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为探究我国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人数的一般规律,以2006~2015年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分析对象,运用统计学和F-N关系对事故特征进行研究。首先,从时间和地域两个角度分别统计这些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的相关性;再者,采用F-N关系对事故的死亡人数进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然而2009年死亡人数达到峰值,其中五月份发生的事故起数最多;事故主要发生在我国南部地区,最为显著事故发生地为贵州;3-10人死亡的事故起数最多,其累积概率曲线在对F-N坐标轴中的梯度是-0.6756。所以,据该类型事故发生特点,可为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工作提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伤亡规律,以2000-2014年发生的230起重大及以上瓦 斯爆炸事故为样本,运用统计学和F-N曲线法对事故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事故起 数和伤亡情况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统计;其次,对事故起数和伤亡数量的地域性特征进行 了研究;最后,基于F-N曲线法,对事故的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进行了规律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15年间的瓦斯爆炸事故起数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在2005年出现了峰 值,死亡人数与事故起数的变化趋势接近,受伤人数变化趋势不太明显;重特大瓦斯爆 炸事故主要发生在中部和西南地区,且尤以山西省最为显著,其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都 是最多的;大多数事故造成了10~30人的死亡,其累计概率曲线在对数坐标中的梯度是 -1.642,受伤人数最频繁的区间是1~10人,其累计概率曲线在对数坐标中的梯度是- 0.652。  相似文献   

3.
我国尾矿库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2001年以来我国尾矿库所发生的66起事故,从事故发生起数、伤亡人数及引发事故的类型等方面,研究了尾矿库事故发生的特点,分析了事故发生规律,并结合我国尾矿库的特点及现状,提出了减少尾矿库事故、改善安全运行状况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了2002-2014年我国煤矿发生的421起重特大事故,得到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基本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法从地域、类型、所有制3个维度综合分析了421起煤矿重特大事故.结果表明:山西、贵州、河南、黑龙江和湖南5个省份的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6.1%和56.8%,是我国需重点监管和治理的省份,并对山西、河南和黑龙江3省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瓦斯事故和水害事故的发生起数及死亡人数占比分别为83.3%和86.3%,是需要重点防治的事故类型;国有重点煤矿重特大事故平均每起死亡人数为29.87,且近两年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大幅度上升,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乡镇煤矿重特大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下降速度均较快,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较多,是国家重点监控、治理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我国煤矿顶板事故一般性规律,从事故等级、事故地点、事故原因3方面统计分析近几年顶板事故的基本特征,并从地域、时间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顶板事故起数和总死亡人数最高;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的概率较大;工程质量差是顶板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四川、重庆、贵州、湖南、云南5省市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的62.3%和60.0%;春节前后及8月份顶板事故多发,且事故频数白天大于夜晚,交接班与交接班后2小时易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6.
胡馨升  多英全    张圣柱    吴昊    张昕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2):180-185
为了研究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十二五”期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研究,对事故发生时间、区域、类别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是事故多发期,东部沿海地区是事故多发区。主要事故类别、环节、直接原因、经济类型分别是爆炸及中毒、窒息,生产环节,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分布在采矿业、制造业等7大门类中,除制造业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事故起数位居第二。将“十二五”期间与“十一五”期间的事故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总体特点基本一致,2006—201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年平均下降19.3%,18.3%,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2年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照事故级别、所属板块、事故类型、事故时间、涉及的化学品、发生国家,对2011年和2012年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发生的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事故动态和趋势.结果表明:重特大事故呈上升态势,具有“小概率、大后果”的特点;事故涉及的化学品种类很集中;我国伤亡事故金字塔呈现出“底部小、形状陡”的特点;死亡人数/起数比值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爆炸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最高,事故起数增幅较大,火灾事故起数增幅不大,但死亡人数有大幅度增加,泄漏事故和其他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均有所降低.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从加强未遂事件管理、引进OSHA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危险品运输和化工企业安全监管、加大安全投入和提升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措施.对研究国内外石化行业的事故动向,从整体上防范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伟强  戴玉笠 《安全》2021,42(8):41-44,51
为提高建筑安全事故发生起数以及死亡人数的预测精度,探究两者间关系,本文在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建筑安全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新维灰色预测模型,通过相对误差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并运用该模型对2011-2022年全国建筑安全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进行预测,证明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建筑安全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的预测精度较高,能够为建筑行业事故防控提供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2000~2014年全球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起数及伤亡人数的规律,发现拥挤踩踏事故具有诱发原因复杂、突发性、难以控制性、易造成群死群伤等特点。为有效防止事故发生,从政府管理的层面提出城市公共场所应从现场管理、信息化、宣传教育和应急预案四个方面加强对拥挤踩踏事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护》2006,(8):67-67
全国安全生产基本情况(一)伤亡事故总体情况全国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30770起,死亡52425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35327起,死亡人数减少6258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5198起,死亡6113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1089起,死亡人数减少1184人。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发生1405起,死亡2163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210起,死亡人数减少625人。火灾(不含森林草原)发生129803起,死亡871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1311起,死亡人数减少622人。道路交通发生190270起,死亡41933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31748起,死亡人数减少3582人。水上交通发生202起,死亡和失踪152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6…  相似文献   

11.
为系统掌握硫化氢中毒事故特征及规律,预防事故与灾害发生,本文统计分析了199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275起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时间、区域、行业类别、企业经济类型及事故原因等。结果表明:1992—2015年我国硫化氢中毒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呈明显增长趋势,2005—2017年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硫化氢中毒事故中一般事故占45.82%,较大事故占53.45%;5、6、7、8月份是事故的高发月份;浙江、山东、上海、江苏、新疆等省份是事故多发区;事故发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行业,占事故总数的59%;主要事故经济类型是有限责任公司,占事故总数的50%;29.8%的事故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导致,15.6%的事故因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导致。  相似文献   

12.
严玉琼  张苏  梁志星  盛伟 《安全》2023,(4):46-51
为探究我国电力企业人身事故发生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2016-2021年全国电力企业人身事故进行研究,对事故发生月份、区域、类别、作业环节、企业类别和事故原因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1年期间电力企业人身事故总体形势平稳;4月和5月是事故高发时期;8∶00~10∶00和14∶00~16∶00为事故高发时间段;内蒙古、广东和四川省为事故多发省份;火电企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相对较多;主要事故类别为触电、高坠和机械伤害;设备检修、电厂施工和清煤作业环节事故频率较高;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有未正确使用安全带、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足、安全操作程序不正确等。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我国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MWSA)数据的有效管理,减少事故发生及降低事故严重程度,基于2010—2022年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的278起MWSA,建立通用的MWSA数据库,从事故发生时间、空间、行业、类型维度探究事故特征分布,并依据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量化指标,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全面识别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空分布上,6—9月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处于高峰,日照充足的白天(7:00—18:00)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比多达2/3,经济发达省/直辖市(京津江浙沪闽)事故较少;爆炸和车辆伤害为主要事故类型。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事故类型、发生日期、季节、日照条件、天气、平均温度、企业员工规模、企业成立时长等8个因素分别在不同分位点处与事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其中,天气、平均温度是低严重度事故中影响事故后果的重要因素,100人以下的企业员工规模因素增大了极端严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江苏全省发生各类事故27263起,死亡6644人,同比事故起数下降36.04%.死亡人数下降12.97%。死亡人数占控制指标87.10%。工矿商贸企业同比事故起数下降4%,死亡人数下降1.05%:道路交通同比事故起数下降23.91%,死亡人数下降14.61%:火灾同比事故起数下降53.07%;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我国煤矿事故的一般性规律,基于2014年我国煤矿事故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煤矿百万t死亡率、事故区域、类型、月份、时间段、诱因6个维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重庆市煤矿事故发生频率较高,贵州省瓦斯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事故类型,瓦斯爆炸是煤矿瓦斯事故的主要类型;8月煤矿事故情况较为严重;10:00-11:59是煤矿事故频发时间;违章作业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同时,针对煤矿事故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鉴别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上的事故多发点,识别其突出事故影响因素,首先应用统计分布拟合及假设检验等方法,分析事故起数的统计分布特征;然后提出确定临界事故起数及路段划分长度的方法,分析滑动窗口法与定长法的异同;最后基于二项分布检验法,给出事故影响因素的概率计算公式及突出事故影响因素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上的事故起数服从负二项分布;应用负二项分布理论来确定路段划分长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滑动窗口法虽有夸大事故多发点数量的倾向,但确实能反映事故的集疏程度。案例分析也表明,可应用二项分布检验法来识别事故多发点的突出事故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预测问题,运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与局部加权回归模型(Locally Estimated Scatterplot Smoothing,LOESS)的组合模型,对我国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发生起数进行预测。首先,基于2011—2018年我国发生的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数据建立ARIMA模型,利用SPSS软件进行模型拟合预测,获取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起数的线性部分;其次,应用MATLAB建立LOESS回归模型,对ARIMA模型预测偏差进行残差优化,获取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起数的非线性部分;最后,建立ARIMA-LOESS组合模型,利用组合模型对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发生起数进行预测,并根据真实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ARIMA-LOESS组合预测模型可较好拟合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数据序列,并修正单一模型的误差,获取较高的预测精度。该研究可为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与运行的趋势分析与判断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依据,也可为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防控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2004—2008年我国隧道施工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规律,采用柱状图和事故发生趋势图等方法对2004—2008年隧道施工事故进行统计与分析,获得了事故次数与死亡人数的年度分布和发展趋势、不同事故类型发生事故次数、事故类型占总事故数百分比、地区分布、事故等级分布等统计特征。找出2004—2008年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规律: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事故类型以坍塌、物体打击、透水、冒顶片帮为主,其中坍塌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第一要害;事故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则很少;多数事故为较大事故,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较少,但多为恶性事故。同时根据隧道施工事故发生规律,提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提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综合管理对策,采用对比分析法,研判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统计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规律,提出基于“6E”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系统管理对策。以1994~2013年期间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事故率、致死率、重大事故起数等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交通事故总量和不同等级公路事故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从交通安全执法管理的角度,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形态、肇事车辆类型、事故原因、肇事驾驶人驾龄等进行了特征分析,在立法、教育、工程、执法、急救、评价6个方面,提出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化对策,为进一步认识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文中通过统计分析2012~2015年我国工矿商贸领域次生衍生事故,发现次生衍生事故起数与宏观经济形势和安全生产形势有关;其时间分布特点按月份大致呈正态分布;且私营企业较大以上次生衍生事故多发;有限空间作业易发生此类事故。而导致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施救不当,并针对此类事故的特点和原因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