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对铜管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传统的铜管生产工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的铜管生产新技术连续挤压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
对汽车轮辐上螺栓孔的挤压成形工艺进行了分析 ,并以微型车 12× 4 .0 0B轮辐上的螺母座孔为例 ,介绍了挤压时预制孔径的确定办法、挤压力的计算及设备选择 ,是对有径向挤压的混合挤压的工艺计算的有益尝试。也对模具选材、结构及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作了详细介绍 ,对同类或相似零件的成形模具设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时银 《环境科学》2008,29(10):2846-2849
以海藻酸钠模拟水体中的EPS,研究了软水体系中海藻酸钠对铜管,硅酸盐体系缓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低浓度海藻酸钠存在时,体系中的溶解性铜浓度显著增加,且老化1 a的铜管溶解性铜释放浓度明显高于老化3 a和10 a的铜管,释放溶解性铜浓度大小顺序为c1a>c3a>c10a;但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加,老化1 a的铜管的溶解性铜释放浓度增加,而3 a和10 a铜管的溶解性铜释放浓度减小,表明水体中EPS的存在降低硅酸盐对铜管的缓蚀效果.在pH值7.5和海藻酸钠为16mg/L条件下,不同停留时间溶解性铜释放呈现逐渐增加-降低-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海藻酸钠、硅酸盐、铜离子和管壁进行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低pH值条件下,海藻酸钠对铜管溶解性铜释放影响更加显著,随着pH值增加和铜管老化时间延长,其溶解性铜释放浓度降低,表明海藻酸钠对溶解性铜释放影响降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铜管/磷酸盐体系中,自来水中的海藻酸钠对溶解性铜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含量、停留时间、铜管管龄均影响磷酸盐对铜管的缓蚀作用;在一定量的磷酸盐缓蚀剂条件下,低浓度的海藻酸钠显著增加溶解性铜的释放,高浓度的海藻酸钠会减少溶解性铜的释放,且从新铜管释放的溶解性铜浓度高于老化10a和1.5a的铜管;在一定量的海藻酸钠的条件下,随着磷酸盐浓度的增加,溶解性铜的释放逐渐降低;在停留24h的时间中,溶解性铜的释放显著增加,其后释放逐渐趋于稳定,表明磷酸盐的存在可能阻止了Cu (OH)2转变为Cu2CO3(OH)2,从而减少了溶解性铜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付军  滕曼  肖华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9):1189-1194
模拟考察了上海某水厂出厂水在不同输配管网体系中水质的变化规律,研究了管材和氯胺投加量对输配过程水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输配管网体系氯胺的衰减速率总体上符合如下规律:镀锌管>铜管>不锈钢管>聚乙烯管(PE管)>三型聚丙烯管(PPR管),季节因素对氯胺衰减速率影响较大,秋冬季节氯胺衰减的速率显著降低;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的生成规律为:PE管?PPR管>玻璃管>不锈钢管>铜管>镀锌管;五种管材中异氧菌总数(HPC)的生长数量为:镀锌管>>PE管>不锈钢管>PPR管>铜管;铜管和PE管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显著高于其余管材及出厂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锥形件产品的研制 ,论证了采用复合挤压、变薄拉伸和扩锥挤压相结合的工艺方法是加工深孔薄壁锥形件的可靠工艺方法 ,得出了变薄拉伸加工中加工率不应处于临界加工率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软水中富里酸对铜管/磷酸盐体系溶解性铜释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在软水体系中富里酸对铜管/磷酸盐缓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里酸含量、软水pH值、停留时间影响磷酸盐对铜管的缓蚀作用;高浓度的富里酸(16mg/L,以TOC计)明显增加溶解性铜释放,且从新铜管释放溶解性铜浓度高于老化6个月和12个月的铜管;在富里酸存在下,pH值较低时显著增加溶解性铜的释放,随着pH值的增大,富里酸对溶解性铜的释放影响降低;在96h的停留过程中,溶解性铜的释放浓度不断发生变化,表明富里酸与铜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影响磷酸与铜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磷酸盐对铜管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挤压金属的变形特点和流体力学理论,本文提出了挤压金属的流动的理论,并以此对挤压金属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广泛的、定量的研究。从理论上阐明了:挤压体工艺设计的通道递减性原则;挤压金属自由端按空间二次曲面及对数曲面的流动规律;复合挤压时,挤压金属向上和向下流动速度相等的变形规律,并且给出了计算各种复合挤压变形规律的统一公式。由挤压金属的流动理论推导出的结论与挤压工艺现象及实测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9.
溶藻细菌L7代谢物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等体积不同密度的溶藻细菌L7菌液中提取胞内、胞外代谢物,分别加入等体积等密度的水华鱼腥藻中连续培养7d,研究L7代谢物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效应。2.78×105~2.78×10 7cfu/mL的L7胞内代谢物能显著促进藻生长和异形胞分化,到培养结束藻密度为对照组的1.7~1.98倍;异形胞数最大可为对照组的2.31倍。2.78×10 8、2.78×10 9cfu/mL的L7胞内代谢物能抑制藻生长,藻密度最低为对照组的58%;能极显著抑制异形胞分化,可不形成异形胞。2.78×10 5~2.78×109 cfu/mL的L7胞外代谢物能极显著抑制藻生长和异形胞分化,藻密度最低为对照组的0.63%,不形成异形胞;藻丝的藻细胞间隔变模糊,藻细胞变大变形,并有大量的单个球形藻体散落。L7主要通过分泌胞外代谢物溶藻,菌胞内代谢物对藻生长有"低促高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在挤压部份的工具齿顶形状的全套制工具。按模数1.5,压力角25°。齿数28,全齿高2.7mm,齿宽1(?)mm的高压力角,低齿渐开线齿轮的全套扎制用条形工具,制作了工具的齿顶,齿底形状分别为平,平,平,圆,圆,圆的3种形式,并报告了用此设计工具进行试验后的特性结果。  相似文献   

11.
运用所制定的连续挤压工艺生产方案生产了传热性能高的铝内凸筋D形管 ,通过连续挤压工艺试验 ,对影响D形管机械性能的因素以及显著影响D形管传热效果的内凸筋高度的成形规律 ,从制定挤压工艺的角度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为进一步推广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针对炼铁厂烧结机SCR脱硝系统烟气温度高、烟道截面尺寸大等特点,分析了脱硝烟道结构设计方法,优化了弯头、变径管等异形件设计.分析认为:对于小截面脱硝烟道异形件设计,以加固肋计算的中心间距为加固肋间距的最大值可合理布置加固肋数量并节省材料;采用桁架式内撑结构可增大烟气流通的截面空间并增强支撑稳定性;对于负压较强的烟道,需...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异形件的冲压成形工艺,并针对该异形件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改进,对冲压成形工序进行了合理的组合,设计并加工了生产该异形件的3套模具,对类似零件的冲压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将会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型钛铜复合管在流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循环管路,通过海水管路冲刷腐蚀试验,对比研究了新研制的爆炸焊钛铜复合管与铜管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宏观和微观腐蚀形貌以及微观成分分析表明,在海水冲刷作用下,铜管受到腐蚀,微观表面呈现颗粒状形貌,钛铜复合管无腐蚀,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对MB15镁合金进行热处理,然后进行挤压试验,挤压变形MB15镁合金组织以剪切条纹和细小的α再结晶等轴晶为基本特征。挤压变形可显著地细化镁合金晶粒并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随挤压比的增大,晶粒细化程度增加;强度、硬度随挤压比的增大而增大。所制定的工艺合理,挤压出的管材、型材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应用内压弯管新方法弯制弯曲半径R=36mm,规格为φ24×1.5薄壁铜管,检测结果证明这一方法能有效的控制椭圆度,且壁厚减薄量仅为壁厚的12%。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功能平衡法导出了复合挤压力的计算通式(同样适用于单纯正、反挤压)。经实验相实际生产验证,与实测挤压力极其接近,其相对误差在±11%以内。由此公式司绘制不同挤压材料的复合挤压力计算图。用此诺模图可迅速方便地查算出任何正反挤压相搭配的复合挤压的挤压力。对冷(热)复合挤压工艺设计具有重要实用价值。计算公式和诺模图均为国内外首创。  相似文献   

18.
生命周期评价能对产品生产全过程所涉及的环境问题进行评价,是筛选和开发高效、成本低、环境性能好的产品的重要支持工具。基于生命周期法对介孔MnO_2催化剂产品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生产1 t介孔MnO_2催化剂所需资源是人均资源消耗量的68.44倍;介孔MnO_2生命周期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为化石燃料的消耗、气候变化、酸化、人体健康和颗粒物的生成;介孔MnO_2生命周期产生的污染物中95%是电能消耗产生的,因此,要降低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需适当改进生产工艺,使用低电耗设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用超硬铝Lc9,对径向叶片的等温挤压成形工艺进行试验研究。文中给出了材料预处理和等温挤压成形的温度和速度等工艺条件;分析了径问叶片等温挤压的成形过程及该工艺对成形件强度的影响;论述了控制流动性和充填性的材料、加工及模具等主要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等温挤压成形工艺对于超硬铝材料复杂形状零件的塑性成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案例导读:河南新乡市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制造制冷冰箱、空调用精密铜管的企业集团。1995年以来,该企业不断实施品牌和资本扩张战略,培育优势知识产权"金龙标准",打破美、日行业国际垄断,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先后攻克了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箭头直指北美、欧洲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