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是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工作。针对泰安市泰山区地质灾害分布特点,进行区内地质环境特征和危险性分析以及综合危险性指数(含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和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计算,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将泰山区划分成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等4个等级,为今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层次分析法在重庆某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重庆市某县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等特性,选取了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坡度、坡高、降雨量、结构面、人类工程活动等7个因素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建立了该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划分评价单元及利用危险性评价模型,将该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研究成果对相似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划分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藏朋曲流域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朋曲流域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对水电工程建设和下游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本研究以2009年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研究区地质背景基础上,从基本环境因素、诱发因素和历史因素三个方面选取了坡度、岩性、断层密度、年均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和灾害发育密度六个评价因子,通过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获得各因子的相对权重,确定研究区危险性的量化指标。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加权叠加,最终生成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图,从而完成对朋曲流域水电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朋曲流域的地质灾害总体的危险度为中等,曲当厂址与聂当拉闸址分布于高危险区内,应加强对两处地质灾害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虑了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选用了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植被条件、人为条件、地质灾害规模、分布密度、活动频次、险情这8个因素作为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的评价因子,对东港区的地质灾害进行易发定量评价,将东港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中、低和非易发区四个等级。  相似文献   

5.
以岱山县衢山镇为研究区,以斜坡单元为评价单元,在重点分析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相关性的基础上,筛选影响地质灾害易发性的主要参评因子,构建评价模型,并完成指标因子的分析与量化,并借助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危险指数法确定易发性的综合评分,进而划定易发程度等级和修编易发程度分区.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可为海岛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湖南省资兴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基于GIS分别采用专家经验的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和层次分析的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经验法分区结果大体上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层次分析法提高了评价因子灾害点密度的权值比重,更充分地考虑了历史现状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影响。层次分析法除了将易发区划分为低、中、高易发区外,还指出了极高易发区。专家经验—综合易发指数法对于权重的确定完全是人为的,误差偏大,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是定性与定量的结合,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7.
考虑苦水镇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状况,选取人口密度和财产密度作为评价因子,构建永登县苦水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划分出的76个易损性评价单元分为高、中、低和不易损区.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易损性分区划分结果,将苦水镇划分为若干个评价单元,逐个对评价单元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每个评价单元地...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性评价的基础,是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其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工作。厦门市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为崩塌和滑坡,根据其发育特征,选取地形坡度、地面高程、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年平均降雨量、土地利用与人类活动、道路7大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区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法并结合GIS技术对厦门市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可为厦门市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神木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城市,对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严重阻碍着居民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建设,因此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是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解决多因子综合作用对评价精度的影响,根据神木市地质环境及社会经济情况选取合适的评价因子分别建立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判断、提取主成分来避免因子间相关性的干扰,计算各因子综合分值得到危险性区划图;首次将改进层次分析(AHP)-CRITIC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应用于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当中,通过该方法计算因子综合权重得到各乡镇易损指数。叠加危险区划图和易损指数图完成神木市地质灾害风险性分区,将风险区划为高、较高、中、较低和低五个等级,分别占全市面积的5.31%、7.72%、14.17%、17.08%和55.72%,表明研究区风险等级中等偏低。可为同类型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影响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因素、地形因素、诱发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工作区上选取典型线路开展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状况调查,根据调查成果总结规律,提取影响因子,建立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对典型线路穿越的评价试验区进行地质灾害区域评价,验证线路成果应用于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可行性,对于调查人员无法涉足、遥感技术难以应用的地区的地质灾害的评价工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马山岩溶地下河流域为例,在野外水文地质综合调查与历史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洪涝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了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洪涝灾害综合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数据共享平台下共享和互操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次高、强度大、灾情严重、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巨大.近几年,由于西部大开发步伐的推进,泥石流、滑坡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如何科学合理地构架地质灾害数据共享平台,从而利用该平台提供的共享和互操作机制来预测、预警、评价和治理各种地质灾害也就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就此提出了整合WebGIS、Ajax、ESML和数据网格技术的地质灾害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安龙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龙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扬子陆块与右江造山带的过渡地带。该县境内山地、丘陵地貌发育,地形切割较强烈,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复杂。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引发了多种地质灾害,使区内生态地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和严重危害。本文分析研究了因降雨为主引发的滑坡、崩塌,因岩溶充水矿床疏排地下水所引起的岩溶塌陷,因矿山企业采矿形成的采空区为主引发的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地质环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不稳定的开放系统,其变化就构成了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致灾程度与地质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地质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针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苏北沿海某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沿海滩涂快速发展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状况,分别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苏北沿海某滩涂区土壤重金属(Pb、Cr、Cd、Hg和As)含量、污染风险及其空间格局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目前该滩涂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土壤重金属呈轻度潜在生态风险和警戒级综合污染水平,其趋势均为工业园区>居民区>镇郊农田>围垦滩涂;2种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是驱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升高的主因,强烈的人类活动加速了土壤重金属累积,宜采用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监测监控和强化源头防治以防控和削减该区土壤重金属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中缅油气管道安顺—贵阳段沿线地质灾害的情况,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考察,获得了安顺—贵阳段地质灾害有关数据,共发现灾害点34处,其中崩塌17处、不稳定斜坡4处、滑坡3处、地面沉陷10处,且以崩塌和地面沉陷为主;通过对诱发地质灾害的各种因素(地貌、地形坡度、水-岩相互作用、地震活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进行分析,初步认定管道沿线的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其实质是水-岩作用。该研究可为后期该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治理区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地质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对治理区所处的矿山地质条件及矿山环境等展开了讨论。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作出定量的分析评价,文中选取目标层、标准层、指标层三个层次影响因子,计算影响因子的权重,从而得出最终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结果。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为后续治理区矿山开发工作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人为和自然多种因素影响,矿业活动引起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制约了西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文章在论述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基础上,分析了矿山环境保护现状,指出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总体很低,需加大治理力度,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与2003-2017年浙江省湾区经济带面板数据,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城市化视角下碳排放的驱动机制及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浙江省湾区经济带各地市碳排放规模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增速放缓,碳排放量差异明显,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空间上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加大的趋势;(2)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是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其他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和城市化;(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要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各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情况,为实现区域差异化碳减排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对榆林-济南输气管道经过的多种地貌和复杂地质灾害地区的黄土地质、山地、丘陵、水网密集区、采空区、活动断裂区的分布和性质进行了介绍;分析、评价这些地质灾害对管道的危害。针对不同地质灾害区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