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绿网 《环境》2006,(2):10-13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继承、创新、提高、发展,科学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其中,有关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内容将开启和谐社会之门。 《建议》在正式向社会公布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未来广东,如何谋求经济发展模式之变?如何应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本期特推出“广东‘十一五’:奏响可持续发展强音”嘉宾访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管理挑战及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4年开始,“三农”议题都以中央政府当年第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规划的第一部分,显示了国家对农村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国家的这峰政策性文件以及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这对于中国农村环境管理向正规化、制度化和专业化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节能减排是国家和我省“十一五”期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2006年,国家提出把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其列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2007年4月国务院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部署,2007年6月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闻泽 《环境》2005,(12):64-65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勾勒了广东未来五年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5.
张泽 《环境》2006,(9):24-27
步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门槛,我国的许多大政方针都与能源有关。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无不让各级政府和大小企业的决策绷紧了一根节能降耗的弦。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历史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它经历了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的过程。在原始社会,即渔猎文明时期,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对自然界没有实质性破坏和威胁,并处处受自然界的束缚,形成了原始的文明意识,此间历时百万年。随着农业的诞生,特别是铁器生产工具的出现,人们从被动适应自然过渡到主动适应自然,并出现了农业文明,此间历时万余年。  相似文献   

7.
张泽 《环境》2006,(10):24-26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了未来五年和十五年环境保护的目标。到2010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如果把这一个中长期目标视为中国的“环保拐点”,那么“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如何做,做得怎样将是“拐点”能否顺利出现的关键。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之一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不降反升,唯独广东比去年同期下降2.9%。分析人士很审慎地认为,广东已逼近“环保拐点”。而全国要在未来十五年内出现“环保拐点”,任务还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06,(3B):1-1
春天孕育着希望,春天昭示着未来,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两会”盛典,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担当着勾画中国未来的使命,认真审议关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也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踏上了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9.
《环境》2006,(2):28-29
“十一五”规划业已开局,惠州在新的五年里,结合“和谐广东”的宏伟规划,建设和谐惠州。惠州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中明确提出,“力争到2010年底,在做强惠州市经济的同时,做优做美惠州市环境,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惠州市率先全而实现小康和现代化,把惠州市建成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
单力 《环境》2006,(6):88-91
从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构想,到“十一五”规划时期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与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逐渐被公众所广泛接受。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在创建节水型社会的今天,各种节水措施都应该被广泛应用,最终形成合力,把一个节水型社会建没起来。其中,中水回用也应作为一个有益的、不可忽视的节水方式。  相似文献   

11.
绿风拂南粤     
叶之林 《环境》2005,(4):48-48
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2004年12月30日第一次提到“绿色广东”这个新概念的时候,和煦的春风已开始荡漾在广东这个经济强省;当许德立副省长在2005年2月全省环保工作会议上强调:“我省环保工作重点要以建设‘和谐广东’、‘绿色广东’为主线。”此时,广东已是处处生绿而春满南粤。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05,(5):52-53
韶关.作为广东的北大门她不仅展示着广东的环境形象.同时也是广东重要的一道生态屏障,惟其如此.韶关的环境状况和环境问题才会牵动着全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因为太多的关注,我们决定解读韶关。以环境的视角解读绿色的韶关.五月初我们记者一行踏着铺地的阳光,沐着沁人的绿风行走在粤北的土地上。在韶关我们的采访无时不处在一种感动之中。我们被韶关市委和市政府“就是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也要治理好韶关环境,保护好全省的生态屏障”的决心和信心所感动.这是一种大局观和奉献现,我们也被韶关市全体环保工作者务实创新的精神所感动。近年来他们为全市的环境保护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即使在被误解的情况下也默默地工作着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努力让韶关的环境问题彻底解决才是自己最好的申辩。在感动之余我们编辑了这期“韶关专辑”。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对韶关的解读能从环境的角度尽可能地让大家比较全面地了解韶关了解韶关的环保工作.建设绿色韶关。  相似文献   

13.
董文茂 《环境》2005,(4):49
3月31日上午,国家环保总局和广东省政府在广州联合召开《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成果汇报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指出,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绿色广东为主线,是一个符合广东实际,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环保战略规划。全省要以实施环保规划为契机,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广东。  相似文献   

14.
张郁晖 《环境》2006,(3):42-43
绿色,是地球上的生命最喜欢的颜色。绿色,也是环境保护的基本色。在农业社会,人类通过开垦绿色来获得生存和发展。在工业社会里,人们过度消费绿色的资源,以至于需要刻意的营造和重建绿色。  相似文献   

15.
齐增恒 《环境》2007,(1):83-85
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以下简称“七十一中”)自2004年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以来,与时俱进,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环境教育的思想,为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三三 《环境》2006,(7):47-48
现象:一位王姓地产商称,2002年,他在某区金开大道拿下200多亩地,当时出让价为40多万元/亩,由于缺乏启动资金,至今未开发。按新政策要求,这些土地将被无偿收回。  相似文献   

17.
首先,针对"建筑物"提出了"绿色一体化"的观点,并对其定义、提出原因进行解释;同时构造了三个模型--"绿色一体化模型"、"绿色一体化保障体系"及"绿色一体化程度评价模型".其中"绿色一体化模型"强调建筑物的绿色一体化离不开环境的支持;而"绿色一体化保障体系"以三维坐标形式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行业现有的绿色一体化保障体系;"绿色一体化程度评价模型"采用AHP方法提供了一个评价并比较不同建筑方案的"绿色一体化程度"高低的方法.最后指出绿色一体化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8.
绿色发展视域下绿色企业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企业是指采取绿色发展方式进行生产的企业。创建绿色企业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绿色企业的建设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部分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对绿色发展认识不够,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相关法律制度保障相对滞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瓶颈。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大企业绿色化建设与发展的宣传力度,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环境法律制度保障,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绿色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绿色壁垒是当今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热点论题。自由贸易要求消除一切壁垒,而一国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贸易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同于以往对绿色壁垒的负面评价,本文从合理性、合法性和公平性3个角度对其积极的一面提出新的认识,并从加入WTO后中国所面临的贸易与环境问题出发,分析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屏障的必要性.最后分近期和远期提出了中国如何构建绿色屏障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绿色大学建设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绿色校园建设的必要性从高校的优势和学校管理要求方面进行了论述。以辽宁大学为例,探讨了其进行绿色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污染预防、实施生态工程和进行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