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适合南方地区的村镇污水处理工艺,具体推荐生物接触氧化池+水生植物综合处理工艺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给出了该工艺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主要参数,提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适合南方地区的村镇污水处理工艺,具体推荐生物接触氧化池+水生植物综合处理工艺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给出了该工艺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主要参数,提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污水植物净化的研究现状尽管现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氮、磷等无机物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但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国家(美、荷、日等)已投入很多力量从事新的污水处理方法的研究,并获得可喜的成果。在众多实验方案中,一种用水生维管束植物(以下简称水生植物)作为重要的生物过滤体来净化污水,然后将收获的水生植物加工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农村和乡镇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村镇污水处理率较低的问题备受关注。目前村镇污水厂的进水有机物浓度较低,出水水质难以稳定达标。为此,详细阐述了村镇污水厂的低浓度生活污水现象,分析了低浓度生活污水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并建议按照如下3种情况分别处理:1)采取系列措施预防低浓度生活污水现象的出现; 2)将现有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改造成MBBR工艺; 3)对于尚未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建议考虑SBR、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  相似文献   

5.
综合生物塘处理城镇污水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报道了一种新的高效低能耗的污水处理塘系统的中试研究结果.本生物塘系统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分别为污水净化区,水质修饰区和综合利用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呈带状分布于塘系统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不同搭配组合.较之传统氧化塘和一般的水生植物塘、综合生物塘的处理效果较好,COD、BOD、TSS、氮、磷等污染组分去除效率较高,细菌,病毒及诱变活性明显下降。在污水净化的同时,收获大量的水生植物及鱼,蚌等水产品.水质明显改善,出水可用于水产养殖和农业灌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贵州省乡镇污水实际工程运行效果分析,生物接触氧化法、土地法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目前针对乡镇污水处理较为适用的处理技术,可根据建设场地条件,对上述3项技术作出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多样、适应性差、决策难等问题,在系统分析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情景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等方法,优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采用单村或联村的治理模式,处理规模集中在50(含)~500m3·d-1,处理工艺以MBR、AO+MBR、A2O+MBR以及人工湿地等为主,逐渐由单元生物工艺向组合工艺转变、且生态工艺得到更多应用.依据处理规模和排放标准,推荐预处理+生物/生态处理、预处理+生物/生态处理+物化处理、预处理+生物处理+生态处理+物化处理等组合工艺分别适用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级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和一级排放标准,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德国90%的生活污水由下水道系统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生物处理,其余Ic%的生活污水则由于散布偏远乡村及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只能分散就地处理。因此,德国乡村散布着为数众多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用以处理家庭、小旅馆等排出的生活污水。在有76O万人口的LowerSaxony州,90%的生活污水在污水处理厂处理,95万乡村居民使用约25万套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大多数用的是腐化池)处理生活污水。德国乡村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最大处理能力可达8m3/d,如果按人均生活污水量IOOL/d~150L/d计算,这种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最多可处理5…  相似文献   

9.
综合生物塘处理城镇污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一种新的高效低能耗的污水处理塘系统的中试研究结果。本生物塘系统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分别为污水净化区,水质修饰区和综合利用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呈带状分布于塘系统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不同搭配组合。较之传统氧化塘和一般的水生植物塘、综合生物塘的处理效果较好。COD、BOD、TSS、氮、磷等污染组分法除效率较高,细菌,病毒及诱变活性明显下降,在污水净化的同时,收获大量的水生植物及鱼,蚌等水产品,水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乡镇人口数量逐年增多,对环境造成的重大污染之一就是乡镇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使乡镇居民的水源遭到污染,严重威胁了乡镇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文章从乡镇生活污水的处理现状着手,对相关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佳乡镇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细菌总数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中,36±2°c培养24h后,所生长细菌菌落的总数。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动植物体表面及消化道等处。因为细菌对营养物质的消耗,环境中细菌总数的多少除了反映水体中微生物污染外,同时又能指示出水体营养物质的存在情况,就细菌总数对水体水生态环境中营养物质的指示作用进行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将淀山湖318试验区5 000m2的种植区域,分三块进行水生植物种植.主要种植技术包括竹签扦插法、水泥涵管覆土种植法、麻袋沉栽法和箩筐覆土种植法等.通过水生植物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水生植物能有效地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其中总氮含量下降50%,总磷含量下降66%,...  相似文献   

13.
Effective control of eutrophication is generally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reduction of nutrient loading into waterways and water bodies. An economically viable and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approach to nutrient pollution control could involve the integration of retention ponds, wetlands and greenways into water management systems. Plants not only play an invaluable role in the assimilation and removal of nutrients, but they also support fauna richness and can be aesthetically pleasing. Pandanus amaryllifolius, a tropical terrestrial plant, was found to establish well in hydrophytic conditions and was highly effective in remediating high nutrient levels in an aquatic environment showing 100% removal of NO~-N up to 200 mg/L in 14 days. Phosphate uptake by the plant was less efficient with 64% of the PO4-P removed at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100 mg/L at the end of 6 weeks. With its high NO~-N and PO43--P removal efficiency, P. amaryllifolius depleted the nutrient-rich media and markedly contained the natural colonization of algae. The impediment of algal growth led to improvements in the water quality with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turbidity, pH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addition, the plants did not show stress symptoms when grown in high nutrient levels as shown by the changes in their biomass, total soluble proteins and chlorophyll accumulation as well as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Thus, P. amaryUifolius i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the mitigation of nutrient pollution in phytoremediation systems in the tropics as the plant requires low maintenance, is tolerant to the natural variability of weather conditions and fluctuating hydro-periods, and exhibit good nutrient removal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14.
滇池和洱海湖滨带水生植被状况与水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池和洱海的湖滨带各设置了6个具有不同水生植被状况的采样点,于2010年8月-2011年5月对水温、pH、ORP、电导率、营养盐(总氮和总磷)、叶绿素a及3种DNA病毒等水质指标进行了现场或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两湖泊中营养盐含量高的湖滨带(滇池草海和洱海沙坪湾),由于水生植物覆盖度高,湖水保持了叶绿素a含量低的状态。对洱海湖滨带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洱海水质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分析表明,与水温相比,营养盐浓度可能是影响藻类生物量的更重要的因素。3种DNA病毒检测结果初步表明,水生植物不仅能控藻,而且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聚磷菌厌氧时吸收乙酸和丙酸的代谢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中存在过多的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因为能过量吸收磷而倍受关注。厌氧时,聚磷菌能大量吸收污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为好氧吸磷做准备。经过总结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Accumulibacter吸收乙酸和丙酸代谢转化的化学计量方程,并对模型中系数、还原力的产生、糖原降解途径以及厌氧条件下最终产物PHA的组成进行了讨论,得出挥发酸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且糖原经过ED途径提供还原力,多聚磷酸盐水解提供ATP和释放磷酸盐于体外,最终产生PHA的假设过程。但是,经过众多模型试验,一些假设仍没有得到最后的结论,所以应该进一步用富集程度较高的污泥进行精确研究。本文最终希望利用聚磷菌的代谢模型在工程运用中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6.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great need for simple and accurate bioassays for evaluating nutrient limitation in aquatic ecosystems. Whereas organic carbon is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limiting nutrient for microbial growth in many aquatic ecosystems, there are, however, many water sources that are limited by phosphorus or nitrogen. A method named "nitrogen fixing bacterial growth potential" (NFBGP) test, which is based on pre-culturing of autochthonous (target) microorganisms was described.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phosphorus or nitrogen nutrient limitation in lake and sewage water samples using an isolate of the nitrogen fixing bacterium, Azorhizobium sp. WS6. The results corresponded well to those from the traditional algal growth potential (AGP) test and the bacterial regrowth potential (BRP) test, suggesting that the NFBGP test is a useful supplementary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limiting nutrient, especially phosphorus, in an aquat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7.
富营养化水体细菌去除氮磷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微生物既是营养物质的分解者,又是生产者。研究浮游细菌和根际细菌在植物+微生物复合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对合理选择和使用水体净化的水生高等植物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以常见水生漂浮植物荇菜为实验材料,设计总磷(TP)和总氮(TN)两个浓度梯度,每个梯度各设5个浓度,研究水体氮磷营养物质浓度和细菌数量的变化。浮游细菌和根际细菌总数的变化以及它们与TN、TP去除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论在总磷或总氮浓度梯度中,浮游细菌、根际细菌总数的增量基本都与TN去除率呈正相关性,而与TP去除率的相关性不大明显,浮游细菌的总数是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在植物+微生物系统去除氮、磷过程中,对氮的去除以细菌为主,包括浮游细菌和根际细菌;对磷的去除则以植物吸收为主,根际磷细菌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在一些富营养化水体,尤其是氮浓度较高的富营养化水体,荇菜是一种较好的水体净化植物。  相似文献   

18.
沈杰  金伟 《环境工程》2020,38(3):92-98,115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作为城市受纳水体的潜在污染源,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当前面临水环境治理挑战的前提下,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城市水体后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研究,对改善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我国污水处理厂尾水和城市水环境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城市水环境影响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尾水排放对下游水体营养盐负荷和底栖微生物群落及功能菌的影响,以及水质水动力模型在该研究方向的应用,并根据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后续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高水生植物毒性污染物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普遍认为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比动物低的观点开展研究. 查阅和筛选了ECOTOX毒性数据库里的污染物水生生物毒性数据,对美国国家水质基准(2009)里的120项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毒性数据进行了分析. 参考美国的水生生物基准技术指南的数据筛选原则,初步筛选出6种具有高植物毒性的污染物,分别为1,1,1-三氯乙烷、2,4-二氯苯酚、4-硝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丁苄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N-亚硝基二甲胺. 结果表明,确实存在高植物毒性的污染物,对于这类污染物,水生植物比水生动物更为敏感. 然而,由于水生植物毒性试验远远少于动物毒性试验,并且资料的积累极为欠缺,因此,需要对水生植物毒性效应的研究和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应用中水质安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乔铁军  张锡辉 《环境科学》2009,30(11):3311-3315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已经成为主要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之一,在国内外得到了应用,但是在运行中也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水质问题,成为威胁饮用水水质安全的潜在因素.针对以上问题,对生产规模的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60万m3/d)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包括微生物安全性、水生动物过度滋生和化学稳定性等,期间并结合中试(10 m3/h)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在微生物安全方面是可靠的,应加强运行管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运行过程中,会孳生大量的水生动物,这在我国高温高湿热地区更为显著,而且水生动物生长具有一定规律性,影响水质安全;在原水碱度低的情况下,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pH值会出现大幅下降现象,严重影响了水质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