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毒之鱼     
就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位钓鱼爱好者,他叫雷鸣,在机关工作,是个忠厚诚实的好公务员。他钓鱼成瘾,不管天晴下雨,打霜落雪,酷暑似火,寒冬如刀,一有空闲便立在河边。有人开他玩笑:“世间什么东西最好看?”他答不上来。 于是别人就取笑他说:“世间最好看的肯定是浮漂,你天天在河边直视着它,从不转眼,连姑娘媳妇从你身边过也舍不得回过头。”他听了别人的话,只好苦笑:“唉,没办法,我跟它较上劲了,就像打牌一样,不是它输就是我赢。” 一天,天降大雨,他的关节炎又犯了,他便就近在围城河钓鳌台钓起鱼来。 没想到一小时不到,竟钓得一条大鱼,八斤重,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鲢鱼,嘴上长有两根长胡须。他兴奋得把鱼提到市场  相似文献   

2.
良知是人类开化的标志 是天使可是这个天使中了毒 被驱赶了一个叫贪欲的恶魔 盘踞了她的地盘所以 就看见或者听说羚羊的头  相似文献   

3.
路标     
一大早,史捷泮先生就忙着给汽车加注。随即就把准备好的食品、饮料及采蘑菇用的筐子放进了车厢里。今天他要带领全家到森林采蘑菇去。  相似文献   

4.
魏鸿 《环境教育》2004,(5):62-62
我生长的城市,被十万大山包围着.属于澜沧江东岸的横断山脉。我童年的大半脚印就撒落在这横断山脉的深处、去得最多的自然是大尖山,这座山生长着最繁茂的森林:当然不是去游玩,那时的我还无法享受这样的奢侈。我们到大山深处,为的是砍回一担担的柴禾,准时让家里的灶膛升起温暖的炊烟.用一担担柴禾换回油盐酱醋,而且每逢寒暑假.  相似文献   

5.
阿盖 《环境教育》2004,(4):10-13
1.“空基克”号木筏 这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探险故事。 1947年4月28日,在秘鲁的克劳港口边,挤满了一群围观的人;他们正对着停靠在港口边的一艘木筏议论纷纷。 “要用这么小的木筏横越太平洋?这些人是不是不要命了?” “真可怜,这大概是最后一次见到他们  相似文献   

6.
为树哭泣     
吴村 《环境教育》2004,(3):59-59
一直以来,我都庆幸自己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特别是当我在城市里住得久了之后,经常对妻子说,等我们老了,就一起回到我的老家,再去过那种返璞归真的生活。 为了说服妻子,我曾不止一次向她描述浙江老家迷人的风光,连绵不断的群山,山峦起伏,曲线变化多端,山上多毛竹,杉树,松树,灌木,野果,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姹紫嫣红。在山脚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的一边是我们的村子,村人聚族而居,大都是晚清时期的建筑;小溪的另一边是裙皱似的梯田,大部分是用甘甜的山泉水灌溉,种出来的大米吃起来香甜无比,至今让我难忘。小溪里还有小鱼小虾,还有螃蟹,夏天到了,我们总爱在小溪  相似文献   

7.
以《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的楔子为开端设立“佳作赏析”栏目,旨在让我们通过作品,一同走近这些在大自然中与我们患难与共的动物朋友们,去聆听它们的语言——那些似曾相识的大自然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1949年的德版序言中,《所罗门主的指环》的作劳伦兹引用了这首诗作为开卷语。接下来,他说:“为了能够确切描写动物的故事,一个人必须对所有的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这点你们完全可以放心,我就是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9.
远离荒漠化     
白冰 《环境教育》2011,(5):74-75
风夹杂着沙奏响春的序幕,这似乎成了近几年来春的标志。土黄色的云笼罩着整座小城,我早已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了。  相似文献   

10.
离梦有多远     
睁开惺忪的睡眼,瞟了一眼床边的日历:2023年11月3日。套上脚下沉重的衣服,汇入了奔波着的人潮中。太阳刺得我睁不开眼,到处都是光亮刺眼的一片,只好戴上墨镜。幸亏出门前仔细地涂了几层厚厚的防晒霜,不然一定会像上次一样把脸晒伤,可是我的皮肤仍旧疼痛,仿佛我会熔化成一摊,然后蒸发成气体去填补臭氧的空洞。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粒尘     
我是一粒尘,一粒曾经孤单却幸福的尘。 我已忘记来到这世间多久,但我记得曾经的地球。那时的一切是多么美好:海洋的水清澈湛蓝,那里曾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晶莹的浪花拍打着礁石,耳边是大自然最动人的旋律。  相似文献   

12.
回音壁     
《环境教育》2009,(7):88-88
《环境教育》杂志的2009年5月刊较过去有了很大的调整。内容更加贴近普通大众,读者的阅读兴趣顿时提高。特别是改版后的“绿色人文”和“环境百科”两个栏目,我会每期关注,这种阅读情趣上的改变,是《环境教育》从前无法给我的。作为读者,我对这次改版非常接受,也希望经过这次改版,《环境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读者,更加关注基层环保。  相似文献   

13.
人与环境     
1 课时:一课时。 2 教育目标:本课以人与环境为主线,揭示了当今人类面 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 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他们对环境 负责的行为。 3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4 教育方法:启发式,讨论法等。 5 教学过程目:多媒体演示课题《人与环境》。  相似文献   

14.
英娃 《环境教育》2006,(2):62-64
10岁的米卡卡是国王的儿子,他非常热爱动物,总把他们当作朋友,因此他坚决反对国王打猎.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2005,(5):30-31
《世界的人口》是一堂比较典型的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人地理课。就教材内容而言,由“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世界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世界人口问题”三部分组成。从地理学科的地域性特点出发,“世界人口分布疏密不均”被列为教学的重点。因为这部分知识相对抽象,而教材中除了概括的字叙述外,仅提供了一张“世界人口分布图”。  相似文献   

16.
暑假查网吧     
林轩如 《环境教育》2011,(10):75-75
暑假来临了,老师建议我们过一个绿色暑假,可怎样才能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健康暑假呢?这时,爷爷提议道:“这样吧,你以后就陪我一起去查网吧吧!”  相似文献   

17.
宿琬琳 《环境教育》2011,(10):74-74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希望生活在一个不太热闹,又不太偏僻的郊外。我可以享受那里的宁静,慢慢欣赏那里的美丽风光,听鸟儿婉转歌声;还可以一面晒太阳,一面睡午觉,多么惬意啊!  相似文献   

18.
渗透类型:语文/环境课题:秃鹰之死(初中语文第四册)年级:初中二年级课时:一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