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我国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因素设置了相应的指标体系,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风险评价及分类监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层次分析法为研究工具,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构建使用单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制定评级标准,为进一步加强对使用单位的分类监管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率,缓解设备数量增长与监察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基于风险管理理论,提出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分类监管。在前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011年、2012年的试点应用情况,对风险评价体系的具体评价流程、结果及科学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类使用单位的数量依然占据近一半的数量,需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验证了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指导全国分类监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以企业为监管对象,综合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企业使用的特种设备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估,确定企业风险程度,依据企业的风险程度将企业分为A、B、C三类,并给出不同类别企业的监管策略和激励措施,这样不仅落实了企业责任,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且能有效缓解人机矛盾,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加强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从单位内部各部门特种设备管理职责划分、前期管理、各项安全制度的建立、档案管理、日常管理、事故处理与设备报废等方面阐述了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管理应该重视的六大环节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是政府赋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如何有效地约束、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遵循安全管理的规则,改进其安全管理绩效,消除、降低和控制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风险,减少或消除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已成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实践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特种设备的生产环节能否有效进行安全管理,将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本质安全,是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生产单位检查发现的问题从资源条件、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运行、产品或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各环节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详细的对策和建议,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提升安全管理效果提供了依据,也为基层安全监察机构的日常监管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风险分析理论,针对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运行过程的风险状态,建立了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过程的实时风险定性分级模型与定量分级模型;并应用AHP方法设计建立了设备风险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最终结合风险可接受准则,依据设备运行的现实风险评价分级结果,可将承压类特种设备划分为风险高中低不同类型的设备,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检验及监管措施,实现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科学分级分类,从而为提高安全监管效能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9.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种设备是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特种设备分为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七大类.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效率,实现特种设备管理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特种设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建立特种设备的三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计算各级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建立三级风险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分类预警及协同治理2个环节,构建了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并运用所建模型剖析具体案例。研究表明,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可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风险评估或基于风险的检验主要针对设备的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而失效后果未考虑失效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力。同一类型的设备在网络知情人数不同或人们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的场合发生失效后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存在差异。本文引入失效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力修正因素即影响力强度,影响力强度既反映事故等级,又反映网民对事故的关注程度。在传统的风险概念的基础上,由影响力强度对失效后果进行修正后形成系统性风险模型。当事故等级较高,或当一个事故的关注度高,网络知情人数初值增大,影响力强度增大,系统性风险也随之增大。所建立的系统性风险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同一类设备失效后在不同场合的社会影响力不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研究冲压机械伤害风险评价信息系统,无论对企业内部事故预防还是对职工健康安全,还是节省国家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十分必要。应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和数据库软件,对冲压作业进行综合管理评价、设备设施的固有危险性评价及劳动卫生与作业环境评价,进而对冲压作业风险进行评价分级,建立动态的冲压机械伤害风险评价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保存所有评价的项目资料,供应用和参考,实现了对冲压机械伤害风险评价的数据库动态管理,使风险评价分析工作组织化、条理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3.
特种设备在印染行业的广泛应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事故和风险,政府部门一直探寻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近年来,保险作为转移风险的有效方式在安全生产方面备受关注,然而其在印染行业的特种设备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因此,文章根据印染行业特种设备的风险特点,着重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分析其风险,并运用作业危险性评价法(LEC)评估作业人员的风险等级、计算事故最大可能损失(MPL)、运用等级系数安全评价法评估企业的安全性,从而量化印染企业的责任风险,应用于责任保险的保费费率浮动计算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特种设备使用评估过程中,利用权重系数法,建立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对试查区域及使用单位的分析,验证了特种使用单位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有效指导监管部门分级监管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化工园区为例,通过对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的研究探讨,提出了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风险定量简单、缺乏参考价值的问题,引入了定性和定量两类风险隐患分析方法,使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定量分析更具科学合理性;针对特种设备风险评价系统操作复杂、实用性差的问题,结合南京化工园区特种设备管理情况和设备的固有危险性原理合理定义了设备风险影响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定量加权平均法完善了特种设备风险等级的科学划分;针对化工园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设备风险管理脱节的问题,引入法律中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理念,设计了具备5级水平的分类监管模型,科学优化了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管理模式。提出的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优化方法有助于工程实际应用,使得风险定量更加精确可行,突出了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重点,有利于政府、企业的风险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特种设备的整体风险水平,明确监管方向和重心,基于幂函数型功效系数法,建立特种设备的宏观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应用模型研究全国特种设备的宏观风险,然后将其作为基准衡量北京地区电梯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应用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可计算分析特种设备的整体风险,实现不同种类设备风险的横向对比;将气瓶的宏观风险作为风险的标准当量,可实现国家、地区、企业同类设备风险的纵向对比,有助于促进政府和企业的监管决策工作。  相似文献   

17.
《安全与健康》2006,(5S):19-19
为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进一步推进三明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近日,在泰宁召开的三明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研讨暨表彰会上,三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福建雪津啤酒(三明)有限公司等15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和关心宇等46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先进个人给予了表彰。  相似文献   

18.
以风险分析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高危领域社会风险的研究方法,基于我国特种设备历年的事故统计数据,构建了各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F-N曲线。结果表明,特种设备死亡事故主要为单次死亡3人以下的一般事故,其中承压类设备较机电类设备拥有更低的事故频率和更严重的事故后果,各类设备社会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客运索道、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锅炉、场(厂)内专用车辆、电梯、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和气瓶。最后,根据我国"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战略规划目标的要求并结合ALARP(As Low As Reasonable Principle)原则,初步提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各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可接受准则(F-N曲线规律),将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水平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检验缺陷的常规性统计分析,将常见性、规模性问题定义为系统性风险。通过统计检验缺陷数据,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初步判断风险为单台隐患或系统性问题,并扩大检验范围验证是否为系统性风险,从而识别系统性风险。最终形成系统性风险防范专题或检验案例专题报告,并提出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措施及工作建议,消除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其潜在的隐患和原因。  相似文献   

20.
特种设备监管机构在监督检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为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增强监管针对性,提高检验效率,应用并优化关联规则挖掘、社区发现、可视化等数据挖掘技术,构建1种宏观安全风险预警方法。该方法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大数据为基础,通过挖掘单台设备微观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实现整类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的识别与预警;以2008—2016年全国长管拖车检验数据为例,进行应用实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区域范围、缺陷类别等多种宏观指标进行预警,指导针对性监管与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