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莉  戴明忠 《环境科技》2004,17(3):27-29
生态文化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江苏涟水县为例。研究区域生态文化的建设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2.
只有抓好规划这个基础,制定强有力的建设措施,才能够建设好生态农业示范县,实现在富民的过程中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资源得到永续利用,使县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骏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5):197-200
以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上海市徐汇区为对象,探讨了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途径,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塑造特色品牌,以科技产业化、城市环境建设、社区管理等方面的优先项目为载体,加以切实推进。  相似文献   

4.
煤炭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对矿区的生态破坏不可避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建立生态恢复区是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河南平顶山矿区生态恢复区规划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矿区生态恢复区规划建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建设加快的步伐,要求区域能源可持续的发展。针对区域能源,其主要包括区域供暖、区域供冷、区域供电、区域能源需求的解决供应系统及综合能源集成系统等。加强区域能源规划的建设,促进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进而有效促进节能减排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王如松 《环境保护》2005,11(10):28-33
本文基于作者1987年以来与地方决策管理人员一起在生态县、生态市和生态省的理论探索、规划编制、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和典型工程示范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当前创建生态政区的8个认识论误区,提出了生态政区建设的内涵、宗旨、机遇和挑战,介绍了包括生态概念规划、生态工程规划和生态管理规划在内的生态政区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7.
8.
区域规划项目用海本身就是一个新领域,而区域规划用海面积和理性分析也是一个新难点。用地控制指标法是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标准,通过累加规划范围内每种土地类型的具体用地指标,分析整个区域用海面积的合理性。本文以曹妃甸综合服务区工程项目为例,对区域规划项目在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中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方法——用地控制指标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不断改进区域用海规划面积合理性分析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环评工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述了汶川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环评工作实践,重点针对农村建设规划中农村居民点布局与规模、农村道路选线、供水供电线路选线、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方案、农业生产设施等可能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规划内容,分析预测规划实施对重要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环境保护目标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以及规划方案的优化建议和相关思考,以期为中国农村建设规划及相关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白沙洲都市工业园规划环评筹备、撰写、执行等环节的剖析,总结了该规划环评的特点,并指出基层环保组织在推动规划环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应用规划环评成果为园区和谐快速发展服务提出建议。着重探讨了基层环保部门该如何推动规划环评,促进城市中心老工业区改造,发展都市工业因,乃至生态工业园,实现城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法律赋予环保部门管理规划环评的职权不足、公众参与流于形式、规划环评法律约束不力等规刘环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苏州“十二五”期间存在的环境问题,明确“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改善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质量为核心,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建成较为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目标,并提出了绿色发展全过程治污减排,打好治水、控霾、净土三大战役,强化生态空间保护,加强综合管控降低重点领域环境风险,推进生态环保制度改革,全面增强环境监管能力等方面的主要任务,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更好更快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以破坏生态系统8为代价。生态建设以社会-经济-自然人类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以区域或行业为单元,或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或以生态恢复为宗旨而进行的。我国生态建设的基本经验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生态革命的新思路进行战略规划,以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原理为指导进行技术规划,同时提出优先发展的生态产业类型、技术和方法,第一性生产量最大、生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许多城市发展的目标取向。与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相比较,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思路、设计方法和管理机制尚在探索之中,需要多学科专家的积极参与,并力求理论和实践的新突破。为此,本刊编辑部组织了“生态城市建设”专家论坛,现将7位专家分析入理、颇有见地的精彩观点整理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水十条 水实条——对《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称《水十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标志着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进入崭新的阶段。《水十条》全文每条每款均贯穿一个"实"字,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作风,给民群众以信心。  相似文献   

15.
简要论述了县级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 ,详细介绍了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和实施的方法 ,既可以在生态农业县建设的规划上提供了借鉴 ,又对如何实施县级生态农业建设进行了探讨 ,对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规划环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推进规划环评工作。规划环评的缺失隐含巨大的环境风险,我国的规划环评工作进展缓慢,制度中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工作;改革完善现有的规划环评体制;加快立法,严肃执法;建立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17.
环境标志计划与中国循环经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低资源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污染排放,既生态经济。环境标志计划以生命周期评价为理论基础,对产品的环境行为进行控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环境标志计划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规划环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规划环评及其工作程序的研究成果,提出使用戴明循环理论对现阶段的规划环评工作程序进行改进,使程序层次化、工作细分化,增强整个规划环评工作的可操作性,使规划环评工作落实到单位和人,明确责任,减少部门间冲突.戴明循环理论的引入,提高规划环评的评价效果和效率,为规划环评提供了一个有效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助于规划环评的顺利开展,使环境问题从源头上得到控制,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认识与理解"以评促建、重在建设"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迎评指标体系中"教学建设与改革"部分的学习和探索,总结出进行教学建设与改革的若干关键问题即思想观念要先行,管理理念要转变;紧抓专业建设这一龙头,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毕业生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构建高职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三维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在进行课程整合的基础上,加强课程教学的基本条件建设,积极探索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上海环境信息系统是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化、定量化服务的信息系统。简要介绍了它的建设规划和总体目标。上海环境信息系统由代码和标准、图形信息、环境质量、污染源、环境管理、计划支持和环境预测决策等7个控制子系统组成,实施计划分三步走。19910~1993年,基本建成环境基本信息库。1994~1997年,基本建成环境管理信息库。1998~2000年,基本建成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同时,还就环境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