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黑龙江省中部漫川漫岗侵蚀区坡耕地利用现状和采取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在黑龙江省坡耕地治理中应用垄作区田技术标准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坡耕地垄作区田技术是东北农业大学著名耕作学教授沈昌蒲和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经过8年人工模拟降雨田间试验。天然小区测试、计算机辅助设计而应用在坡耕地上的一项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成果。现已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各县(市)进行了多年生产实践验证。该技术简单易行、省工省时、投资少、当年应用当年见效,体现了水土保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结合原则,短期和长期效益的统一,是一项适合我国小型农户和大型国营农场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1坡耕地垄作区田的基本原理垄作是黑龙江省农业的一大特点,垄作区田就是…  相似文献   

3.
万佛湖漫步     
细唇吐出自由的畅想 青山环护青山无言凝神骋目 水邀邀山绵绵相依相傍 翠竹挽手翠竹牵衣味味絮语 水盈盈竹依依相濡相望 是滚州蓬莱还是方丈 雁起雁落百羽翩翩 是仙鹤的家园白鹭的故乡 翡翠在碧波间划出一串问号 我在你的岸边漫步徜徉 蓦回首大坝的雄姿飞峙山梁 一汪湖水就是一汪热泪 无限情思涌入慈父的胸膛万佛湖漫步@周本立~~  相似文献   

4.
万利  王震洪 《四川环境》2005,24(3):19-21,34
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滇东北山区因其人口众多,大面积的坡耕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而长期处于贫困。本文针对滇东北山区基本现状而进行的坡耕地生态环境治理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四省(区)十年土地开发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对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利用1986年和1996年两期美国陆地卫星1∶10万TM图象对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53个县(市、区)旗作了动态分析,总结出北方四省(区)十年土地变化的特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省(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川坡耕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沟稻垄杂耕作法是在同一坡地空间实行垄沟植稻,垄上(埂)种植红苕、玉米和豆类等杂粮的一种水土保持耕作方法。据在川中遂宁等地试验、示范、推广,沟稻垄杂耕作法可使坡耕地水份流失量减少96.03%、泥沙流失量减少98.77%;杂粮保产外,每亩坡地可增收稻谷11 1.3kg。本文介绍了沟稻垄杂耕作效益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加于环境的压力.农业贫困县面临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双重压力,更需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寻找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避免走向"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典型的农业贫困县延寿县为例,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运用叠置法对其进行了综合分区,将其分为中部沿河平原农渔牧复合区、南北山前漫岗水土保持及农林区、南北低山丘陵林业可持续利用区3个生态功能区,并针对不同区域土地资源的特点,探讨了各区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了土地资源区域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耕耘土地的目的是利用。保护好现有耕地,虽然不能直接生产农产品,但是,要获得高额产量,必须有保护措施作为基本条件,其中综合的水土保持是重要的一项措施。根据水土保持规律,由于水的流失,引起了土的流失。因此,水土保持的基本任务是防治侵蚀,保土保水。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场所是陡坡耕地。因此,对陡坡耕地进行综合的水土保持,意义十分重大。一、坡耕地水土保持的意义 1.我国坡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在山区的坡耕地占的比例则更大。如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耕地中,<2°坡的耕地,仅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1%,2—6°坡的耕地占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肇源县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采用潜力衰减法核算耕地产能,揭示其空间分异特征;运用SPSS软件聚类分析功能划分产能提升区,并分析制约耕地产能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以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为数据源,可以快速、低成本核算耕地产能。2014年研究区各层次耕地产能和单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似性,总体呈现由东部和西部向中部地区递减的两翼式分布特征。耕地理论产能潜力的差异显著,其数值在7499.8424—15743.4468kg/hm~2之间,最高值约为最低值的2.1倍。4个产能提升区之间的耕地产能提升空间存在显著差异,制约其产能提升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土壤肥力、土壤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且大部分乡镇的社会经济技术投入水平较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10多年以来,黑龙江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多年累积的环境问题仍然存在。从污染减排、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4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对新10年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春佳节刚过,黑龙江召开了全省的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学良、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局长李平、黑龙江省环保联合会会长李维祥在会上发言并总结了2006年的工作情况,明确2007年环境保护和生态省建设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在自身区域经济发展中因政策性原因遭遇经济发展瓶颈。本文从分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关系入手,论证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并着重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现在面临的区域经济发展窘境,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积极性的要求,提出了构建以粮食安全保障基金、商品粮调销补偿基金、耕地保护基金为主的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建议,最终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富民增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2015年黑龙江省县域尺度的耕地利用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借助MookherjeeShorrocks基尼系数、Markov链分析方法定量刻画了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非均衡特征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态势,表现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两岭山地的地理格局,非均衡性特征比较明显。(2)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非均衡程度整体呈下降态势,除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非均衡程度略有加深外,其他三大区域的耕地利用效率空间非均衡程度正在不断弱化,组内差异缩小是促使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走向均衡的主要动因。(3)Markov链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短期内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仍然表现为不同类型间流动性低且转移多发生在相邻状态,实现跨越式转移较困难。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黑龙江省湿地资源丰富,孕育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以高纬度寒冷湿地为依托,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在宣传力度、联合发展、产品升级、综合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破坏环境、旅游适游期短等问题。因此,以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北大荒文化、饮食文化、候鸟文化、乡愁文化为线索,以"一带、两湖、三网、两边"为总体构架,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和底蕴,以特色文化助推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发展,在传播湿地文化、讲述湿地故事、建设湿地形象中,展现黑龙江省湿地旅游独有的诗情和意境。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黑龙江省湿地资源丰富,孕育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以高纬度寒冷湿地为依托,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在宣传力度、联合发展、产品升级、综合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破坏环境、旅游适游期短等问题。因此,以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北大荒文化、饮食文化、候鸟文化、乡愁文化为线索,以"一带、两湖、三网、两边"为总体构架,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和底蕴,以特色文化助推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发展,在传播湿地文化、讲述湿地故事、建设湿地形象中,展现黑龙江省湿地旅游独有的诗情和意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森林碳汇市场市场份额扩大,黑龙江省凭借资源和区位等内在优势,森林碳汇市场发展前景可观。基于市场原则和组织框架的构建设想,依据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对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市场发展的可行性分阶段设计,提出适合的保障机制,为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市场运行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的黑龙江。在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关心下,在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由黑龙江省环保局为业务主管部门,经黑龙江省民政厅批准登记的黑龙江省环保联合会今天正式成立了。下面我受联合会理事会的委托,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以相关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法,对2002—2007年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较好,但总体竞争力不强。在此基础上,针对产业中的优势部门、增长部门和劣势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广西坡耕地主要经济作物甘蔗、玉米和花生农民常规施肥及不施肥处理对植株生长情况、经济产量及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探寻提高广西经济作物经济效益、减少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最佳施肥量,在坡耕地,观测降雨过程的养分径流流失,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成本低、效益高的种植方法。结果表明,对照与常规施肥相比,甘蔗、玉米、花生作物的生长情况差异不明显。对照处理的玉米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淀粉含量分别为851.42kg·667m-2 3640.4kg·667m-2.68.40%;比玉米(常规施肥)高100.62kg·667m-2.485.98kg·667m-2 7.5%;花生对照的粗脂肪比其常规施肥高了45g·kg-1;径流养分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径流流失总量最高的均是花生常规施肥,其次是甘蔗对照,最少的玉米对照。径流量与总氮、总磷、总钾、硝态氮、铵态氮的相关系数,常规施肥处理偏高于对照。玉米对照的养分径流流失总量最少;花生常规施肥养分径流率最大;玉米比花生更适合在广西肥沃的坡耕地中种植。  相似文献   

20.
梦断红柳     
红柳梦断,梦断红柳。当我漫眼望到一片红柳的残骸时,我惊呆了,不由得按下了手中相机的快门,记录下人类罪恶的后果。我跪在沙岗上拍摄,边拍边流泪,内心简直在滴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