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学习及生活秩序造成了很大影响,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在界定高校突发事件内涵及诱因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现有模式及存在观念落后、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缺乏组织化和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提出要创新管理理念,加快高校法制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心理咨询等对策,以期为高校管理机构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关于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增强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是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高校突发事件的必然要求。本文界定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内涵,指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具有协调、发展、稳定与规范等功能,阐述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中主要存在应急管理理念滞后、应急管理制度缺乏、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应急管理模式落后、心理干预薄弱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至少应包含五个核心要素,即由应急管理理念创新机制、危机教育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师生利益诉求反映机制组成的应急预防机制、由预案制定机制、应急保障机制组成的应急准备机制、监测预警机制、由救援处理机制、综合协调机制、信息披露机制组成的应急处置机制、由恢复重建机制、调查评价机制、心理恢复机制组成的善后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加强我国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将高校应急管理系统分为4个过程、12个环节、30个指标。通过对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内涵结构的过程环节分析,指出我国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预防与总结学习是目前相对薄弱的方面,并对其中2个过程的6个环节进行深入探讨。根据当前我国高校应急管理的预防与学习环节的薄弱之处,提出综合加强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若干策略。并提出开展突发事件风险控制与预警管理工作、建设高校突发事件信息与档案平台等任务,是提升我国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征入手,提出建立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应急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其在机制上存在的理念困境、制度困境、组织困境和应用困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树立科学先进的应急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建立应急管理处理程序的绿色通道,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解决高校突发事件,从而促进高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软件开发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以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为依据,构建应急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模型等级划分和特征及相应的关键过程域、关键实践,应用变权方法和模糊理论建立量化的能力成熟度等级测度方法.结合西部某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对其应急管理能力成熟度等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方法合理、有效,可为改善和提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促进应急管理体系高效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预防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借助数据挖掘关联规则挖掘理论,在分析高校突发事件关键诱发因素基础上,构建基于FP-growth算法的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关联规则挖掘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事务数据库数据的分析中,研究关键诱发因素间关联关系,实现强关联规则输出。研究结果表明,多数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与日期没有必然联系;内部管理因素、内外部突发事件、内部突发事件、政治因素是诱发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因素,且外部因素导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影响力远远超过内部因素的影响力;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的有效性是决定突发事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陈雪洁 《安全》2015,36(z1):4-8
根据国内外突发事件现状和应急处理办法,就高校突发事件,采用文献研究、综合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针对突发事件的源头治理和应急处理两个方面,分析高校公共安全管理机制,以有效防止公共危机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平安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丁炜 《安全》2015,36(z1):65-68
当前,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校园安全稳定与师生安全.高校应急管理的理论界以及实务界都在积极探索高校突发事件治理的有效途径,其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便是高校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本文首先简介了当前国内高校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将中国、美国、日本的典型高校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进行对比;然后,对国内高校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提出有益设想;最后,就复旦大学的校内机构设置提出了复旦大学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9.
金萌 《安全》2021,42(11):32-38
为改进和提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本文通过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从人员、技术、组织、环境4个子系统出发识别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影响因素间的复杂逻辑关系进行层级划分,从而构建8层递阶结构模型;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计算各影响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数值,绘制驱动力—依赖性分类图,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表明:组织管理子系统是最本质的影响因素,应规范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从根源上确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评估法和事件树分析法对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采用风险矩阵法确定风险等级,并通过Borda排序法对风险进行排序.以北京市某城区为例对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实现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口再前移",为政府预防和控制风险提供了决策参考与处置依据.研究表明,采用风险矩阵法并结合Borda排序法评估城市区域突发事件的风险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查国清  徐亚妮 《安全》2018,39(5):11-14,17
针对当前高校突发事件频发,而又存在应急响应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了高校突发事件生命周期理论,并基于该理论优化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流程,从全面防范风险、完善应急准备,强化应急值守、分级先期处置,客观调查取证、公正舆论引导,后期有序处置、总结评估反馈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伟  田斌  贾水库 《安全》2015,36(z1):24-27
根据高校安全稳定发展形势,结合工作实际,以建立"管理有序、功能完备、反应迅速"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为目标,分析影响高校不稳定因素和应急体系建设构成要素,从"组织管理、队伍建设、预警演练、应急保障、善后处置"等五方面提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3.
徐亚伟  张训超  庄永刚 《安全》2018,39(5):15-17
随着高校开放式办学的扩大,校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出现"过度社会化"现象,进而产生"角色眩晕",容易受校园外不良思想的影响,同时高校内的师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迥异。校内外多种因素的叠加可能导致各种潜在矛盾进一步激化,具有爆发校园公共突发事件的可能。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如处理不当不仅会给学校及师生带来生命及财产损失,还会给学校名誉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高校保卫部门作为高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急先锋,处理突发事件时应当做到及时、正确、果断。  相似文献   

14.
高校应急管理全过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应急管理全过程能力是高校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应急管理全过程能力评价体系是所有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借鉴了国内外有关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研究成果,基于全过程理念,将高校应急管理过程分为事前预防与准备、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三个阶段,因此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应包括预防与准备能力、处置能力和恢复能力,从而构建出高校应急管理全过程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以期为提升高校应急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中运用FMEA推行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从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上进行标准化指导,主要目的是对突发事件在响应过程中的处置程序上的每个步骤及时间和区域的全方位进行规范设计,提升反应快速、协助程序流畅、应对有效的综合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及时发现城市公共场所人群异常聚集区域,有必要构建突发事件热点区域预测模型。统计分析城市移动基站手机接入量和手机移动轨迹数据,建立人群聚集量阈值计算模型,并利用马尔科夫链构建人群密度预测模型,进而建立突发事件热点区域预测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某市庆祝"五一"职工大型文体比赛开、闭幕式期间的人群聚集热点区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手机聚集与人群聚集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依据手机的聚集量能估算出人群的聚集规模;使用马尔科夫链能预测不同区域间的人群转移量和人群聚集密度;用该模型能预测人群可能异常聚集的热点区域,预测精度为92.1%。  相似文献   

17.
建立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指标框架,定量评估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水平。选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突发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方面的量化指标,采用秩和比法计算全国31省市区的突发事件相对风险水平,经滑动平均处理后,得到各地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指数。求解各地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指数与其累积频率对应的概率单位值的回归方程,将其排序分档,可把全国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水平等四类地区。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呈西高东低分布。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指数可定量评估各地区的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水平,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指标设置合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袁嘉淙  王冬冬  胡向阳  张磊 《安全》2022,(8):106-112
为预防校园突发事件,补齐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短板,本文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特征、发生原因及危害,提出高校常态管理机制,该机制包含静态的日常管理体系建设和动态的风险紧急举报程序。静态的日常管理体系由学校责任、机构建设、人员配备,以及机构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构成;动态的风险举报程序对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未遂事件进行管控。  相似文献   

19.
李茂龄 《安全》2015,36(5):56-59
本文对突发事件中密集学生群可能的心理特征状态以及行为特征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突发事件中密集学生群的风险分析。根据突发事件中密集学生群可能的恐慌心理特征状态和安全系统理论,具体分析了影响突发事件中密集学生群恐慌心理的因素;建立了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及评价因素集;合理地提出了评价因素的评价语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因素的权重集。并将该模糊评价方法应用于某高校教学大楼密集学生群的风险程度分析,得到其风险程度等级。最后,应用MATLAB编制了突发事件中密集学生群的风险程度评价专用计算机程序。对某高校教学大楼密集学生群的风险程度进行了实例计算,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同时为各个高校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建华  陈安 《安全》2009,30(12):1-4
突发事件是应急管理面对和处理的对象,要做好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和控制,就必须对突发事件有清晰的认识,因此研究突发事件的规律对于做好应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