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上海市8台燃煤机组开展了石膏雨和相关污染物排放监测,考察部分燃煤电厂石膏雨排放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电厂生产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GGH并加热到一定温度,同时对除雾器进行优化的机组烟尘和可凝结颗粒物浓度均较低,石膏雨沉降和液滴均未检出,无冷凝回流液;虽然装有湿式电除尘器和GGH的机组石膏雨沉降未检出,但液滴浓度较高;仅装有湿式电除尘器的2台机组中1台检出石膏雨沉降;对照机组石膏雨沉降和液滴浓度均较高。建议电厂提升排烟温度,同时采取措施消除烟气中石膏夹带,彻底消除石膏雨,在标准制定时应充分考虑目前燃煤电厂多种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石膏雨和可凝结颗粒物,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法和评价体系,将其纳入火电厂排放标准中。  相似文献   

2.
对南京市8家国控污染源13台(套)燃煤锅炉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燃煤电厂烟气中汞主要以气相部分汞形态存在,其排放值均达标,为0.16~15.9μg/m3,均远低于标准限值;煤质中汞含量与电厂烟气中汞浓度变化曲线的趋势是大致相似,相关系数为0.91;燃煤电厂机组容量、发电负荷越大,汞平均排放因子呈变小趋势;静电除尘器、湿法脱硫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净化配置对汞的脱除效率最高,达到95.4%。  相似文献   

3.
采用物料衡算法、手工监测数据法和在线监测数据法计算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出口二氧化硫排放量,并对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在线监测法核算脱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火电厂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新标准的达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中现役机组排放限值于2014年7月1日正式执行,与旧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相比排放限值大幅趋严,且增加了燃煤电厂汞排放限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厂锅炉进行手工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燃煤机组需有高效除尘器和脱硝设施才可稳定达标;燃油机组无法达到标准限值要求,未来应逐步淘汰或改用清洁能源;天然气机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达到该标准要求。建议对燃煤电厂锅炉低负荷下脱硝设施的运行、低浓度下烟尘测定的准确性以及汞排放监测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某300 MW燃煤机组为对象,研究微颗粒聚合装置对电除尘器出口烟尘与 PM2.5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颗粒聚合装置开启后,电除尘器对烟尘的去除效率介于99.81%~99.89%之间,对 PM2.5的去除效率介于99.25%~99.71%之间;微颗粒聚合装置对烟尘的附加效率介于78.57%~79.17%之间,对 PM2.5的附加效率介于69.05%~75.00%之间。由此说明该装置能够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是燃煤电厂减少烟尘与 PM2.5排放的一个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6.
南京某燃煤电厂汞的排放特点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南京某燃煤电厂330 MW机组,对煤、炉渣、粉煤灰、烟尘、石灰石、石膏和烟气中的汞取样测量,探讨煤中汞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汞的排放特点及分布特征。指出,煤经燃煤锅炉炉内高温燃烧后,炉渣中的汞对环境影响不明显;粉煤灰、烟尘中的汞存在富集现象,且随着粒径变细,富集程度加剧;燃煤锅炉燃烧后,随石膏排放的汞占比较大,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选取2家燃煤电厂3台循环流化床机组进行现场监测,在不同负荷条件下,采集并分析燃煤、烟气、飞灰、炉渣等样品的Pb含量,通过物料平衡核算,对循环流化床机组各环节Pb的迁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组负荷变化对烟气、飞灰、炉渣的Pb含量影响不大,烟气Pb排放质量浓度均在2μg/m~3以下。电袋复合除尘处理后,烟气中颗粒态Pb的浓度总体低于气(溶胶)态Pb的浓度。Pb在炉渣和飞灰中均有富集,平均富集因子分别为2.16和3.02。飞灰较炉渣对Pb具有更强的富集能力,布袋灰中Pb含量略高于电除尘灰。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后Pb分布在飞灰、炉渣和外排烟气中的比例分别为62.49%、37.49%和0.02%,Pb释放率低于煤粉炉,在Pb污染控制方面更具优势。除尘过程对烟气中Pb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飞灰对Pb的吸附和除尘器对飞灰的分离脱除,尤以后者为主。由于烟气中气(溶胶)态Pb所占的比例很低,Pb基本吸附在飞灰上,除尘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Pb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烟气流速测量标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国内外燃煤电厂烟气流速测量技术及相关标准,分析了测量仪器、矩形烟道采样位置及采样点位置和数目等方面的异同,结合我国电厂现场烟气流速测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修改《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相关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京亚青会空气质量保障回顾性评价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了2013年南京亚青会期间环境质量临时管控措施落实及绩效情况,分析了对改善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南京亚青会空气质量保障临时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较好,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环比7月份,8月份减排 SO2、NOx、颗粒物分别达到715,528与2029 t。环比上年同期,2013年8月份 SO2、NO2、PM10与 PM2.5浓度分别下降22.2%,26.8%,18%与11.6%。企业停、限产优势在于能协同控制多种污染物,但成本较高,操作难度大;工地停工控制一次颗粒物非常有效,且易于操作。最后总结了亚青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成功经验,并提出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垃圾焚烧行业迅猛发展。在钢铁、焦化以及燃煤电厂等行业已实施超低排放的情况下,推行生活垃圾焚烧行业超低排放,对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国内一些省份和城市已经或者正在制定生活垃圾焚烧行业地方标准,积极推动行业污染物超低排放。笔者结合各地经验,探讨了4种不同技术方式、不同运行成本的超低排放可行性技术路线,为重点区域垃圾焚烧实施超低排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上海市7家未安装气-气换热器的国控燃煤电厂作为研究对象,从煤质、除尘器、脱硫协同脱除作用以及锅炉工况负荷等方面探讨对颗粒物浓度排放系数 K值产生的影响,得出上述因素通过改变脱硫进口颗粒物浓度值影响 K值,当脱硫进口颗粒物浓度较低、波动范围较小时,其 K值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当脱硫进口颗粒物浓度较高、波动范围较大时,其 K值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对2004年—2009年南通市降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区降尘污染较轻,年均值全部达标,在6年间呈波状变化态势;从各月分布来看,3—7月降尘污染较为严重;在各功能区中,受降尘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居民区>工业区>商业交通区>文教区。提出,应继续推进城区企业工艺改造升级,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施工(运输)期间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密闭存储、设置围挡等有效措施并保证建筑垃圾及时清运、施工车辆及道路及时清扫冲洗;加大城市的绿化建设和道路的硬化建设,尽量避免道路开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超低排放改造后工业源烟气颗粒物排放状况及其组分特征,于2020年1—5月对2家垃圾焚烧企业和2家燃煤电厂外排烟气开展了调查,同步采集外排烟气中的可过滤颗粒物(FPM)和可凝结颗粒物(CPM),测定质量浓度及其离子组分、元素组分,对各组分浓度范围及平均值进行统计评价。结果表明:4家企业外排烟气中CPM和FPM质量浓度平均值的比值分别为30.5,10.3,3.0,0.94,CPM的排放不可忽视;离子分析结果发现,烟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铵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等水溶性离子,在FPM中基本未检出,在CPM中检出且浓度较高;金属元素分析结果发现,检出的铬(Cr)、镍(Ni)、铅(Pb)3种元素主要存在于FPM中,而砷(As)、汞(Hg)元素则更多地存在于CPM中;CPM中水溶性离子为主要成分,以水溶性离子作为CPM排放的控制因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2011—2021年,熟料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水泥行业整体生产运行水平不断提高,熟料单条生产线平均规模由43.8万t/条提升至115.3万t/条,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14.4%,熟料单位产品CO2排放强度下降6.3%,但CO2排放总量增加了13.8%,与氮氧化物减排趋势形成较大反差,碳污治理水平差距明显。熟料生产中石灰石分解和煤炭燃烧过程的CO2排放合计占比为92.9%~93.8%,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由于熟料系数偏高、非碳酸盐原料替代不足、综合能耗仍然较高等原因,安徽等7个熟料产量大的省份的CO2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建议实行碳酸盐熟料产量总量控制,逐步降低熟料应用比例,加快建材市场熟料产品和非碳酸盐原料替代,降低高标号水泥使用比例。应大力推广水泥行业节能降耗增效技术,加快熟料落后产能淘汰。对熟料产量大、碳排放强度高的地区,应结合当地碳排放特点,实行差别化降碳策略。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应因地施策推进水泥行业减污降碳工作。  相似文献   

15.
生产单元是企业内部环境风险防控的最小节点。生产企业内部存在风险节点数量繁多、属性差异大且互相存在联级放大效应等问题,使得企业环境风险一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环境风险事故源头防控带来很大困难。传统的企业环境风险量化评估方法侧重整体的环境风险评估,精细度不足,缺乏对生产单元间相互影响等复杂情况的考量,评估结果准确性较低,且评估成本高、效率低。针对企业内部生产单元层级事故风险难以厘清的问题,梳理了上万条环境风险重点关注行业的历史环境事故,创新性地构建了考量“群发/链发”情况的事故情景与概率矩阵;考量企业生产单元与风险物质复杂属性、事故情景特性、周边扩散条件、环境风险受体等多维因素,集成设计了一套企业环境风险事故全过程模拟模型。通过从事故情景构建到事故损害结果分析的全链路自动化模拟,实现对企业生产单元环境风险的量化评估,达到精准识别企业内高风险节点,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的目的;最后,研究通过对比真实历史环境事故调查结果,验证模型模拟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以2020年1月—2021年9月对流层观测仪(TROPOMI)卫星观测资料反演获取的对流层甲醛(HCHO)、二氧化氮(NO2)柱浓度数据为依据,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扬州市HCHO和NO2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扬州市对流层HCHO、NO2平均柱浓度分别为903.01×1013, 633.77×1013mole/cm2;受太阳紫外辐射影响,HCHO柱浓度变化特征表现为6月最高、1月最低;受气象条件和人为排放强度影响,NO2则表现为1月最高、8月最低。2021年1—9月扬州市对流层HCHO、NO2柱浓度月均值同比2020年分别增长4.0%,40.6%。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扬州市对流层HCHO和NO2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扬州市南部,且浓度高值区域与重点排污企业分布情况较为一致,多为电力供热、工业锅炉、冶金、石化与化工、表面涂层等行业。相关性分析显示,对流层HCHO与气温、臭氧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NO2与气温、臭氧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