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模拟酸雨对红壤中硅铝铁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刘俐  宋存义  李发生 《环境科学》2007,28(10):2376-2382
通过模拟酸雨对湖南红壤的淋溶实验,分析了淋溶液pH值和硅铝铁离子动力学释放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在一定淋溶范围时,酸雨酸度是决定红壤矿物溶解及离子释放的主要因素,且硅、铝、铁对酸雨响应存在差异.在pH<5.6的各酸度酸雨淋溶下,硅均有大量释放,铁基本无释放.pH在3.0~5.6时铝的释放量很小,只有在酸雨pH值较低时才会有大量溶出.随酸雨淋溶的进行,酸雨pH在3.0~5.6的硅铝释放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pH 2.5的酸雨可使红壤矿物的风化作用加强,硅铝释放量均明显增加,铝的增幅更大,但随淋溶量增加硅铝释放能力的增长速度趋缓.实验结果还表明,红壤受酸雨影响pH值降到一定程度后,淋出液中铝浓度与其pH值及DOC都呈线性负相关,酸沉降可破坏固相有机络合铝并使其溶出,但强酸性酸雨作用下红壤溶解而释放的铝主要来自铝硅酸盐的溶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模拟酸雨环境中Cl-浓度对镀锌钢腐蚀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理。方法以p H为3.05的模拟酸雨溶液作为空白溶液,在每升空白溶液中分别加入0.01,0.1和0.5 mol的Na Cl,浸泡3天和7天后取出试样,进行形貌、成分分析以及电化学分析。结果浸泡后镀锌钢表面形成的腐蚀产物主要为Na Zn4SO4Cl(OH)6·6H2O。随着溶液中Cl-浓度的增加,镀锌钢的腐蚀电位逐渐减小,腐蚀电流密度逐渐增大,阻抗值逐渐减小。结论通过不同时间的浸泡,随着溶液中Cl-浓度的增加,镀锌钢表面腐蚀产物对基体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保护作用逐渐减小,尤其在浸泡3天时的变化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模拟酸雨对马尾松和杉木幼树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本实验模拟酸雨pH值为6.63(对照),4.5,3.0和2.0。实验结果表明,杉木针叶汁液pH值和土壤pH值随模拟酸雨pH值下降而降低,土壤比叶汁液更容易被酸化,也更难恢复。模拟酸雨对马尾松和杉木单位叶干重净光合速率影响不显著,最高酸度的模拟酸雨由于减少光合组织而显著降低单株净光合速率。模拟酸雨显著增大了马尾松和杉木呼吸速率。模拟酸雨对茎生物量没有影响,主根和叶生物量有减少的趋势,但不显著,须根生物量有显著减少,模拟酸雨抑制植物生长的机制是增大呼吸速率使物质消耗增加和减少光合组织,导致物质生产减少。  相似文献   

4.
酸雨污染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泰山山顶(海拔1534 m)降水资料,探究了1992—?2020年泰山酸雨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泰山降水年均pH值经历了波动上升(1992—?1998年)—?下降(1999—?2008年)—?上升(2009—?2017年)—?平稳(2018—?2020年)四个阶段,酸雨问题最严重的阶段发生于2007年和2008年。SO2、NOx排放量与泰山降水年均pH值之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酸性气体排放是导致酸雨问题的重要原因。受土壤源气溶胶的中和作用和低层大气云下冲刷过程的影响,泰安市(地面站点)相对泰山山顶降水酸度降低、酸雨频率减小。泰山酸雨由“硫酸型”、“硫酸-硝酸型”已转变为“硝酸型”,进一步削减NOx排放量是降低酸雨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模拟酸雨对不同土层酸度和K+淋失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江西表土施用KCl肥料后,用室内模拟酸雨的土柱实验,研究酸雨对不同土层酸度及K+淋失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淋出液pH值的变化先下降后上升,但起始pH值存在明显差异,pH2.5酸雨在A层和AB层淋溶的中后期又下降;淋出液电导变化有一个峰值,其出现在淋溶的起始阶段,表明土壤中养分迅速向下迁移.K+的淋失与降雨的酸度有关,pH2.5酸雨会加速K+在土体内向下迁移,在A层土壤中K+的释放可分为2个阶段:快速释放过程和中速释放过程;至于pH4.5酸雨淋溶下,K+淋失分为快速释放过程和慢速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雨水化学组成与雨水酸度主控因子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刘君峰  宋之光  许涛 《环境科学》2006,27(10):1998-2002
采集了广州地区2003-10~2004-09的雨水样品,通过对雨水样品的pH值、主要阴阳离子组成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测定,分析了广州地区酸雨的现状以及影响雨水酸度的主要因素等.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广州地区酸雨频率高达85%;雨水的主要离子组成为NH4+、SO42-、NO3-、Ca2+、Cl-和Na+,而DOC约占总化学组成的24.0%;雨水酸度的主要控制离子还是SO42-,但NO3-对雨水酸度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水溶性有机酸对雨水酸度的贡献也很明显.另外,来自扬尘中高浓度的碱性含钙化合物也对雨水酸度有明显的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pH值的人工海水环境中电偶腐蚀对金属的影响。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可拆卸电极,采用浸泡法和电化学方法,结合宏观和微观腐蚀形貌,对Q345钢在不同pH人工海水中的电偶腐蚀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在浸泡初期,不同pH值海水环境中电连接电极间的电位差相差较小,不易发生电偶腐蚀;浸泡至14 d,电极间的电位差相差较大,这表明不同电连接电极之间发生明显的电偶腐蚀。与自腐蚀相比,pH为7.50和8.40的电偶腐蚀的腐蚀电位较大,腐蚀电流密度较小,腐蚀产物膜电阻Rp较大,说明在pH值为7.50和8.40时,电连接电极间的腐蚀以自腐蚀为主。在pH值为7.80和8.70时,电连接电极间发生明显的电偶腐蚀。自腐蚀电极表面的腐蚀产物较少,锈层结构疏松。电偶腐蚀中,在pH为7.50和8.40的电极表面的腐蚀产物较少,锈层结构致密;pH为7.80和8.70的电极表面的腐蚀产物较多,锈层结构比较疏松。结论 通过研究2种腐蚀行为的差异,分析pH值的不同对电偶腐蚀的影响,为海洋环境金属材料的腐蚀防护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侯马市酸雨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1992年至2008年的酸雨观测记录,对侯马市的酸雨变化特征及其长期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7年间,除个别年份外,侯马地区的降水pH值长期低于5.6,2006年以来甚至低于4.5,多年平均pH值为4.88,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降水pH值的平均月际变化幅度为0.8pH单位,呈不规则起伏变化.在降水集中的7、8、9月间,酸沉降量约占全年的60%.作为出现在我国北方的区域性酸雨地区,侯马地区降水酸度2002年前后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2002年前,降水pH值平均年变率约为0.10a-1,酸雨污染呈现减弱趋势,而之后的pH值平均年变率约为-0.28a-1,呈现酸雨污染快速加重的变化趋势.该地区降水量的变化不仅对单次降水的酸性有较明显的影响,而且对降水酸度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有明显影响,显示当地的大气颗粒物具有显著的碱性中和能力.2007年对降水离子成分的加强观测分析结果显示,SO42-、NO3-、Ca2+、NH4+是降水中最主要的离子;[1/2]SO42-与NO3-的比值约为6.9,说明当地的酸雨为较明显的硫酸型污染;降水中NH4+含量较高,大约与[1/2]Ca2+的离子含量相当;主成分因子分析显示,[1/2]SO42-、NO3-、[1/2]Ca2+、NH4+4种离子含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当地的焦煤、煤化工等高污染排放可能是其重要的共同来源.  相似文献   

9.
模拟酸雨对不同土层酸度和K+淋失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西表土施用KCl肥料后,用室内模拟酸雨的土柱实验,研究酸雨对不同土层酸度及K+淋失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淋出液pH值的变化先下降后上升,但起始pH值存在明显差异,pH2.5酸雨在A层和AB层淋溶的中后期又下降;淋出液电导变化有一个峰值,其出现在淋溶的起始阶段,表明土壤中养分迅速向下迁移.K+的淋失与降雨的酸度有关,pH2.5酸雨会加速K+在土体内向下迁移,在A层土壤中K+的释放可分为2个阶段:快速释放过程和中速释放过程;至于pH4.5酸雨淋溶下,K+淋失分为快速释放过程和慢速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桂林市酸雨污染防控,利用2013—2017年桂林市3个监测站点采集的共1 147个降雨样品,分析了降雨pH、电导率和水溶性离子成分,结合气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和气象因素影响分析,探讨了桂林市酸雨污染成因,并提出了桂林市酸雨污染防治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2013—2017年桂林市降雨的pH年均值范围为4.85~5.23.酸雨频率范围为42.5%~74.9%,2017年酸雨频率达74.9%.虽然近年来桂林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是酸雨污染却没有明显减轻,反而在2015年后出现恶化.降雨的离子组成中,SO42-和NO3-是主要的阴离子成分,分别占总离子当量浓度的28.19%和10.82%;Ca2+和NH4+是主要的阳离子成分,分别占总离子当量浓度的23.46%和17.64%.酸中和效应分析显示,Ca2+和NH4+为降雨中主要的中和物质.②降雨中碱性离子当量浓度的降幅比酸性离子当量浓度的降幅大,这是导致桂林市近年酸雨恶化的重要因素;此外,来自西部和东南部方向的气流对应了较高的降雨酸度和总离子当量浓度,因此污染物的远距离传输对降雨酸度和离子当量浓度也有一定影响.研究显示,桂林市SO2和NOx排放的持续管控将有利于酸雨污染防治,但桂林市目前实施的削减大气粗颗粒物和NH3排放的大气污染控制策略对于降雨酸度的影响还需要开展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1.
用周期浸泡加速试验方法研究pH为5.6、3.5和1.0时浓度为0.0、0.06、0.1、0.2mol/L大种模拟酸雨对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的影响。观察材料的外观、质量和体积的变化,并根据模拟酸雨侵蚀材料前后的酸度和化学组分的变化,得到酸雨溶解材料的速率和材料中各组分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稀硫酸侵蚀掺粉煤灰水泥砂浆的规律,对砂浆试块进行长期浸泡试验,用滴酸法间接测得腐蚀速率并结合偏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砂浆试块腐蚀速率各个因素。分析表明:pH值相同时,粉煤灰掺量0%~30%的砂浆试块的腐蚀过程符合浓度边界层溶解反应模型;试块的流动度与抗腐蚀能力呈负相关;掺粉煤灰并不能明显改善水泥砂浆的抗稀硫酸侵蚀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负载于天然麦饭石表面热处理后得到复合光催化剂TiO2/麦饭石,并通过N2吸附-脱附、XRD及IR对其进行表征。探讨了以天然麦饭石为载体制备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的负载型TiO2/天然麦饭石复合物的各种影响因素:焙烧温度,加投量,pH值等。研究结果表明:200℃焙烧条件下TiO2/麦饭石复合物具有最大的光催化活性,达到了纯TiO2的光催化效果:对罗丹明B脱色率随着光催化剂增多而增大;对罗丹明B在pH值7~9时具有最大的降解率,开拓和优化TiO2光催化效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钢制药筒的腐蚀试验研究,在“二次浸渍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渗透、腐蚀、显示”合而为一的钢制药筒点状腐蚀加速试验方法——单液浸渍法。该方法以NaCl为腐蚀剂,以铁氰化钾为显示剂,采用醋酸一醋酸钠缓冲溶液,控制pH值在4.1左右,只要试验2h,甚至0.5h,在试样的缺陷处即可产生蓝点;适用于各类涂层防腐材料耐点状腐蚀性能的加速试验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麦饭石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麦饭石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作用。其吸附率与粒度、用量、铜离子溶液、溶液的pH值和吸附时的温度等因素有关,比较了相同实验条件下麦饭石和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提出了工业应用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上海近期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化学组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依据上海1983─2004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对该地区酸雨的变化特征、离子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降水酸度呈波动性变化,特别是1997─2004年酸雨污染趋势加剧.对降水中离子含量的分析可知,酸雨主要为硫酸型和硝酸型.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降水pH与降水中碱性阳离子的关联序为Na+>NH4+> Ca2+> K+> Mg2+;pH与酸性阴离子关联序为Cl-> NO3-> SO42->F-.反映出上海降水的离子化学组成受海洋源影响较大.结果还表明,上海酸雨逐步由硫酸型转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   相似文献   

17.
依据表面海水环境因素的垂直分布,分析了金属在固定和浮动两种海水全浸方式下的腐蚀行为差别,并通过9种金属材料在固定与浮动海水全浸方式下的暴露试验.对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了验证。表面海水的盐度、溶解氧含量、pH的垂直分布均匀.不会对固定和浮动两种全浸方式下暴露试样的腐蚀行为带采差别。表面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不均匀性小。对固定和浮动两种全浸方式下暴露的试样的腐蚀行为不会造成可测量的差别。表面海水的流速、生物污损的差别不会对固定和浮动两种全浸方式下暴露试样的腐蚀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同一种金属在固定。浮动两种海水全浸方式下的腐蚀行为不会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7A52铝合金干湿交替情况下电偶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海洋环境下7A52铝合金在干湿周浸使用过程中的电偶腐蚀现象。方法实验配制3.5%的Na Cl水溶液浸泡试样,实验周期为504 h,全浸试样作为对比试样,在实验周期内一直浸泡在Na Cl水溶液中。测试试样干湿周浸情况下7A52与5A06,38Cr Si之间的电偶电流及电偶电压,使用SEM分析腐蚀后的表面形貌。结果 7A52-5A06干湿周浸试样电偶电流变化不大,全浸试样电偶电流较初期变化较大,后期电偶电流的大小只有初期电偶电流大小的1/8左右,7A52-38Cr Si全浸试样与干湿交替情况下电偶电流基本相同。随着试验的进行,干湿交替及全浸情况下电偶电流的差异逐渐变大,电偶电流增大约为实验初期的10倍;全浸情况下试样表面腐蚀产物较致密,干湿周浸情况下腐蚀产物较为疏松。结论在3.5%的Na Cl水溶液干湿周浸情况下,7A52-5A06,7A52-38Cr Si的平均电偶腐蚀速度要大于全浸状态下的平均电偶腐蚀速度,干湿周浸情况下,7A52-5A06,7A52-38Cr Si腐蚀后试样表面形态具有较大差异,5A06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耐腐蚀性要好于7A52。  相似文献   

19.
酸雨环境对轻质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酸雨是在大气环境发生变化后引起的环境污染之一,其特征是分布范围广、作用时间长。轻质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基基础材料,在建设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探讨酸雨环境对轻质土工程性质的影响,对于掌握轻质土的基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