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污染因子健康影响的区域性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多污染因子健康影响的区域性综合评价方法.运用该方法进行办北京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研究》不仅证明了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还将北京市城、近郊区划分为影响程度不等的四个区.四个区健康指标水平间的比较,证明划分结果是合理的.方法可用于区域性、多项观察指标的大气污染及其他经环境介质污染健康影响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分析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泊松(Poisson)回归分析法,研究了辽宁省抚顺市城区TSP浓度变化与市区1999~2003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在消除了时间、气象等因素影响后,滞后4日TSP浓度每增加5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总人群组死亡率相对危险度(OR)增加1.02195(95%CI=1.00195~1.04245),即滞后4日TSP浓度变化造成总人群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明显增加的超额死亡率为2.195%.抚顺城区大气TSP污染可能是市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居民生活垃圾对环境生态产生的危害越来越大,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居住环境的重要问题.探讨如何促进居民进行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行为显得至关重要.采用因子分析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广东省居民调查的824份数据进行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现状描述与低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广东省居民垃圾分类回收的6个相关的变量中...  相似文献   

4.
居民为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分析了北京市居民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 ,评估大气质量改善的价值 ,并对这一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 ,研究范围内的居民为 5年内降低目前大气污染物质浓度的 5 0 %而支付费用的平均支付意愿是 143元 /户·年 (1999年元 ) ,该区域内居民总的支付意愿是 3 .36亿元 /年 (1999年元 ) ,被调查者的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家庭人口数和年龄等社会经济变量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最后 ,对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在我国应用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颗粒物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已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本文简要综述了PM2.5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带来人口、产业、物业向城市集中,导致人口密度增大,需水量增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多,出现水质性水资源短缺;工业的发展增加大气污染的强度,各类污染物通过酸雨、干湿降尘等方式进入水体,导致区域水质恶化;景观格局的变化直接改变了区域雨洪径流条件,导致区域旱涝灾害增强。以上海市崇明岛为例,分析城市化对区域水环境安全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20世纪以来的一个全球性进程,与此同时,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在简单介绍热力学原理的基础理论、城市化概念特别是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与热力学熵原理的相似性。由此提出在城市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借鉴热力学方法,提出了城市化环境影响评价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城市环境熵"模型。最后,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化河水质量影响评价为例,运用"城市环境熵"模型进行了具体计算,结果表明,用此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用均值化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为6.67%。可以认为用城市环境熵模型法来评价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学者们一直比较关注的重点问题,他们从不同视角对城市化及其过程进行了大量而富有创新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响应关系是城市地理新的关注点。文章分别就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近年来研究范围日益拓展,研究程度日益加深,并加强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国内学者对城市化的研究集中于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的探讨、城市化水平测度以及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三个方面。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多集中于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及生态城市的研究。对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关系的研究则多见于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及地理学家的成果中,主要集中在单方面的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而对于生态环境是怎样反过来影响城市化进程的研究则比较少见。另外,学者们的研究以微观单个影响因子的研究居多,从宏观综合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较少。这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学者们一直比较关注的重点问题,他们从不同视角对城市化及其过程进行了大量而富有创新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响应关系是城市地理新的关注点。文章分别就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近年来研究范围日益拓展,研究程度日益加深,并加强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国内学者对城市化的研究集中于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的探讨、城市化水平测度以及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三个方面。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多集中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及生态城市的研究。对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关系的研究则多见于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及地理学家的成果中,主要集中在单方面的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而对于生态环境是怎样反过来影响城市化进程的研究则比较少见。另外,学者们的研究以微观单个影响因子的研究居多,从宏观综合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较少。这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沈阳市烟囱数量、高度、密度以及高、中、低架烟囱的分布状况和特点,同时与大气污染监测结果对照分析了沈阳市煤烟型大气污染的规律及特点,研究了沈阳市烟囱分布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沈阳市燃煤污染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气污染对植食昆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植食昆虫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酸雨、臭氧和氟化物污染的不同反应 ,其基本规律是 :中低浓度的大气污染促进植食昆虫的生长、发育 ,较高浓度的大气污染抑制植食昆虫的生长 ,不同种类的昆虫反应不同 ,植食昆虫对臭氧污染的反应多变而没有较统一的规律。另外 ,还论述了植食昆虫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机理 :一是大气污染→植物→昆虫途径 ,二是大气污染→生态系统→昆虫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气污染对植食昆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植食昆虫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酸雨、臭氧和氟化物污染的不同反应,其基本规律是:中低浓度的大气污染促进植食昆虫的生长、发育、较高浓度的大气污染抑制植食昆虫的生长,不同种类的昆虫反应不同,植食昆虫对臭氧污染的反应多变而没有较统一的规律。另外,还论述了植食昆虫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机理:一是大气污染→植物→昆虫途径,二是大气污染→生态系统→昆虫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热岛/干岛效应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居环境,城区居民面临着健康风险。要制定缓解、控制措施,必须要明确城市化的大气环境效应形成和演化规律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以快速城市化的重庆市为例,基于重庆市内15个国家气象站点1980-2020年平均气温、湿度和风速逐日观测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公式量化得到了各站点的人体舒适度,并利用ArcGis软件中反距离加权模型(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进行空间插值,得到每个时间段人体舒适度的空间分布演化情况。另外对比分析了城郊气象站点平均气温、饱和水汽压差和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并结合城市化进程数据,重点检测了重庆市人居热环境随城市化进程演化的趋势,评估了城市化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温度、饱和水汽压差的高值区与相对湿度的低值区发展方向与建成区扩张方向基本一致,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高温组团;(2)城市与郊区站点平均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均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但城区站点变“干”变“热”趋势更加明显,热岛/干岛效应显著;(3)城区站点热不舒适日数和冷不舒适日数分别以...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滁州市耕地数量变化对工业化、城市化响应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5-2005年安徽省滁州市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对区域耕地数量变动率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变动率、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呈非平稳变动,工业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产生负效应,城市化产生正效应.同时,城市化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工业化,且影响时间更为持久.说明滁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化是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首要原因.在当前滁州市工业化与城市化非平衡发展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综合质量,对于保护耕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细颗粒物(PM2.5)作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更是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今,PM2.5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深入研究PM2.5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可为有效预防与治疗人类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三方面回顾PM2.5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机体各系统的损伤作用,其次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紊乱、DNA损伤和遗传毒性、信号通路改变五方面总结归纳PM2.5对机体的损伤机制,并对当前研究中遗留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低空气温分布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城市热岛和城市逆温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侧面,分析城市低空气温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城市实际污染分布特征,讨论这种局地城市小气候效应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形成以及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认为热岛效应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低空温度层结和局地风场影响等的小气候效应是形成城市大气污染分布特征的主要气象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硫对绿化树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玲  任珺  杜忠 《环境化学》2007,26(5):710-711
利用城市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附、吸收、转移等净化能力来治理大气污染,尤其是近地表大气的混合污染,是近年来国际上正在加强研究和迅速发展的前沿课题.目前,有关大气污染对绿化植物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一些研究者借助模拟实验来探讨大气污染对植物的伤害,大多侧重于植物可见受害症状的描述和程度的等级划分,有些研究也涉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黄石城区夏季大气PM_(10)/PM_(2.5)中元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对大气颗粒物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危害,颗粒物粒径越小,对人体健康危害越大.黄石市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资源性工矿城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黄石大气颗粒物以及颗粒物中化学元素污染特征的分析,为黄石市大气污染治理及探讨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城市水环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城市化所引起的城市水环境的变化,其结果可为探讨城市化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和城市化的深入研究以及为城市规划,污染防治等提供依据,并可为其它地区的城市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城市化与水资源交互胁迫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城市化与水资源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对甘肃河西走廊城市化与水资源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河西走廊城市化水平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升高的变化趋势;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大,并呈现出对城市化具有一定影响的特征。目前河西走廊正处于城市化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阶段,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水资源压力不断增长,二者的耦合状态有不断减弱的趋势。这也进一步说明,在干旱区,水资源压力随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城市化的发展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水资源压力为代价的,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与水资源的关系不断得以磨合,最终将朝着协调共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