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前言食品加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往往是高浓度有机废水,用活性污泥法处理这种有机废水效果比较理想,但一般来说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存运转管理麻烦,装置占地面积大,排放剩余污泥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开发出膜分离式活性污泥法(PW系统)处理食品加工厂高浓度有机废水,其运转和处理效果良好,下面介绍用PW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关技术问题。2传统的活性污泥法食品加工厂的废水由于BOD浓度高、腐败性强,所以需要分解效率高的活性污泥法。通常所说的活性污泥法就是好气状态下分解BOD的繁殖的微生物群体,一般来…  相似文献   

2.
SBR工艺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建国 《沿海环境》2003,(10):26-27
SBR法即间歇式活性污泥法。这是一种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活性污泥法的新型运行方式。由于该工艺不设二次沉淀池(见图1),曝气池兼具二沉池功能;不设污泥回流设备;SVI值较低,不易产生污泥膨胀;污染物去除率高且易于管理等优点,在城市污水处理和轻工等行业的废水处理中逐步被推广使用。制革废水是轻工业中较难处理的废水,其特点是浓度高、水量大,通常每生产一张猪皮要用0.3—0.5吨水,生产一张牛皮要用1吨水左右。一般的制革工艺分为准备、鞣制和整理三大工段,污染物主要产生于前两个工段。制革废水由强碱性的浸灰脱毛废水和弱酸性的鞣革废水…  相似文献   

3.
PW—W膜分离式活性污泥法处理中小规模高浓度有机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PW-W膜分离式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原理、工艺流程及特点。处理系统集生化处理功能和固液分离于一体,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剩余污泥量少,处理水质稳定,维护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合细菌(简称PSB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报道屡见不鲜。我国曾对豆制品、柠檬酸、合成脂肪酸、牛类尿、乳胶、印染及洗毛废水等进行了PSB法处理的研究。日本也建立了一批日处理几十至几千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大中型实用系统。利用PSB法处理废水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负荷高、处理效率高、管理方便、节省能源、设备装置简单,占地面积少  相似文献   

5.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在处理聚酰胺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简称SBR法)应用于聚酰胺废水的治理工程中。运行实践表明,该处理工艺对于聚酰胺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率,并且该处理工艺具有投资少,运行可靠,管理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Dupont厂生产多种化学产品——染料、有机中间体、四乙铅、弹性化合物和碳氟化合物。该化工厂废水量大,含污染物多,酸性强,并含有多种重金属、染料、有机化合物等。由于该化工厂的产品生产计划多变,因此废水的成分及其浓度也多变。为了处理这种难于处理的废水,采用了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PAOT)。本文是叙述这种处理系统的试运行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伊盟东胜羊绒分梳厂洗毛染色废水处理装置,已于81年10月1日正式生产.废水经处理达到了排放标准,低于原设计指标.这套废水处理装置是由日本引进的.将洗毛废水和染色废水混合起来,前处理采用筛滤及凝聚加压浮上,主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后处理采用凝聚沉淀法的组合工艺流程.它的主要特点如下:1.洗毛废水中含有羊毛脂——油分多、悬浮物多、COD高,这种废水如果直接进入活性污泥曝气槽,因废水中含有油分将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所以在废水处理前采用了凝聚加压浮上处理.由于废水中油分较轻,再加上凝聚剂硫酸铝所形成的絮状体也较轻,所以适宜采用加压浮上法.  相似文献   

8.
1、前言在二次沉淀池中如何得到沉降性高的污泥,是活性污泥法维护管理的核心。由于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水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泥的固液分离,所以管理时必须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活性污泥法的沉降性,与BOD负荷,溶解氧浓度、MLSS浓度等,都有一定关系,但不能仅仅以这些简单因素来控制污泥的沉降性。因为活性污泥的沉降性,与构成活泥的细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相有密切关系。所以,为了对污泥沉降性进行管理,必须控制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相。  相似文献   

9.
间歇式与连续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处理中小型规模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正在崭露头角.本文概要介绍了两种活性污泥法的水力性特研究结果.主要是以存在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和磷等为基质,在相同条件下,对两种处理法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其中包括有机物负荷及氮、磷的影响;处理活性和污泥的性质;污泥的增殖;硝化活性等.经分析比较,而得到以下结论:(1)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可同时去除 BOD、氮和磷;(2)污泥沉降性能,间歇式比连续式好,且稳定;(3)污泥的生长率及污泥的比增殖速度,间歇式比连续式高;(4)污泥的硝化性,间歇式比连续式低.  相似文献   

10.
炼油厂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流程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石化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概况。详细介绍了石油化工废水的絮凝处理和絮凝剂的开发及应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石油化工废水的应用,试验结果;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应进一步在预处理 和资源回收工艺上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SBR工艺对悬浮活性污泥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和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处理乳品废水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395.55 mg/L的乳品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采用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77.31%;采用包埋固定化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73.18%;采用悬浮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去除率为55.14%。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处理进水CODcr相同的乳品废水的效果排序为: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悬浮活性污泥法。  相似文献   

13.
有机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流程中多采用曝气方法,国内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所用的曝气方法多为鼓风曝气.表面叶轮曝气,少数为转刷曝气.这种曝气方式有电耗高、安装及维护复杂、噪声大等缺点.  相似文献   

14.
前言为了有效而恰当的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废水,在污废水中的有机物被迅速分解而去除的同时,还必须在沉淀池中将活性污泥迅速沉降分离,从而得到澄清透明的处理水。但是,进行适当的设施设计和维护管理,即使用生物学的方法处理而得到良好的处理水的情况下,有时也会突然出现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不良,在处理水中混入活性污泥悬浮物,能够使处理水恶化。本文仅就伴随活性污泥的沉降不良出现的膨胀现象,及其与活性污泥动力学控制的关  相似文献   

15.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处理有机废水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必须同时重视污泥的处置和利用问题,本实验室以印染、造纸、煤气、食品和石油化工废水为例,对相应的活性污泥中蛋白质、核酸和毒性成分作了初步观察,本文报导活性污泥的分析方法及一些结果,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6.
膜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新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改进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与FIL-MAX膜组合处理工艺相结合,应用于沈阳某垃圾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实例中。通过实验,分析了COD、NH3-N等指标的处理效率以及影响因素,最终得出改进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与FIL-MAX组合工艺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膜污染、膜堵塞等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际运行证明了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处理码头压舱水和洗罐废水是可行的,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通过对工艺的控制使废水中COD浓度对生物的冲击降至最小;并通过现有的工艺调整使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污水种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有机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在继活性污泥之后,有将微生物附着在固定载体的生物膜法。最近研究开发的,有使用微生物载体颗粒的流化床法。研究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使污水处理的运行操作简便;增加单位容积的微生物反应速度,从而缩小设备容积;降低运行费用。流化床装置中使用小粒径颗粒的微生物载体,比以往生物膜法使用板(管)状载体的比表面积大得多,提高了载体上附着的微生物浓度,因此,单位容积的微生物反应速度较快。由于它是流化床,所以在连续高负荷运行时,不会发生反应槽内的堵塞等,优点是很多的。流化床生物处理装置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下向流流化床,微生物载体使用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射流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生产装置的设计和运行,表明水质达到了规定的排放标准,系统运行可靠,设备简单。本工艺与其它曝气方法比较具有嗓音小,投资省等优点,适合一些小型有机废水厂采用。  相似文献   

20.
活性污泥法系统是最普通的废水生物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机械设备来加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加速废水中有机废物的稳定或分解。废水生物处理的优化,传统的作法是以机械设备为中心进行的。但很快就发现这是不全面的。除机械设备的问题外,活性污泥法系统还碰到过许多问题,诸如污泥生成量大,对各种冲击负荷颇敏感,污泥的沉降性能差,生成令人讨厌的有机物,要求水温不能太低或过高,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