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讨论了工业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评价方法中等标污染负荷度量单位、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以及评价标准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污染当量数在区域现状污染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污染当量数评价法中的污染当量含义和污染当量的应用、污染当量值、污染当量数以及计算等,介绍r污染当量评价方法和特点。通过对等标污染负荷法和污染当量数评价法的两种评价方法比较,表明污染当量数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可靠、直观,具有可比性和合理性,是评价污染源区域现状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白银市工业污染源重金属排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单位产值等标污染负荷法,从污染物种类、时间变化、空间分布、行业排放4个方面,分析了白银市工业污染源重金属的排放特征,重点比较了2000—2010年期间重金属排放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近11年以来白银市工业污染源重金属等标污染负荷大小排序为砷>铅>镉>汞>六价铬;重金属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单位产值重金属排放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但是定量趋势分析的结果则显示最近5年仅有砷和镉呈下降趋势,而汞和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09年重金属等标污染负荷和单位产值等标污染负荷最大的行政区和流域分别为白银区和白银市东大沟流域;污染负荷和单位产值污染负荷最大的行业均为金属制品业。因此,白银市应将白银区东大沟流域沿线的金属制品业行业,特别是白银公司的重金属污染作为环境整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铜陵市义安区7个乡镇的农田、养殖及农村生活污染源的调查,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应用ArcGIS软件作聚类分析,研究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及其负荷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为3 739.50 t,农村生活、畜禽养殖为重点污染源,其排放量分别为1 705.36 t、1 55855 t,污染负荷分别为45.61%、41.67%。在COD、TN、TP 3个主要评价因子中重点污染物是COD,其次是TN,污染负荷率分别为87.55%、10.95%。在各乡镇中西联镇、天门镇、顺安镇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较高,分别为818.86 t、772.26 t、740.12 t,污染负荷分别为21.90%、20.65%、19.79%。  相似文献   

5.
金昌市污染源达标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1996~1999年动态污染数据和污染源监测数据,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了金昌市重点工业污源排放废气,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法分析了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年际变化趋势,并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陕西省重金属工业污染源为例,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单位产值等标污染负荷法,从污染物种类、时间变化、空间分布、行业排放4个方面,分析了陕西省工业污染源重金属的排放特征,重点比较了1991~2009年近20年以来重金属排放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陕西省工业污染源重金属等标污染负荷大小排序为铅>砷>镉>六价铬>汞; 1991~2009年,重金属排放总量呈较大下降趋势,单位产值重金属排放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 1991年重金属等标污染负荷最大的行政区和流域分别为渭南市和渭河流域,2009年则转移至西安市和嘉陵江流域; 1991年和2009年,污染负荷最大的行业均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铅排放应作为整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关于等标污染负荷的讨论已公开发表了三篇文章,所涉及的内容皆为同行所感兴趣、但笔者认为就等标污染负荷的基本概念尚需作进一步的讨论。 等标污染负荷是水和大气污染源调查和评价中常用的统计量,它引自外来资料。它的定义是污染物的绝对排放量与评价标准之比。 由于污染负荷是对污染物和污染源进行了标化计算而得出的统计量,故它能将各种不同的污染物和污染源进行互相比较,以确定其对环境影响大小的顺序。  相似文献   

8.
《工业污染源调查技术要求及其建档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术规定》)中污染源评价公式确有粗疏之处,将两种不同的等标污染负荷公式“合二为一”了,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局面,争鸣各方实则各持一端。因此笔者以为有必要将两种等标污染负荷公式之由来异同作一比较,或许会有助于这一争鸣的思辨。 等标污染负荷概念在我国《官厅水系保护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92-1994年甘肃省重点污染物废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出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提出了控制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质量的建议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监测》已发表四篇文章讨论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文中分别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但有的观点仍值得商榷。鉴于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在污染源调查与评价中经常使用,各地在应用中也都有争论,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以便得出正确的、统一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为把握厂村融合区工农业复合面源污染现状及特征,选取典型区域礼嘉、洛阳、雪堰3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3镇复合面源等标污染负荷总量为1. 85×10~9m~3/a,其中总氮(TN)等标负荷量最高,占总量的44. 73%,为优先控制因子; 57个行政村中,污染物负荷量及负荷强度均较高的行政村大多集中在洛阳镇和礼嘉镇,如圻庄村、天井村、毛家村、大路村等,为优先控制区域;各污染源中,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贡献的等标污染负荷量最高,分别占总量的37. 88%和35.49%,其次是种植业和厂区面源,贡献率分别为13. 17%和12. 77%,水产养殖贡献率最低;通过聚类分析将厂村融合区复合面源污染类型分为6类。  相似文献   

12.
环境评价中常用到的等标污染负荷等指标的计算一般为求和与求商,可以用字表处理软件CCED来进行运算,结果和评价报告可直接排版、输出,非常方便。下面举例说明。同时键入Shift和F8键,CCED就提问表的列宽、行宽、列数,便自动生成一个表。CCED用C代表列,用L代表行,表1是模拟的一组浓度值数据,若求污染指数及其和,只需将每一列的数除以各自的标准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挥发酚的标准分别是  相似文献   

13.
使用问卷调查法对舒城县丰乐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实地调研,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流域区域内千人桥镇和桃溪镇的农业种植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与农村生活污染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在舒城县丰乐河小流域两个乡镇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源中,种植业TN、TP的排放量为4578 t,污染负荷率为2075%;畜禽养殖业COD、TN、TP的排放量为2659 t,污染负荷率为1205%;农村生活源COD、TN、TP的排放量为14828 t,污染负荷率为6720%。在选择的3个评价因子中,COD的污染负荷率最高(6947%),其次为TN(2822%),TP最低(231%)。农村生活污染是该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也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依据大量环境监测数据,应用污染负荷、模糊聚类分析等环境统计方法,科学、综合地总结了近几年全省各城市尘类污染状况,找出污染严重的季节和地区,为沙尘暴监测点位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拉萨市垃圾填埋场周边布设4个监测井,于2017—2018年采样分析24项地下水水质指标,并运用单因子指数、综合评价法、污染指数P_(ki)法、等标污染负荷比法等对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水质在良好—优良范围内;单项污染指数1的有pH值、铅,相比背景井地下水水质有所下降;填埋场周边地下水污染程度呈轻污染,主要受到影响的指标为pH值、高锰酸盐指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铅、氟化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渭河甘肃段,等标污染负荷比占93.94%的33家主要污染源,共制定了127个点源治理方案,同时制定了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并对重点污染物COD削减率由低到高的治理方案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7.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严重,由于具有交叉污染等特性,造成了整个平原河网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问题。构建了大尺度非点源污染负荷匡算模型,对南通平原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匡算。根据不同的产污方式,将非点源污染分为城镇降雨径流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田降雨径流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等5种类型,分别计算其流失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2020年1—12月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殷村港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及2020年太湖水位资料为依据,构建了一维水量水质耦合数学模型,建立了入河污染负荷通量与入湖控制断面水质响应关系,以入太湖控制断面殷村港站达Ⅲ类水质水为目标,模拟计算了殷村港站主要污染物入湖水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殷村港站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水质指标浓度最大值均明显的降低,其中氨氮浓度降低幅度相对较大,主要集中于3—6月;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日均入河污染负荷通量变化相对较小,氨氮日均入河污染负荷通量降低幅度相对较大;殷村港站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水质指标年入河污染负荷削减量分别为24.17,41.43,3.87 t。提出,基于核算出的削减量需进一步结合污染负荷通量过程和污染源溯源分析,确定不同水质指标下入河污染负荷控制方向,为科学合理规划殷村港主要污染物的入河污染负荷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重点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及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十一五"期间七大流域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工业COD排放量及生活COD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对各流域的减排幅度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单位水资源COD负荷、单位工业产值COD排放强度及人均生活COD排放强度对各流域的污染压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以七大流域的减排幅度和污染压力为基础分析了各流域COD的减排潜力,并对各流域的重点防控领域和配套减排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梁乃伦同志在《中国环境监测》1985年创刊号发表了“对等标污染负荷计算公式的看法”一文,笔者有不同看法: 梁文认为等标污染负荷的数学表达式Pi=((Ci)/(Coi))×Q×10~(-6)(或10~(-9))中引入换算系数10~(-6)或10~(-9)不妥,这是误解了换算系数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