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屠宰废水为底物,通过选择性富集、驯化培养、划线分离纯化,从S(屠宰场污泥池)、C(三峡大学求索溪污泥)和L(三峡大学生活池塘污泥)三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菌株CS01。经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菌株CS01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由单因素最优化法探讨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菌株CS01降解屠宰废水的影响,实验得出菌株CS01降解屠宰废水的最适条件:温度为30℃,pH为7.0,底物浓度为400mL/L,最适条件下菌株对屠宰废水降解率可达67.47%。  相似文献   

2.
苯甲酸和苯胺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富集培养法从废水中分别分离到能以苯甲酸和苯胺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菌株:LS01和AG01。文章以LS01和AG01为菌株研究了其分别降解苯甲酸和苯胺生物降解的适宜条件,包括温度、底物浓度和体系pH。在最适条件下,两种菌株的降解率均能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3.
草甘膦曲霉生物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霉B21可利用草甘膦为唯一碳源或磷源生长.在pH6.0、300mg/L草甘膦和7g/L葡萄糖组成的共基质底物系统中,草甘膦降解率可达97%.曲霉生长优先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生长进入减速期后开始快速降解草甘膦.应用分批补料培养方式,在底物浓度恒定条件下研究草甘膦底物抑制降解动力学模型,假设草甘膦和降解酶络合形成五元底物-酶复合物,得到的动力学模型和参数可以很好地模拟其生物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4.
喹啉降解菌筛选及其对焦化废水强化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静  李文英 《环境科学》2015,36(4):1385-1391
以喹啉为目标污染物,从焦化厂废水处理工段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能利用喹啉作为唯一碳源、氮源及能源的高效降解菌DQS-01,经16S rRNA基因分析鉴定为丛毛单胞菌科食酸菌属(Acidovorax sp.)菌株.通过考察不同培养条件下DQS-01降解菌的生物量及喹啉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确定其最佳降解条件为接种量10%、摇瓶转速150 r·min-1、初始p H 8.0~10.0、温度35℃.应用Haldane方程对该菌在不同喹啉初始浓度下的生长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模拟,拟合曲线与实验测定值相关性良好.将该菌与高效苯酚降解菌混合菌株用于焦化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MBBR)运行72 h后,对焦化废水COD的降解率达到87.4%.  相似文献   

5.
从某避孕药生产厂污水处理站好氧池活性污泥中通过富集驯化,分离到一株降解甾体雌激素(3-甲氧基-17a羟基-1,3,5(10),8(9)-雌甾-4-烯,简称MHE)的细菌ZY3菌株.经形态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Raoultella属(Raoultellasp.).经过对ZY3菌株以MHE为唯一碳源生长和降解特性的分析表明,ZY3菌株利用MHE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5℃和10.0,72h内的最适降解浓度为10mg/L.加入营养物质麦芽糖和蛋白胨能促进菌株对底物的降解,在72h内降解率达到了87%和85%.  相似文献   

6.
从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滤池活性污泥中,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污泥驯化、划线分离及纯化,筛选出一株能够以2,4-D为唯一碳源的好氧降解菌。根据单因素试验法探究了2,4-D初始浓度、温度、初始pH、接种量对菌株降解效果的影响,并模拟了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2,4-D的初始浓度为100μg/L,温度为30℃,pH值为7.0,接种量为4%时,反应72 h后2,4-D的降解率最高,可达到98.77%。菌株对2,4-D的降解符合二级降解动力学,以期为2,4-D的生物降解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二氯甲烷降解菌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驯化、筛选和富集培养,从制药厂(Y)和农药厂(N)生化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2株能以二氯甲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而生长的菌株.菌种初步鉴定为假单胞杆菌属和放线菌科分枝杆菌属.由正交试验得出GD11、GD23两株菌的最适培养条件:GD11温度28.5℃, pH值6.0,纱布层数6;GD23温度25℃,pH值7.2,纱布层数4.研究发现NaCl浓度对菌株的降解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富集驯化的方法,筛选到一株广谱高效角蛋白降解菌株E-26。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产酶特性及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麦芽糖和酵母粉是菌株E-26降解猪毛的最佳外加碳氮源pH 8.0、温度40℃、接种量10%、底物浓度1.0%为其降解猪毛的最适反应条件。在该优化条件下,该菌株发酵培养10 d后,最高酶活性为57.8U/mL,比初始酶活提高了37.4%,最高猪毛降解率达71.2%,比初始猪毛降解率提高了41.9%。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酚降解菌的选育及其降酚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吕荣湖  付强 《环境科学》2005,26(5):147-147-151
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对活性污泥进行筛选及驯化,得到能降解高酚浓度的优势降酚菌.该混合菌在15h内将1700mg/L浓度的酚完全降解,同时使COD降至102.9mg/L,降解率达到96.9%.经分离纯化,得到4种不同的单一菌株,并对各菌株的菌属进行了初步鉴定.同时,还考察了初始酚浓度、菌投加量、温度、pH等因素对降酚菌降解COD和酚的影响.混合菌的降酚效果要优于所分离出的4种单菌株.  相似文献   

10.
对分离筛选到1株能以二氯甲烷(DCM)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Methylobacterium rhodesianum H13进行降解特性研究.在初始菌体浓度0.82 mg.L-1、pH 7.0和温度30℃的条件下,M.rhodesianum H13能够于23 h内将5 mmol.L-1DCM完全降解,细胞得率(细胞/DCM)为0.136 g.g-1.随着DCM的降解,溶液中的Cl-浓度逐渐升高(释放的Cl-浓度约为DCM的2倍),溶液pH值降至6.75,呈弱酸性.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温度、pH、DCM浓度、Cl-等因素对菌株H13降解DCM性能的影响,获得其较适宜的生长和降解条件为:温度30℃、pH值7.0.研究还发现M.rhodesianum H13降解DCM的最适浓度为5 mmol.L-1,高浓度的DCM会抑制其降解.研究成果对高效处理环境中的DCM污染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液膜分离技术从草甘膦生产废水中回收可利用资源草甘膦,并通过实际工业废水进行验证。主要考察了外水相pH值、乳水比及内水相浓度对草甘膦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航空煤油为溶剂,3%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4%载体(体积分数),10%NaOH内水相,油内比Roi为2∶1乳状液膜体系,处理初始浓度为1%的草甘膦工业废水,在pH值为2,乳水比Rew为1∶5的传质条件下,草甘膦去除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李德生  黄利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7):1196-1202
通过现场中试实验对曝气微电解、强化混凝、催化电氧化作预处理提高兰炭污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探讨.并对通过预处理与生化处理的组合实现兰炭污水达到污水排放标准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水首先调节pH值为3左右,在通过120min的曝气微电解处理后,可使有机物由25000mg/L下降到10000mg/L,氨氮由3000mg/L降到1200mg/L,COD和NH3-N的去除均可达到60%;然后调节曝气微电解出水的pH值为8~9,通过投加200mg/L PAC、4.5mg/L PAM强化混凝后,出水COD和NH3-N可去除50%;强化混凝后出水再通过120 min的催化电氧化反应器的高级氧化处理,废水中COD去除率可达65%,NH3-N去除率为60%;催化电氧化反应器出水最后通过厌氧/好氧生物接触处理,其出水COD<150mg/L,NH3-N<25 mg/L.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臭氧-紫外光-活性炭联用对糠醛废水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处理体系的pH值、糠醛废水的浓度、臭氧浓度、活性炭的使用次数以及臭氧-活性炭、臭氧-紫外光、臭氧-紫外光-活性炭联用几种不同工艺对糠醛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7.0、臭氧反应时间为160min、臭氧浓度为0.2mg/L,在此条件下进行处理,糠醛、废水的COD、BOD5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100%、54.3%、45.2%,废水的可生化性(BOD5/COD)由原来的0.37提高到0.61。活性炭可连续使用10次,对糠醛、废水COD的去除率没有太大影响。臭氧-紫外光-活性炭联用氧化糠醛废水的处理效果分别优于臭氧-活性炭、臭氧-紫外光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治理制药废水中残留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TEA(triethylamine,三乙胺),以石家庄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为材料,采用富集培养和选择培养,分离筛选到1株能以TEA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代谢的降解菌——S6-2.通过测定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G+C(碱基对)摩尔百分比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采用单一影响因素试验分析菌株S6-2对TEA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S6-2具有较强的TEA降解能力及降解稳定性;其最适降解温度为32 ℃,最适降解pH为8.0.菌株S6-2可耐受较高浓度TEA,在ρ(TEA)为900 mg/L的培养基中仍能生长;在最适条件下,菌株S6-2对TEA的降解率为70.7%±1.8%.该株菌在含TEA的无机盐平板上传代培养15代后,对TEA的降解率为69.3%±2.5%,说明菌株S6-2对TEA的降解具有稳定性.研究显示,菌株S6-2可作为TEA污染水体生物修复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吸附与生物活性炭脱臭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中恶臭气体的组成与特性,比较分析不同情况下活性炭吸附与生物活性炭的脱臭效果。当干活性碳总处理气量达到1.3m~3/g时,出现穿透。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填料塔转为生物滴滤反应器后,仍能较快的实现挂膜生长,达到满意的处理效果。直接运行的生物活性炭滴滤器对H_2S的处理效率在95%以上,并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H_2S平均出口浓度为0.052mg/m~3。循环液pH值与盐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系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光合细菌PSB-1D在黑暗好氧条件下处理2-氯苯酚时的降解规律和影响因素。考察了不同培养时间、碳源、氮源、初始pH值、PSB-1D接种量、摇床转速、不同初始2-氯苯酚浓度等因素对PSB-1D生长和2-氯苯酚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硫酸铵和酵母膏作为最佳碳氮营养源,初始pH值为7.0、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为130r/min为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PSB-1D处理2-氯苯酚降解率可达61.50%。黑暗好氧条件下光合细菌PSB-1D降解2-氯苯酚的规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随着初始2-氯苯酚的浓度逐渐由20mg/L提高到150mg/L,半衰期由39.36h延长为92.88h,也即2-氯苯酚浓度越高,降解所需的时间越长,降解速率常数Kb亦逐渐减小,由0.01754mg(/L·h)降到0.007458mg(/L·h)。  相似文献   

17.
好氧颗粒污泥法降解苯胺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控温摇床上采用好氧振荡的方法,在含有苯胺和硝基苯混合废水处理厂的好氧污泥中,驯化降解苯胺的混合微生物.在驯化过程中发现混合微生物逐渐形成了颗粒污泥,采用此颗粒污泥(混合微生物)进行苯胺降解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合微生物在以苯胺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降解苯胺的能力,且最适宜的温度为28℃,最佳的pH值为7.0,当苯胺的起始浓度为600mg/L时,此条件下在18h内被完全降解,混合微生物降解苯胺的速度达到33.6mg/(L·h).  相似文献   

18.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制备的TiO2进行结构表征。详细考察了照射时间、废水初始浓度、TiO2用量、pH、光源种类、H2O2、H2O2/Fe2+对实际印染废水的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3h时,印染废水COD去除率为95.9%,脱色率达100%;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与印染废水的初始浓度成反比关系;TiO2光催化剂最佳用量为80mg/L;印染废水最佳降解的pH为6.0。当添加辅助氧化剂H2O2用量为600mg/L时,能进一步提高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特别是H2O2和Fe2+共同作用下,COD去除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19.
低温混合菌降解硝基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某硝基苯生产工厂排污管线底泥和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通过富集筛选、驯化,从中分离出一组能够降解硝基苯的低温优势混合菌,并进一步对其降解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进行研究。在低温(10℃),pH值为5.0~7.0时,混合菌能够以硝基苯为唯一碳、氮源生长,且在48h内可将将382mg/L的硝基苯完全降解。通过对降解过程的动力学分析可知,不同浓度范围内硝基苯的降解过程均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