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珠江口水域的石油污染调查表明:该水域在退潮时石油浓度的垂向分布是表层>底层;其平面分布是:虎门>横门>蕉门>洪奇沥>近岸海域.虎门和横门水域受城市污水和船舶油污水的影响,石油浓度较高(0.105~0.117mg/L),超过Ⅱ类水质标准.蕉门和洪奇沥水体虽然受佛山市和南海市污水的影响,但石油污染程度较轻.处于Ⅱ类水质水平.四大口门出海口水域水质也属Ⅱ类.为了能准确地测量水体中石油污染的浓度,采用“指纹”鉴别法对该水体进行污染油品的鉴别.鉴定结果,该调查区内主要受20#重柴油和大庆原油的污染.在石油污染监测中,采用20#重柴油或原油作标准,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对水环境的监测、管理和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海域有八大口门(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的河水入海。在研究珠江口海域水体中镉的存在形态及其迁移变化规律时,很有必要追根求源,了解各入海口门河水中镉形态的分布状况,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对弄清珠江口海域水体中镉的迁移转化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采集了七大口门的入海口及珠江口海域的水样进行分析研究。从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七大口门水体中镉的五种存在形态与珠江口海域水体中的镉形态具有相当明显的依存关系,从中可以看到七大口门镉的污染物分布状况及其进入珠江口海域后镉的环境化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肖凯恩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3):14-19,24
根据珠江口东四口门(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海域的调查资料,对营养盐含量和比值与浮游植物生长和种群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与海水中营养盐的浓度及营养盐之间的比例均有关,丰富的氮、磷、硅和较高的N:P、Si:P、Si:N比,可能是形成目前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以硅藻类占优势的种群结构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像深圳湾这样的半封闭海湾,营养盐含量及其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尤其是N:P),将对浮游植物种群结构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辽河口N、P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03年9月在大辽河口水域进行水质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了大辽河口N、P营养盐的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感潮河段、口门至口外的海域,N、P营养盐的含量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N营养盐保守性较好,其分布主要受海水和河水的混合产生的物理稀释的影响;相比之下,PO4-P由于其缓冲特征,保守性较差.根据调查区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结果,在辽河口口门附近海域和靠近辽东湾东岸的海域,水体呈富营养化和中等营养水平,在远离海岸的海域,水体呈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深刻剖析近岸海域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精确识别各污染物来源,对改善海洋水环境质量和提升水环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亚湾海域为研究对象,结合超标倍数赋权法和空间集成分析技术,对海域表、底层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MF)识别区域污染源,解析各污染源对污染物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大亚湾表层水体以轻微污染为主,东南部存在轻度污染,西北部澳头海域存在中度污染,底层水体以轻度污染为主,西北部澳头海域存在重度污染;大亚湾表层水体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15%)、入海河流(15.5%)以及悬浮颗粒物(44.3%),底层水体主要污染源为悬浮颗粒物(40.6%)以及石化废水(37%)。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空间集成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模型的海域污染特征解析框架能够准确地对海湾进行水质综合评价和污染源解析,可为大亚湾水环境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精准揭示近年来珠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多氯联苯(PCBs)污染状况,于2020年在包括珠江八大口门在内的邻近海域布设27个站位采集表层海洋沉积物样品,采用同位素稀释内标HRGC/HRMS法测定包括一氯至十氯联苯的37种单体及其各氯代同系物含量,刻画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1)27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PCBs均有检出,37种PCBs单体可充分反映样品中PCBs的污染,∑37PCBs含量为0.024~5.11ng/g,低于国内外主要近岸海域污染水平;2)主要污染集中在珠海沿岸海域和虎门出海口水域,且表现出距离岸边越近,污染浓度越高的受陆域影响空间分布特点;3)37个单体中PCB-11的检出频率和检出浓度均最高,检出浓度远高于传统关注的marker-PCBs总和,是样品中PCBs的主要污染贡献者;4)结合主成分分析及同系物组成分析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PCB污染主要来源发现,只有珠江出海口东岸沿线海域部分表层沉积物PCBs的污染可能与PCB工业商品相关,珠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PCBs可能主要来源于当地联苯胺黄颜料的生产或使用.本研究珠江邻近海...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污染物运动轨迹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江口流域污染物排放较多,受地形和水环境过程影响其运动规律极为复杂。为保护近岸海域水质环境,须在洞悉该区域环境水动力基础上开展污染物运动规律的研究。基于ECOMSED三维数值模型和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技术,采用单个粒子以及粒子群模拟追踪了长江口的石洞口、竹园、白龙港三大污水排污口区域污染物质的运动轨迹,重点分析了水体表层、中层、底层污染物的运动特性及其影响范围,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水体的排污设置方式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6年9~10月在东海海域38个站位取得的114个水体样品的氧化还原电位(Eh)和酸碱度(pH)现场测试数据,结合同步获得的水文环境要素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区秋季Eh和p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秋季水体Eh值范围在337.2~588.3 mV,平均值为526.57 mV,空间上呈现不连续分布特征,内陆架为高Eh区,口门外为低Eh区;pH介于7.80~8.24之间,平均为8.04,呈现近岸低、离岸高、表层高、底层低的特点。针对实测Eh与Nernst理论值非耦合现象,认为非热力学平衡状态下海域高Eh值主要受控制于O2(aq)/H2O电对浓度,其次受海水层化现象阻滞海-气交换影响,水体有机物矿化分解及Fe(Ⅲ)还原的相对贡献量增加。此外,Eh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物理过程是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因素。pH与温度、盐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长江冲淡水输入、扩散及混合对近岸pH的影响最为显著。受浊度、叶绿素a浓度及Eh制约,现场浮游植物生产仅对表层pH变化产生作用。基于pH-T、S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扣除温盐效应,校正后口门外底层低pH的存在可能是水体层化与有机分解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0年6月,7月,9月,10月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探讨和研究胶州湾重金属Hg的水质、平面分布、垂直分布、月变化以及污染源.结果表明:在胶州湾东部近岸,有三个Hg的重度污染源:海泊河、李村河和娄山河的河口区0.0832~13.04 μg/L,在近岸水域有两个Hg的轻度污染源:薛家岛的两侧0.0637~ 0.134 μg/L;在胶州湾近岸水域,其Hg的含量在0.030~0.050 μg/L之间;胶州湾中心水域,其Hg的含量都低于0.030 μg/L.胶州湾海域表层水和底层水中Hg含量分布的变化证实了Hg的迁移过程,表明了Hg入海后沉降较快,在胶州湾近岸水域沉降.通过胶州湾Hg污染的时空分布,认为人类活动造成Hg的污染,Hg污染的程度与采取的措施密切相关.因此,要治理胶州湾Hg的污染,首要的是采取措施控制陆源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近岸海域水体和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多种方法定量评价了深圳市近岸海域水体和沉积物的环境质量,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市近海水体主要受到沿岸陆源污染和海上交通污染的影响,主要超标物为无机氮(TIN)和PO4-P。(2)由于污染源空间分布的差异,西部海域水体污染较为严重,为Ⅳ级水质;而东部海域的污染较轻(除小梅沙湾口外),其水质大多达到Ⅰ类标准。(3)东部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小于西部海域.东部海域水体大多为贫营养水体;西部海域所有监澍点的水体都是过营养水体,且TIN(〉PO4-P)为主要的限制性因子。(4)深圳市近海沉积物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但总体尚好,大多能达到Ⅱ级标准。除了有机污染物外,沉积物还受到重金属污染。沙头角湾口以Hg和Cd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较大,而其他海域以Hg污染的潜在风险系数较大;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只有沙头角湾口和固戍近海在2002年达到强的程度,其他监测点较轻微。  相似文献   

11.
据2003~2007年春、夏、秋季珠江口广州海域海水与2007年夏季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的石油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海水中石油烃含量为0.02~0.81 mg/L,平均含量为0.13mg/L;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为(51~1 910)×10-6,平均含量为544.9×10-6,石油烃含量较高的海域主要分布在南沙港、黄埔港-莲花山及蕉门水道出海口海域。石油烃浓度夏季最高,秋季居中,春季最低。与15 a前相比,广州海域水样与沉积物样中的石油烃浓度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用SPME测定珠江河口水体中的PCBs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了利用SPME技术结合电子捕获检测气相色谱 (ECD)测定珠江入海河口水体中PCBs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并讨论了SPME装置萃取PCBs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在选取一定的萃取纤维头 (10 0 μmPDMS)后 ,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萃取时间的长短 ,其次为萃取的温度和pH值。在各个影响因素及不同水平处理中 ,以萃取时间 30min、萃取温度 35℃、pH值 7.2、搅拌速度 10 0 0r/min为最理想。在该种条件下测定了珠江入海四大口门虎门、横门、蕉门和斗门河口水体中PCBs含量分别为 2 .70 1、0 .999、2 .82 8和 1.16 1ng/L。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2年5月珠江口八大口门(崖门,虎跳门,鸡啼门,磨刀门,横门,洪奇门,蕉门,虎门)TOC与COD监测数据,浅析了两者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水体TOC浓度范围为1.15~2.30 mg/L,COD浓度范围为1.19~2.99 mg/L,平均浓度分别为1.53 mg/L和1.84 mg/L,两者浓度均为崖门最高;利用葡萄糖溶液初探TOC与COD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显著正相关;对本次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OC与COD显著正相关,两者可线性拟合为:cTOC=0.677cCOD+0.278,=0.956。水体有机污染物组成、悬浮物含量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等均有可能影响TOC与COD的相关关系。在本研究基础上尝试提出了TOC海水水质标准,以期为珠江口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河口是流域与海洋的枢纽,受到陆海强相互耦合作用,其生态环境复杂且脆弱。本文以珠江口典型城市东莞市为例,分析了流域—入海河流—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东莞市陆域和河口以生活源排放的含氮类污染物为主,目前的陆源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制约了入海污染削减。近年来,东莞市虽然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并且通过快速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基本保障了全市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提标改造成效显著,污水集中收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近岸海域水质尚未明显改善,陆海统筹治理行动不协调等问题,需统筹流域—入海河流—近岸海域综合协调治理,加强入海河流总氮的削减与管控,完善和提升区域污水管网纳污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等,持续深入攻坚重点海域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污染负荷预测模型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海岸带及其近岸海域污染的特点,建立旨在为污染负荷总量的控制与削减以及在不同部门的重新分配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的海岸带水污染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涵盖了海岸带区域的主要污水排放部门,综合采用统计回归、灰色预测等方法,解决了由于数据缺乏或相互关系不明确而带来的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问题,并依据天津市污染负荷历年统计数据对模型加以验证.通过对天津市近岸海域近10年氮、磷、石油类和耗氧有机物排放量估算结果可以看出,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下降,耗氧有机物排放量逐年缓慢增长.在污水排放总量中,有2/3的耗氧有机物和75%以上的氮来自于生活污水,因此天津市应重点控制生活污水排放.  相似文献   

16.
于2010年6月对雷州半岛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研究分析了雷州半岛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烃浓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并对石油烃与其它水质参数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雷州半岛海域表层海水石油烃质量浓度为0.013~0.093 mg/L,平均值为0.038 mg/L,基本属于一、二类水质,部分站位达到三类水质,所占比率为19.3%;水质等级属于影响,未达到污染。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东侧南侧西侧的分布趋势,且在东、南两侧海域,石油烃浓度明显呈现出由海洋向沿岸逐渐增大的分布趋势,而在西侧,此分布趋势并不明显。雷州半岛海域沉积物石油烃质量浓度为0.06~11.05μg/g,平均值为2.92μg/g,质量等级属于一类;底质等级属于良好,未受石油污染。在地域分布上,沉积物石油烃浓度呈现出东侧南侧西侧的分布趋势,且在东、南、西侧,石油烃浓度均呈现出明显的从海洋到沿岸逐渐增大的分布趋势。雷州半岛海域表层海水石油烃与p H、TOC呈现出一定正相关性,与水温、沉积物石油烃呈现出不显著负相关,与盐度、Eh和多环芳烃则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界定了旅游水环境的概念,采用资料调查、咨询访问和个别现场调查等方法,对海南省旅游水环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1989年至2008年旅游业的用水量占全省生活用水量的比例都很小,对海南水资源总量的影响也很小,2008年三亚市、海口市和万宁市三个城市的旅游业用水量之和占到全省旅游业总用水量的79.9%;海南省河流、水库、海域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仅有少量监测出现超标现象;在旅游水环境重点保护对象中,海南中部山区河流源头水、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三大河流和两大水库等水体水质均为优良,城镇、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河段大多数水体水质满足环境功能要求,有少量水体水质超标。河流、水库和个别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受海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分散式畜禽养殖污水等的渗透污染和土壤中铁、猛背景值含量较高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北黄海海域近岸海水环境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对庄河港冬季表层海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在研究海域设置20个采样站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庄河港近岸海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采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研究区域海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水质参数之间及其与监测点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采用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了海水环境质量对水体Chl a和溶解氧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海水总无机氮含量高于《海水水质标准》中四类水质的要求,其余水质参数均符合一类水质要求;NO3-N和NO2-N以及PO4-P之间及其与Cd和Cr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污染来源相同;主成分分析表明,庄河港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是无机氮、无机磷以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Cd、Cr等水质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且沿岸线方向的空间异质性明显,与用海方式相关;冗余分析表明近岸海水环境质量解释了Chl a和溶解氧空间分异的82.67%,叶绿素a浓度与表征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的主成分得分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天津近岸海域2009-2018年的调查资料,系统分析了海水水质污染状况、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环境监测项目水质类别的情况。结果表明,天津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上呈现逐渐好转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明显,尚未形成根本改善的态势;主要污染物为氮和磷,化学需氧量(COD)和石油类的污染不明显,重金属浓度基本处于优良水质的范围;陆源输入是该海域主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但大气沉降和海水养殖的输入也不可忽视;围填海工程对纳潮量和局地水动力的改变会导致沿岸区域物质的输运受阻,导致污染物集聚而影响局部海域的水质。建议在严控氮、磷污染物陆源排海的同时,加强对大气输入和水产养殖业的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制定精准减排方案,确保陆海统筹下渤海湾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胶州湾海域水质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9年胶州湾监测数据的分析,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胶州湾海域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10月份胶州湾海域,一类和二类水质面积占胶州湾总水域面积的60.0%,劣四类水质面积占10.0%,胶州湾现状水质定性结论为一般。各点位各有机监测项目均为未检出,说明胶州湾内尚未产生有机污染。胶州湾内石油类的浓度范围为1.8 23 ug/L,各测点均达到国家海水水质一类标准的要求。胶州湾内重金属未出现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