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东亚飞蝗发生的气候背景及长期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东亚飞蝗的发生发展与大气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对1952—1999年我国东亚飞蝗的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的74项特征指标值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上一年9月到当年4月大西洋副高面积、强度、脊线位置、北界,上一年9月、10月西藏高原指数,当年1月、2月、5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北半球1月极涡面积,亚洲3月纬向环流指数以及亚洲5月经向环流指数与我国蝗虫发生面积相关明显。其中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秋冬季节蝗卵的孵化和越冬期间的地面温度,从而影响蝗卵基数和孵化为成虫的数量,进而影响着我国东亚飞蝗发生、发展和危害情况的变化。通过上述对蝗虫发生有明显影响的大气环流特征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年9月和当年4月大西洋副高脊线、3月大西洋副高北界、上年9月西藏高原指数、5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和3月亚洲纬向环流指数与发生面积拟合较好,说明这些大气环流特征值的强弱是决定东亚飞蝗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观测事实概括了东亚沙尘暴的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用数学模型对抽象的概念模型进行了理论建模,并用数学模型的数值解讨论了东亚沙尘暴概念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从观测事实得到的东亚沙尘暴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与用气象学原理建立的沙尘暴数学模型的结果一致,从而证明了沙尘暴形成机理概念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稻区稻飞虱的成灾机制:一个假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翟保平 《灾害学》1995,10(3):23-28
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从飞虱的飞行特性和北迁运载气流入手,以东亚大气低层环流为背景审视飞虱在有限时间内远迁北方致灾的成因机制,提出了以北上低空急流的时空变化与南方大发生虫源迁出期(区)相吻合、其前沿所至与北方迁入区相一致作为北方稻虱成灾的启动因子的假说.并提出了验证该假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揭示北方稻虱成灾的奥秘,完善灾变监测技术和预警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特征、形成机理和预测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0,他引:49  
简要地介绍了我国气候灾害的种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从东亚气候系统海一陆- 气相互作用的观点,结合1998年夏季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特大洪涝发生的具体实例分析了我国气候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回顾了目前我国气候预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气候灾害预测研究中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霞 《防灾博览》2009,(2):86-89
我们究竟来自何方?土生土长还是来自非洲? 人类学界公认:人类最早的雏形出现在非洲。本地说认为,从非洲来的原始人到东亚后,由北京猿人一步步进化成现代中国人。而基因说则认为,北京猿人灭绝了,我们的祖先并不是生活在东亚的北京猿人,而是一直在非洲,从原始人进化成现代人后,第二次走出非洲迂徙到世界各地,取代了当地的原始人。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06,(6)
今年1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农业部正组织专家修订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已将一些濒危鲨鱼列入保护名录,予以重点保护。由于鲨鱼鳍是鱼翅汤的主要原料,而鱼翅汤又是东亚人的美味佳肴,在世界各地的东亚餐馆一碗鱼翅汤大约可卖到100美元。很久以来,  相似文献   

7.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1,(6):2-2
2011年5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中日韩第四次三方领导人会晤时提出“今年下半年举办东亚地震研讨会,启动东北亚地震、海啸和火山研究项目”的倡议,该倡议得到了日韩领导人的积极响应。2011年10月19—21日,”东亚地震研讨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成功举行,此次会议将进一步加强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北亚国家在地震、海啸、火山领域的学术交流,提升亚洲国家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社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20年黑龙江省冬季逐日气温资料,以连续5 d日平均气温低于一个标准差来判定极端冷事件,进而利用冷事件的持续天数和气温累计距平构建冬季极端寒冷指数(Extreme Cold Index of Winter,ECIW)。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ECIW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差异。结果表明:近60 a来黑龙江省ECIW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在1987年前后发生了年代际突变,突变后冬季冷事件强度显著减小。回归分析表明,突变前的1961—1985年,当ECIW强度偏强时,环流呈现北极涛动负位相和弱的欧亚遥相关型正位相分布特征,西北高东南低的环流配置下东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加大,影响黑龙江省的冷空气较强。而突变后的1991—2020年,环流呈现典型的欧亚遥相关型正位相分布,东亚温带急流显著偏弱,北高南低的配置下黑龙江上空低值系统活跃。对北极涛动、欧亚遥相关型、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等指数与ECIW的相关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北极涛动和欧亚遥相关型是影响ECIW的重要环流因子,1961—1985年北极涛动是主导因子,1991—2020年欧亚遥相关型是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9.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CMAP全球逐月降水数据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季风指数资料,对2019年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前后的年、季气候特征,以及东亚冬季风、澳大利亚季风和越赤道气流的月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澳大利亚大陆表现出高度一致的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特征。火灾爆发前3-8月,新南威尔士州林火区气温偏高0.8℃~1℃,降水偏少20%~40%;火灾爆发期间9月至次年1月,林火区气温偏高1.0℃~1.5℃,降水偏少40%~60%。2019年澳大利亚北部冬季风指数偏强,历时偏长,夏季风建立偏晚;北半球秋季到初冬东亚冬季风强度偏弱。2019年环流转换期间(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105°E越赤道气流偏弱偏东;南半球低纬偏强的高低空风场配置对越赤道气流的季节转向产生了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莉  班晋  王承伟 《灾害学》2020,(4):54-60
以连续5 d日平均气温负距平超过1倍标准差为标准,对黑龙江省冬季异常冷气候事件进行了判断。经普查,黑龙江省1961-2018年冬季共发生52次异常冷气候事件,累计天数427 d。1961-1986年为高发期,平均年发生1.35次,次均天数为8.7 d;1987-2008年为低发期,平均年发生0.32次,次均天数为9d;2009-2018年为较高发生期,平均年发生1次,次均天数为5.9 d。在异常冷气候事件低发期,发生次数较少,但每次事件持续时间更长。最近10年异常冷气候事件发生较多,但每次持续时间较短。以0.3个标准差作为等级划分标准,1961-2018年该省冬季发生一级、二级、三级异常冷气候事件分别为13次、17次、22次,其中一级多发生在1986年前。为了揭示异常冷气候事件发生的天气气候机制,分析了该事件与月尺度同期环流指数异常的对应关系。北半球极涡面积异常偏大、极涡强度异常偏强、东亚槽位置异常偏西和AO异常负位相与异常冷气候事件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尤其是12月、1月的北半球极涡面积,12月东亚槽位置,1、2月东亚槽强度和2月AO,为研究该省异常冷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和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导率观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影响观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各种条件实验,指出排除这些干扰的具体方法,从而提高电导率的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淮安城区内钻探和浅层人工地震勘探资料 ,确定了淮阴 -响水断裂的大致位置。在此基础上 ,又做了城区断层气和地磁勘探 ,进一步确定了淮阴 -响水断裂经过市区的位置。满足了城市规划的需要 ,也为探索城区断裂勘探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地震是造成综合管廊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管廊一旦发生破坏,其产生的后果将比传统埋地管道复杂得多。本文介绍了常见的几种综合管廊接头形式,并对不同的接头形式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选取综合管廊标准段并考虑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以及土体本构模型,利用自编程序施加黏弹性人工边界以及等效节点力对不同接头形式下管廊及内部管道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最大纵向位移差,整体现浇结构的响应会高于预制拼装结构,且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响应的差异会进一步增大。两种接头形式下,管廊标准段在地震动作用下的损伤很小,仅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达到0.4g及以上时会发生轻微损伤,不会影响正常使用。同一地震动作用下,小管径的管道应力水平会小于大管径的管道应力水平。同时采用橡胶止水带和预应力钢筋的接头形式会比仅采用橡胶止水带的接头形式更有利于降低廊内管道的应力水平。考虑到采用预应力钢筋连接的预制拼装结构会进一步提高廊内管道的安全水平,因此,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不仅要考虑接头的防水,还应该采用预应力筋对相邻节段连接,进一步提升综合管廊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南京基准地震台于 1998 0 6建立了大地电场观测系统 ,同年开始观测。本文介绍了场地建设概况 ,并根据其初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大地电场的一些机理特征 ,在大地电场的背景消除方面作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5.
鄢燕  周伟  刘淑珍 《灾害学》2006,21(2):26-29
介绍了雪灾、风害、干旱、鼠虫草害、草地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等六类主要的草地灾害类型,并分析了其对草地畜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灾害给草地畜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具体表现在对草地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加剧草地承载压力;制约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60华诞庆典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阅兵分列式中的海军学员方队正在通过天安门广场。  相似文献   

17.
Walker P 《Disasters》2005,29(4):323-336
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genesis of the Code of Conduct for the International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Movement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in Disaster Relief, on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its adoption. The origins, usage and future of the code are examined with respect to three debates, current at the time of its inception, namely: the debate about the core content of humanitarianism; the debate about coherence and the consensual nature of the humanitarian community; and the debate about the need for, and the ability to demonstrate, accountability.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lthough the Code of Conduct was very much a product of its time, its content remains relevant today. However, its future application hinges on the capacity of those who purport to follow it to realise true accountability, and on proving that the code, written essentially for natural disasters, is relevant to contemporary complex emergencies.  相似文献   

18.
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地球环型振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改造后的7个台站3天的VHE、VHN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提取了2001-11-14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0T2~0T40地球环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发现环型振荡振型周期与PREM预测的环型自由振荡周期符合得很好。频率与PREM模型略微不一致的环型振荡振型可以解释为地球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所致。因此地球自由振荡信息可用于揭示地球的三维不均匀结构信息或各向异性信息,并可能对区分地幔对流模式(全地幔对流或上地幔对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方法中利用Kalman滤波器来处理物体的形变数据存在精度低的缺点,依据Kalman平滑比滤波的精度要高的原理,提出了将滑坡形变的估计问题视为Kalman平滑问题,而不仅仅是Kalman滤波问题;利用Kalman最优平滑器来处理滑坡位移监测数据,可使滑坡预测预报的精度得到较大提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固定区间平滑算法;最后,以龙羊峡龙西滑坡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此外,结论中针对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After the flooding in 2002 European governments provided billions of Euros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their citizens. Although there is no doubt that solidarity and some sort of assistance are reasonable, the question arises why these damages were not sufficiently insured. One explanation why individuals reject to obtain insurance cover against natural hazards is that they anticipate governmental and private aid. This problem became to be known as “charity hazard”. The present paper gives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n the market for natural disaster insurances focusing on imperfections caused by governmental financial relief.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why charity hazard is a problem on the market for natural disaster insurances, in the way that it acts as an obstacle for the proper diffusion and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ural hazard insuranc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discussion on charity hazar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empirical problems regarding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