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企业陆续建立了质量、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体系,但是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绩效,不能使企业形成一套适宜、有效的管理模式,带来持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网谈     
《现代职业安全》2009,(3):14-14
美国的经济危机,已波及到我国基本建设的投资。危机能否变成转机?需要国家高层领导来决策、控制、指导。而安全生产是各基层企业的最基本方针,决不能轻言放弃。危机时,安全更不能出事,我们也出不起事,一起事故的经济损失是多少?直接的、间接的、无形的资产损失更无法统计,尤其是,企业的信誉度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企业减什么员都行,就是不能减安全员,部门合并,不能合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3.
《上海安全生产》2021,(3):55-55
春节假期结束了,多数停业放假的企业、工厂即将复工复产。这个时候往往是火灾事故多发期,消防安全不能掉以轻心。那即将复工复产的企业、工厂该注意哪些消防安全事项呢?节后复工复产企业存在以下消防安全风险:1.消防岗位人员缺额带来风险。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控室值班人员、微型消防站队员等不能按时就位或流失,导致消防管理出现漏洞。  相似文献   

4.
特快专递     
全国总工会、国家经贸委发出通知强调不能以劳动者致残换取外资引入和经济增长“不能以劳动者的致残来换取外资引入和经济增长,要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劳动安全的管理和监督,做好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工作。”这是全国总工会、国家经贸委最近发出的《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劳动安全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的。《通知》要求:加强对劳动安全工作的管理,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安全生产与引进外资的关系。不能违反我国的法律法规,不能以牺牲…  相似文献   

5.
读者之声     
基础不能削弱2009年第1期"卷首语"栏目《基础不能动摇》一文,从山西一家老纺织企业停产、一位年富力强的安技科科长下岗谈到这次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企业安全生产队伍的影响,不禁让人担忧。企业安全管理队伍是安全生产的基础,这个基  相似文献   

6.
适时干预     
<正>笔者认为,企业应给予基层单位安全管理一定的"自由度",不宜干预过多,但也不能完全放手,应本着适度原则,适时干预。图为某企业安全培训现场。(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企业应给予基层单位安全管理一定的"自由度",不宜干预过多,但也不能完全放手,应本着适度原则,适时干预。第一,企业高层不能对基层安全管理干预过多。如果企业高层对基层安全管理事事插手、时时干预,一方面会扰乱基层安全管理节奏,打乱工作计划,不利于安全工作的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如果过多干  相似文献   

7.
正安全生产责任书作为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表现形式,也是政府主管部门检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时的重要依据。然而,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书仅停留在纸面上,不细不实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落实。下面笔者就常见的典型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安全生产责任书常见的问题,一是安全生产职责底数不清。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书泛泛而谈,所有部门、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几乎都是同样的内容,如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进行隐患排查等。虽然不能说有错,但是不够聚焦,就如乱枪打鸟,最后能不能打到靶心全凭运气。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互联网信息化、移动化办公成为企业发展的大趋势,许多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也进入了电子化、无纸化时代。但信息化办公有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安全生产工作。比如,企业制定了一个关于受限空间作业的审批流程,全程没有人员手写签字;进行安全检查时,将检查结果邮件送给需整改的部门,而没有正式的隐患整改通知单下发;有的行业企业由于员工文化水平低或年龄偏大,不能适应现代化移动办公,可能导致漏看安全信息,等等。如此,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认为,企业岁末生产任务再忙,都不能忘记安全,必须始终坚持"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理念。图为某企业安全培训现场。(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每至岁末,很多企业都会为了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而赶进度、抢工期。在此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并且很可能由此导致各类事故发生。笔者认为,企业岁末生产任务再忙,都不能忘记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简单+重复+坚持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安全,任何一种方法如果太复杂群众就无法接受,如果不能重复使用就会生疏,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就不可能产生效果。因此作为企业的一把手,抓安全生产不能脱离基层,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安全生产长效  相似文献   

11.
正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监督检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从严把好安全生产四道关,手既不能伸得过长,防止出现大包大揽、"保姆式"监管,也不能伸得过短,防止出现监管缺位、失管漏管现象。一是严把安全准入关。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政府部门要坚持源头防范,严防企业带病运行。对于涉及安全  相似文献   

12.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评价,主要是评价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能力是否能适应本企业消除职业危害因素和搞好职业病防治的要求。开展这种评价,对主管部门及上级有关部门加强企业的职业卫生宏观管理和具体指导、以及企业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评价,不同于职业危害程度评价,前者是评价管理水平,后者是评价危害程度。职业危害程度的轻重与管理水平的高低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两者不能划等号,不能作为衡量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志。从1986年开始,我们在一些企业推行研究试点,认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评价,主要是从企业的职业卫…  相似文献   

13.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共产党员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是当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企业每年初始制定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就是本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的"大纲""总路线图",更是具体的操作方案,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而不能是泛泛空谈、套话连篇的官样文章。图为某企业员工认真作业。(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企业每年初始制定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就是本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的"大纲""总路线图",更是具体的操作方案,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而不能是泛泛空谈、套话连篇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三年脱困的宏伟目标,上自国务院,下至各大小企业,都在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困难最大,又不得不搞的一项重要工作。毫无疑问,无论改革如何进行,安全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是,对如何强化安全管理,却一直有这么一种指导思想:无论机构如何改,安全机构不能撤,无论人员怎么减,安全人员不能减。分析当前改革的实质,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囿于计划经济体制,滞后于当前改革的错误思想。改革是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也不能游离于企业改革大局之外。强化当前企业改革进程中的安全管理,不能从机构保留、人员…  相似文献   

16.
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虽经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但直至今日,仍然是人们的一个沉重话题,近几年来特别是近期,全国还是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何在如此强调与规范安全管理的情况下,仍不能避免与根除各类事故的发生,除了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外,更多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方法落后,不能与时俱进,未能进行安全管理思想的创新有关.本文试从企业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的联系,浅谈如何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7.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虽经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但直至今日,仍然是人们的一个沉重话题,近几年来特别是近期,全国还是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何在如此强调与规范安全管理的情况下,仍不能避免与根除各类事故的发生,除了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外,更多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方法落后,不能与时俱进,未能进行安全管理思想的创新有关。本文试从企业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的联系,浅谈如何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人命关天,做到安全生产,是每个部门、每个企业以及每个员工必须恪守的准则。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加之在管理方面与企业发展和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能同步,有的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管理,严重威胁着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甚至导致事故频发。从  相似文献   

19.
郭蕾 《安全》2004,25(5):37-38,40
1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的大众文化,他是要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任何企业文化的发展目的不能脱离企业管理的目的.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同样是为了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的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20.
推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铁民 《劳动保护》1998,(11):13-14
按照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企业依法自主经营,政府不能直接干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健全和完善,还会出现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这些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