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加入WTO后,我们出口产品在关税、许可证、配额等方面的壁垒已逐渐被打破,而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门槛却日益增高,云南省已经在黄磷、茶叶等工农业产品出口上因此而付出代价。应尽快开展出口型产口环境标准的研究与制订,积极推行合格评定制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以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铅、镉测定方法的改进张韵华(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昆明65003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金属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已被广泛运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但云南省地、县级环境监测站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多数是八十年代初的产品,这类仪器...  相似文献   

3.
人工增雨开发空中水资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省3年实践为例,说明人工增雨具有投入少,效益高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能够缓解水短缺的有效科技手段。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云南省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程度恶化的主要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综合评价,最后再根据综合评价指数进行结果分析与讨论,为缓解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的进一步恶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5):96-96
《环境科学导刊》(原云南环境科学)创刊于1982年,是云南省环保局主管,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环保科技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环境科学学术性论文、环境科研报告及介绍环境工程应用技术的文章。主要栏目有:科研专题研究、环境管理、水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污染治理技术、农业环境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双碳背景下,低碳试点地区的碳排放状况是当下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基于“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相关能源数据,以云南省16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测算并分析了2010-2020年云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并借助地理探测器识别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及其时序变化。结果表明:(1)2010-2020年云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呈波动中递增的变化趋势,各州市年均增长率最高和最低为昭通市、玉溪市。(2)空间上呈现出中东部高,西北部、西部、西南部低的分异特征;各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高值区以滇中城市群为主,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滇西、滇西南城镇群。(3)影响云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路网密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各因素在不同时期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总体来看,云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整体呈现收敛态势,增长速率有所下降,但仍未达到碳峰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云南省环境保护政府网站实际应用,简述自主开发网站综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技术特点和实现途径及在网站的应用推广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发达国家茶叶质量检测标准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国茶叶对欧盟、日本等主要出口国出口量逐年下降。有机茶产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产业模式,旨在实现茶叶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环境优化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21世纪中国茶叶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氟是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有益人体健康,但若氟的摄入量不足或者过多,则引起龋齿或斑釉病。在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摄入氟的量约为0.3-4.sing,其中有35%来自食物,65%来自饮水。众所周知,茶叶中含有一定量的氟,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摄入量。据报道,黑茶含氟量在52一历imp/帖,绿茶含氟量则高达336lug/kg。仪征是苏北地区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现有茶园10030亩,其中采茶面积达sll4亩,年产绿茶3000担以上。为此了解一下茶叶中氟含量水平,这对改善和提高茶叶品质,防止氛的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l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云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历程和特点,分析在新形势下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衔接,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实施差异化环境政策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在下一步国家空间规划系统重构背景下,为云南省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构建区域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概貌、生物资源特点及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和对策,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生物入侵现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云南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东喜马拉雅地区的核心区域,生物种类及特有类群之多均居全国之首。但近年来,生物入侵现象发生严重,主要的入侵种有紫茎泽兰(Crofton weed (Eupatorium adenophorum))、凤眼莲(Water hyacinth(Eichhornia crassipes))等,严重威胁着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威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生物入侵的现状,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公众意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提起铁观音,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福建省的安溪县,就会回味起那独特的茶香。安溪县是全国乌龙茶的主产区和鼻祖,安溪铁观音茶叶品质优良,享誉国内外。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现代山水茶乡”的定位,牢固确立“沿海县”的站位,完善和深化“工业强县、茶叶富民”的基本战略,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向上发展。在茶叶的发展方面,为了控制病虫害和提高产量,近年来使用大量农药和化肥,严重影响了茶叶品质,对土壤、水体也造成较大污染。  相似文献   

14.
以2014年云南省畜禽养殖数据为基础,分析计算云南省畜禽污染物排放量,并对各地区、各类畜禽污染分布现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云南省进入了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的过渡阶段,呈现出规模养殖为主分散养殖为辅的特点,且规模化养殖污染排放量巨大。形成以曲靖、昆明、大理、红河为污染排放重点区域,以生猪和肉牛为重点污染类型,生猪和奶牛污染区域集中化程度最高的云南省规模化养殖污染特点。鉴于云南省规模化养殖污染整体特点,开拓云南特色养殖污染防治道路的基本条件已具备,通过污染集中治理的方式推进全省畜禽污染的治理工作必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4):38-38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前身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于1976年开始筹建,1981年正式建成,是省级多学科、综合性的环境保护科研单位。主要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高原湖泊(河流及湿地)保护研究、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和ISO14000体系认证咨询、危险废弃物管理及技术研究、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及环保实用技术开发和推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采用VisualBasic4.0建立的云南省污染治理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系统功能。实际应用,该系统具有使用方便、界面友好,易学易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来云南省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生态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方面的关注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公路项目建设特点和云南省环境实际提出关注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黄山茶叶的实地调查,从地学角度分析了黄山茶叶的地质背景对土壤中元素组合、土壤类型的影响,探讨了茶叶主要品质与产地地质背景的关系,分析了茶叶优异的品质与地质背景条件的相关性。确定出黄山毛峰生长的土壤是在特定的青白口纪邓家组变石英砂岩、变粉砂岩、板岩风化而成的粗骨土,太平猴魁是在特定志留纪康山组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风化而成红壤土、粗骨土,这些土壤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有益的微量元素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80—2011年云南省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数据,计算了云南省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分析了历史变化特征。采用LMDI法定量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因素对云南省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980—2011年,云南省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呈指数型递增。碳排放量中平均有88.55%来自煤炭的消费,9.53%来自石油的消费,1.92%来自天然气的消费。32年来云南省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经济发展对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抑制因素主要是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调整对人均碳排放的抑制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茶叶中六六六、DDT污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和微量化学分析法对茶叶中残留的六六六和DDT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少量六六六可通过根系进入叶片,两者浓度呈中度正相关(γ=+0.52),DDT呈弱相关(γ=+0.17),茶园用药构成茶叶污染的可能性很小,在茶园禁用六六六和DDT后,构成茶叶中残留的主要来源不是土壤和茶园用水,而主要是农田用药后六六六和DDT通过空气漂移所造成。人工模拟施药实验证实了上述假设,本文还提出了茶叶中六六六和DDT污染源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