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掌握特种设备的整体风险水平,明确监管方向和重心,基于幂函数型功效系数法,建立特种设备的宏观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应用模型研究全国特种设备的宏观风险,然后将其作为基准衡量北京地区电梯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应用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可计算分析特种设备的整体风险,实现不同种类设备风险的横向对比;将气瓶的宏观风险作为风险的标准当量,可实现国家、地区、企业同类设备风险的纵向对比,有助于促进政府和企业的监管决策工作。  相似文献   

2.
基于风险预警预控理论,依据SMART原则,设计了机电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风险分级预警预控方法;根据风险评价分级原理,建立了起重机机械断裂事故、游乐设施机械断裂事故、客运索道突停事故、电梯溜车事故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伤人事故5种典型事故风险分级预警模型,提出基于科学与高效原则的风险预警预控"匹配"原理,实例验证了风险分级预警预控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机电类特种设备使用过程典型事故风险分级预警和预控提供科学的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构建"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对于支撑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及新业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提出了平台构建的总体技术路线,剖析了建立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应用模型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平台构建的基本思路、要求、方法,展望了平台在"智能制造"、"现代化使用管理"、"智能检验"、"智慧监管"及"智能网联特种设备"新业态发展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建立贮罐类重大危险源定性三维分级模型和风险定量分级模型。提出风险评价敏感性因素,选取可能性影响因素、严重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影响因素3类风险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贮罐风险分级指标权重。根据风险可接受准则,将贮罐类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划分为4级,实现基于三维风险模型的贮罐类重大危险源快速分级。结果表明:用贮罐类重大危险源三维风险分级模型,通过简单数学模型计算贮罐风险值,能为企业提供风险分级标准,有助于实现政府对贮罐类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效率,实现特种设备管理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特种设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建立特种设备的三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计算各级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建立三级风险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分类预警及协同治理2个环节,构建了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并运用所建模型剖析具体案例。研究表明,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可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更为科学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实现特种设备精准分类分级管控,有效规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行为,本文提出了“固有风险+隐患风险+安全信用”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三维度评估模型,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风险分为4个等级,并分析了适合各维度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准则,提出了特种设备三维度分类分级方法和管控策略,以优化配置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资源。  相似文献   

7.
以风险分析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高危领域社会风险的研究方法,基于我国特种设备历年的事故统计数据,构建了各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F-N曲线。结果表明,特种设备死亡事故主要为单次死亡3人以下的一般事故,其中承压类设备较机电类设备拥有更低的事故频率和更严重的事故后果,各类设备社会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客运索道、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锅炉、场(厂)内专用车辆、电梯、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和气瓶。最后,根据我国"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战略规划目标的要求并结合ALARP(As Low As Reasonable Principle)原则,初步提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各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可接受准则(F-N曲线规律),将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水平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自"七五"以来,通过承压设备安全科技工作,在极限及结构安定性分析、含缺陷结构安全性评价、剩余寿命预测、基于风险的检验、声发射和电磁无损检测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构建了基于风险的承压设备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但随着设备高参数化、超期服役设备不断增加和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现有安全保障体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专项"高参数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立项。该项目将实现高参数承压设备安全科技工作从"风险评估"到"风险防控"的重点转变,推动承压设备安全科技工作迎来新业态。  相似文献   

9.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承压设备专业委员会、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以中腐承压字[2014]01号文下发了“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安全运行及检测评价技术学术术交流会议通知”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承压设备专业委员会、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以中腐承压字[2014]01号文下发了“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安全运行及检测评价技术学术术交流会议通知”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美国开展特种设备风险管理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通过对美国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及保险发展历程的回顾,结合美国哈特福德蒸汽锅炉检验和保险集团(HSB)的实践,从安全风险和财务风险两个视角,梳理美国特种设备风险管理概况,以过程安全管理和其核心要素设备完整性为重点,总结美国石化行业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经验,从风险管理的内涵、保险机制的作用、石化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等方面探讨对我国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风险控制理论和事故致因理论,结合特种设备监察实际工作,以锅炉为例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控制的特种设备监察模式。通过运用这种监察模式,可以对区域内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并可以根据其风险构成分成四个类别,进而可以根据其风险大小及风险类别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化工园区为例,通过对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的研究探讨,提出了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风险定量简单、缺乏参考价值的问题,引入了定性和定量两类风险隐患分析方法,使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定量分析更具科学合理性;针对特种设备风险评价系统操作复杂、实用性差的问题,结合南京化工园区特种设备管理情况和设备的固有危险性原理合理定义了设备风险影响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定量加权平均法完善了特种设备风险等级的科学划分;针对化工园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设备风险管理脱节的问题,引入法律中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理念,设计了具备5级水平的分类监管模型,科学优化了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管理模式。提出的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优化方法有助于工程实际应用,使得风险定量更加精确可行,突出了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重点,有利于政府、企业的风险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耐压试验在暴露设备缺陷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耐压试验标准是有效开展设备耐压试验过程的基础。本文系统研究了承压类特种设备耐压试验标准,分析耐压试验流程,确定试验各阶段要求。梳理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耐压试验相关标准,分别列出各类设备耐压试验过程的试验压力、试验时间和试验合格性判断依据,为开展承压设备耐压试验提供技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率,缓解设备数量增长与监察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基于风险管理理论,提出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分类监管。在前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011年、2012年的试点应用情况,对风险评价体系的具体评价流程、结果及科学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类使用单位的数量依然占据近一半的数量,需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验证了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指导全国分类监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与故障树分析FTA(Fault Tree Analysis,FTA)故障模式失效理论引入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安全工程评定领域,建立了以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失效模式分析的正向FTF(FMECA To FTA,FTF)分析模型,对电站锅炉承压部件进行模糊FMECA综合评价。分析了电站锅炉承压部件的失效机理和多因素影响,确定了承压设备的评价因素集合和模糊评价矩阵,以及各级指标因素权重分配的规则,并对电站锅炉承压部件失效的综合评判矩阵模型进行一级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危害度分析CA(Criticality Analysis,CA)结果提供底事件概率并开展定性、定量FTA,以此对电站锅炉承压部件系统失效的发生概率、危害严重程度进行故障模式分析,选择电站锅炉承压部件的故障模式作为顶事件建立事故树,采用Bow-tie模型对电站锅炉蒸汽管道、给水管道、省煤器管、过热器及再热器管、水冷壁管、高温集箱、减温器、锅筒、启动分离器9类主要承压部件失效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正向FTF法将Bowtie模型引入风险致因并与危害后果相关联,对FMECA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补充,从而进一步推进了该方法在电站锅炉承压部件系统安全可靠性及失效模式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构建科学有效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实现电力生产事故隐患分级监管,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在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基础上,提出风险评价敏感性因素,建立电力生产事故隐患定性三维分级模型和风险定量分级模型。通过调研并结合专家意见以及电力企业实际,建立了电力生产事故隐患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配电作业的各指标权重。参考国内现有的事故隐患分级标准,结合风险可接受准则将电力生产事故隐患风险等级划分为4级,为电力企业提供隐患风险分级标准,促进电力生产事故隐患快速分级。  相似文献   

18.
近日,广东省特检院珠海检测院科技项目承担的“逐时络合比色检测技术在承压设备腐蚀中的应用研究”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结题验收。据介绍,该项研究填补了国内关于承压类特种设备腐蚀产物的快速化学检测的技术空白,对指导和帮助企业采用科学合理的设备防腐和除垢方法、提高承压设备安全性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具有重大意义。锅炉、容器及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污垢沉淀,不仅影响设备工作效能,还会腐蚀设备造成安全隐患。该项目于2010年10月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立项,历时三年,经过反复试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吸收"十一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评价技术成熟理论,提出了客运索道定量风险评估流程;通过引入设备特征系数、管理系数和失效系数对客运索道定量失效概率进行修正,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两个定量失效后果转化为经济指标进行计算;给出了风险等级评定的准则,提出了客运索道定量风险评估具体方法和指标;通过给出应用案例,认为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适合我国索道情况,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承压设备介质分类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对人员、设施、环境等造成的损害。目前对于承压设备介质的分类依赖于领域专家,人工分类效率较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标签学习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的承压设备介质分类方法,依据国家标准收集承压设备介质的危害特性数据,建立了承压设备介质危害特性数据库;构建了基于多标签学习BP神经网络的承压设备介质分类模型;采用承压设备介质危害特性数据库训练基于多标签学习BP神经网络的承压设备介质分类模型,实现了承压设备介质的多标签分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物理、健康和环境危害性,有效地实现承压设备介质的分类,为承压设备介质分类及管理标准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