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KHCO_3为活化剂,制备水稻秸秆基活性炭.采用L_9(3~3)_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探讨制备的实验方案与工艺条件;分析了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在3个不同水平下,对水稻秸秆基微孔、中孔活性炭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温度对中孔的形成影响最大,浸渍比对微孔的形成影响最大;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1.5 h、浸渍比1∶6的工艺条件适宜中孔的形成,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0.5 h、浸渍比1∶6的工艺条件适宜微孔的形成.亚甲基蓝吸附实验表明,水稻秸秆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主要受中孔孔容大小影响;Redlich-Peterson方程能较好地描述等温吸附行为,既有单分子层吸附,也有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2.
通过间歇实验,探讨了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非灭菌的厨余垃圾发酵产乳酸及其光学异构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温度在35℃时,发酵液中乳酸浓度远高于45℃和55℃,发酵120h后,总乳酸的产率和产量最大,分别达到0.59gL-1d-1和0.62gg(VS)-1,以有机碳表示的乳酸占发酵液中总有机碳的78%;控制发酵时间小于120h,L-乳酸在35℃、45℃和55℃三个温度条件下都是主要的异构体形式;35℃和55℃时,发酵72h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L-乳酸浓度在总乳酸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45℃时,L-乳酸浓度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L-乳酸在总乳酸中的比例在发酵144h后达到97%.图4表1参21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春运期间北京市PM2.5和气态污染物的污染特征,根据35个空气监测子站周边环境类型的不同将北京市划分为城区、郊区、对照区和交通密集区.结合春运期间的人为活动,比较分析各类污染物在各区域的日均浓度变化特征;将PM2.5日均浓度与SO2、NO2、CO、O3日均浓度及北京市的日均温度、相对湿度、风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春运期间北京市PM2.5污染最严重,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天数占45%;PM2.5日均浓度变化趋势与春运客流量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各区域PM2.5、SO2、NO2和CO的日均浓度均符合交通密集区城区郊区对照区的分布,而O3的情况为对照区郊区城区交通密集区;各区域PM2.5浓度分别与该区域SO2、NO2、CO浓度呈正相关,与O3浓度呈负相关;各区域PM2.5浓度与温度未见相关性,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级呈负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烟花燃放和气象因子对春运期间PM2.5的污染特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活性半焦吸附剂吸附脱除FCC汽油中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半焦为载体经过多步活化改性后,对FCC汽油进行固定床吸附脱硫实验.分别考察了脱硫剂制备条件及固定床动态实验条件对脱硫剂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焦经过盐酸和氢氟酸脱灰、硝酸活化和高温增湿煅烧后脱硫率明显提高;活性组分NiO负载量为 1.0%,焙烧温度为450℃,焙烧时间为2h制备的脱硫剂在吸附温度为100℃,空速为3.0h-1 ,油剂比为 1.0时,脱硫率可达81.11%.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一株链霉菌对偶氮染料AR30的降解脱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继前  郭亚平  谢练武  吴晓芙 《环境化学》2012,31(10):1604-1610
以一株对偶氮染料红30(AR30)具有较强降解脱色作用的菌株Streptomyces sp.FX649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染料初始浓度、培养时间、pH与培养温度为主要因素,采用Box-Benhnken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降解条件进行了精确优化.经实验修正,获得了最佳降解脱色条件,即在染料浓度110 mg.L-1、培养时间36 h、pH 7.3与培养温度31.3℃时该菌对染料AR30的降解脱色率为95.1%.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公园绿地夏季典型天气下(晴天、多云和雨后)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情况,选择海淀公园8处游憩地为监测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园绿地能有效降低空气温度,增加湿度,减小风速,改善人体舒适度。夏季不同天气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晴天和多云时绿地内舒适时间达4~7 h,比对照延长1~4 h;雨后人体舒适时间达5~11 h。不同游憩点降温率、增湿率和减风率差异明显,3种天气人体综合舒适度指数降幅最明显的游憩点是旱柳-槐树林,为5.0%~5.4%,草坪最低,仅为0.4%~1.5%。晴天、多云和雨后日均降温分别为0.5~2.6、0.7~2.7和0.6~2.0℃;增湿率分别为2.2%~10%、2.6%~10.25%和1.1%~4.3%;风速分别降低16.7%~66.7%、16.7%~66.7%和22.2%~55.6%。典型天气下06:00—09:00适合晨练等户外活动,晴天和多云时10:00后人体会感到不舒适,雨后居民可在17:00以后到园内各游憩点进行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pH、吸附时间、竹炭投加量、邻氯酚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对不同炭化温度(500℃、700℃和900℃)下烧制的竹炭对邻氯酚的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值有利于3种竹炭对邻氯酚的吸附,其平衡吸附量均随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增大而增加,相同条件下,吸附量的大小依次为q900℃q500℃q700℃;500℃和700℃炭化温度下烧制的竹炭对邻氯酚的吸附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吸附时间为13h时基本达到平衡,而900℃炭化温度下烧制的竹炭的吸附则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30min内即达到吸附平衡;3种竹炭对邻氯酚的吸附皆是一个吸热过程,实验进行的吸附温度下,其吸附量的大小依次为q40℃q25℃q15℃.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和螺旋藻粉为原料,采用滴加成球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的重金属吸附剂——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通过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提取时间和交联剂的加入量的条件控制研究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的成球效果;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对Cr(Ⅵ)的最佳吸附条件;通过SEM分析其表面和局部结构;通过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其对Cr(Ⅵ)吸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制备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的成球效果受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提取时间和交联剂的加入量的影响。交联剂戊二醛的最佳质量分数为50%,反应温度应控制在65℃左右。(2)各个因素对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吸附Cr(Ⅵ)的影响强弱顺序为:Cr(Ⅵ)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壳聚糖与螺旋藻配比搅拌时间初始p H值。理论上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吸附Cr(Ⅵ)溶液的最佳条件组合为:壳聚糖与螺旋藻配比为1∶1,Cr(Ⅵ)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1),初始p H值为6,搅拌时间为2.5 h。利用此组合对Cr(Ⅵ)进行吸附研究,得出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的吸附量达到24.795 mg·g~(-1),比正交试验中最大吸附量高出13.80 mg·g~(-1)。(3)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的电镜扫描结果显示小球表面粗糙,具有疏松多孔网状结构。(4)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基本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磷酸活化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吸附甲硫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活化条件下,以磷酸为活化剂制备粘胶基活性碳纤维(VACF),研究VACF对甲硫醚静态吸附的效果.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碳纤维对甲硫醚的吸附率增大;碳化活化时间达1h后,活性碳纤维对甲硫醚的吸附性能没有明显变化;活化剂浓度为1:3(磷酸与水体积比)、浸泡的时间为10h时,活性碳纤维对甲硫醚的吸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对沉水植物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营养化导致了湖泊沉水植被消亡,是我国众多湖泊存在的普遍现象.在富营养化未能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采用人工措施重建沉水植被,已被水环境工作者普遍关注.然而,受水体温度、透明度、营养盐以及适宜的物种等限制,沉水植被的有效重建面临诸多困难.本研究着眼于温度对沉水植被重建的影响,设置了5、10、15、25、30、35℃6个温度处理,在人工气候箱培养条件下,对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在5 h、10h、14h和7d处理后的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试.同时考察了实验前后植物生物量积累的情况,比较了不同温度胁迫下,两种植物生物量的净积累与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关系,试图为沉水植被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结果表明,25℃是两种植物生物量净积累的最佳温度,此温度下,各种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未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变化.高于或低于25℃的处理,生物量净积累显著下降.并且,表现为短期胁迫5~14h内,各种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7 d长期胁迫后上述指标均低于25℃处理.结果表明,25℃外,其它处理均不同程度受到了温度的胁迫.短期胁迫,各处理的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表现了激烈的响应,以清除和维持植物体内活性氧的平衡和植物细胞较低的渗透势,保持植物正常的代谢活动.随着胁迫时间的延续,抗氧化酶系统受损,可溶性蛋白降低,植物正常的代谢紊乱,最终导致实验结束时,各处理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滇池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Dianchi Lake)春化作用被揭示后,认识到该藻生长活动对低温有需求,分析冬季低温对滇池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春化过程与诱导低温间的关系等,对深入认识藻大暴发的春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中先用31℃对藻高温休眠处理,然后用14~7℃低温诱导,最后在19℃、2 000 lx下培养3 d,算出平均藻增长率,用变温实验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实验结果为:藻生长启动的春化过程(诱导时间/诱导低温)为12 h/14℃、11 h/13℃、9 h/12℃、7 h/11℃、6 h/10℃、7 h/9℃、8 h/8℃、10 h/7℃,10℃为最适诱导低温;藻增长的最大春化过程实验中,10℃连续处理45 d后,平均藻增长率稳定在42.2%,这时藻数量2 d增长1倍,与藻暴发时的藻增长一致;低温间的掩盖实验表明,强低温的藻春化作用掩盖弱低温的藻春化作用,但在10~7℃内,掩盖作用是短时间的;对低温春化过程的累积作用分析表明,诱导低温在14~10℃波动对藻作用过程中,最强低温的间断春化过程具有累积作用,而诱导低温在10~7℃波动对藻作用过程中,最强低温的间断春化过程则没有累积作用;滇池的铜绿微囊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9℃,而太湖的铜绿微囊藻为25℃,生长在滇池的铜绿微囊藻是铜绿微囊藻中适应云贵高原湖泊的一个生态型,即滇池铜绿微囊藻,学名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Dianchi Lake;对春化作用重新定义分析,滇池铜绿微囊藻的春化作用属于广义春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在较高温度和饵料密度下实验室小批量培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休眠卵产生的时间及变动规律.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该轮虫高温较低温时休眠卵产生得早;未见饵料密度对休眼卵的产生时间有影响;前期培养于适宜温度和饵料密度条件下的轮虫种群,产生休眠卵的数时大.  相似文献   

13.
野生马齿苋种子发芽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野生马齿苋种子的发芽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马齿苋种子发芽受温度、浸种时间、种子贮藏时间等因素影响.温度低于20℃时,不发芽,20℃时开始发芽,发芽适温为25~30℃,温度超过35℃时发芽受到抑制,在25℃下催芽,其发芽时间集中在24~48h内.温水浸种有利于发芽,浸种时间以12~24h为宜.马齿苋种子存在3~4个月的生理休眠期,用清水浸种可打破休眠,野外播种马齿苋时覆盖塑料小拱棚可明显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相似文献   

14.
热传导强化气相抽提处理苯系物污染土壤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杰  罗启仕  李心倩 《环境化学》2013,(8):1546-1553
以苯系物(BTEX)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加热源功率和加热时间对土壤苯系物去除率的影响;实验通过分析尾气和冷凝水的污染物浓度来判断实验的终止时间点.结果显示,在3个功率100、200 W和400 W作用下,各污染物的残留浓度较低,所需要的处理时间分别为168.5、122.5 h以及104 h,消耗的总电能分别为:0.49、0.56 KW.h.Kg-1TS以及0.81 kW.h.Kg-1TS.功率越高,土壤中BTEX去除效率越高,同时能耗也越大.实验通过分析处理前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发现在加热的条件下有机质会逐渐减少,功率越高,有机质去除的速率越快,越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本文的结果可证实通过加热可有效提高土壤中苯系物的气相抽提去除效率,对现场中试的开展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外源可溶性有机物(DOM)活化土壤Cu(Ⅱ)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底泥水溶性有机质(DOM)活化处理土壤Cu(Ⅱ)的可行性,以寻求最优实验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DOM活化土壤铜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土壤铜潜在去除率(y)与DOM投加量(X1)、振荡速度(X2)、振荡时间(X3)和反应温度(X4)四个因素间的正交回归模型: y=47.73671+55176X3-2.63327X21-3.46235X22-1.09187X1X2+1.40813X1X2+1.40813X2X4-1.09187X3X4.从模型推知,最佳实验条件为:DOM投加量为31.1 m1、振荡速度159r·min-1、振荡时间为1.7h和反应温度为24.3℃.在此条件下,根据数学模型推知土壤铜潜在去除率可达53.4%,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苯酚在滩涂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瑞莲  胡恭任 《生态环境》2004,13(4):535-537
研究了苯酚在泉州湾滩涂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尤其是pH值和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探讨了其吸附机理,同时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苯酚在泉州湾滩涂沉积物上的吸附平衡时间约需6h;吸附作用随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减弱;苯酚在泉州湾滩涂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可以较好地用Henry、Langmuir和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式来描述,相比而言,Freundlich型拟合效果最好,这说明其吸附机理实际上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在TS的质量分数为15.5%的半干式条件下,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进行批量实验,研究了温度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消化温度对产气量、发酵启动时间以及温度从55℃突降到20℃时对厌氧反应器产气量的影响等办面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较佳温度为55℃,消化时间短,产气率高,启动时间较快,沼气中的甲烷的平均体积分数为66.3%。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多环芳烃降解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俊  张干  李军  屈伟月 《环境化学》2006,25(5):576-579
以自制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谷胱甘肽S-转移酶,研究了交联剂浓度、酶用量、pH值、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戊二醛浓度0.5%,pH7.0,温度20℃,时间12h以及液态酶与壳聚糖凝胶1:1配比是谷胱甘肽S-转移酶最佳固定化条件,固定化酶催化菲降解的最佳反应时间是9h.另外,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稳定性和可操作性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离子捕集剂DTC(EDA)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将乙二胺与二硫化碳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重金属离子捕集剂DTC(EDA).对合成反应的溶剂、温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温度为22℃,搅拌时间为2.5h,静止时间为2h,优化产率达到64.5%.并通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的光谱特性.用合成的DTC(EDA)处理含EDTA络合铜的废水,处理后的铜离子残余浓度为0.46mg·l-1,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氨氮在天然沸石上的吸附及解吸   总被引:83,自引:2,他引:83  
研究了氨氮浓度、温度、时间、共存阳离子等对氨氮在天然沸石上吸附的影响 ,比较了HCl及NaCl溶液对氨氮解吸的效果 ,初步探讨了沸石吸附氨氮后自然硝化的规律 .结果显示 ,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大或温度的升高 ,沸石吸附量上升 ,最大可达 1 1 5mg·g- 1 ;沸石吸附的初始阶段 (0— 8h) ,沸石吸附量随时间显著上升 ,此后趋于平缓 ;在不同阳离子共存的情况下 ,K 可使沸石吸附量降低 5 0 %以上 ;HCl溶液对氨氮解吸的效果好于NaCl溶液 ,解吸率最高可达到 6 0 % ;沸石吸附的氨氮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可转化为硝氮 ,溶液中硝氮浓度 1 2 0h后可达 9mg·l- 1 ,在总氮中比率达到 2 7%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