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微生物组合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翱  郭文艳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1):490-493
应用光合细菌、硝化、玉垒菌等高效微生物及其组合,采用悬浮浮与挂膜两种批式工艺,对比分析其对富化水体有机物的却除及含氮化合物的转化效果,同时,采用接触氧化反应器进行连续流试验考察其对氨氮的转化效果。结果证明,采用微生物组合技术处理方法治理富营养水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复合菌剂治理磁湖富营养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的结果表明,复合菌剂投放到天然富营养化水体后,菌种在试验区中能够很好地存活,治理后的磁湖水体出现以下几点效果:在短期内水体透明度增大并逐步趋于稳定;对水体中的总氮有较好的去除作用,能减少水体中氮元素总量;对水体中磷的存在形态有转化和一定的矿化作用,但不能减少水体中磷元素的总量;对底泥中有机质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对水生生物没有直接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抗微生物药物不仅引发了大量的环境问题,而且干扰了水体中野生微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存,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利用微生物可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通过分析了酵母、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养殖水体中亚硝酸氮严重污染水质的现象,通过人工模拟的养殖水体,采用单纯形重心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3种菌剂的单一投放和复合菌剂投放模式下对水体亚硝酸氮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单一投放模式下,三种菌株的最佳投菌密度均为1×10~5~1×10~7cfu/m L;复合菌剂投放模式下,采用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体积分数分别为66.60%,16.70%,16.70%)的复合配方,降解能力最强,仅72 h降解率就已经达到了99.74%。实验表明复合菌剂比单一菌剂更能高效地对亚硝酸氮进行降解,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简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上海中心城区内5条污染河道的背景情况、治理工程措施及实践效果进行了介绍,对国内相似地区开展城市水环境整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底泥疏浚工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0年对长春南湖的富营养化治理实施了底泥疏浚工程,经过连续两年多的底泥疏浚工程,已完成清淤量的60%。底泥疏浚工程运转后,水质有所好转,湖水的总氮、总磷浓度下降,浮游植物个体密度减小,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下降显著,但浮游生物的优势种仍为富营养化的指示种。疏浚底泥的治理工程与实施生态工程相结合是治理富营养化藻型浅水湖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由单项技术联用而形成的复合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黑臭河道治理中。将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和微生物菌剂联用的复合微生物技术应用于小型黑臭河道实际治理工程中,结果表明:调试运行61 d,河道水体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溶解氧(DO)浓度上升,氨氮浓度和化学需氧量(COD)下降,但在调试运行期间水质存在反复现象;降水时水体透明度和ORP降低,氨氮浓度和COD反弹,雨后7 d均恢复正常,该技术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稳定运行42 d后,河道的水体透明度、ORP和DO浓度分别提高了157%、57%和308%,氨氮浓度和COD降低了65.0%和71.4%,河道黑臭消除。该复合微生物技术消除河道黑臭的工程实际治理效果良好且系统能维持较长时间,但提高水质的能力有限,进一步提高河道水质还需通过系统化、生态化、智慧化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1997年和 1998年夏季桥墩水库相继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 .1998年 9月 1m2 水面喷洒 38 8g改性明矾浆应急除藻 ,当年蓝藻水华基本消失 .1998年底和 1999年初 ,1hm2 水面放养尾重 2 0g左右鲢、鳙鱼种 12 0 0尾 .1999年仅局部发生蓝藻水华 ,8月份水库浮游蓝藻数量比 1998年同期下降 77 7% ,透明度提高 1 5m ;2 0 0 0和 2 0 0 1年水库不再出现蓝藻水华 ,水体表观质量明显提高 ,与 1998年 8月同期比较 ,透明度提高 2 4m ,总氮下降 6 1 1% ,总磷下降 5 9.4 % ,浮游蓝藻总量由 1998年的 10 4 35 5× 10 4个细胞 L下降至 14 3 3× 10 4个细胞 L ,蓝藻个体数量比例从 1998年的 99 2 %下降至 31 5 % .水体富营养状况从治理前的中—富营养类型恢复到中—贫营养类型 .  相似文献   

9.
利用络合铜控制水华优势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研究了络合铜对蓝藻水华优势藻铜绿微囊藻和绿藻水华优势藻普通小球藻的杀藻抑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络合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优于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当投加1mg/L以上络合铜络合时对铜绿微囊藻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投加浓度提高到5mg/L时才能有效抑制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同时还开展了络合铜对青鳉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出了络合铜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4hLC50=8.5mg/L;48hLC50=5.7mg/L;96hLC50=3.9mg/L。  相似文献   

10.
中药提取废水的治理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昭华 《环境工程》2005,23(5):29-31
以治理工程实例,介绍了以气浮+UBF+CASS为主体工艺处理高浓度中药提取废水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工程治理效果。实践表明,采用本治理技术,能确保出水水质全面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各污染物的去除均能达到90%~99%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陈光荣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9):141-143,156
从生物操纵的来由、生物操纵的研究开展到生物操纵的局限,较为全面的体现了生物操纵在湖泊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生物操纵的研究展望,提供了生物操纵在典型热带浅水城市湖泊-惠州西湖的实践案例研究,期为生物操纵在热带浅水城市湖泊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富营养化湖泊原位生物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目前广泛应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水生植被恢复、生物浮岛技术,以及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生物控藻技术,包括氮、磷循环菌和溶藻茵。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缺点,对各自适用条件进行了比较,并对浮岛新材料开发以及溶藻茵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文章论述了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机理,并按不同生活型综述了不同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指出了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选择依据,并展望了其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深圳荔枝湖富营养化综合治理工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比较了深圳荔枝湖综合治理工程运行9个月内不同湖区水体的叶绿素a、总磷、总氮及透明度的变化,探讨了综合治理工程对城市富营养化湖泊荔枝湖的水质改善情况.结果表明,治理工程运行期间全湖湖水营养水平控制在较低水平(总磷<0.1 mg·L-1,总氮<1.5 mg·L-1),四湖区藻类水平北湖区(16.77μg·L-1)和东湖区(21.45μg·L-1)较低,南湖区(35.83μg·L-1)、西湖区(32.69μg·L-1)相对较高,全湖水体透明度提高(全湖平均>0.5 m);治理工程将湖水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Ⅳ类,由重富营养化水平改善为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水体/底泥生物基城市河道富营养化水体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慧华  宋晓光  吴革  谢鑫源 《环境科学》2013,34(10):3879-3887
针对城市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自主研发了水体生物基、底泥生物基和微动力涡轮水循环曝气系统.水体生物基对水体中COD、NH+4-N和TP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33%、98.00%和54.73%;底泥生物基在投加5 d内可达到20%以上的底泥减量率,上覆水曝气可有效缓解由底泥有机质降解而引起的营养盐释放;由水体/底泥生物基相结合并辅以微动力涡轮水循环曝气系统的组合技术,在中试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水体营养盐去除及底泥有机质降解效果,COD、NH+4-N、TP的去除率分别为52.0%、33.6%、23.4%,河道底泥中有机质成分由试验前的38.20%降至试验结束时的12.20%.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对紫阳湖生态修复效应进行了全程跟踪监测及诊断指示研究。研究表明,通过水生生物群落构建,水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湖水质达到地表水IV标准,透明度上升到100 cm左右,叶绿素a下降到10 mg/m3以下。生态修复后各指标50%的效应时间序列为Chla、DO、SD、TP、NH3-N、TN和COD。研究认为,Chla/SD作为湖泊水质指数(LQI)是检验生态修复效果较敏感的指标,可用于浅水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后水质的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自"十五"以来,为改善水质,我国许多城市湖泊均先后采取了水环境治理措施.为了解这些措施对富营养化城市湖泊水质改善成效,根据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对蠡湖的长期监测数据和本课题组2017年对蠡湖的两次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探讨了无锡蠡湖综合整治前后近30年来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TN、TP、高锰酸盐指数和Chl-a等水质指标的浓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1997~2003年间处于最差状态,2003年经过综合整治后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但近两年略有反弹;水体透明度整治前后无明显改善.②从季节上看,综合整治之前,水质波动较大;综合整治之后,蠡湖各项指标出现显著差异,冬季水质明显好于夏季.③从区域上来看,蠡湖西部水质明显优于东部湖区.综合其他城市湖泊治理情况,研究表明水环境治理可以改善湖泊水质,但在水质改善后需要恢复草型生态系统,推进以生物调控为主的生态修复,逐步提升物种多样性,真正恢复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环境监测部门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引江入湖,改善湖泊水质”设想的科学性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解决的有关环境问题。文中探讨了治理湖泊富营养化,逐步修复湖泊自然生态环境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寻甸县清水海的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美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3):42-42,50
由于养殖虹鳟鱼,修建渡假村和周边生态环境恶化,1999年清水海的磷、氮浓度已分别由1993年的0.03mg/L和0.018mg/L上升到0.467mg/L和0.12mg/L。应取缔鳟鱼养殖,处理渡假村排污和绿化周围荒坡,以防止水质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