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卞云 《民防苑》2009,(7):25-26
强对流天气是气象出上所指的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飑线等。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鸡,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相似文献   

2.
微观点     
《民防苑》2014,(7)
正@民防小卫士:【家电不用时请拔下电源插头】随着高温天气的来临,用电量大幅增加,加之雷雨天气时有发生,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在用电方面要注意:一是家用电器要经常检查;二是家电污物要及时清理;三是家用电器用完后要及时关掉电源,严禁放置在木质家具和易燃品之上;四是电器不用时要拔下电源插头。  相似文献   

3.
安娜 《民防苑》2009,(6):36-36
最近,我国各地已经感受到热浪袭来。不少地区在二月份就达到了25摄氏度左右,让人感到似乎初夏突然来临。而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也已经历了多日的高温天气。英国气象学家最近发表气象预测报告说,今年夏天将很“汗”,将迎来近年少有的炎热夏季,人们需要做好避暑的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4.
冬天,一波又一波的寒潮来临,北方不少地区迎来了一场又一场的大雪。虽然过大的雪会成灾,但是适量的雪是植物过冬的营养品,美丽的雪花还能装点人们稍显枯燥的冬日生活。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03,(4)
在我国,夏季来临时大部分地区气候的特点是气温高、降雨多。炎夏酷暑时节注意防暑降温自不待言,可是较高的湿度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弊端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防止湿热损害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一般读者全面了解的不多,往往只知防暑不知防湿。其实.夏季较高的湿度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祖国医学将导致人体疾患的过高湿度称之为“湿邪”,列入“六淫”即(六种外来致病因素)之  相似文献   

6.
正虽然已是秋天了,天气依然闷热得很。放学回到家,已经是满头大汗了。我将书包往椅子上一放便去冲凉了。等我洗好澡出来,看到外婆在我的书包里找什么东西。"外婆,你在找什么?""放碗和调羹的饭袋。"外婆一边找一边回答。"怎么没有啊?你放哪里去了?""今天学校里有防空防灾的演习,我用过了。因为浸了水,我就把它放到  相似文献   

7.
<正>有人说到日本看不到垃圾,是不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就没有垃圾呢?其实不然,笔者当海员20多年间曾先后30多次去过日本各港口城市,这些大中城市的垃圾车都是清晨出来工作,上午9时全市的垃圾基本就收完了,所以9时以后,  相似文献   

8.
闵祥仪 《灾害学》1993,8(2):48-48
1991年3月26日上午我正在浙江省地震局五楼教室上课,突然被外面“叮叮哐哐”的玻璃窗的响声惊呆,转身一看外面,原来刮起了大风,风力估计有五六级。令人惊奇的是:光线猛然间黑了许多,就连相邻的住宅楼也消隐在黑色天幕之中,分辨不出楼房的轮廓。我排除了日蚀的可能性之后,立即步出教室,从走廊俯视外面情景,确实稀奇:杭州大学门前马路上的大、小汽车一律亮着大灯,叭喇声响作一团,光控的路灯也自动合闸大放光明。马路  相似文献   

9.
《民防苑》2006,(2)
2005年09月09日,11岁女学生蒂莉·史密斯获得英国海事协会颁发的托马斯·格雷特别奖,这在英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此事在世界诸多媒体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海啸来临的当天,蒂莉正与父母在泰国普吉岛海滩享受假期的快乐。就在海啸到来前的几分钟,蒂莉的脸上突然露出惊恐之色。她跑过去对母亲说:“妈妈,我们现在必须离开沙滩,我想海啸即将来临!”她说她看见海滩上起了很多的泡泡,然后浪就突然打了过来。这正是地理老师曾经描述过的有关地震引发海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瞬间夺取了上万同胞的生命.同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7.2级大地震,却仅造成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受伤.从后来的电视新闻画面可以看到,地震来临时,身处震区的日本民众并没有慌张失措,他们有的钻到了桌子底下,有的靠着墙角,有的就站在屋里比较空的地方,没有人尖叫,没有人乱跑,所有人都十分镇定.如此强烈的对比,不得不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飑线与龙卷     
两个案例综述 1975年5月30日傍晚,上海突发9~11级雷暴大风,大风裹着强冰雹席卷上海城乡,全市除崇明县外,有9个县和市区6个区出现强雷雨、雷雨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大的冰雹有拳头大小。这次灾害天气结果造成6人死亡,30多人受伤,农田损失惨重。无独有偶,2004年7月12日傍晚时分,在本市浦东、普陀、长宁、闵行、嘉定、青浦等6个区的部分街道、乡镇遭到短时雷雨大风和强降水袭击。17时38分,青浦气象台测得瞬时风速22米/秒(相当9级风),17时39分,青浦区商塌乡瞬时风力达风力11级。  相似文献   

12.
闽西北地区降水天气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2007年闽西北地区的常规气象资料和探空资料,对影响当地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切变为闽西北地区的主要降水系统,其次为大陆高压底部和暖区辐合;10类天气系统的各个等级降水的分布差异明显,低压倒槽控制下局部出现暴雨的机会最大;低涡切变的南部影响闽西北地区的机会最多,其系统的南部、中部和北部是较适合当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部位;春季低涡切变控制时暴雨出现率高,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时要慎重;闽西北地区的0℃层高度平均低于4200m,逐月呈单峰型分布,1月份最低,7月份最高.  相似文献   

13.
《民防苑》2009,(7):47-47
在气象上高温通常指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的天气,盛夏季节特别是7~8月,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出现高温酷热天气,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目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时,被称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时被称为持续高温,一个月内高温天气超过5天则被称为高温月。  相似文献   

14.
《民防苑》2006,(6)
冬季来临,气候日渐寒冷,火锅理所当然地又倍受人们的青睐。虽然火锅食品味道鲜美,可是食用时切莫忽视了饮食科学和卫生安全问题,否则乐极生悲,得不偿失。其实,如何科学卫生地吃火锅,确保饮食安全大有学问。现一一介绍如下:首先,寒冬腊月品味火锅,尤其是屋外北风呼啸,寒气逼人时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的9月21日是我国第十三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上海市也在这天组织开展了人民防空警报试鸣。在之前的9月18日,我们这些在校的中小学生也已经开展了紧急疏散的演习。事实上,当灾难来临时,紧急的疏散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这些平时的演习也应当受到人们的重视。当然,在演习之前,各部门首先会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打开安全出口的门,清空在安全出口门前堆放的垃圾或者是楼道内的垃圾,同时也会向每家每户传达演习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如果真正的灾难来临时,是没有那么多"准备"工作可做的。那时候,在没有这些"准备"的情况下,人们必定会乱了阵脚从而无法安全地逃生,导致重大的伤亡与损失。  相似文献   

16.
燃气管网的地震破坏有时会导致火灾、爆炸等严重的次生灾害.城市中的燃气管网系统若能具备地震预警及紧急处置功能,在地震来临时及时采取自动关闭燃气供应阀门等紧急处置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管道破裂后燃气泄漏造成的次生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江西灾害性强雷电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常规地面报表A0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雷电数据和卫星云图等资料,进行了雷电和雷暴日的分布特征统计分析,重点对灾害性强雷电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个例分析,以了解雷电和雷暴天气的活动规律和强雷电的雷达回波特征,提高预警预报的能力.结果表明:(1)雷电和雷暴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特征,每年2-5月集中在8-20时,6-9月集中在11-20时;(2)强雷电天气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南北走向的回波带结构,当回波强度≥50dBZ、回波出现不断合并现象、强回波水平尺度较大、具有"指状"或"弓状"回波结构,以及出现陡直"零值线"和VIL超过50 kg/m2时,最易发生强雷电天气;(3)有时局部强单体凭着自身的发展,当强度≥50dBZ和VIL超过50 kg/m2时,也有可能出现局地强雷电天气.  相似文献   

18.
马志飞 《民防苑》2009,(7):20-22
瞬间来临的灾难 2009年4月3日中午,当穿行如梭的汽车行驶在湖北省宜昌市至兴山县312省道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滑坡瞬间阻断了人们的行程1312省道黄花段发生山体滑坡,导致宜昌市通往兴山县、巴东县和神农架等地的干线公路中断,导致交通阻塞,上千辆汽车滞留达3个小时之久,所幸无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强地震与天气异常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6.0级以上中、强地震的时空分布状态入手,选择台湾附近(北纬20°─25°,东经120°─123°)的中、强地震作为样本,对地震前后的500hPa环流特征和500hPa波谱等进行了分析,发现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热能能够激发大气波谱的活跃和增幅,从而引导了地震前后冷空气的南下,进而讨论了地震爆发往往伴随强风现象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据联合国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受灾害影响的儿童有6650万。由于受年龄、生活阅历等因素影响,幼儿、少年儿童往往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意外灾难。当灾难来临时,他们往往比成年人更易受到伤害。幼儿、少年儿童防灾教育是一项专业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防灾减灾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