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氯化钡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订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氯化钡的急性、蓄积性和亚慢性毒性进行了研究,急性毒性得氯化钡对大鼠和小鼠经口LD50值分别为147.5mg/kg和317.19mg/kg。蓄积试验表明,氯化钡有一定的蓄积作用。亚慢性毒性结果表明,10,100和300mg/1组大鼠肝、肾、肾上腺、心、脾可观察到轻度组织学变性。300mg/1组大鼠Hb含量降低,MCV增加,MCH降低,呈大细胞贫血象。心电图显示,高剂量组大鼠心率加快,GRS波群时间延长,R波电压偏高.生化指标可见血清Ca^2 ,CK,AKP,uN,TC等随剂量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职业危害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从扬尘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从机构振动、噪声到电碰辐 射等,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在。从广义的职业危害上理解,久坐桌前伏案劳动的办公室一 族,频繁使用电脑和以电脑为业的人,家庭装修及装饰材料生产等都易受职业危害的侵扰, 轻则损害健康,重则夺人性命。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一些环保型产品也应运而生。 环保工作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也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下面笔者就职业危害与环境保护 的关系作如下浅析。一、职业病及其防治尘肺病是职业病中主要常见病之一。山东省有17000多尘肺病人,是…  相似文献   

3.
石化行业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化行业生产过程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腐蚀,生产工艺伴有毒有害气体、烟尘、工业粉尘、噪声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生产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副产品大多为危险化学品,劳动环境中存在许多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多发.因此,做好职业健康防护,杜绝和减少职业健康事故发生将是石化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醋酸盐类抑尘剂因其具有良好的抑尘效果和生态友好性,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城市道路抑尘.为了揭示醋酸盐类抑尘剂的水生态效应,选取水环境中占据不同生态位的4种水生生物(发光细菌、羊角月牙藻、大型溞和青鳉鱼)进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4种水生生物对醋酸盐类抑尘剂的敏感程度依次为羊角月牙藻>大型溞>青鳉鱼>发光细菌.确定了抑尘剂与大型溞、发光细菌、青鳉鱼的剂量-效应关系,抑尘剂对三者的EC50/LC50(半数效应浓度/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9、37.6、32.7 g/L.抑尘剂对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及其质量浓度之间没有呈现出明确的数量关系,但是可推断EC50为mg/L量级.以此为基础,推断醋酸盐类抑尘剂的预测无效应浓度范围为21.8~177 μg/L.不同温度下抑尘剂在水中的生物降解速率结果显示,在5和25 ℃时,醋酸盐类抑尘剂均易被降解,主要是微生物和藻类的共同降解作用所致.研究显示,醋酸盐类抑尘剂易于生物降解且生态毒性较低,但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域总量控制,以防止对水生生物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5.
油田化学剂使用贯穿于整个油田开采过程,其种类多,用量大,作业人员接触机会多,部分油田化学剂毒性大,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对常见油田化学剂毒性及健康危害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正确认识各类油田化学剂的毒性及健康危害,并采取相应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化工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和职工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影响职工职业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的对策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显像管玻壳铅尘浸出毒性及铅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弄清了显像管玻壳含铅粉尘的基本化学组成和浸出毒性;初步探讨了粉尘中铅的存在形态,为其综合治理及利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钻井废弃物的毒性、危害及其处理处置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钻井废弃物毒性、危害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 ,并对目前国内外钻井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燃煤电厂超细粉尘的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燃煤电厂超细颗粒物通常富集各种重金属元素,PAHs(多环芳烃类),PCDD/Fs(二恶英类)等有机污染物,这些多为致癌物质和基因毒性诱变物质,危害极大。吸附有重金属的PM2.5对NOX和SO2起催化作用,加剧了大气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是诱发臭氧层破坏的重要因素。国外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工作。对燃煤电厂超细粉尘的危害及控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综掘工作面粉尘产生量大、风速高的现状,提出在综掘工作面应用涡流控尘技术,以提高除尘系统的收尘效率.分析涡流控尘装置的控尘机理;并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分析了涡流强度、涡流控尘装置距迎头距离、压抽比等与系统控尘效率的关系;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涡流控尘技术能够有效防止迎头处粉尘扩散,提高除尘器的收尘效果,使工作面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进而取得较好的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矽尘作业是指接触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作业。若长期暴露在矽尘作业环境中,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矽尘进入呼吸系统,往往无法由呼吸道及时、完全清除,在二氧化硅的毒作用下,引起肺巨噬细胞坏死、导致肺组织纤维化,形成胶原纤维结节,使肺组织弹性丧失,硬度增大,造成通气障碍,影响肺的呼吸活动,患上"矽肺病"。矽肺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疾病,是尘肺中进展最快、危害最重的一种。在职业医学领域,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北京市家具生产企业最多的区县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的18家企业进行现场抽样调查,并对其中的11家进行现场检测,研究北京市家具生产企业职业危害现状,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表明:北京市家具生产企业的管理者对职业危害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从业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仍然淡漠;生产环境不令人满意,作业场所粉尘超标严重;毒物浓度得到较好控制,主要毒物为苯及苯的同系物。该研究可为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基于暴露评估的化学毒物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对某污水处理装置主要岗位关键作业活动进行职业危害风险分级。结果表明,污水处理装置检维修人员的清罐作业为重度危害作业。  相似文献   

14.
15.
齐鲁乙烯污水处理场主要担负45万t乙烯装置生产、生活污水以及第二化肥厂甲醇和丁辛醇装置的生产污水的处理任务,日处理能力4.2万m3.为减少恶臭污染,污水处理场的事故污水池、匀质调节池、氧曝池均设计为密闭型,但由于生产条件所限,其进水格栅、预沉池、隔油池、二沉池、接触氧化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贮槽、污泥棚库均设计为敞开型,造成污水处理场工作环境恶劣,混合恶臭气体弥漫,尤以预处理和污泥脱水装置区最为突出,而上游生产装置工艺状况波动,事故污水冲击污水处理场时最为恶劣,严重影响员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工业废弃物处置工程系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期为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工程的选址、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均符合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工作场所中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乙酸乙酯、溶剂汽油、氨等毒物及噪声各检测点浓(强)度均符合GBZ2.1/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该工业废弃物处置工程职业卫生综合评价合格。  相似文献   

17.
京西门头沟区自然植被滞尘能力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6年夏季实地测量的植物叶片滞尘数值,得出常绿乔木、落叶阔叶乔木、灌木以及草地4种不同植物类型的平均滞尘能力,再将其与用遥感方法估算出的叶面积指数以及植被统计数据相结合,评估了门头沟区自然植被总体的滞尘能力、滞尘量与滞尘效益.结果表明: 自然植被具有明显的滞尘功能,门头沟区自然植被的年滞尘量为39.47×104 t,由此带来的滞尘效益价值为67.10×106元;灌木林和落叶阔叶林2种植被类型,是研究区自然植被滞尘能力和年滞尘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绿乔木的滞尘时间长于其他任何植物种类,其年滞尘量与滞尘能力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日本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职业暴露评估模型、新加坡化学毒物半定量暴露评估模型、石化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评估炼化企业4种作业活动职业暴露情况,通过3种方法对比,探索适用于炼化企业的职业暴露评估方法。方法:选取4种典型的炼化作业活动分别使用3种模型进行暴露评估,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日本模型:除密闭采样作业暴露等级为1级外,其余作业暴露等级均为2级;新加坡模型:除巡检作业暴露等级为3级外,其余作业暴露等级均为2级;石化企业模型:非密闭采样和切水、检尺作业暴露等级为3级,巡检、密闭采样和切水作业暴露等级为2级。结论:日本模型和新加坡模型在炼化企业使用存在一定局限性,石化企业模型暴露评估结果更接近现场化学毒物的实际浓度分布和作业人员实际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经源高、粒径和风速修正的ATDL模式计算烟尘的扩散。通过实测数据与风速的经验关系估算地面扬尘,并且通过资料分析提出在大城市附近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本底值存在的设想,从而得到了总尘浓度的计算方法。用此方法计算尘的日平均浓度及月平均浓度,经与实测值比较结果尚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