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室内试验方法对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在酸雨作用下的性质变化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的性质受酸雨影响,模拟酸雨酸性越强影响越明显。在较强酸性条件下经60 d浸泡后土体中性化速率明显提高;与气中养护条件相比较,经酸雨浸泡后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强度降低,脆性化程度提高,且随着酸雨酸性程度的提高其强度下降及脆性化程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疏浚淤泥中添加固化材料和轻质材料,将其转化为新型土工材料-轻质土,是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单轴压缩下宏观、细观力学试验,对疏浚淤泥EPS颗粒轻质土试样的变形特性及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荷载作用下,轻质土试样变形破坏具有明显的渐进性特征。渐进性破坏过程包括细观裂纹产生的线弹性变形阶段、细观裂纹稳定扩展的弹塑性变形阶段、细观裂纹整体贯通的破坏阶段。渐进性破坏产生的主要机理在于:一是在EPS颗粒与固化土结合面处局部存在的原生微裂纹;二是固化土胶结强度的逐渐丧失与固化土摩擦强度的逐渐发挥二者不同步。  相似文献   

3.
疏浚淤泥的固化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疏浚淤泥的工程特性及其资源化利用的可行途径,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淤泥固化处理方法(即物理脱水固结、高温烧结和化学固化)及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和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经济、合理的固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处置疏浚淤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河道淤泥的有效利用方式及其物性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河道淤泥再生资源化利用的可能性及方式进行了探讨。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评价了处理后的河道淤泥作为填上材料使用时的基本工程性质,为促进河道淤泥的再生资源化利用和保护环境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衡阳平湖污染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是一种解决大量淤泥处理难题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进行环境疏浚的配套技术.通过在衡阳平湖对2万m3淤泥的固化处理和工程应用实践,探讨了环境疏浚的基本工艺并重点验证固化/稳定化技术对污染淤泥处理的效果.另外,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可以快速稳定淤泥中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而用于填筑用土,解决了淤泥的堆放占地和环境...  相似文献   

6.
轻量化处理方法是疏浚淤泥的再生资源化处理方法之一,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作为轻质填土材料中的一种,疏浚淤泥EPS颗粒轻质土的压缩变形特性及沉降计算值得关注。在等向压缩试验基础上,分析了EPS颗粒添加量、水泥添加量、养护龄期对轻质土试样的压缩曲线、结构屈服应力、压缩参数等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最终沉降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利用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FMLSS)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探讨了围压、水泥掺入量、气泡含量和含水率对FMLSS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FMLSS的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随动剪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当动剪应变相同时,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都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水泥掺入量增大,动剪切模量增大而阻尼比减小;动剪切模量随着气泡含量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受气泡含量的影响不显著。FMLSS的关系曲线呈平缓衰减型,阻尼比在0.01~0.03之间,体现出FMLSS是良好的弹性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将灞河右岸岸坡综合治理工程中清除的河道疏浚底泥用作滨河沙坑回填处理材料,选用水泥、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三乙醇胺(TEA)对河道疏浚底泥进行固化改性处理,并对不同养护龄期的固化底泥进行了室内直剪试验和固结试验,探讨了固化底泥的强度与变形特征.结果 表明:固化底泥的峰值抗剪强度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水泥与0.5...  相似文献   

9.
中国疏浚淤泥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疏浚工程的广泛开展,短期内产生了大量的疏浚淤泥。疏浚淤泥是一种高含水率并含有污染物的固体废物,如何对其进行处理以及处理后的出路一直困扰着相关的管理和施工单位。在分析疏浚淤泥处理难点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世界上常用的疏浚淤泥处理处置技术,分析了疏浚淤泥的海洋和陆地处置方法,将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的填海造陆技术、物理脱水技术、固化技术和热处理建材化处理技术的原理、效果、优缺点、经济性、适用性等。最后对疏浚淤泥资源化处理和利用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适合我国的疏浚淤泥资源化处理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武汉水利电利大学34岁的副教授候浩液研制成功的HASN耐水粉煤灰、土壤固化剂,在山西神头一电厂等处应用效果显著。中国工程院吴中伟院士称:HASN耐水粉煤灰、土壤固化剂“是一项在工业废渣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创新”,是利用废物节能的绿色产品。候浩波研制成功的HASN固化剂,具有对粉煤灰、各种工业废渣和尾矿砂、含泥碎石屑、砂质土、粉土、粘土、淤泥、城市垃圾等无须冲洗和筛分即可进行固化的优良特性,并可将此作为建筑材料,化废为宝,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基础处理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墙体材料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油田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工业开采进入中后期,油田污泥产量越来越大。油田含油污泥成分复杂、毒性大,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固化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含油污泥中有害离子及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文章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的现状,综述了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且从固化体高抗压强度、低渗透性方面进一步探讨了固化技术用于建筑材料的研究,实现了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Sludge is the by-produc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Multisource sludge can be defined as sludg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Based on the sludge properties of five typical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cluding Jiujiang, Wuhu, Lu'an, Zhenjiang and Wuha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n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s and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of multiple indicators and substances from municipal sludge, dredged sludge, and river and lake sedimen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pH of multisource sludge was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neutral range. Organic matter and water content among municipal sludge were high and varied considerably between differ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Dredged sludge had an obviously higher sand content and wider particle distribution, which could be considered for graded utilization depending on its size. The nutrients composition of river and lake sediments was usually stable and special, with lowe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tent but higher potassium levels. The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an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in multisource sludge were correlated, generally much higher among municipal sludge than dredged sludge and river and lake sediments, which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limitation for final land utilization. Despite various properties of multisource sludge, the final fate and destination have some overall similarities, which need to be supplemented and improved by standards and laws. The study provided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suitable technical routes for municipal sludge, dredged sludge, river and lake sediments based on thei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respectively, which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ultisource sludge co-treatment and disposal in the future of China.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江苏省各个城市面临的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水稻、小麦、油菜等秸秆的组分构成特点,结合政府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规划,利用秸秆的编织技术和可降解特性,针对不同河岸的土壤和植被状况,采取单层、多层、立体等秸秆护岸方式进行覆盖,从生态护岸技术现状出发,探索新的河流护岸应用技术,采用新的设计工艺进行护岸工程施工,尝试对河流护岸进行生态修复运用,同时对比其它相关河流护岸修复工程的特点,加强对秸秆的实用性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南宁市竹排冲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探讨此类建设项目中施工扬尘、噪声、固废物处置及水土流失、底泥疏浚与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针对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和营运期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南宁市竹排冲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探讨此类建设项目中施工扬尘、噪声、固废物处置及水土流失、底泥疏浚与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针对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和营运期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近代河床下伏地层的成因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层分析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河南台前至山东位山河段近代河床下伏的三层地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上部黄色砂壤土层系1855a黄河铜瓦厢发生大改道后黄河新近冲洪积沉积物;中部黑色粘土层为湖积沉积物;下部黄色壤土层系古黄河冲洪积沉积物。在此基础上还对黄河近代河床下伏的三层地层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各个地层的干密度、比重、抗剪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相似文献   

17.
污泥生物炭由于具有优异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在环境污染修复、土壤改良和固碳方面得到广泛研究。从污泥生物炭的来源与性质出发,探讨了污泥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对土壤结构改良、营养成分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污泥生物炭的制备工艺与相应污泥生物炭的特性以及返还土壤的效用状况。通过对作为肥料的污泥生物炭的品质分析,针对性地评价了其安全性及对土壤环境的积极影响,并对存在典型问题的土壤进行归类,从土壤改良需求与污泥生物炭特性适配的角度,为污泥生物炭制备工艺的选择提供指导。污泥生物炭应用对促进污泥资源化利用、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优化污泥生物炭制备工艺、客观评价污泥生物炭土地利用环境风险、强化污泥生物炭改性、重视污泥生物炭综合效益评价等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污泥堆肥是污泥资源化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但其中如含有二恶英将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污泥的堆肥处理过程对二恶英减少没有作用。因此,应对污水来源进行筛选,选用二恶英类物质低于土壤风险含量1000Pg-TEQ/g的污水污泥进行堆肥处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国内外污泥填埋处置状况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欧盟成员国污泥填埋处置状况,对欧盟等国污泥的填埋历史进行了回顾,探讨了欧盟及成员国与污泥相关的管理政策,给出了中国对污泥填埋处置政策、污泥填埋场存在问题和现状,对污泥掩埋的处理方法,分析了污泥填埋处置对周围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污泥填埋在中国随着城市可供填埋土地面积的匮乏将逐渐受到限制,污泥的土地资源化利用符合中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