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温哥华印象 1978年,我第一次来到温哥华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东北部有纵贯北美大陆的落基山脉作屏障,终年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温哥华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胜地.温哥华市是加拿大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加拿大西部的最大城市,整个大温哥区的人口有230多万,而华人的数量在41万左右,占到人口比例的18%.温哥华还是加拿大西海岸最大的港口,被誉为天然不冻港.  相似文献   

2.
静初 《防灾博览》2015,(2):78-85
温哥华不是个古老的城市,19世纪初欧洲移民开发了北半球的荒芜小镇,200年后温哥华地区由20多个城市构成,人口约210万,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是位居多伦多、蒙特利尔之后,成为加拿大西部的最大城市,也是加拿大西部的工业中心。同时温哥华也还是北美第三大海港和国际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是世界主要小麦出口港之一。美国悦游杂志  相似文献   

3.
《民防苑》2003,(3)
母鸭救子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有只母鸭像任何父母那样会找人搭救自己的孩子。警官彼德逊一天傍晚在一个居民区巡逻时发觉他的裤管被母鸭“抓住”,当他推开母鸭想走开时,母鸭再度“抓住”他的裤管,将他带到附近的阴沟盖板旁。彼德逊说:“我往阴沟里一看,才发现8只小鸭在阴沟里。”这名警察把阴沟的铁盖板搬开,把这群小鸭捞起。  相似文献   

4.
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发展危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在大、中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强烈地震,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仙台、唐山、天津、布加勒斯特、墨西哥城、阿加迪尔、危地马拉、马那瓜、洛杉矶等大、中城市遭遇烈度达8度以上地震的袭击,3000多万人受灾,其中30多万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几百亿美元。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解放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15次,其中7级以上强震46次。我国约有40%的大、中城市地震基本烈度在7度以上。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之后,城市地震灾害的防御工作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研究背景1.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有一定的国际经验对人类争取生存空间而言,地下空间具有现实的开发前景。国际上有学者预测21世纪是全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人类越来越多的活动将会转入地下;并认为这是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塞、能源浪费、防灾安全等问题的战略性方向。在工程实践方面,加拿大、日本、美国、法国、瑞典、挪威和芬兰等国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领域已达到相  相似文献   

6.
英国首都伦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大约有750 万人生活在这里,每天还有50万人要乘坐交通工具赶到这里工作。预防各种灾害对于这座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城市来说, 显得尤为重要。英国政府应对具体灾难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灾难发生后,一般应由所在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处理,而不是依赖国家层面的机构。因为地方政府能够最便利  相似文献   

7.
正阳春三月,是属于樱花的季节,也是武汉一年一度最美丽的季节。关于武汉的春天,在我的脑海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樱花",在武汉最有名的赏樱花的地方无疑是武大。但除了武大,武汉还有一处"樱花胜地":东湖磨山樱园。它与日本青森县的弘前樱花园,美国的华盛顿州樱花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每年的3月20日-4月中旬,是武汉盛花期,这里花朵如云,溢彩流光。  相似文献   

8.
正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居室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卫生报告中,明确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之一。据加拿大卫生组织的调查:68%的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80%—90%的癌症起因为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而最容易受到室内空气污染危害的人群也令人担忧:孕妇、儿童、工作压力大的白领、老人等,尤其母婴和儿童受到的危害最为明显。数据分析显示,2012年,全球有430万人死于室内空  相似文献   

9.
<正> 徐州市是一个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历史名城之一。全市总面积 11232km~2,人口约 800万;市区(指云龙、鼓楼两区)建城面积34km~2,人口 86万。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市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总产值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 历次地震都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但遭受损失最大的还是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的一些大城市。这些城市往往又是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在我国,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二十多个,其百分之七十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以上的地区。因此,制定大城市地震科学知识宣传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强烈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巨大的。本世纪以来,全世界死于地震的人多达260余万,占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总人数的58%以上。地震对城市的破坏更为严重。唐山地震中仅民用建筑倒塌和严重破坏的就有65万余间,1050余万平方米,城市建筑破坏高达96%。这次地震共死亡24.2万人,伤16.4万人,分别占我国解放以来11次7级  相似文献   

12.
<正>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它滋润着美国大陆41%的土地,水量比任何其它的美国河流都要多,是千万的美国人饮用水的来源。流域包括美国31个州和加拿大的两个省的全部或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初到奥地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小镇,都能看到又大又醒目的路标:前方是学校、幼儿园或小孩经常出入和玩耍的地段,请各位格外小心。奥地利人口仅811.8万,机动车却有570万辆。车辆虽多,但奥地利的公路交通却秩序井然。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奥地利的交通状况还  相似文献   

14.
城市房屋基本数据库在城市综合防灾对策研究中是一个最基本的依据。它对于评估城市的抗灾能力,预测灾害损失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数万栋房屋基本情况的调查又是一项工作量极大,费力耗时的工作。因此,必须事先对房屋数据库的生成作周密细致的总体安排,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拟就汕头市房屋基本数据库要达到的目标,调查内容,实施方法以及数据库的特色等方面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5.
思淼 《防灾博览》2016,(3):76-85
正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仔细观察体会,有许多事情与我们不大一样,整理如下点滴,供初澳洲的留学、打工、探亲、定居及旅游之人借鉴。南半球阳光也伤人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季节正好与我国相反。我是一月末从北京飞往澳大利亚最南部的城市墨尔本的。一月末的北京还是冬天,而澳大利亚正是一年最炎热的夏季。当地时间中午在墨尔本下飞机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地方换衣服。导游说,带防晒霜的现在就可以涂了,我听了不以为然,一是一个大男人从来就没涂过什么防晒霜,二是飞机上曾显示墨尔本的最高气温才25℃,还没国内夏天热呢。可是我想错了,只半天时间,裸露在  相似文献   

16.
<正> 1 引论上二讲中已讨论明确,“城市不稳定性”是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而城市的不稳定性则主要是由地震和地面变形引起的。1976年唐山7. 8级地震,使百万人口的唐山市顷刻之间变为废墟,死亡24. 2万人,损失达100多亿元,这一灾害使全国范围内造成谈震色变。地面变形是另一类面广量大的城市不稳定性问题,在我国也十分突出。如山区城市  相似文献   

17.
数字     
《民防苑》2014,(6)
正3.6万处广东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纪家琪在5月24日举行的清华大学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论坛上给出了一组数据,暴露了中国城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4年3月底,全国油气管道排查出来3万处隐患,但是整改率没有超过10%。城市燃气隐患有3.6万处,整改率不超过1/3。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仅585平方公里的岛国城市,人口却有400多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新加坡高楼林立、交通拥挤、经济发达,是亚洲金融及石油化工中心之一。根据新加坡国情组建的民防部队,肩负着城市灾害救援任务,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减轻了城市灾害破坏,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城市灾害率最低的国家。新加坡民防部队  相似文献   

19.
伦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大约有750万人生活在这里,每天还有50万人要乘坐交通工具赶到这里工作。预防各种灾患对于这座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城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英国中央政府应对具体灾难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灾难发生后,一般应由所在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处理,而不是依赖国家层面的机构。因为地方政府能够最便利快捷地提供救援伤者、阻止灾害扩大等所需的资源、人力和信息。因此,伦敦同其他地区一样,建立起了“紧急规划长官”负责的紧急规划机构、平时负责地区危机预  相似文献   

20.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生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其荒漠化主要类型有风蚀漠化、水蚀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全区现有各类荒漠化土地21.3万km^2,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沙质荒漠化土有17.59万km^2。荒漠化对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河西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有其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河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以及生产实践中、水、土、植被资源等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用是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治和轻减河西地区的荒漠化,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首先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其次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尤其是防沙治沙中资金、科研、人才的投入,建设重点荒漠化防治项目,使河西地区最普遍的沙质荒漠化得到遏制;第四是加强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