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四川省第四次环境监测技术交流会、省环境编报工作表彰会、四川省环境学会监测专业委员会年会,于1986年4月23日至27日在四川西昌市联合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省属环境监测站从事环境监测分析的科技人员、编报工作人员,省内有关高等院校、教授、专家、科研单位实验室的分析测试人员。云南、贵州省环境监测站等兄弟单位及《重庆环境保护》编辑部、成都化学试剂厂、凉山日报社单位的代表也应邀出席会议。还特邀请全国环境学会监测分析专业委员会的代表光临指导。与会代  相似文献   

2.
从1997年11月24日~26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第九次全国环境监测数据传输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1996年度环境监测站的数据传输、上报综合质量等方面进行定量评比的基础上,评选出获得1996年度全国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第一名的监测站,青海省环境监测站连同陕西省、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一起获此殊荣,这也是青海省环境监测站继1995年度之后第二次荣获这了荣誉。青海省环境监测站第二次获得全国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第一名  相似文献   

3.
环境监测管理,是环境监测重要工作之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组织方方面面的监测力量,去完成各项环境监测任务,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传递环境质量信息,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我省在环境监测管理方面,概括起来有“八抓”。一、抓规划根据我省环境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在调查和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省环境监测工作规划。各市、地、州、县根据省的规划要求,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编写本地区域性环境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环境监测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达到提高环境监测报告的编报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环境监督检查是环境管理基本职能之一,是环境管理中主要的和经常性的工作,所谓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在环境监查与环境监测的关系上就有突出的体现。一、环境监查与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能 1.环境监查的主要职责是: ①监督检查区域各部门、各单位对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政策、条例、规定等的执行情况,从宏观上掌握区域的环保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于1991年4月3中6日在成都举行。各市、地(州)环保局(办)和各市地(州)、县(区)环境监测站(所)负责人出席了我省历年来规模最大的环境监测工作盛会。会议由四川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为总结我省环境科技监测工作,布署新的任务,四川省环境科技监测工作会议于1993年3月25日至28日在攀枝花市召开。各市(地、州)环境保护局(办)、环境科研所及环境监测站的负责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在总结了全省1992年环境科技与环境监测工作成绩和问题,明确方向,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1993年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们洪江市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79年,承担着洪江市水质、酸雨、大气、噪声、污染源等方面的监测。到1990年底,洪江市监测站共取得各类数据3.2万个,及时地为环境管理和执行环保法规提供了依据。多年来,监测人员牢固树立了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意识,积极做好超前服务,为洪江市环境管理和环保法规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以及城市环境质量逐步提高做出了贡献。一、正确引导摆正关系过去,人们形象地把环境监测工作比喻为环境管理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电力环境监测中的数据传输问题,提出了基于ZigBee技术的电力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通过ZigBee节点采集各种电力环境数据,并将ZigBee网络和GPRS相结合实现远程监测。方案采用TI公司CC2430芯片设计传感器节点电路,在ZigBee协议栈的基础上设计了协调控制器节点,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 5月 23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发出了"关于加强自动环境监测仪器管理及认定工作的通知 (环发 [2001]75号文 )。通知全文如下: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技术支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水平。为了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科学公正,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我局将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管理。为环境执法管理服务和向社会提供环境监测数据的自动环境监测仪器,必须符合我局制定的环境监测规范和环境监测仪器技术要求,经检测合格…  相似文献   

11.
全国第四次环保监测会议明确提出了“环境监测必须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管理要依靠环境监测”的工作方针,因而,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显得尤为重要。正确处理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的关系,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确保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的根本,就此,笔者谈点看法。一、环境监和作用发挥不理想的成国及存在的问题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起点,是环保的耳目,是科学管理环境的基础,也是衡量和反映环境管理水平的尺子,无论是句\项管理制度”的实施,还是“三个转变”的实现,都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和科学保证,否则,…  相似文献   

12.
如何使环境执法与环境监测有机融合、协同联动,促进环境管理工作高效开展,是现阶段生态环境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环境执法与环境监测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新时期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融合发展的意义,提出应积极构建二者协同联动机制,以解决新型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六安市县区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绿色视野》2011,(12):43-46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管理的眼睛,也是环境保护部门的基础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产品是监测数据,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监测数据的准确、真实、可靠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了得到准确、真实、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必须全面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与管理。我国在加入WTO以后,为了环境监测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全国的环境监测系统开展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实施环境管理必须严格排污申报制度,排污申报又必须依赖环境监测,因此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国家环保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依靠科学的,有权威的监测数据实施各项环境执法管理.进一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那么,如何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呢?我们批市市是从狠抓排污申报这项工作开始的。我局以前环境监测工作没有依附在“排污中报”这项法律管理制度上,缺乏应有的法律依据。有时排污单位对监测结果持怀疑态度,甚至在监测站采样时,排污单位做手脚,掩盖排污实际,给监测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监测站对…  相似文献   

15.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及异常数据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可靠、可比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依据。本文介绍了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意义,提出环境监测数据应从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进行审核,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并提出了监测结果异常数据的几种判断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钟霖 《四川环境》2006,25(1):58-60
本文根据pH的定义和水溶液电离平衡理论,探讨了pH平均值的计算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指出了pH值现行计算方法的不足,本法对环境监测中酸沉降和水质监测pH数据的正确处理及编报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敏 《青海环境》1998,8(2):96-96
一九九七年环境统计数据编报说明1997年我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02.02亿元,比上年增长9%,完成工业总产值100.4亿元(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1%。1997年环境统计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比上年降低10%,工业废气排放量增...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保产业》2001,(1):13-15
附件: 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 国家环保总局于 2000年 12月 7日以环发 [2000]239号文发出 "关于发布《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的通知 ",通知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技术支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全国环境管理基础能力的建设,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和环境监督执法现代化水平。   为引导和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生产的技术进步,适应环境监测自动化、网络化、即时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和环境监测仪器的…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质量监督、期间核查3个方面内容的理解。讲述了辐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侧重点及具体实施内容,探讨如何做好辐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计量学角度出发,环境监测从属于计量学.计量学要求监测数据必须具备法律性、统一性及准确性。为保障环境监测量值具有准确性、统一性,我们必须加强对监测计量性能的管理工作,提高对计量工作在环境监测中地位的认识。一、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计*检定重要性的认识环境监测是执行实施环保法的基本依据。环境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公正性.准确性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保证监测数据的公正性与准确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规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