案。正是因为一些非正常调查因素的介入 ,才使这起事故迟迟不能结案。1997年8月18日 ,也就是事故发生后的第48天 ,负责调查事故原因的专家组就拿出了事故调查报告 ,以确凿的证据认定这是一起因操作工开错阀门而把本应卸…  相似文献   

10.
杭州地铁工地事故触目惊心.以致有专家痛惜地指出:“这是中国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面对这起“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追问杭州地铁工地坍塌的真相.无疑成为了各方最为关注的焦点.这至少能让我们铭记殉难者生命逝去的价值。在众多质疑与辩解的对峙中.杭州地铁“赶工期”问题似乎浮出水面。据媒体报道。杭州地铁湘湖路段原本预计三年的工期.缩短为不到两年。  相似文献   

11.
翻出一些陈年老帐本──过去的事故结案纪录,有时想想,如果再把这些事故拿出来分析,好象有些残忍,因为这对事故的当事人或当事单位无疑是一次痛苦的记忆。但是,从“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的教育思路来说,分析已定案的事故,把事故的血的教训,真实的原因,详细的真实的经过公诸于众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但愿我们的事故剖析,对当事人的记忆的痛苦能减到最低限度;而把它的教育意义放大到最大最大。让我们今后可以少听痛苦的呻吟,少看夭折的生命和淋漓的鲜血。为此,我们在行文中,将努力把事故单位、事故当事人的影响尽量淡化,对事故…  相似文献   

12.
1997年“6·27”北京东方化工厂特大爆炸火灾事故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这是一起艰难的结案,这是一次真实与虚假的较量,科学与权利的博弈,是坚守道德的良知,职业操守还是听命于权势的良心拷问。这起事故调查处理历经3年半的时间,最终以科学与良知的胜出而告结束。今天,我们重新把它翻检出来,放到阳光下晾晒。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尚未明显好转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在事故处理中,我们谨防权力的介入而付出高昂的社会成本和降低政府的公信力。我们希望,能够把惨痛的事故教训变成宝贵的财富,化黑暗为光明,并照亮生命。  相似文献   

13.
王悦德 《劳动保护》2009,(1):122-122
《劳动保护》2007年第11期刊登的《一起必然发生的闪燃事故》一文,让人读后感触颇深。文章所述事故的原因分析非常准确,同时也说明,如何防静电危害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特大井喷事故,不仅仅是一个高危行业的特殊灾难个案,其发生的背景与目前“安全管理体制矛盾、应急救援预案缺失、生产经营单位对生命的漠视”等众多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大抵相似;事故中243个鲜活的生命,因喷涌而出并迅速蔓延的硫化氢毒气,瞬间定格在生命的尽头。一年后,我们再祭这一史无前例的井喷灾难,只是为了人们不再承受本可避免的戕害。不要让任何人无辜而死,无论是为了国家能源,还是个人金钱。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中,地铁方面的微博道歉两度删除耐人寻味。先是:"今天是上海地铁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无论最终原因和责任怎样,给市民乘客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尤感愧疚……"不久之后,这条微博删掉了。后来出现第二条:"……我们对乘客造成的伤害、损失深感愧疚。事故发生后车厢里互救互助有序撤离的感人场景让人倍感温暖。那些一路狂奔全力参与抢险的武警消防官兵和抢修队员,让人肃然起敬。我们做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4月,一名头部受重伤的建筑工人被紧急送到了浙江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急诊室。这名工人的头颅里插进了一根钢筋,送到医院时呼吸心跳已开始出现衰竭。事故发生后,当地公安、检察院、建设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事展开调查。经查,事故发生时,工地上正在往顶楼运送钢筋。一根钢筋突然从顶楼坠落,而受伤的工人恰巧正好从钢筋落地的位置走过,钢筋掉下来砸到他头上,安全帽被穿透了。时至今日,这样的事故仍时有发生,悲剧仍在上演,血的教训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头顶的安全帽真的安全吗?  相似文献   

17.
马玉宝 《安全》2012,(12):24-26
有人说,事故是纯粹的悲剧和灾难。也有人说,事故是一面镜子、是一声警钟、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说事故是灾难是因为它使许许多多的家庭人亡家破,使许许多多的企业破产倒闭;说事故是镜子、是警钟、是财富,是因为事故作为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发现身边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  相似文献   

18.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过去快一年了。这次事故的教训,非常深刻。9人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死亡;15万市民紧急大疏散;最后出动了包括坦克在内的重型武器,摧毁了所有液氯贮槽……这些都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对于这起事故,已经有了一个较正式的说法:“是由于人们对造成这次爆炸的元凶——三氯化氮的爆炸机理还不大清楚”(引自国家安监局刘强副司长语)。笔者认为这个说法符合实际,让人信服。这的确是一次氯生产系  相似文献   

19.
石狮交警大队交通事故处理人员分析认为,该市目前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有三类人几乎时刻处于交通危险之中:一是两轮摩托车驾乘人员;二是行人;三是自行车。如何避免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故?这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迫切问题。让我们从交通事故入手,看看交通事故背后的帮凶,清点一下这些事故背后那些原本可以避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安全生产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尽心尽责。方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职工大多认同这一点。然而,一旦事故真正来临,总结经验教训时,一些职工总会感叹:事故来得太突然,让人想不到,叫人防不胜防。似乎事故都是“悄无声息”而来,我们无法预测事故在何时何地发生……而且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还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