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O2化学吸收法分离纯度高,技术成熟,但能耗过高及成本是困扰该技术发展的瓶颈.在常压条件下对利用Ca(OH)2直接矿物碳酸化固定MDEA/PZ混合吸收富液中CO2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考察了吸收液负荷、Ca(OH)2投加量、pH、温度及搅拌速率等因素对解吸率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吸收-解吸循环实验研究了其CO2吸收性能和循环使用稳定性,最后对碳酸化反应产物进行了XRD、TEM分析.结果表明,在常压条件下,Ca(OH)2可以通过液相直接矿物碳酸化对CO2进行直接固定,并实现吸收富液的再生;随着负荷的升高及Ca(OH)2投加量、pH、搅拌速率的增大,解吸率随之增加;随着溶液温度升高,解吸率下降;经过5次动态吸收-解吸循环实验后CO2吸收量可以达到并保持在0.57 mol·L-1,显示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张源  他旭鹏  覃述兵  郝佑民 《环境科学》2023,44(9):5308-5315
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是碳中和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在大规模吸收CO2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掌握CO2泡沫混凝土的碳封存潜力,分析了CO2泡沫混凝土的固碳机制,建立了CO2泡沫混凝土固碳能力的数学模型,估算了CO2泡沫混凝土的固碳和储碳能力.结果表明,CO2泡沫混凝土碳封存能力的99%以上是由混凝土骨架的化学碳化方式完成的,而泡孔的储碳能力较弱;按照30%碳化率估算,我国每年生产的混凝土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碳封存量平均为2.18亿t,超过大兴安岭林区森林1 a的碳汇;近5年,我国CO2泡沫混凝土的碳封存潜力为5.80亿t ·a-1,在煤电一体化矿区的固废和废气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CO2泡沫混凝土在凝固前的稳定性是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
许鑫  蒋建国  陈懋喆  罗曼  张妍  杜雪娟 《环境科学》2007,28(7):1644-1648
对南方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新鲜焚烧飞灰对CO2的吸收及其碳酸化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从水分添加量、CO2的分压等因素,考察了飞灰中重金属Pb的稳定化效果,并利用X射线衍射实验(XRD)、扫描电镜实验(SEM)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添加水分时,焚烧飞灰对CO2的吸收效果较差;当水分添加量大于10%时,焚烧飞灰对CO2的吸收效果较好.焚烧飞灰对纯CO2的吸收效果较好,空气中的CO2含量较低,在反应1 d后吸收效果不是十分明显.XRD实验结果表明,CO2的吸收会使焚烧飞灰中大量的Ca(OH)2与CO2反应转化为CaCO3,从而降低焚烧飞灰的碱性;部分重金属的氧化物会被碳酸化成生相应的碳酸盐.SEM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碳酸化处理后的飞灰颗粒表面生成了片状和圆柱状的晶体物质.  相似文献   

4.
尚洪山  杨帆  寇元 《环境科学》2003,24(6):68-73
通过浸渍方法,制备了5%~90%(质量分数)担载量Na2CO3/草粉脱硫剂.实验结果表明,较小的草粉粒度(≤0.28mm)和较低的气体流量(40mL/min)有利于SO2脱除,但是脱硫温度(70℃~300℃)对脱硫效果影响不大.利用XRD,SEM,ATR-IR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草粉改性Na2CO3脱硫吸附剂的机理.实验证明:改性Na2CO3吸附剂高效脱硫的机理主要在于吸附剂表面结构的无定形态,因而具有比较大的比表面积(12.14m2/g)和孔体积(0.093cm3/g).  相似文献   

5.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植被微区CO2浓度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极苔藓植被的微环境区内,CO2的浓度在473.5mg·m-3以上,大大高于全球CO2的平均浓度(356 mg·m-3),可见苔藓等植被区可能是大气CO2的源之一.这与特殊的南极条件下植被的生理生态特性有关.在苔藓分布区,CO2浓度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和温度.菲尔德斯半岛变化无常的天气状况使得CO2浓度昼夜变化规律出现局部波动,不同的天气状况也使CO2浓度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光照条件是CO2浓度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从CO2浓度的季节变化中可以看出,CO2浓度变化与大气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本文首次给出了极地环境下植被微区的CO2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极地温室气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贵州喀斯特水库红枫湖、百花湖P(CO2)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吕迎春  刘丛强  王仕禄  徐刚  刘芳 《环境科学》2007,28(12):2674-2681
针对贵州喀斯特地区富营养水库(红枫湖、百花湖)表层水中的CO2分压P(CO2)进行为期1 a的监测,分析了影响两湖P(CO2)季节变化的因素并阐明了两湖P(CO2)季节变化的机理.不同于北部温带地区水库,两湖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表层水中CO2欠饱和,其他季节CO2过饱和.通过对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与P(CO2)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两湖P(CO2)与Chla之间存在的显著负相关,是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菌呼吸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也是两湖P(CO2)出现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水温与P(CO2)之间的显著负相关,主要是由于水温影响浮游植物生长引起的.降雨量与P(CO2)之间的显著负相关,主要是由于降雨量影响水库中营养盐的输入和浮游植物生长引起的.NO-3、NO-2P(CO2)之间的显著正相关,是藻类吸收与有机质降解、硝化反应等共同作用的结果.SiO2-3P(CO2)之间的显著负相关,是SiO2-3受降雨输入及藻类吸收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两湖DOC与P(CO2)相关性的差异可能与两湖DOC来源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红外CO2分析仪对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西段CO2浓度进行昼夜观测,研究大气CO2昼夜动态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监测结果显示,CO2浓度昼夜变化可分为2∶00—6∶00,8∶00—12∶00,14∶00—20∶00,22∶00—24∶00四个阶段。7月份四个阶段的浓度依次为较高→最高→最低→较低,呈现出双峰模态;10月份为浓度较低→较高→最低→最高,呈现出极不对称双峰模态。7月与10月CO2浓度的周内与周末变化规律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差异。在80 m高度范围内,白天CO2浓度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夜间CO2在高度上的变化不稳定,且10月份CO2浓度明显高于7月份。温度影响CO2浓度变化,但在不同月份,温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CO2浓度变化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季节变化和植被比人类活动对CO2浓度变化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AlCl3溶液和Na2CO3粉末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不同浓度的聚合氯化铝(PACl). 以选定的中等浓度、高Al13含量的PACl为原液,研究了Al13与硫酸盐沉淀反应过程中SO4/Al摩尔比、反应体系起始总铝浓度的影响以及Al13硫酸盐与Ba(NO3)2置换反应过程中的Ba/SO4摩尔比、超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温度为50℃条件下,浓度在0.4~0.6 mol/L范围的PACl含有较高的Al13. 沉淀分离反应的最佳SO4/Al摩尔比为0.6∶1;生成的 Al13硫酸盐沉淀物为正四面体状晶体. 在Al13硫酸盐与Ba(NO3)2溶液置换反应过程中,Ba/SO4的最佳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及超声作用对置换反应的影响较小;提高Ba(NO3)2的起始浓度可以得到相应较高浓度的纯化Al13溶液. 所得Al13纯度的统计平均值为92.1%.  相似文献   

9.
大气CO2浓度升高([CO2]e)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深入探究长期(大于10 a)[CO2]e对水稻产量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对保障粮食安全和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高、低应答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连续运行14 a的[CO2]升高(free-air CO2 enrichment,FACE)平台,共设置2个[CO2]处理:对照(正常[CO2],[CO2]a)和在[CO2]a基础上升高200 μmol·mol-1([CO2]e).采用静态透明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稻田CH4和N2O排放量,并测定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对比[CO2]a,长期[CO2]e分别增加高、低应答水稻品种产量29%~31%(P<0.05)和12%~14%(P>0.05);分别减少高、低应答水稻品种稻田CH4排放21%~59%和11%~54%;同时,分别显著减少高、低应答水稻品种稻田N2O排放70%(P<0.05)和40%(P<0.05).水稻产量、稻田CH4排放对长、短期[CO2]e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随着[CO2]e年限的增加,水稻产量和稻田CH4排放的增幅显著下降,而稻田N2O排放无明显变化.综合考虑,长期[CO2]e条件下,高应答水稻品种为优先考虑种植的"增产减排"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0.
垃圾焚烧中吸附剂对Cd、Pb迁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吴荣  李清海  蒙爱红  张衍国  陈勇 《环境科学》2009,30(7):2174-2178
利用管式炉和模拟垃圾,研究了焚烧过程中SiO2、Al2O3、CaO等吸附剂对重金属Cd、Pb迁移分布的影响规律,考察了不同吸附剂添加量、管式炉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反应温度下,SiO2、Al2O3、CaO均有利于Cd停留在底渣中;对于Pb,SiO2、Al2O3亦使其易于停留在底渣中,而CaO在高温时表现为使Pb更易于向飞灰迁移.上述影响的程度均随着吸附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应炉温度为850℃时,各吸附剂对于Cd的吸附效果顺序为CaO>Al2O3>SiO2,对Pb的顺序为Al2O3>SiO2>CaO.反应炉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也都易于使Cd、Pb向飞灰迁移.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石遇潮湿空气释放乙炔的危险特性,以潮湿空气与电石粉尘及电石粉尘堆垛表面接触的方式,替代传统的遇湿易燃危险性测试方法,拟合得到了乙炔气体释放速率随潮湿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的方程式,提出了将乙炔气体浓度控制在低于发生火灾爆炸危险区域的潮湿空气相对湿度和稀释乙炔气体浓度的氮气保护进气流量(Q)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电石遇潮湿空气释放乙炔气体的浓度受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根据不同温度条件下潮湿空气中水汽的分压(Ps)和乙炔气体的密度(ρ乙炔),可计算得到一定气相空间内电石遇潮湿空气释放乙炔气体的浓度;潮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可以有效表征乙炔气体的释放量,用于评估在一定气相空间内电石遇潮湿空气释放乙炔气体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密闭电石炉炉气的利用及治理装置及技术。论述了直接燃烧法的电石炉气利用技术的工艺流程及设计炉气除尘系统过程。并讨论评估了直接燃烧法技术的优势及环境、经济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e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CO2) absorption and calcium ion (Ca^2+) concentration besides the pH of aqueous solution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COz absorption to precipitate calcium carbonate (CaCO3) from calcium hydroxide (Ca(OH)2). A reaction rate-limiting effect of an amount of CO2 absorption without any organic additiv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recipitation was observed,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an interruption effect of bicarbonate ion (HCO3) on the precipitation of CaCO3. The improvement for the reaction rate was achieved not only by amine additives but also by neutral additives such as ε-caprolactam or amine salt. When the hexamethylene diamine was dissolved in the solution, successive change of crystal forms of CaCO3 aragonite to calcite in aqueous suspensions, confirmed by Ca^2+ concentration change and X-ray diffraction, was concluded that a local environment around the amine group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an interaction of the diamine with precipitated CaCO3 particles we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se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4.
多孔水化硅酸钙的制备及其磷回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环境废弃物电石渣为钙质材料,以白碳黑为硅质材料合成CSH(水化硅酸钙),以该材料为晶种,以结晶形成羟基磷灰石的形式从含磷废水中回收磷,重点研究了不同钙硅比〔c(CaO)/c(SiO2)〕条件下制备的CSH对含磷废水中磷的回收特性. 结果表明,钙硅比为1.8∶1时所得的CSH结构更疏松、表面分布有较多的孔隙, 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具有较好的溶钙能力. 钙硅比为1.8∶1的CSH最佳磷回收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60min,CSH投加量为4g/L,搅拌强度为40r/min. 在该条件下重复除磷15次以后,回收产物中w(P)达到17.56%,说明CSH具有良好的磷回收性能. 对回收磷前后的CSH进行了XRD图谱分析和FTIR分析发现,溶液中的磷主要生成了羟基磷灰石并嵌入到CSH中. 基于回收磷的目的,CSH可以用于处理ρ(P)较高的工业废水,或者是生物除磷系统中的污泥厌氧释磷液中,回收磷后的产品可作为含磷矿石或者磷肥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电石渣在煤泥水混凝中的作用机理 :电石渣对煤泥水混凝作用不是补给了 OH- ,而是提供了大量的 Ca2 + 。Ca2 +通过压缩双电层 ,破坏了煤泥颗粒的稳定性 ,从而使煤泥颗粒发生凝聚。OH-和 Ca( OH) 2 对煤泥水的混凝不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某厂3台20 000kVA内燃式电石炉炉气除尘系统由原来采用的电式除尘器改为袋式除尘器技术,同时将原系统内的增湿塔改造为强制风冷及预荷电、预除尘设备,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烟气温度使其满足袋式除尘器对进口烟气温度的要求,同时使微细粉尘荷电凝聚,提高了后续袋式除尘器对颗粒的捕集效率,并降低了袋式除尘器的阻力损失。改造后的系统运行稳定,烟气出口排放浓度满足国家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由废渣磷石膏联产硫酸钡和氯化钙的工艺,硫酸钡产品的纯度优于GB/T2899-89的一级品标准,氯化钙产品纯度优于HG/T2327-92的一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8.
电石渣理化性质的分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石渣是电石水解获取乙炔气后产生的一种工业废渣。文章采用SEM、XRD和DSC/TG等现代测试手段,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电石渣是由一些十分细微颗粒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是CaO,其次是Al2O3、SiO2等。电石渣中微量元素未超过排放标准、放射性符合建筑主体材料技术要求。电石渣是以Ca(OH)2为主晶相,并含有少量CaCO3。  相似文献   

19.
特殊钢酸洗冲洗废水的处理及回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建平 《环境工程》1997,15(1):12-15
介绍了特殊钢酸洗冲洗废水采用电石渣作中和剂,调节废水pH值,同时生成重金属氢氧化沉淀物,用“戈尔”薄膜液体过滤器过滤废水,过滤后清水回用,泥渣外运,实现了以废治废,综合利用,闭路循环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电厂脱硫成熟技术很多,但对国内热电厂而言,都存在着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探索开发了高效电石渣脱硫工艺。实践证明,改用电石渣作为脱硫再生荆,既能适合企业自身特点,达到投资省、运行成本低,脱硫效率高的目标。同时又解决了乙炔气厂电石渣的处置难题。是资源性环境保护的成功尝试,是以废治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