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过电压保护与防雷接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特点是既有强电设备,又有大量的监控、通讯、收费等弱电设备,这些都是容易受到雷击或雷电感应的薄弱点.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和防雷接地的体系和实现,分析了雷电对机电系统的危害途径,提出了雷电的接闪分流接地、等电位屏蔽布线以及过电压保护等设计内容,阐述了应从各个方面完善...  相似文献   

2.
瀚海 《安防科技》2003,(1):69-71
通过基于电话/语音调制解调器/PC机的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结构,用户可以通过在室外的一部电话机,通过拨号,可以查询家庭状态的语音信息,直接对家中的空调、二楼灯、客厅照明、厨房照明、窗帘、浇花机等设备进行开关操作。随着电话与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只需将模型系统中各站合并为一台  相似文献   

3.
在检修线路和电气设备之前装设接地线时,应切实遵守以下要求:(1)在装设接地线作业时,必须由2人进行,1人监护。(2)装设接地线作业,必须在验明线路和设备上无电压后方可进行。对带有电容的设备,在挂接地线之前,应先进行放电。(3)装设或拆除接地线时均应戴绝缘手套。(4)装设接地线时,其作业程序是先接接地端,后接导电端;拆除接地线的顺序,应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4.
第六章其他电气安全问题 (八十六) 高压架空线附近的树枝,为什么要及时伐砍? 树枝碰到高压线上,将会造成接地或短路事故。威胁树下行人的安全,或引起其他意外事故发生。比如,某地树枝被风刮到110千伏线路的导线上引起电弧放电,通过树枝将高电压传至下面的通讯线路上,使整个地区的通讯系统都被串入高电压,烧坏了不少电话机,幸未造成人身伤亡。 (八十七) 220伏照明引户线处瓷瓶铁脚,为什么要求接地? 当直击雷或雷电过电压从户外线路上传来时,可以形成对瓷瓶铁脚然后对地的放电通路,保证室内安全。比如,有一次某小学操  相似文献   

5.
薛福连 《安全》2009,30(7):41-42,44
根据建设部JGJ59-1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JGJ46-19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现场为防止由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漏电引发的触电事故和防止单相触电事故,同时为避免因配电线路漏电而引起的火灾事故,现场总配电柜(箱)及各用电设备的专用开关箱和移动开关箱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即“两级保护”,  相似文献   

6.
前言 远程监控系统是利用设置在监视地点的各种感知器和机器设备、摄像系统等获取的信息(安防、灾害、设备、图像等),经过末端装置处理后再利用电话线路(普通电话线、专用线路、ISDN线路)传送到监视控制中心或管理人员的办公地点,与电话、BP机、监视器相通的系统的总称。  相似文献   

7.
某宅发生煤气泄漏,大量易燃易爆气体充斥室内。当主人下班到家发觉后,就立即抓起电话欲找维修部门,就在拿起电话的瞬间,一声巨响,电话机炸得粉碎,室内起火,其后果便可想而知了。 电话机怎样引起爆炸和燃烧的呢?目前,普遍使用的自动电话机,其电压为48伏和60伏两种,是电话局通过电话线送到电话机里的,正常通话电流约为30毫安。当从电话机话叉上拿起或放下话筒的瞬间,电话机内的线圈就产生高电压,电话机叉簧随之冒出电火花,只是由于电话机外壳覆盖着内部的零配件,人们是看不到电火花现象的。而煤气、石油液化气、汽油挥发气、乙炔气、氢气等,都极易引爆,因为气体扩散是  相似文献   

8.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零线跨越越长,其电阻越大,呈现的对地电压越高。如果不采取重复接地,在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上都会呈现较高的对地电压,这是很危险的。 按电气安全要求,在中心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如架空线的终端及其较远的分支线上,电缆线路或架空线引入至工作间的进线处,一般都要求装设重复接地。低电压架空线路  相似文献   

9.
肖风 《安防科技》2013,(11):45-45
报警钟这是收于中国消防博物馆的一只消防报警钟。人呼、敲锣、鸣钟、举旗等传统的火灾报警方式在清代一直沿用。同治十二年(1873年),上海工部局火政处架设独立电报线路与消防队、重要单位相通。光绪十年(1884年),火政处架设火警电话线路,各消防队和交通要道处巡捕亭架设磁石式手摇电话机。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火灾报警电话,逐渐淘汰了传统的报警钟等报警工具。但是,直至建国后,我国很多地区仍然沿用鸣响报警钟的方式来警示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单位线路维护班在进行郊区一个村庄的10kv线路维修时,当对工作地点装设安全措施验电时发现线路有电(工作地点距高压出线柜6档线)。经反复落实安全措施,没有发现问题,应断开的开关和刀闸均已断开,并在该出线的高压配电盘下刀闸线路侧装设了三相短路接地线。既然在线路上装设了  相似文献   

11.
电话机虽然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但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容易传播许多疾病。 电话机(尤其是公用电话机)能造成多种疾病的传播,因为使用电话机的既有健康者也会有病人。病人使用电话机时,手要触  相似文献   

12.
根据建设部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现场为防止由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漏电引发的触电事故和防止单相触电事故,同时为避免因配电线路漏电而引起的火灾事故,现场总配电柜(箱)及备用电设备的专用开关箱和移动开关箱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即通常说的“两级保护”,而  相似文献   

13.
根据建设部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现场为防止由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漏电引发的触电事故和防止单相触电事故,同时为避免因配电线路漏电而引起的火灾事故,现场总配电柜(箱)及各用电设备的专用开关箱和移动开关箱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即通常说的"两级保护",而且在安全检查评分标准中均为保证项目.可见,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漏电保护器是确保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单相电气设备是指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小型电动工具、小电炉及其它小型电气设备。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无论是工矿企业还是我们日常生活,因单相电气设备在接线技术措施上或在防火措施上不加重视而造成的事故率较高。所以必须加以重视。 一、接线技术措施 单相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与三相电气设备相同。但是由于有工作零线,其保护接零与三相电气设备的保护接零不完全相同。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网中,应采取保护接地。这时,电网中性线只起工作线的作用。为了减轻短路或过载造成的火灾的危险,相线和中性线可以装开关和熔断器。如图1所示,对于双线制供电线路,中性线上可同时安装开关和熔断器;而对于三相四线制线路,为了避免一相负载过大或短路影响其它两相的工作,中性线上只装设开关,而不装设熔断器。  相似文献   

15.
安全知识─谨防电话机致灾安装电话机这无疑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但普通电话机能引起爆炸,却是应当提防。当前使用的电话机大致可分为程控制自动电话、机电制自动电话和人工制电话,其电压分别为48v、60v和24v。正常通话时,电流为30mA,当从电话机叉上拿起...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保护型式基本上采用接地、零重复接地的保护系统,这是一套保守的安全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技术交流的增多,引进了不少国外设备,也带来标准上与国际接轨的必要.近些年颁布实施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等规范和标准,无一不是尽量引用国际电工学会的IEC标准.在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上也规定了三种型式:TN、TT、IT.这几种接地型式和残余电流保护都涉及到中性线是否装设开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现代职业安全》2013,(10):51-51
目前,一些地区存在广播、邮电、电视线路与供电线路“同杆架设”的问题,严重干扰了供电部门正常的用电管理,也埋下了许多的事故隐患。对于强电与弱电线路“同杆架设”的问题,国家早有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予以明确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四条就明确指出“电力设施受国家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危害电力设施安全或者非法侵占、使用电能,、”第十一条也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变电设施用地、输电线路走廊和电缆通道。”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目前,一些地区存在广播、邮电、电视线路与供电线路“同杆架设”的问题,严重干扰了供电部门正常的用电管理,也埋下了许多的事故隐患。对于强电与弱电线路“同杆架设”的问题,国家早有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予以明确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四条就明确指出“电力设施受国家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危害电力设施安全或者非法侵占、使用电能。”第十一条也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变电设施用地、输电线路走廊和电缆通道。”  相似文献   

19.
详细讨论了RCD在IT、TT和TN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论述了剩余电流保护与零序电流保护的异同,与重复接地的关系,以及TN系统中的局部TT系统等相关问题;并介绍了建筑物内多级RCD的装设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附近有高低压和通讯线路的脚手架上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严禁投掷各种物件,上料和下料应尽量远离输电线路。 在临近高压线路搭设钢管脚手架时,应由工程技术人员提出安全技术措施和搭设示意图。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并在高压线路的周围搭设保护架或保护棚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