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萃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苯酚降解菌.制备成菌悬液,对比活性污泥体系和菌悬液体系的萃取膜生物反应器(EMB)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料液苯酚浓度、反应器温度等因素对膜萃取速率及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以苯酚为唯一碳源,逐渐提高苯酚浓度的方法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当进水苯酚浓度为700 mg·L-1时,苯酚去除率达99%以上;适当提高反应器温度和料液初始浓度有利于提高膜萃取速率;当初始料液苯酚浓度为2000 mg·L-1时,膜萃取速率高于生物降解速率,生物相中产生苯酚积累;菌悬液体系EMB的生物膜厚度明显小于活性污泥体系,且水力反冲洗可有效控制生物膜厚度.对苯酚生物降解产物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苯酚的生物降解较彻底,基本无苯酚中间产物的残留. 相似文献
2.
蔡明初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81,(6)
一、原理与发展简况生物滤池是圆或方形的筒状构筑物,内装各种填料,使微生物生长在填料表面。处理的废水自上而下流动时,通常由于废水温度较气温高,池内空气受废水喷淋而温度升高。这样池内外气温不同,产生压差导致空气向上流动,空气就不断从池底部自动进入从池顶排出。 相似文献
3.
4.
5.
6.
采用花生壳生物质废物分别在350、550和750℃条件下限氧热解制备生物炭,之后加入到苯酚污染模拟废水中,验证其强化苯酚微生物降解的效果.结果表明,未加生物炭的系统中,苯酚浓度过低(≤110 mg·L~(-1))不能使菌体达到最大浓度,苯酚浓度过高(≥420 mg·L~(-1))则会抑制菌体生长,降解率仅为43.2%,且停滞期长.添加生物炭后,苯酚去除率大幅度提高,在6~16 h时微生物进入对数生长期,苯酚浓度快速降低.2、4和6 g·L~(-1)的生物炭添加量均可使苯酚在16 h内被完全去除,高添加量的生物炭能吸附39.3%的苯酚,降低其对微生物的毒性抑制.550℃热解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取得了最好的强化效果,其pH缓冲作用可中和苯酚降解产生的酸性物质,而750℃热解温度制备的生物炭由于pH过高而使菌体难以存活.生物炭在相对低苯酚浓度下(600、800 mg·L~(-1))可显著提高其去除率,分别从29.6%、24.5%升至46.9%、36.9%.而对于初始苯酚浓度高达1000 mg·L~(-1)以上的系统,则需要海藻酸钙凝胶固定菌体到生物炭才能获得较高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7.
8.
9.
10.
Fenton试剂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Fenton试剂对吉林某化工厂产生的苯酚废水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H2O2、FeSO4·7H2O、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苯酚废水中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处理苯酚废水时,受到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顺序为H2O2〉FeSO4·7H2O〉pH〉反应时间。并确定Fenton处理此类苯酚废水时最佳的运行条件为:H2O2=8mL/L,FeSO4·7H2O=1.5g/L,pH=3.5,反应时间为40min,且此条件下COD去除率为79%。 相似文献
11.
13.
14.
在室温下,通过改变支持电解质(Na2SO4)浓度、负载电压、pH值和苯酚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对苯酚模拟废水进行电化学处理,结果表明:支持电解质(Na2SO4)浓度为20.0 g/L、负载电压为5.5 V、pH值为8.0是处理苯酚模拟废水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5.
臭氧氧化法处理实验室苯酚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臭氧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有广迁的应用,鉴于酚类化合物在实验室废水中存在的普遍性及其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选用了苯酚作为模型污染物.考带了臭氧氧化法的处理效果,研究了废水初始pH值和气体流量对苯酚的降解效率和臭氧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废水初始pH值对臭氧氧化去除废水中苯酚和臭氧利用率的影响均很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出臭氧氧化处理实验室苯酚废水的最佳pH值为10.3。最佳气体流量为1.6L/M1n.为臭氧处理实验室废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18.
20.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Z1)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法处理苯酚废水,用自制的催化剂--活性炭负载金属氧化物(Fe/AC,Cu/AC,Mn/AC)对模拟苯酚废水进行臭氧催化氧化比较,并对影响催化氧化效果的几个因素:不同的活性组成分、初始COD、反应时间、pH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每次处理量为500mL苯酚废水时,负载铁氧化物的活性炭催化剂用量为15g、反应时间为40min、COD初始浓度为1000mg/L、pH值为9、臭氧投加量为10mg/L,催化氧化具有较佳的效果;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较好,连续使用11次,COD的去除率仍可达70.4%;通过GC-MS的检测,推测其反应机理为:苯酚→苯二酚类及苯醌类化合物→醛酮类化合物→羧酸类化合物→CO2,H2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